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公共图书馆对于履行社会职能的思考
2021-01-06刘爱敏
刘爱敏
(福州市图书馆,福建福州350007)
0 引言
我国自2020年1月开始爆发COVID-19疫情,其传播之快速、病情之危重、治疗之困难、防控之艰辛,都是令人难以预料的。面对这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大部分公共图书馆采取了闭馆方式,暂停到馆读者服务和各项相关线下活动,并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线上服务平台提供多种非接触式应急服务[1-3]。
在这突发的疫情时期,公共图书馆如何参与抗“疫”行动,为社会做出贡献,这是对我国公共图书馆提出的新挑战。图1显示《图书馆学概论》[4]一书中提出的图书馆的五大基本社会职能。本文拟就本次抗“疫”行动中,公共图书馆如何履行以上职能进行探讨,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图1 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能
1 开展社会教育的职能
现代社会图书馆已成为全民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基地,担负着重要的社会教育职能[2]。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图书馆应当积极应对,及时执行防疫抗疫社会教育职能,包括提供疫情信息、普及防疫抗疫知识、证伪辟谣、进行社区健康教育等[5]。这些任务都是公共图书馆开展社会教育职能的体现。
1.1 相关政策法规
图2为公共图书馆的任务,来源于《公共图书馆法》[6]中的规定,因此公共图书馆有能力,也有责任和义务提供多元化的社会教育。
图2 公共图书馆的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版)》[7]将公共图书馆认定为政府信息公开传播机构,该条例为公共图书馆合法依规参与社会危机信息传播提供了法律依据。
1.2 加强舆论引导,为社会提供信息支持
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常具有无法预见防范的突发性、致人身心受损的危害性、影响范围可观的公共性、信息掌握不全的有限性,因此引发了公众对事件相关信息的强烈需求,越早地获得突发事件的危机信息,就可越早地消除公众内心的恐惧与不安[2]。
在本次抗“疫”行动中,公共图书馆[5]应当对相关疫情信息进行必要的筛选、处理及组合后传播,成功的疫情信息传播有助于减少公众恐慌;并需要为读者及时更新疫情动态,可以通过联合当地权威媒体报道,增加信息的时效性和权威性。
1.3 开展不间断防控教育,致力于提高公众正确的自我防护能力
自2020年1月浙江首先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后,公众开始逐步意识到COVID-19疫情的严重性,纷纷采取戴口罩、消毒等措施进行防控,但这其中还是有很多公众存有侥幸心理,面对新冠疫情的爆发置若罔闻,仍旧我行我素。因此对疫情防控知识进行充分的宣传是十分必要的,致力于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并使得公众具备正确的自我防护能力,公共图书馆则是一种重要的宣教渠道[8],如表1所示。
在疫情期间,公共图书馆应收集、整理科学防疫的一些具体措施,发布的相关信息内容可以包括推荐疫情相关的书籍、公开课、口罩和消毒液的正确使用方法、漫画形式进行疫情知识宣传等[8]。通过推广疫情防控知识,对公众进行防控教育,有效提高公众对疫情的认知和自我防护能力。
表1 公共图书馆进行线上防控教育的部分实例
1.4 证伪辟谣
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公众在面对海量信息轰炸中难辨真假[9]。公共图书馆应利用文献信息中心的优势,及时为公众进行破谣教育。上海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曾在2月22日发表推文,破除了有关《实证化中医基础理论及运用》该书的谣言;云南省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中的“疫情谣言粉碎机”模块已罗列出457条关于疫情的谣言[8]。
1.5 健康教育
在疫情期间,公共图书馆开展健康信息教育的具体措施有:开辟“抗疫”健康专栏;举办“防疫安全公益课”;开展疫情健康防护科普活动;推送心理调适的科普文章和心理援助热线等[10]。这些活动信息完善且实用性强,活动形式多样。
1.6 心理防控教育
研究显示,疫情期间长时间居家隔离人员精神健康较差,有可能产生焦虑、恐惧、偏执等负面心理状态[11]。因此心理防控与防疫防控同样重要,作为公共文化机构的图书馆应该重视公民的心理情绪问题,通过一些方式缓解公众的心理压力[8]。
张文宏曾表示,看书是一种有效的心理调剂方法[11]。这种方法[8]是让读者通过了解书籍中相关人物所遭遇的困难及应对方式,转化为读者的替代性经验,使得读者有新的认知和体会,进而解决自身的问题。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在微信公众号上推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心理调适的防控知识;国家图书馆推出了“疫情之下的心理与健康”系列微课程;福建省图书馆通过漫画的形式给大家支招攻克焦虑等[8]。
2 传递科学情报的职能
传递科学情报是图书馆的固有职能之一,因此图书馆能够为科研人员和政府机构提供既权威又有参考价值的科技情报信息。
2.1 为科研提供信息服务保障
在重大疫情的突发时期,众多科研人员第一时间投身到了这场抗疫战斗中去,他们与时间赛跑。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量激增,却也给科研人员利用情报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将前人已获得的知识和总结的经验,经过判断与综合处理后提供给科研工作者,可以节省科研工作者在科研理论研究中对相关资料情报的搜查时间,有助于科研人员尽早获得科研突破。湖北省科学图书馆开展了“开展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提供最新科研线索”“系统收集整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和综合性领域免费学术资源”“通过NSTL东湖服务站,服务COVID-19科研人员原文需求”等多项支撑服务[12]。
2.2 提供“嵌入式”政府决策信息服务
由于疫情突如其来,要求政府机构在短时间内做出准确判断和即时决策,而以上任务需要充分、准确的信息做支撑。公共图书馆应在日常工作过程中,有意识地收集、整理国内外各类公共突发事件的资料,并对于部分经典案例加以分析和研判,为各级政府机构提供持续的舆情监测和分析[13]。
此次疫情发生后,国家图书馆积极履行职能,根据政府需求,报送多篇综述和主题专报[13]。四川省图书馆制作了《决策参考:新肺疫情系列》专题资料[14]。
3 开发智力资源的职能
图书馆收藏的文献信息资源是人类长期积累的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直接或者通过加工、处理后以各种形式向公众提供这些资源,不同的受众群体选择自己需要的知识信息,图书馆对这些资源加工、处理的过程正是开发智力资源的过程,开展社会教育是对智力资源开发结果的最终应用。
4 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职能
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给一个城市、一个国家带来的伤害也是巨大而深远的,因此在本次新冠疫情期间,完整记录疫情期间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医护人员、疾控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公安民警等各路参“战”人员的抗疫历程,形成包含数据库、史料和相关文献的完整资源体系,使这一时期形成的文献资料得到完整、有序的保存,这些资料不仅是抗疫英雄们的历史见证,也为今后处理此类公共突发事件提供了文献参考。这些职能的实施需要专业人士参与,这是其他社会机构难以完全替代的。例如国家图书馆从2020年1月21日起开始了疫情相关网络资源的采集与整理工作,采集内容包括互联网各类官方网站资源和微博数据两类,从各级政策、疫情发展动态、防控相关新闻报道、新闻评论以及民众心理疏导举措等方面进行内容采集,对热点话题相关微博数据开展有序保存[13]。福建省图书馆、贵州省图书馆等也开展类似活动。
5 提供文化娱乐的职能
这次疫情持续时间长,适逢春节假期,很多公共图书馆通过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引导读者参加各种线上文娱活动。公共图书馆在疫情期间组织的线上活动包括以下3类。
5.1 疫情宣传类活动
通过线上征集防控知识漫画、文学作品和朗读作品等资源,再发布分享,或开展知识竞答,从而传递正能量、普及防控知识。如内蒙古图书馆的线上自制海报活动,通过海报向一线战疫工作人员致敬,并鼓励和祝福新冠的感染者;南京图书馆推出“万众一心抗疫情”主题征文活动;新疆图书馆的防疫知识竞答活动;河北省图书馆“艺”起战疫——漫画战“疫”作品展[8]。并且多家公共图书馆主动出击,走跨界联合服务之路,加强与出版商、数据商和抖音等多种新媒体平台融合。例如太原市图书馆发起的“共战‘疫’不孤‘读’为武汉加油!”的读者证抖音爱心传递活动;国家图书馆联合新浪微博及各地图书馆开展“抗疫不孤读”“以读攻毒”“抗疫行动”“手写加油接力”“我为武汉加油照片征集”“元宵节亮灯为武汉加油”等系列活动,弘扬防疫正能量[3]。
5.2 主题线上活动
春节期间通过写春联、新春诗词答题、举办年俗文化展、猜灯谜等活动,丰富公众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期的精神文化生活[5]。例如上海市图书馆举办了网上“年俗文化展”;浙江省图书馆举办了“新春诗词答题闯关活动”“猜灯谜祈平安驱疫情享乐趣”等春节在线活动;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的“三月三”云游广西——画中有话的系列线上活动等[8]。
5.3 阅读推广活动
首都图书馆整合了北京市公共图书馆资源,利用新媒体平台推送云端活动,推广数字资源,为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读者开展培训讲座、诵读会、讲故事等服务;四川省115所公共图书馆推行了云端活动;湖北省图书馆主办线上阅读系列活动;广西图书馆开展了“我们的广西”系列有声读书活动[3]。
6 结语
在新冠肺炎爆发的特殊时期,公共图书馆作为信息交流中心,要充分履行五大社会职能,向公众传递疫情最新动态,提升大众对疫情的认知和防控水平,协助政府及疾控部门最大限度地降低事件对公众健康造成的身心危害。公共图书馆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灾难,将困难视作发展机遇,在工作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各级公共图书馆将携手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