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介入开通治疗的临床观察
2021-01-06黎金巧
黎金巧
摘要:目的:研究于急诊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行介入开通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急诊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64例(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将32例行溶栓药物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将32例行介入开通治疗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再通率。结果:观察组23例患者血管再通,再通率为71.88%(23/32),术后血管即刻完全再通19例、部分再通4例,再通失败9例。在23例血管再通患者中,机械溶栓者9例、机械溶栓+球囊扩张者14例。术后死亡患者10例(31.25%),4例患者受血管未通影响使得梗塞症状加重而引发死亡,6例血管再通后再次继发急性血栓引发死亡。对照组15例患者血管再通,再通率为46.88%(15/32),治疗后死亡患者13例(40.63%)。两组血管再通率相比,观察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于急诊中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行介入开通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安全性较高,可提升血管再通率。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介入开通治疗
【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4--0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又被称为急性脑梗塞,该病发病原因主要为脑血管狭窄或脑血管阻塞,该病主要发病群体为中老年群体,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患者存在较高的AIS发生风险。部分研究指出,在我国因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已多于因肿瘤疾病死亡的人数。虽然相关专家学者已经不断深入探究该病的治疗工作,并展开大量的研究和论证,但截至当下,该病依然尚未存在一定特效的治疗方式,该病依然易致残、致死。分析以往临床治疗经验,以往对该病多采取通过动脉或静脉药物溶栓的方式展开治疗,但大量临床实践发现,AIS发病原因主要为血管狭窄的前提下形成大量血栓而引发,单纯药物溶栓后血管即便再通,血管依然狭窄,依然存在极高的堵塞风险名声,并且溶栓药物存在提高颅内出血的风险,所以此种治疗方式效果并不理想[1]。随着医疗技术及水平的提升,介入技术得以产生,并且此技术应逐渐被应用于AIS患者临床治疗中。本次研究对AIS患者实施介入开通治疗的效果做对比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急诊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64例(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将32例行溶栓药物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将32例行介入开通治疗的患者设为观察组。观察组男女人数分别为20例、12例,年龄范围27-85(56.58±12.91)岁,后循环闭塞18例、前循环闭塞14例,NIHSS评分15-26(20.32±3.65)分。对照组男女人数分别为19例、13例,年龄范围29-83(55.94±13.05)岁,后循环闭塞19例、前循环闭塞13例,NIHSS评分15-26(20.51±3.59)分。两组一般资料基本相同(P>0.05),可对比。
纳入标准:(1)存在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后循环发病≤12h(依据患者情况时间窗时间最长可达到20h),前循环发病≤8h。(2)合并脑出血或其他明显颅内疾病;(3)不存在出血性倾向;(4)2h内无外伤史或未进行手术;(5)知情并同意参加本次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脑出血或者其他明显的颅内疾病;(2)严重的心、肾、肝等脏器功能不全;(3)不同意参加本次研究。
1.2方法
1.2.1对照组
行溶栓药物治疗,具体如下:采静脉推注的方式将注射用阿替普酶总用药量的10%注入患者体内,用药剂量为0.9mg/kg,总量≤90mg,剩余药剂于1h内持续泵入患者体内。注射用阿替普酶+适量生理盐水稀释,采取静脉滴注的方式给予患者,30mg/次,30min/次,2次/d。
1.2.2观察组
行介入开通治疗,具体如下:对患者展开全身肝素化,帮助患者取仰卧位,麻醉。应用Seldinger穿刺患者右侧股动脉,于穿刺口将6F动脉鞘置入,使用5F管对患者主动脉弓展开造影,对患者弓上血管与病变位置予以了解吗,充分探明血管闭塞与血管侧肢代偿只状况。将6F导引导管妥善置入,使微导管于引导丝配合下穿过闭塞位置,对远端血管床予以清晰显示,最终将栓子取出。术后结束后,撤出导管,使用CT对患者展开复查,细致观察患者血管再通状况。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对比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狀况。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利用SPSS23.0,以数(n)和率(%)作为计数资料的表示方式,检验,P<0.05代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23例患者血管再通,再通率为71.88%(23/32),术后血管即刻完全再通19例、部分再通4例,再通失败9例。在23例血管再通患者中,机械溶栓者9例、机械溶栓+球囊扩张者14例,再通失败9例患者。术后死亡患者10例(31.25%),4例患者受血管未通影响使得梗塞症状加重而引发死亡,6例血管再通后再次继发急性血栓引发死亡。对照组15例患者血管再通,再通率为46.88%(15/32),治疗后死亡患者13例(40.63%)。两组血管再通率相比,观察组明显更高(P<0.05)。见表1。
3讨论
当下,人们饮食及生活习惯均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人们喜食高糖、高盐、高胆固醇的食物,从而使得近些年AIS发病率逐年提升。AIS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该病较为常见[2]。脑卒中可分为两种类型,分别为出血性脑卒中与缺血性脑卒中,该病发病人群相对集中在中老年群体中,并且相比于女性,男性发病率更高。因AIS患者具备病情危重、发病急、致残、致死率高等特点,若该病患者未及时接受有效治疗或者治疗方式不合理,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3]。以往,AIS临床治疗方式多为药物溶栓治疗,但不论是经静脉溶栓还是动脉溶栓,其均具备一定的局限性,(1)溶栓时间窗短:部分研究指出,采取经静脉溶栓治疗时,患者发病时间应为3h-4.5h之间,经动脉溶栓治疗时,患者发病时间≤6h。而AIS具备起病急、病情危重等特点,一些患者发病后难以及时发现,大部分患者无法于上述较短的时间窗内接受有效治疗[4]。(2)操作时间长:药物溶栓均需对尿激酶进行人体的速度进行有效控制,操作时间通常〉1h,从部分接近溶栓时间窗的患者角度而言,溶栓难度极高[5]。(3)存在较高的脑出血并发症发生风险:大量临床实践证实,经静脉溶栓脑出血发生率在6.4%左右,经动脉溶栓脑出血发生率在10%左右[6]。此外,AIS是于脑动脉狭窄基础上形成大量血栓而引发,即使血管再通,血管依然会存在加高的闭塞风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科学水的提升,介入开通治疗得以产生,其在AIS治疗中取得理性效果,其具备如下优势:(1)部分研究指出,生理状态下,脑血管间具备功能性动力平衡区域,上述区域可于血管闭塞、狭窄时,由血流再非配而发挥代偿供血作用,此作用可延长患者溶栓时间窗,使患者获得更多的治疗机会[7]。(2)当前介入开通治疗多采用一种新型颅内支架Solitaire治疗AIS,因此支架存在易操作、顺应性强、术中可重复释放以及可回收等特征,所以近年来在临床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其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提高血管再通率[8]。
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23例患者血管再通,再通率为71.88%(23/32),对照组15例患者血管再通,再通率为46.88%(15/32),观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应用介入开通治疗发挥理想效果,血管再通率更高。
综上所述,于急诊中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行介入开通治疗发挥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安全性较高,可提升血管再通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陈贺荣,陈清云,刘建东.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中的效果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04):245-246.
[2]王明芳.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行急诊介入取栓治疗的麻醉管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1,14(22):169-170.
[3]朱琳,夏东,乔林.急诊绿色通道模式下溶栓治疗对轻中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影响[J].临床军医杂志,2021,49(06):683-684.
[4]殷宗莉,张维.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优化对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04):165-167.
[5]唐玉彬,张艳阳,李昭华,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急诊科一体化溶栓治疗[J].临床急诊杂志,2020,21(09):741-743.
[6]柯昌清.探讨急诊科绿色通道流程的优化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7):115-116.
[7]朱琳.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急诊溶栓流程优化的临床结局评价[J].护理研究,2019,33(04):691-693.
[8]刘枫荻,赵蓉,王硕,等.急诊启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内溶栓治疗对开始溶栓平均时间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探讨[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7,25(01):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