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相关能力的策略
2021-01-06李情
李情
摘 要:在传统教学当中,教师一直都是课堂上的主体,而随着近些年教育改革的推行,新《课标》提出:全面施行素质教育,创建以人为本的课堂,确立学生为课堂上的主体。这也就要求相关教师要及时转化自身教学观念,不断创新教学手段,绝对不能再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应注重加强对学生素养及能力的培养,使其逐渐形成历史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分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 初中历史 能力培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9.041
在以往传统教育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注重提升学生的成绩,却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随着近些年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师也愈来愈看重如何在核心视角下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以往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更看重教学过程,使每一位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学习丰富知识,还可以不断加强自身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历史素养。
一、联系历史事变,渗入时空概念
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每一位教师教书育人的目标,同时也是学生在学习时,逐渐形成的优秀品质。在历史这一学科当中,时空观念是其主要核心,也是历史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点,更是在历史教育教学中培养每一位学生的重要基础。时空概念的深入主要以一些历史事件为基点,这就要求相关教师要能够积极指引学生们通过梳理知识脉络,形成较系统的知识网络,进而让学生从熟悉历史过程到理解其重要意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时空概念。
例如,教师在教授《太平天国》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可以先带领学生复习一下之前学过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朝末期,英国借口虎门销烟一事,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因战事不利,道光帝派人与英国议和,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使得清朝向英国割地赔款,严重危害到了中国的主权,但其中影响最大的还是鸦片愈来愈泛滥,走私日益严重,这也是直接成为南部手工业者和农民破产的重要因素,再加上当时自然灾害频发,赋税越来越多,生活在底层的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进而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农民起义,在此背景之下,由洪秀全等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拉开序幕。
学生们通过复习和梳理,会更加深入地认知到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背景,也为接下来的学习做了铺垫,更是在每一位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了比较直观的时空背景。形成时空观念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相关教师一定要对此有一个清楚的认知,不能急于求成,揠苗助长。
二、优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新课改中明确要求:确立学生为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起引导作用,全面发挥出每一位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点与以往传统教学方法相差较大,教师和学生有了更加明确的位置。因此相关教师一定要及时转化自身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氛围,为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营造良好的环境,提供重要的帮助,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进而充分凸显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以此不断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要想能够有效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就一定要激发出学生的问题意识,推进学生们在思考问题上的积极性。身为教师要知道问题意识对于历史教学来说是尤为重要的,如若不能很好地激发出学生的问题意识,其主观能动性就得不到完全发挥,容易在历史学习中注意力不集中,其能力得不到发展。
一般来说,教师想有效激发学生的问题思维意识,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提出有效问题,使学生通过看材料、独立思考或者是合作学习来解决问题。教师要在这一过程中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
例如,教师在教授《九一八事变》这一章节时,可在课前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们播放《松花江上》等歌曲营造气氛,紧接着再让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或者小组之间合作学习的方式熟悉九一八事变的前因后果,此时教师再将课前准备好的任务传递到每个学习小组中,使每个学习小组的成员一起去完成。
第一个任务是找寻及总结在日军侵略中国的重大事件,教学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们明白,近代以来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第二个教学任务是明白日军为什么要制造柳条湖事件,教学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们能够明白这只是日军为了侵略而找的借口,这就证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已经谋划了很久;第三个任务是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持有怎样的态度,实施的又是什么样的政策,教学目的是为使学生能够明白在国民党不抵抗政策之下,所造成的恶劣影响;第四个任务则是让学生思考,全国人民对日军侵华做出了什么样的举动,他们的态度又是什么样的,并列举比较典型的例子,教学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明白在民族存亡之际,中国共产党不畏艰险,以血肉之躯为人民筑起了一道钢铁长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教师通过对学生们提出种种问题,充分凸显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激发出他们每一个人的问题意识,促进其积极主动思考,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大程度上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为学生们布置多样化的课后作业,增强他们的综合能力
课后作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因此,作业的布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课改中明确指出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应充分满足个性化及多样化的需求,以此为基点,关于课后作业的布置也应该要符合多样化这一准则。身为教师要知道,若是想要计划出一个有效的课后作业,就不能局限于传统的书面形式,可以为学生布置口头、实践操作以及调研报告等形式的课后作业,而完成课后作业的方式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小组合作。
对于历史这一学科来说,目前最重视且最常用的课后作业形式莫过于编写历史小序文了。正常来说,关于小序文的主题,应该由相关教师按照目前所学习到内容的特征,为学生们指出一个特定的范围,接着再由学生确定出题目,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引。如此一来,就能够充分展现课后作业的多样性。
相关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过程当中,一定要先将思路确定下来,再通过找寻相关资料,进而逐渐形成严密的序文,这对于历史素养及综合能力来说,有着非常大的挑战,同时也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
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指定中日关系分析这一主题范围,学生可以从中日两国外交关系的发展历史中,挑选任意阶段來找寻主题,如从经济关系以及文化来往等诸多领域中挑选一个,开展写作。总之,学生们在教师指定的范围之内,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挑选适宜自己的主题,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满足学生课后作业的多样性,同时也会使每一位学生能够得到提升综合能力以及个性化发展的机会。
总的来说,为了有效提升初中历史的教学效率,相关教师应以身作则,顺应时代发展,及时转化自身的教学观念,着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核心素养视角下计划教学目标,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现状,合理应用教学方法。此外更要积极指引学生参与到历史课的教学活动当中,在进行学习历史的时候,着重培养每一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最后还应增强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整体能力,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何岩梅《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年第2期。
[2] 苏艳《试析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年第20期。
[3] 郭安德《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年第10期。
[4] 江明东《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考试周刊》2021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