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州:加强师资建设提振乡村教育
2021-01-06董以良向丽何澍宋新宏
董以良 向丽 何澍 宋新宏
11月26日上午,花垣县民乐镇中心小学四年级教室内传来一阵欢声笑语,一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正在上演。在语文老师龙丽灵的组织下,同学们分组开展了一场激烈的“抽陀螺”比赛。
“通过课前游戏让孩子们感受作者笔下的童年乐趣,唤起他们对课文的兴趣。”龙丽灵介绍,这种游戏、谜语等多样化的课堂导入,对乡村学校的学生而言并不陌生。
近年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湘西州”)着力完善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乡村教师队伍稳定、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加快形成“下得去、留得住、教得优”的良好局面,为乡村教育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随着优质师资源源不断地向农村学校涌入,多彩活力的课堂在湘西州各农村学校“遍地开花”。
定向培养,为乡村教育“输血造血”
“希望能通过自己所学,帮助乡村孩子开拓视野,了解大山外面更广阔的世界。”龙丽灵是花垣县一名定向培养公费师范生,2017年从吉首大学师范学院毕业后,便回到家乡从教至今。凭借优秀的教研教学表现,龙丽灵迅速成长为学校的教科室主任,并为学生们带来了全新的课堂体验。
在湘西州各农村学校,每年有不少像龙丽灵这样年轻、专业的公费师范生前来乡村任教,并迅速成长为乡村教师队伍中骨干力量。
为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水平,努力建设一支与基础教育发展相适应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促进教育均衡发展,2006年以来,湘西州教体局根据省教育厅在全省实施农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专项计划,每年由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吉首大学师范学院等师范类学校定向招收一定数量的优秀初中毕业生,为全州各县市农村地区特别是边远、民族贫困地区定向培养五年制大专层次教师。
2006年,小学教师五年制专科层次定向培养招生计划200人;2007年,招生计划212人……在湘西州教体局,记者了解到这样一组数据:15年来全州共完成农村高中、中职、初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计划6242人,其中,省级项目计划2310人,州本级项目计划3932人,为全州农村学校提供了稳定的优质教师资源。
摄影手工展、三笔书法展、诗歌朗诵比赛、民族音乐合唱……走进吉首大学师范学院,浓浓的艺术氛围扑面袭来。学校教务处主任杨建湘介绍,作为湘西州公费师范生定向培养委托学校,该校采用“综合培养、方向强化、实践取向”的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实施“5+X”培养模式。“在学习语文、数学等专业知识的同时,强化语言表达、书写技能等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帮助学生在走上讲台后迅速上岗,提升专业成长速度。”
考虑到大部分边远乡村为少数民族聚集地,学校特意开设“民族班”。2020级“民族班”学生彭子伟怀着对乡村教育的满腔热忱,在中考后毅然选择成为一名公费师范生,毕业后将任教龙山县靛房九年制学校。“这所农村学校位于土家族集聚地,一直实行汉语、土家语双语教学,现在我要打好基础,传承和发扬好土家族文化。”
“服务湘西州乡村教育,实行本土化培养,让老师‘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有发展’。”杨建湘告诉记者,15年来,已有3000多名公费师范生走上一线教学岗位,扎根偏远山区,为民族地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发光发热。
“三区”支教,为乡村教育注入活力
“马俊老师的数学课,新课导入有新意,重难点突出,互动方式多样,不仅学生上得有趣,我們老师听得也起劲。”本学期以来,在龙山县里耶镇中心小学,支教老师马俊的数学课受到不少老师追捧。每次公开课或教研现场,听课老师总是写下满满的笔记和收获感想。
校长彭明友介绍,本学期,湘西州教体局从州内选派了11名老师在该校支教,除了开展日常教学,支教老师每周还会开展示范教学、观摩课等教研活动,将全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分享给本校老师。
“三区”发展靠教育,教育发展关键在教师,湘西州作为全省“三区”支教重要受援地,将“三区”支教工作和教育乡村振兴相结合,不断加强全州“三区”支教工作的开展。2020年,接受株洲、湘潭等地支教老师133名前往全州各县市农村学校任教;2021年,支教老师总人数达157名。
支教期间,各学校搭建平台,鼓励支教教师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搭建平台,主动发挥骨干引领作用,通过开展教学讲座、集体备课、教学比武、公开课、课题研究等活动,深化教研教改,指导学科教学,大力引导当地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有效促进了受援学校教育质量与办学水平的提升。
“‘三区’支教老师及时弥补了农村学校师资力量的薄弱和不足,给我们带来了极大地帮助。同时他们也是一座桥梁,让支援校与我们山里的学校结为‘亲家’,有了更多交流学习的机会。”11月上旬,湘西州教体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麻建锋代表全州前往龙山多所受援校看望慰问“三区”支教的老师,鼓励老师再接再厉为乡村教育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他表示,支教教师来自教育相对发达地区,在农村艰苦的教学岗位上发挥先进教育理念、高超教学技能的优势,给受援学校的教育教学注入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