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外固定架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创伤性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差异

2021-01-06戴文平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4期
关键词:临床效果

戴文平

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四肢骨折分别采用外固定架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从本院收治的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中随机取50例,其均于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期间接受治疗,以双盲法将患者分为2小组,常规组和实验组各有患者25例,分别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和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对上述两种方法的治疗总有效率、各项手术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治疗后,常规组的总有效率为76%,显著低于实验组(96%)的总有效率(P<0.05);治疗后,常规组不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高于实验组,切口总长度、骨折愈合时间也均高于实验组(P<0.05);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到达了16%,实验组术后没有出现并发症,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较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采用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具有显著的优越性,不仅有助于骨折端的愈合,还能够降低手术并发症风险。

关键词:外固定架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创伤性四肢骨折;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2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4--01

作为常见的骨折类型,四肢骨折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外伤、暴力是导致其发生的主因,在外力的作用下四肢关节骨骼发生破裂和损伤,当外力超过其承受范围时,骨骼会最终破损断裂,或发生严重移位,骨折断端周围的肌肉组织不仅会遭到破坏,其神经血管还可能受损,严重者甚至会发生失血性休克,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1]。因此,骨折发生后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十分关键,手术治疗为创伤性骨折常见的治疗办法,可快速改善骨折端解剖结构,加速伤口愈合,其类型主要分为两种,分别是外固定架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本文探讨了创伤性四肢骨折分别采用上述两种手术治疗的疗效差异。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本院收治的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中随机取50例,其均于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期间接受治疗,以双盲法将患者分为2小组,常规组和实验组各有患者25例,前一组性别:男15例,女10例,年龄:27~52岁,中位年龄:(35.18±3.10)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11例,坠落伤8例,机械损伤6例;后一组性别:男16例,女9例,年龄:26~54岁,中位年龄:(36.41±3.16)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13例,坠落伤7例,机械损伤5例。对比两组一般基线资料,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接受清创、止血、止痛等基础治疗,同时接受生化指标检验,在此基础上常规组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手术时患者取仰卧位,并根据患者情况确定麻醉方式(局麻或全麻),确定合适的内固定物以及备选材料,麻醉起效后以骨折部位为中心切皮,游离软组织,将骨折端充分暴露出来,清除瘀血,确定出血点,完成止血操作,清理骨折断端组织,如有必要在X线透视下实现手术复位,或者针拔复位,在确定复位良好后置入金属螺钉、骨板等联合和固定断骨,然后缝合切口完成手术[2]。

实验组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同样取仰卧位,麻醉起效后在C臂x线的辅助下对骨折断端进行手法复位,确定对位良好后,在患者骨折的近端和远端做4~6个长度约为0.5cm的穿钉孔,然后依次置入2~3个骨牵引钉,利用杠杆夹和针杆夹进行连接,从而建立骨折断端外固定系统,在确定固定良好的情况下抬高患肢,完成手术。术后通过影像学定期检查骨折端愈合情况。

1.3观察指标

(1)疗效,通过骨折愈合时间、对位情况以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3],具体评估标准为:①3个月内骨折愈合,且断端对位良好,关节功能恢复正常,为优;②6个月内骨折愈合,断端对位基本满足解剖关系,关节活动度良好,为良;③9个月内骨折愈合,骨折复位基本恢复解剖关系,关节功能没有完全恢复,且存在轻微的感染,为中;④9个月内骨折依旧没有愈合,骨折对位不良,关节功能明天受限,存在感染情况,表示差。总有效率=(优+良+差)/总数例×100%。

(2)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有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总长度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等。与此同时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常见的有切口感染、窦道等。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通过统计软件SPSS25.0 实现,其中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和%的形式表示,并通过t和X2 值分析组间差异,若P<0.05 ,则表示两组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治疗后,常规组的总有效率为76%,显著低于实验组(96%)的总有效率(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

治疗后,常规组不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高于实验组,切口总长度、骨折愈合时间也均高于实验组(P<0.05)。见表2。

2.3 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

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16%,实验组术后没有出现并发症,两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3。

3讨论

四肢创伤性骨折属于严重且常见的骨折类型,目前临床对于骨折的治疗主要有两种方法,分别是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保守治疗存在复位效果不佳,疗程长压疮、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发生风险高等不足,手术治疗不仅复位效果好,患者的治疗时间也明显缩短,内固定手术已发展为骨折最常見的手术治疗方法,错位的骨折断端复位后,在钢板和螺钉的固定下,不仅能快速愈合,还具有良好的稳定性[4]。并且对于严重粉碎性骨折、复杂开放性骨折等特殊骨折类型,使用石膏进行外固定的效果也不理想。

随着骨折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四肢骨折的手术治疗已从既往的机械学发展为生理力学,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只是在骨折部位植入外固定钉,复位骨折断端,不仅操作简单,而且不会影响到断端的血运,同时也避免了内固定术较大的手术切口,有效的避免了对骨折断端软组织的损伤,降低了患者术中出血风险,伤口的处理也十分方便,术后软组织能够快速愈合[6]。除此之外,外固定架可塑性强,对骨折断端的矫正效果优越,能够保证骨折断端复位的固定性和稳定性,有助于患者后期关节功能康复训练的开展,即便是针对一些特殊的骨折类型,也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相较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采用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具有显著的优越性,不仅有助于骨折愈合,还能够降低手术并发症风险。

参考文献:

[1] 任义军, 赵晶晶, 严立,等. 内外固定分期序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比较[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21, 23(1):71.

[2] 孔长庚, 黄友华, 符林雄,等. 单臂一体式外固定架固定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AO-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比较[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9, 34(7):3.

[3] 张小军, 李军, 习勇,等. 附带负压吸引材料的外固定钢板在四肢开放性骨折中的应用[J]. 创伤外科杂志, 2019, 21(1):36-39.

[4] 虞红林. 两种固定方式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比较[J]. 临床骨科杂志, 2021, 24(4):5.

猜你喜欢

临床效果
紧急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致宫颈扩张临床分析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效果初步评定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早期应用大剂量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