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
2021-01-06李安琪
李安琪
摘要:目的: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方法:将90例产科产妇分为DIC组(n=16)和非DIC组(n=74)。收集孕妇一般资料,分析影响产科DIC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DIC组与非DIC组在生产、胎龄、糖尿病、高血压等方面无差异(P>0.05)。两组在年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D-二聚体(D-D)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364)、APTT(or=1.135)和D-D(or=1.577)与产科DIC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结论:年龄、APTT、D-D与产科DIC密切相关。临床干预应积极针对上述因素,预防DIC的发生。
关键词: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高危因素;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4--0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90例产科产妇为对象。纳入标准:在我院建立档案,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单胎妊娠;了解这项研究。排除标准:合并血液病;凝血障碍,依从性差;参与其他研究人员。根据DIC的发生情况,将孕妇分为DIC组(n=16)和非DIC组(n=74)。
1.2方法
收集产妇年龄、生产情况(初产妇、经产妇)、孕周、糖尿病、高血压等;采集血液样本,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全自动血凝分析仪);计算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normalizedratio,INR);D二聚体(D-dimer,D-D)(酶联免疫法)。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SPSS21.0。计数资料n(%)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产科DIC的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影响产科DIC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DIC组与非DIC组在生产情况、孕周、糖尿病、高血压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在年龄、aPTT、PT、TT、Fbg、INR、D-D方面差异显著(P<0.05)。
2.2影响产科DIC的多因素分析
将年龄、aPTT、PT、TT、Fbg、D-D作为自变量,将产科DIC发生情况(未发生=0,发生=1)作为因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364)、aPTT(OR=1.135)、D-D(OR=1.577)与产科DIC的发生关系密切(P<0.05)。
3讨论
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不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的变化,定期检测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2) 如果患者病情突然恶化,应立即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抢救治疗;(3) 持续检测患者各器官功能的运行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必要的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4) 发生急性出血、凝血异常、吐血等情况,及时查找上述问题的原因,及时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或其他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的安全;(5) 如果在护理过程中需要使用肝素等抗凝药物,确保在正确的时间使用该药物,以避免患者病情恶化;(6)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人喜好,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营养饮食护理干预方案。患者的饮食原则是少吃多餐,并根据医生的营养饮食建议摄入有利于身体恢复的食物。根据患者病情和生命体征的变化,为患者提供切实可行的治疗和护理方案,有助于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可降低患者死亡率。在上述護理内容中,成功抢救的关键是建立一支经验丰富的护理队伍,为患者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连续检测患者各器官的功能可以避免严重多器官衰竭的问题。持续检测患者的心功能、脑功能、肝肾功能、消化功能和血液生化指标,有助于判断患者病情进展,为靶向治疗提供参考和指导。
结论
报告指出,年龄与产科DIC的发生密切相关,老年是产后出血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产科合并DIC的危险因素为老年人。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风险增加,子宫肌层弹性降低,子宫收缩乏力,分娩或剖宫产后更容易出血。凝血功能障碍可增加体内血液中炎症因子的水平。APTT和Pt水平的变化直接反映了机体的凝血状态,其值的延长表明了低凝血状态。FBG是一种由肝脏合成和分泌的功能性糖蛋白。它可以参与凝血和止血的过程。其含量的增加表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D-D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的特异性降解产物。its水平的升高表明机体具有继发性高纤溶活性。本文分析了凝血相关指标与产科DIC的关系,发现APTT和D-D是产科DIC的危险因素,提示动态监测孕妇凝血功能和积极干预对预防DIC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朱桥弟,邓亮亮,魏楚茹,等.50例产科DIC子宫切除术的手术室急救护理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22):123-124.
[2]付霞.护理干预对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预防效果观察[J].养生保健指南,2018(2):113.
[3]关金乐.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因和临床特点及护理实施方法分析[J].当代医学,2019,24(24):171-172.
[4]刘超.低分子肝素钠对胎盘早剥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干预效果[D].河北北方学院,2018.
[5]马奕,冷静,王莉.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子宫切除术后护理体会[J].西南国防医药,2016,26(5):579-580.
[6]陈雅.产后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1例ICU急救护理[J].中国乡村医药,2019,24(2):81-82.
[7]张红,李锦梅,王锦云.15例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噬血细胞综合征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9,14(7):693-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