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紫砂壶花器艺术的灵韵之美
——《灵桃壶》设计创作漫谈
2021-01-06陈成
陈 成
(江苏 宜兴 214221)
0 引 言
宜兴紫砂陶是陶都传统工艺中最具代表性的独特品种。在五百多年传承、创新发展中,紫砂茶壶已成为了紫砂品种中的主流一脉。从造型、装饰特征分类,有几何形体的光器(光货),自然形体的花器(花货、花塑器),纵向凹凸等分、花瓣状的筋纹器(筋瓤货)以及融入西方艺术元素的现代陶艺类,可谓各领风骚,各擅胜场。本人创作的《灵桃壶》,属于典型的花塑器,用壶艺形式,展示作品的灵韵之美,寓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祝福与愿景。
1 集美嬗变中的历史源流
花器类紫砂壶历史源远流长,从明代金沙寺僧到正德、嘉靖年间供春《树瘿壶》实物开始,史料和实物佐证了花器是在紫砂壶发端时以“陶壶鼻祖”供春为代表。历经明清两朝至民国,涌现了一大批壶史留名的制壶大家,以及他们在不同历史阶段流传至今、风格迥异的经典之作。从新中国成立到国家改革开放的七十年来,随着新时代的发展,紫砂花器薪火相传、人才辈出,在国内外陶艺大展中屡获奖项,声誉远播。紫砂壶艺美轮美奂,百品竞新。紫砂文化历久弥新,底蕴深厚,成为陶都宜兴亮丽的城市“名片”。
紫砂花器之所以历久而弥新,其主要因素是得益于自然界物质形态的赐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心灵感悟。即壶艺创作的美学元素,使作品产生具象之美、灵韵之美。几百年来,花器主要是用提炼取舍的艺术手法,将自然形态微缩变化或经过艺术加工设计成器皿造型。最常见的如将松竹梅等形象制成各种树桩造型,在圆器或方器造型上运用雕、缕、捏、塑等技法,将瓜果等自然形象变化为造型的部件。例如,壶的嘴把盖钮,抑或在造型的显见部位琢塑,以浮雕、半浮雕的花瓣、枝蔓装饰,表现自然形态中美的特质和韵的灵动,并使其符合功能合理、视觉美观、使用安全的壶艺法则,还可巧妙地利用紫砂泥料的天然色泽或不同泥色的配合,以增强其装饰效果。
集美嬗变,花器流芳,造就了当代紫砂壶艺的千帆竞发,推动了当代紫砂行业的繁荣兴旺,承启着宜兴紫砂的源远流长。
2 设计理念紧跟时代节拍
《灵桃壶》是2020 年(农历庚子年)春夏之际设计创新的一款紫砂花塑器,创意贴近自然,主题突出“桃”的形象美感,生动逼真地舒展“桃”之灵韵。广义上,其实质是通过壶艺装饰手法,讴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盛世;狭义上,“桃”之美好形象,更寓意福寿康宁,祥和祝福的精神寄托。换言之,设计理念紧跟时代节拍,方能体现壶艺的至高境界和生命力。
《灵桃壶》选用陶都优质原矿紫砂泥,经调砂处理,色泽紫中泛红,胎体肌理富有质感;身筒造型为扁式圆壶,压盖、盖口外沿呈圈形唇口,主体润泽流畅,其捏塑装饰布局分别在壶盖面壶滴、壶嘴、壶把三处:壶盖正中用桃黄色段泥捏塑比例稍大的“灵桃”为壶滴,并饰有成熟标志的红色,缀于虬曲斑驳的枝干,盖面分叉贴塑有三片绿色“桃叶”;另一小枝上同样塑有一只小小的“灵桃”,这是作品最显见夺目的部位。一弯壶嘴挺秀,枝干结节简约,与壶身联结处捏塑一对“灵桃”,两片绿叶衬托,与壶盖面主体“灵桃”上下呼应,贯通气韵;壶把呈枝干捏塑成圈把,没有任何装饰。通过造型设计、浮雕装饰,红、黄、绿三色分明,成陶后容量为300 ml,是一件小中见大、美意延年、彰显福寿情趣的灵韵之作。著名艺术大师丰子恺先生有两句诗:“常喜小中能见大,还须弦外有余音”。壶艺,供人品读,给人把玩,发人畅想。因此,在视觉审美的前提下,善于撷取自然界美好的事物,去粗取精,化身千百。那么,在小中见大,就必然会产生紫砂壶艺更多的壶外余音,在技与艺的融会贯通中,去实现作品的艺术升华。
壶言志,艺畅情。《灵桃壶》(见图1)正是按照紫砂花器的传统工艺,在设计中寄情于自然,寓意于凡俗,展示清新的时代气息,拥抱多姿多彩的生活,让作品成为茶人、文人、藏家的喜爱之物,成为更具广泛实践意义的人生行为和生存艺术。
图1 《灵桃壶》Fig.1 Teapot with Delicate peach pattern
3 结 语
随着人们社会活动和生活习俗的演变,紫砂壶在民间传统工艺范畴中,越来越受到大众青睐。它以优异的泡茶功能,精致典雅的艺术魅力,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形神毕肖的灵韵之美,跻身于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之林。《灵桃壶》的设计制作,既不失传统意义,更多的是赋予作品新的艺术构思和文化要素。即传统是根脉,创新才能成就未来。学海无涯、艺无止境,在今后从艺之路上,紧跟新时代节拍,不断磨砺,不断进取,以工匠精神,设计创作人们喜闻乐见的壶艺新品,为紫砂艺苑增添一抹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