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新教材“电容器充、放电实验”的商榷*

2021-01-06崔卫国

物理通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电阻箱电压表电流表

崔卫国

(南京市金陵中学 江苏 南京 210005)

1 问题的由来

问题源于教材一张图与其描述有争议,见原文.

人民教育出版社在2019年6月第1版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必修》第三册第38页和第39页的部分内容如图1所示.

图1 教科书截图

2 问题的提出

现根据教材提供的电容器充、放电电路图(教材中图10.4-1)连接实物器材.本次实验选取的器材为:电解电容器2 200 μF、J0407-1电流表(-0.2~0.6 A)、J0408电压表(-5~15 V)、电阻箱(0~99 999 Ω)、4节干电池、单刀双掷开关、导线.

下面介绍教材中的实验和实验现象.

实验1:将电阻箱R的阻值调为500 Ω,闭合S接1,电容器充电.充电过程中电流表指针和电压表指针向右偏转明显,随后电流表示数很快减小至零,电压表示数增大并逐渐稳定在6 V,充电现象明显.

实验2:断开S,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示数慢慢回偏至零(电压表示数从6 V减小到0.5 V的时间约为90 s).

实验3:(1)闭合S接1,再将S从1断开后立即接2,电容器放电.电流表略有反偏后很快回零,电压表指针也较快回偏至零(电压表示数从6 V减小到0.5 V的时间约为4 s).(2)若将电阻箱阻值调为零,将S从1断开后立即接2,电流表指针较大反偏后迅速回零,电压表示数也立即为零.(3)若将电阻箱阻值调为5 000 Ω,同样将S从1断开后立即接2,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动,电压表指针出现明显的较慢回偏直至为零(此过程电压表示数从6 V减小到0.5 V的时间约为28 s).

现在将实验现象与教材中的描述进行比对.

实验1电容器充电过程中“电流表示数很快减小至零”的现象与教材中的描述“随着两极之间电势差的增大,充电电流逐渐减小为零”基本吻合.

实验2中“电压表示数慢慢回偏至零”的现象与教材中的描述“即使断开电源,两极板上的电荷由于相互吸引而仍然被保存在电容器中”并不符合.

实验3中的现象与教材描述“把开关接2,电容器对电阻R放电”不符合,这句话值得商榷,这里的电压表起到明显的放电作用.

问题来了.

问题1:由于电压表的存在,电容器充电完毕,虽然充电电流为零,但电流表的示数真的为零吗?

问题2:由于电压表的存在,放电时,经过电流表的电流是放电电流吗?

3 理性分析

细加分析,不难发现电容器两端并联的电压表成了一个重要的影响因子.这里的电压表除了能够反映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之外,它其实还是一个阻值为几千欧甚至几十千欧(本实验中电压表的量程为-5~15 V时其内阻为15 kΩ)的定值电阻.

实验1中开关S与1闭合后,电流表示数IA应该为电容器充电电流IC和经过电压表中电流IV的总和.当电容器充电完毕,尽管充电电流为零了,但电源、电流表、电压表构成的闭合回路仍然具有微弱电流(估算为0.43 mA).电流表示数并不为零!只是电流表的大量程掩盖了“微弱电流”的观察!

实验2中开关S断开后,电流表虽然断路,但刚刚充满电的电容器与电压表构成放电回路,电压表示数因而慢慢变小.因此,教材中“即使断开电源,两极板上的电荷由于相互吸引而仍然被保存在电容器中”是不可能出现的.

实验3中开关S与2闭合后,电容器其实有两个放电回路,一个是CARC回路,一个是CVC回路.如果电阻箱R值为零,电流表示数中为全部放电电流的值;如果R的电阻大于电压表内阻,电流表中的电流只有毫安级的电流(电流表观察不到的),电压表中的电流反而成为主要放电电流(很容易观察).

当然,仅仅这些理性分析是不够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方法.

4 实践检验

现在用新的实验器材来验证上述理性分析的正确性.

为了便于使用目前实验室的现有器材,现将前面实验器材中的电源换成1节干电池,将电容器换为220 μF,电压表换成J0408电压表(-1~3 V)、将电流表换成J0409电流计G(-300~300 μA),并将变阻箱的电阻调为10 000 Ω.

按照教材原电路图连接电路.

实验4:闭合开关S接1,电容器充电完毕后电压表示数约0.80 V,电流计示数稳定在270 μA附近.此实验现象表明,教材10.4-1电路图的实验结果是电流计的示数不为零!

显然,问题1中提到的电流表示数不可能为零,而且就是流过电压表中的电流(此时充电完毕,充电电流为零)!

实验5:将S从1断开并不接2,电流计示数立即为零,电压表示数较快回零.此实验现象表明,此时电容器两端的等量异种电荷不能保存在电容器的两端,而是全部通过电压表放电了.

实验6:(1)若将S从1断开后立即接2,电流计指针很快回零,电压表指针也较快回偏至零(电压表示数从0.8 V减小到零附近的时间约为7 s).(2)若将电阻箱的阻值调为零,会看到电流表指针明显反偏后回零,电压表的示数也很快回零.此实验现象表明,S接2且在电阻箱阻值大于电压表内阻时,电容器经过CARC回路的放电电流极小,经过电压表CVC回路的电流成为主要放电电流.当电阻箱阻值为零时电流计中的放电电流较大且成为主要放电电流.

从实验5和实验6可以看出,问题2中的放电电流应该是电流表和电压表中流过的电流之和,经过电流表中的电流并不是全部的放电电流!

换用电流计的实验实践表明,教材中因电压表的接入而进行的对充放电流的表述是错误的.怎样改正呢?

5 合理的改进

结合实验室现有的通用器材,为了让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更加明显、更加合理,笔者做了如表1中所示的几个实验方案供同仁参考.

表1 效果明显的4个实验方案(实验器材中单刀双掷开关和导线未列入)

上面的4个方案中,方案3和4的现象一致,充电和放电时间都不长,电表指针偏转现象都很明显,其实它们的电路本质是一致的.方案4中电阻R与电流计G的串联等同于方案3中电压表的功能.

建议:如果想直接观察放电电流的大小和方向,选方案4比较合理;如果选择更为简单的操作,方案3比较合理.

研究至此,可以看出,教材中的充放电电路图因多加了一个电压表造成了诸多麻烦,甚至错误.在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倡导培养物理学科科学素养的大环境下,在落实实践育人氛围越来越浓的今天,新版教材中的实验电路图应该经得起实践检验,不能纸上谈兵.

猜你喜欢

电阻箱电压表电流表
如何判断电压表的测量对象
判断电压表测量对象有妙招
探究电阻在电学实验中的作用
直流电阻箱示值误差超差排除
电流表使用“四步走”
电压表的妙用
半偏法测电表内阻及误差分析
再探电压表内阻的测量方法
试论电流表的改装、校准及其应用
分析直流电阻箱误差对检定二次仪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