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定位标尺对降低低分子肝素腹部注射不良反应的作用分析

2021-01-06韦海红肖玉华曾海涓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4期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不良反应

韦海红 肖玉华 曾海涓

摘要:目的 分析新型定位标尺对降低低分子肝素腹部注射不良反应的临床作用。方法 将120例行低分子肝素腹部注射患者纳入研究队伍,均于2019年5月~2021年5月时段在该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以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方式,将所有患者归纳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注射方式,观察组在此前提上加用新型定位标尺,以疼痛评分、出血情况及满意度调查对组间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分析组间疼痛(VAS)评分显示,观察组注射时、注射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组间皮下出血情况显示,观察组皮下出血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分析组间满意程度显示,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结论 新型定位标尺可有效减少低分子肝素腹部注射患者疼痛程度,降低不良反应情况,且提高其满意程度,建议临床推崇。

关键词:不良反应;低分子肝素;新型定位标尺;腹部注射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4--01

近些年来,低分子肝素已成为临床常用的一种抗栓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广泛应用。与普通肝素相比,低分子肝素属于一种低分子量的肝素,主要是由具有抗凝效果与抗血栓形成的普通肝素解聚构成,具有易皮下吸收、生物利用度高、抗凝作用强、疗效确切、半衰期长、出血与血小板减少风险低等优势。临床常用的低分子肝素注射部位有前臂外侧、上臂三角肌外缘及大腿外侧,但这些注射面积均较小,皮下组织较为薄弱,针头极易刺进肌肉,导致皮下出血。而腹部皮下组织丰厚,毛细血管相对较少,皮下脂肪较多,注射面积相对来说较大,温度较为恒定,药物吸收速度较快,为此腹部是首选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部位。但其常出现皮下瘀斑或血肿等皮下出血情况及注射部位局部疼痛等不良反应,引起患者心理紧张,不仅会增加患者痛苦,还会使患者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对此项治疗产生抵触心理,导致不同程度降低用药依从性,对疾病恢复产生不良影响,且会导致患者及家属降低对护士信任感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较多研究表明[1],注射部位皮下出血的原因与注射方式相关,为此本文选取部分患者展开研究,分析新型定位标尺对降低其不良反应的作用,现作以下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随机数字表法为依据,将2019年5月~2021年5月在该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并行低分子肝素腹部注射的120例患者归纳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本研究均获得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号:2019年审(22)号],对照组选取患者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最低48岁,最高63岁,中位数(55.25±5.56)岁,观察组选取患者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最低47岁,最高64岁,中位数(55.23±5.57)岁,组间一般信息无显著差异,可展开对比,P>0.05。

纳入标准:①年龄在90岁以下;②非Q波心肌梗死;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④不稳定性心绞痛;⑤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排除标准:①存在出血征象或消化道活动性溃疡的器官损伤者;②轻或重度肾功能损害(肌酐清除率在30~60ml/min左右)者;③脑出血者;④对研究所用肝素或其衍生物存在过敏者;⑤无法控制的动脉高压者;⑥肝素导致的血小板减少者。

1.2 方法

对照组:注射方式为常规注射:协助患者取仰卧屈膝位,护士立于患者右侧或左侧部位,嘱其放松腹壁肌肉,选择距肚脐上下5cm处区域,左右10cm范围进行注射,避开肚脐部位,两次注射点距离在1cm以上,消毒腹壁注射部位皮肤,用食指及拇指将腹部注射部位的皮肤捏起,并将针头完全扎入皮肤皱褶处,保证深部的皮下注射,缓慢推注药液,注射结束后,针头停留10s左右。待药液全部吸收后,将针头拔出,避免残留在针头的药液受到重力影响渗入皮下与真皮,嘱患者不可按压局部。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新型定位标尺:协助患者取仰卧屈膝位,注射前在患者腹部放置标尺,0°即为人体中线,将中心孔对准肚脐,依照时间、数字进行定位,并做好标记,消毒局部皮肤,消毒直径不低于5cm,待干。右手在皮肤皱褶最高点垂直进针并固定,缓慢静推,密切查看药物反应并询问患者感受,推注10s停留10s后拔针。

1.3 观察指标

(1)评估患者疼痛程度,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作为评估内容[2],选取10cm标尺,两端分别表示0分与10分,分值越高则说明疼痛越严重。评估时间为注射时与注射结束后。

(2)每次注射12h后评估患者皮下出血状况并统计皮下出血率,皮下出血标准[3]:皮下出血瘀斑为(-);皮下出血直径在5mm以下为(+);皮下出血直径在5~20mm为(++);皮下出血直径在20mm以上为(+++);皮下形成血肿为(++++)。

(3)以自拟满意度调查表评估患者满意程度,分值为0~100分,<50分不满意;50~80分较为满意;80分以上非常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以[n(%)]表达,应用统计软件SPSS 20.0实施t检验和X2检验,两组数据存在差异后选用P<0.05表达。

2 结果

2.1 组间比较VAS评分

分析组间VAS评分显示,观察组注射时、注射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 组间比较皮下出血情况

分析組间皮下出血情况显示,观察组皮下出血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详见表2:

2.3 组间比较满意程度

分析组间满意程度显示,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详见表3:

3 讨论

低分子肝素是一种新型抗凝血酶Ⅲ抵赖性抗血栓形成药物,常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与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应用,皮下注射是常规用法,通常在6d左右便可达到临床稳定。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常会出现皮下血肿或瘀血等皮下出血情况及硬结、疼痛等不良反应,导致患者产生负面心理,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其治疗依从性[4]。

依照低分子肝素腹部注射要求,本文在此类患者中应用新型定位标尺,该标尺设计为圆形,采用无色透明薄片材料制作,标尺直径在16cm左右,在圆形标尺上分别标识0°、180°及360°,在标尺中心开一小孔,圆形标尺表面刻有外圈、中圈及里圈等三个圆圈,里圈与外圈分别标注14个圆点,分为左右两个半区,中间一圈在对应圆点处标注1~7区,分别表示一周注射区,里圈表示首次注射部位,外圈表示第二次注射部位,标尺上方的12点代表0°,0°到180°区域代表日间注射区域,180°到360°代表夜间注射区域。在应用时,将低分子肝素腹部皮下注射定位标尺置于患者腹部,中心孔对齐肚脐,中线对齐人体中线,依照时间、数字定位,随后消毒与注射[5]。本次结果显示:观察组注射时、注射后VAS评分及皮下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新型定位標尺能降低患者注射部位疼痛与皮下出血程度。此标尺优势在于护士在注射时可依照时间、数字定位注射,避免了近位与重复注射,依照标尺定位,每次注射部位的时间间隔在1周左右,利于注射部位良好恢复;此外肝素注射的用量基本在4000~6000U之间,定位标尺设置了两圈的注射点,可满足注射剂量的不同需求,且标尺采取薄片材料或透明写真材料制成,价格实惠,操作直观、便捷,能轮流更换注射部位。此外本文分析满意程度后发现:观察组总满意度相对于对照组较高,P<0.05。充分说明新型定位标尺能有效降低低分子肝素腹部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使患者提高对护士的信任感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为患者节省医疗开支,能有效提升其整体疗效。

综上所述,新型定位标尺可有效降低低分子肝素腹部注射患者不良反应,减轻其疼痛感,且有效提升患者满意程度,值得推崇。

参考文献:

[1]曾海涓,刘文伟,陆林林,等.低分子肝素腹部皮下注射定位标尺的临床应用[J].广西医学,2019,41(12):1562-1564.

[2]王阔.低分子肝素操作标尺盘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8,18(z1):34-35.

[3]高恒舒,李岸芳,卢春林.不同注射方法对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引起皮下出血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54-55.

[4]张瑞红,刘春蕾,吴记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推注时间对注射部位皮下出血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2):152-156.

[5]仲谨,高婷婷,刘望.脐部规律轮换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对皮下出血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0):133-134.

课题: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自筹经费科研课题申报书(合同号:Z20190138)

猜你喜欢

低分子肝素不良反应
低分子治疗小儿肾病综合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低分子肝素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研究
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合并糖尿病的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探讨
低分子肝素联合泼尼松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百令胶囊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
阿托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对TIA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分析
32546例疏血通注射液医院集中监测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