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临床分析
2021-01-06侯信合梁文静钟家云龙海光李海涛
侯信合 梁文静 钟家云 龙海光 李海涛
摘要:目的 浅析腰椎椎管狭窄症应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50例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治疗,就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及机体功能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个月VAS评分及ODI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就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而言,应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其具有适应症广泛、操作灵活、术野清晰等优势。
关键词:腰椎椎管狭窄症;疼痛程度;机体功能;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4--01
现如今,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腰椎椎管狭窄症发病率逐渐升高,是造成老年人群腰腿疼痛的常见疾病[1]。该病通常因椎间盘与小关节退变增生、黄韧带增生肥厚、椎体节段间的不稳定而致[2]。该病会造成腰椎神经组织受压和血液循环障碍,出现根性疼痛、神经源性跛行等临床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构成极大的危险。随着脊柱微创理念的普及,经皮脊柱内镜技术逐渐应用于临床[3]。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虽获得了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但该技术视野通道和工作通道同框同轴,效率不高。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是近年兴起的治疗措施,其具有器械使用灵活、术野清晰等优势。鉴于此,本文就腰椎椎管狭窄症应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50例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40~60岁,平均(51.28±3.11)岁。观察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40~60岁,平均(51.41±3.08)岁。患者基线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术前通过影像学技术确立责任节段与减压部位,手术选择椎间孔进入,透视下侧方经皮穿刺至病变节段下位椎体上关节突尖部,置入导丝后逐级扩张,放置工作管道,内镜下切除外侧纤维环、黄韧带,对神经根进行探查,摘除髓核、咬除背侧黄韧带进行减压,全程探查神经根,保障减压充分,确保减压彻底,缝合伤口。
观察组接受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治疗,顺延棘突做连线,影像学检查确立责任节段上位椎体下关节下缘,旁开突连线0.5cm处为空针穿刺点,另在穿刺水平旁开1.5cm作一穿刺点,就穿刺点分别行横向切口,切口深度至深筋膜,扩张软组织,头端通道放置内镜套管,尾端放置半套管。分别置入内镜和镜下等离子电极,清除遮挡术野的软组织,暴露镜下第一减压靶点,应用椎板咬骨钳、高速磨钻去除上、下椎板与增生骨质,清除肥厚黄韧带,扩大椎管,解除粘连。减压完毕后撤出器械,排净冲洗液后,切口各缝合一针。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及机体功能。①手术相关指标包含手术时间、术后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②疼痛程度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AS)+[4]进行分析,使用具有1~10刻度的游标卡尺,分别对应1~10分,分值与疼痛程度呈正相关。③机体功能使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5]进行分析于术前、术后1、3个月进行评估,共包含10个项目,每项0~5分,分值约高功能障碍约严重。ODI(%)=(实际得分/5×实际回答问题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全文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分析,其中均数±标准差()用于表达计量资料,X2用于检验计数资料,P决定是否有差异,其中P<0.05表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组间比较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患者疼痛程度及机体功能组间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个月VAS评分及ODI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腰椎椎管狭窄症是临床上较多见的腰椎退行疾病,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跛行为,部分患者伴有明显腰痛[6]。该病与椎间盘突出症不同,其主要是因背侧增生肥厚的黄韧带及外侧增生的关节突而致的压迫。就解剖学而言,腰椎椎管狭窄可分为神经根狭窄、中央管狭窄和侧隐窝狭窄。目前,临床针对该病主要采取外科手术进行治疗。
为降低传统开放手术术后并发症风险,微创脊柱外科手术逐渐应用于临床,分减压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重要指标[7],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能以小切口实现单侧开窗双侧减压,减压充分,保障脊柱稳定性,但随着临床实践发现术式存在一定局限性,其手术通道单一,手术器械操作受限,操作空间局限,极易出现对侧减压不彻底的状况,术后改善状况不显著,特别是肥胖患者。而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是近年来在临床上应用较广泛的舒适,其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建立两个相对独立的通道,于观察孔内置入灌注式内镜,对术野进行探查与持续冲洗。通过操作孔应用多种器械进行减压操作。双通道可促使内镜与器械呈“V”字型,操作过程中不干扰、相互分离,减压器械能通过操作孔多角度随意运用,有效提升手术应用的灵活性。与此同时,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压力水流对术野持续冲洗,可有效降低出血,维持镜下术野的清洗,且能减少炎性介质,减少局部炎症反应。有效降低硬膜囊及神经根损伤风险,有效提升手术的安全性。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个月VAS评分及ODI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于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应用经通道显微镜减压技术、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均可起到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另发现,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是因單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的高精确度及灵活度可以全方位探查椎管内结构,操作过程不受限。
总而言之,腰椎管狭窄症应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其具有术野清晰、操作简便、适应症广泛等优势,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许锦超,鲍剑航,高文硕,等. 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相关并发症的研究进展[J]. 中医正骨,2021,33(3):44-48.
[2] 张跃,朱宇,李毅,等.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8例临床研究[J].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21,38(11):2262-2265.
[3] 张伟,党晨珀,姚彦斌,等.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J].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21,42(5):341-346.
[4] 李振宙,侯树勋. 经单侧椎板间隙入路双通道全内镜辅助下腰椎椎体间融合术[J].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20,9(1):22-26.
[5] 谷艳超,李莹,谢维,等. 单边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临床分析[J]. 国际骨科学杂志,2021,42(5):323-328.
[6] 胡天红,徐卫星. 单边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治疗高度游离椎间盘突出的疗效观察[J]. 浙江临床医学,2021,23(4):499-501.
[7] 赵文龙,王刚,王国兴,等. 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疗效及并发症[J]. 颈腰痛杂志,2021,42(5):625-627,631.
课题名称: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自筹经费科研课题申报书(单侧双通道全内镜下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合同编号:Z20201486
通讯作者:钟家云 29410807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