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脑白质疏松程度与疼痛的相关性

2021-01-06敬晓鹏穆庆霞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微结构三叉神经三叉神经痛

敬晓鹏 穆庆霞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青海 西宁 810001)

三叉神经痛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普遍认可的是脑桥小脑角区三叉神经周围血管受压迫导致,主要表现为三叉神经入脑干区与桥前池内异常血管接触,继而诱发髓鞘脱失、轴索损伤等一系列病理改变〔1,2〕。相关研究显示,三叉神经患者频繁的疼痛信号经受累神经传入高级中枢,该痛觉传导通路的脑白质微结构可能存在异常〔3〕。观察患者脑白质微结构可能对评价疼痛程度有一定价值。脑白质疏松是主要的脑白质微结构改变,主要因脑白质萎缩诱发髓鞘纤维减少或伴随细胞外间隙增加,导致胶质增生及轴索损伤或缺失而诱发〔4,5〕。观察脑白质疏松程度可用于评价疼痛程度,但目前该机制未被证实。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主要用于脑神经纤维束完整性评价,对脑白质纤维结构具有较高敏感性〔6〕。相关研究指出,三叉神经痛患者疼痛侧三叉神经各向异性分数(FA)值低于非疼痛侧,平均扩散系数(MD)值高于非疼痛侧,而FA及MD是评估脑白质疏松程度的主要参数,提示检测FA、MD值可能是预测三叉神经痛患者疼痛程度的关键〔7〕。本研究旨在分析脑白质疏松程度与疼痛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对象 本研究的设计遵循医学伦理学相关规定。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完成治疗的老年三叉神经疼痛患者60例的病历资料,男24例,女36例;年龄60~75〔平均(67.35±2.45)〕岁;高血压史24例,糖尿病史12例,冠心病史8例。纳入条件:①均符合《三叉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8〕中相关诊断标准;②经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伴有脑白质疏松者;③临床病历资料完整者;④病历资料抽取及查看均获得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条件:①合并多发性硬化、颅内肿瘤者;②合并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相关疾病者;③入院治疗前曾服用过阵痛类药物者;④入院前4 w服用抗精神及影响神经类药物者。

1.2检测方法 所有患者接受头颅MRI检查。采用GE SignaHDxt3.0T超导MRI系统检测,使用8通道正交头线圈。固定患者头部,先行常规检查,采集轴位T1WI及轴位、冠状位T2WI相关检查数据。相关参数设置重复时间(TR)为10.7 ms,翻转角为15°,回波时间(TE)为4.9 ms,视野(FOV)为256×256 mm2,矩阵为256×256 mm2,层厚为1 mm,共扫描144层。最后行轴位DTI扫描,采用SE-EPI序列扫描,相关参数设置:TR为10 000 mf,TE为87 ms,FOV为240 mm×240 mm,矩阵为128 mm×128 mm,层厚为4 mm,扫描35层。

1.3图像及数据处理 预处理:采用FMRTB Software Librar(FSL5.0)软件对DTI进行校正,去除磁场不均匀性和头动伪影。采用FDT3.0T工具包拟合扩散张量模型,创建各项扩散张量成像参数,并测量 FA、MD值。

1.4脑白质疏松分型 采用Kinkel分型〔9〕:结合头颅影像学检查结果,可将其分为4个分型。脑室周围未见高信号为0型;脑室周围前区及后区或脑室中部出现小病灶为Ⅰ型;侧脑室周围出现局灶性非融合或发生融合的双侧病变为Ⅱ型;脑室周围T2加权成像高信号改变,脑室面光滑,且月晕状包绕侧脑室为Ⅲ型;脑白质呈高信号并累及大部分脑白质,边缘呈现参差不齐信号为Ⅵ型。Ⅰ型为轻度,Ⅱ型为中度,Ⅲ~Ⅳ为重度。

1.5疼痛评估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10〕(VAS)评估患者神经疼痛情况,分值0~10分,评分越高疼痛越严重。疼痛VAS分级:≤2分无疼痛为0级;>2分且≤4分为1级,>4分且≤6分为2级,>6分且≤8分为3级;>8分且≤10分4级。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SNK-q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双变量Pearson相关分析及等级资料Spearman相关性分析。

2 结 果

2.1脑白质病变区域参数及VAS 轻度组FA最高,其次为中度组,重度组最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轻度组MD、VAS评分最低,其次为中度组,重度组最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P<0.001)。见表1。

表1 3组脑白质病变区域参数及VAS比较

2.2脑白质病变区域参数与VAS的相关性 经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检验结果显示,三叉神经痛患者脑白质病变区域FA值与VAS、MD评分呈负相关(r=-0.566、-0.571,P<0.001),MD值与VAS评分呈正相关(r=0.774,P<0.001) 。见图1,图2。

2.3疼痛分级评估 轻度组VAS分级优于中度组及重度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见表2。

2.4三叉神经痛患者脑白质疏松程度与疼痛程度的相关性 等级资料Spearman相关性分析检验结果显示,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脑白质疏松程度与疼痛程度呈正相关(r=0.663,P<0.001)。

图1 FA与VAS相关性散点图

图2 MD与VAS相关性散点图

表2 3组疼痛分级评估〔n(%)〕

3 讨 论

DTI作为三维过程,可反映水分子运动情况,可用于检测脑实质内水弥散的各向异性及弥散程度,在脑组织中水分子运动越随意,MD越高,FA则越低,因此通过MD及FA值即可估算脑白质微结构变化及潜在的病理改变〔11〕。FA的范围值为0~1,0表示最大同性弥散,而1表示最大各异性弥散,FA主要评估神经纤维轴索损伤,FA值越低,提示神经纤维损伤越严重〔12〕。MD表示单位时间内分子自由扩散范围,MD值升高,反映神经性反应、继发性水肿及髓鞘脱失等〔13〕。因此DTI检测MD、FA值可间接反映脑白质纤维受损情况,并逐渐被用于临床各类脑部精神疾病中。

大量病理学解剖学研究提出,脑白质疏松发病机制主要因脑白质萎缩导致,而脑白质萎缩则因髓鞘纤维减少或伴随细胞外间隙增加,导致胶质增生及轴索损伤或缺失,最终诱发局灶白质,促使脑白质微结构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在DTI影像中则呈脑室周围和深部白质斑点状、白质内斑片信号〔14,15〕。本研究结果说明三叉神经痛患者脑白质疏松程度越高,则FA值呈低表达,MD、VAS呈高表达,且本研究还提示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脑白质疏松程度与疼痛呈正相关。即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脑白质疏松程度越高,疼痛程度严重。分析其原因:(1)三叉神经痛患者发病过程中桥前池内变异血管与三叉神经入脑干区接触,而血管造成的慢性持续性压迫可诱发脑干区神经纤维脱髓鞘或受损,而出现障碍或胶原物质过度沉积等情况,致使脑白质出现病灶,继而诱发神经纤维水分子扩散活动异常,而压迫程度越大,则神经损伤引起的脑白质微结构破坏越严重,局部神经缺血情况越明显,局部疼痛越严重〔16,17〕。(2)三叉神经痛患者反复出现疼痛,而导致疼痛的一系列伤害性信息传入通过感觉中枢及负责情绪调控对应脑区域,导致对应区域脑白质微结构发生变化,随之疼痛的伤害性信号增强,对神经损伤程度加重,则脑白质微结构损伤情况加重,反向刺激这种疼痛信号,进而加重疼痛感,形成恶性循环〔18〕。本研究尚存在局限性,如纳入研究样本量较少、为回顾性分析研究等,加之目前与研究内容相关的报道较少,尚无较多研究结果作为理论支持,使结果数据的真实性及可靠性可能存在偏差,仍需增加研究样本量,进行大量前瞻性分析以证实。

综上,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脑白质疏松程度与疼痛程度密切相关,随着脑白质疏松程度增加,患者疼痛感加重,在未来可考虑通过检测脑白质疏松程度评估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疼痛程度,可能对三叉神经痛病情评估有一定指导价值。

猜你喜欢

微结构三叉神经三叉神经痛
基于MRI探究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形态学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难忍 家庭自灸速缓解
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研究进展
特殊类型血管神经压迫致三叉神经痛二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圆柱表面微结构超精密车削加工技术研究
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脑池段MR形态测量研究
金属微结构电铸装置设计
用于视角偏转的光学膜表面微结构设计
粘结型La0.8Sr0.2MnO3/石墨复合材料的微结构与电输运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