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青花瓷纹饰艺术与儒释道文化思想研究

2021-01-06矫克华

中国陶瓷工业 2020年6期
关键词:青花瓷青花道家

矫克华,李 梅

(青岛大学,山东 青岛 266071)

0 引 言

元、明、清时期,丰富的青花瓷纹饰艺术作品遗存折射着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光辉。青花瓷纹饰艺术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孕育成长的艺术。它以别致多姿的造型样式、精美多彩的纹饰和秀丽的青花色彩,记述着中国传统艺术和传统审美的重要特征。

中国哲学精神不断延续着儒、释、道并存的格局。儒、释、道在保持自己的独有立场和特质的同时,充分反映了中国哲学文化的融合精神。元、明、清青花瓷纹饰艺术的审美精神是在儒、释、道文化的共同影响下而形成,包含着中国哲学精神的多重文化意蕴。青花瓷纹饰文化审美以其特殊的方式不断延展着儒释道文化思想前进的足迹。

1 儒家文化思想对青花瓷纹饰艺术的影响

1.1 以人为本、以和为贵是青花瓷纹饰艺术审美的根基

儒家思想中“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又称之为人本思想,是青花瓷纹饰艺术创作题材的基本依据。孔子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的道德品格修养,同时应该重视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青花瓷植物纹饰题材中的“松竹梅”“月映梅”“一品清莲”“梅兰竹菊”等,把“仁”的思想附加到自然景物上(见图1、图2、图3)。青花瓷中的这些花卉纹饰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梅花象征高洁坚贞;牡丹寓意繁荣昌盛;荷花寓意为真、善、美,象征着圣洁;菊花被赋予吉祥、长寿的含义。这些都是儒家文化审美特征中以人为本的“比德”思想的体现,通过自然景象来抒发表达内心的情感和观念,饱含了中国传统哲学精神中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反映了儒家思想的文化审美特征。儒家“以人为本”的理念主张弘扬人的主观价值,尊重人的高尚品质,注重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鼓励人们积极入世态度和参与意识,都是一种鲜明的人文精神表达。

图1 元代 青花松竹梅纹瓶Fig.1 Blue and white vase with pine,bamboo and plum patterns,Yuan dynasty

在青花瓷纹饰艺术审美表现中,有一种道德教育代替宗教的传统且这一道德传统具有积极的意义。明代弘治时期到天启、崇祯时期的青花山水题材中“山、水、人”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大和”人生图景,例如:“柳岸闻莺”“江岸独颂”“春和景明”等青花瓷纹饰作品,表达一种对于人生以和为贵的思考,体现出一种淡然处世的智慧和审美理念。儒家“以和为贵”的哲学思想在元、明、清时期的青花瓷纹饰中山水意境的审美表达就是“以和为贵”核心价值理念的艺术体现。元青花梅瓶(见图4)是元青花瓷器中一件难得的展示“中和大美”“以和为贵”的和谐理念题材的佳品。

图2 明宣德 青花松竹梅纹香炉Fig.2 Blue and white censer with pine,bamboo and plum patterns,during Xuande,Ming dynasty

图3 清雍正 青花梅竹纹梅瓶Fig.3 Blue and white vase with plum and bamboo pattern,during Yongzheng,Qing dynasty

儒家“以和为贵”的理念,逐渐形成了稳定的哲学精神观念和审美理念,对青花瓷纹饰艺术风格取向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对我国青花瓷纹饰艺术的发展影响深远。正是由于儒家“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的哲学价值理念和审美理念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扎下了根,形成了青花瓷纹饰艺术审美认知,从而铸就和发展了青花瓷纹饰艺术审美的强大生命力。

图4 元代 青花云肩牡丹纹带盖梅瓶Fig.4 Blue and white plum capped vase with cloud shoulder and peony pattern,Yuan dynasty

1.2 以礼为序、经世致用是青花瓷纹饰艺术审美的特征

儒家“以礼为序”的哲学思想是礼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维护了民族的团结统一和正常社会秩序,规范了人们的道德行为和生活实践。“以礼为序”的哲学思想是青花瓷纹饰文化在哲学理性主义精神指导下艺术和审美的重要特征。孔子认为,“仁”“和”“礼”三者之间是相互关联的,起规范作用的“礼”保证了“仁”的实现,从“克己复礼为仁”的角度上来讲,保持“和”的形式也离不开“礼”的调节,“仁”“和”是儒家思想崇尚的一种人格状态和社会状态,两者的实施都必须依托“礼”的手段来完成。对于社会来说,“礼”代表着一种公共秩序,而对于个人来说“礼”又是一种行为规范。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想变得更加完美,“文以之礼乐”就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就是用礼乐的方式进行教育和熏陶。元代时期青花纹饰艺术审美中的经典器物有:“鬼谷子下山图罐”(见图5)“昭君出塞图盖罐”“尉迟恭单骑救主图罐”“三顾茅庐图罐”“孟月梅写恨锦香亭罐”“周亚夫屯细柳营图罐”“西厢记焚香图罐”“百花亭图罐”,这些题材的青花纹饰内容都是儒家“仁”“和”“礼”的具体体现和“以礼为序”的典范之作。

图5 元代 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Fig.5 Blue and white jug with the pattern of Guiguzi----ancient Chinese elocutionist descending the mountain,Yuan dynasty

孔子大力提倡恢复周礼,强调“不学礼,无以立”,要求人们的言行举止要合乎礼仪。元青花人物图案纹饰中除战争题材外,还包含很多关于文人雅士的纹饰题材,如《四爱图》(见图6),反映出儒士心目中所崇拜的一些偶像,而这些人物恰与元朝程朱学说的代表人物相符,可见这一现象不是偶然的巧合,应是儒教礼学在元青花艺术审美领域的表现。以礼为序的文化思想,成为了青花瓷纹饰文化审美的基本宗旨。

图6 元代 青花四爱图梅瓶Fig.6 Blue and white plum vase with the pattern of four refined scholars with their favorite blossoms,Yuan dynasty

儒家倡导“经世致用”的价值理念,倡导人们应拥有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用”字体现在青花瓷纹饰艺术中,把儒家的哲学思想贯彻到青花瓷纹饰艺术创作的理念之中。儒学讲究内圣外王,对内要求修身修德,自强自立,对外要求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种注重现实、奋发图强的实践哲学。元代的尉迟恭单骑救主图青花罐,罐体自上到下依次绘有缠枝花卉、缠枝牡丹、人物故事、变体莲瓣纹(见图7)。罐体中间的主题纹饰场面宏大,人物描绘的生动传神,激烈地对战从侧面表达了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奋发图强的理想人格。元代青花瓷中以元杂剧故事为图案纹饰的作品,大多取材于《西厢记》《汉宫秋》《破窑记》《幽闺记》等故事。人物戏曲纹饰在元朝时期借助于元杂剧的蓬勃发展迅速成为元代青花瓷纹饰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青花瓷纹饰中的龙纹是其艺术体现“经世致用”的最经典形象。青花瓷纹饰艺术承载着教化作用,以劝诫、助人为主要文化功能,同时也说明了青花瓷纹饰作品表现深受孔孟“经世致用”哲学思想的影响。

图7 元代 青花尉迟恭单鞭救主图罐Fig.7 Blue and white jar of Yuchi Gong saving his master with single whip,Yuan dynasty

2 道家文化思想对青花瓷纹饰艺术的影响

2.1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青花瓷纹饰艺术的创作理念

图8 明嘉靖 青花开光八仙图葫芦瓶Fig.8 Blue and white eight immortals gourd bottle,during Jiajing,Ming dynasty

“道法自然”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伦理观,对青花瓷纹饰艺术审美风格的形成与发展起了决定作用。青花瓷纹饰艺术主张“自然而然”的本性创作。《道德经》中明确提出,人与自然万物的地位是平等的,主张崇尚自然,效法天地自然的规律。青花瓷纹饰艺术中体现的道家审美观念和朴素的审美标准,说明道家思想对青花瓷纹饰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明代嘉靖时期的青花云鹤八仙纹葫芦瓶(见图8),瓶体上半部分的主题纹饰为云鹤纹和八卦图形,“兑”“巽”“艮”“震”四卦分别表示泽、风、山、雷四种自然现象。云鹤纹象征道教所谓羽化成仙,也常以“鹤”作为吉祥长寿祈求长生的愿望,因而深受喜爱;鹤纹常与祥云、灵芝合绘一处,瓶下部绘道教神话中的八位散仙,这是道家文化思想中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完美体现,在道家看来人和自然万物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青花瓷纹饰艺术中的八仙人物、云鹤、如意八宝、八卦、松鹤等,都表现出贵生贵命、吉祥幸福的美好向往。

老子庄子“崇尚自然”的哲学审美理念,给具有写意意蕴的青花山水纹饰带来一种富有韵致的灵感。尤其是明代青花山水纹饰,能够真正体现出自然之道所赋予的哲学思想,达到思想观念上的飘逸与灵性。明代中后期的青花山水纹饰题材中,如“长岸空亭”“无人之境”“寒江垂钓”等都是依靠山水的灵动来抒情言志、养性怡情,强调将自然之道与山水纹饰相结合,寄情于自然山水之道的理念,从而为青花山水纹饰的艺术审美带来了无穷意蕴。青花水墨技法的表现是道家文化对形式美的审美产物,如清康熙时期青花开光山水人物图花觚,其撇口,直身,腹部微鼓,外撇大圆足,底有双圈银锭形图记。全身纹饰分三组,上部和下部方形开光中,绘山水人物图,人物形象生动逼真,浓淡相间,山石层次分明富有立体感,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是一副具有道家文化艺术价值的中国山水人物画(见图9)。这件花觚将青花纹饰之美提升到“道”的境界,具有了与中国山水画同宗同源的审美精神和水墨技法的意韵。道家学说顺其自然、敬畏天地的存在以及所主张的道法自然的哲学精神,对青花瓷纹饰文化审美所带来的启迪是多方面的。青花瓷纹饰艺术表现的构思和内涵布局及“技进乎道”的哲学审美创造,都表达出道家哲学思想中“道法自然”的艺术审美境界。

图9 清康熙 青花开光山水人物图花觚Fig.9 Blue and white jug with figures and landscape,during Kangxi,Qing dynasty

天人合一就是与先天本性相合,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里天是指天地之间的自然万物,我们要遵守自然界中的规律和准则,只有顺应自然规律,世界的事物才会像春夏秋冬、四时朝暮一样变化丰富。道法自然的最终法则便是自然而然。人与自然的和谐是青花瓷纹饰艺术审美的主题。自然之美蕴藏着生机活泼的生命,表现着欣欣向荣的生意。青花瓷纹饰艺术追求“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审美境界,青花瓷器构图元素的选择,造型的塑造和纹饰寓意的表达,使得青花瓷纹饰艺术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道家文化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与自然亲和协调,在遵循自然法则的基础上符合自然的要求,才能被自然接受;青花瓷纹饰艺术也必须遵循自然法则的审美思想才能更好的发展。在道家的思想观念中,神仙传说等内容被广泛地应用到青花瓷的纹饰题材上,大大丰富了青花瓷器的纹饰风格。明嘉靖青花瓷纹饰审美中道教色彩浓厚,如“仙人乘槎”“仙翁小歇”“折枝灵芝”“高寿双庆”“魁星点斗”(见图10)“刘海戏金蟾”等等,反映了嘉靖皇帝对道教的尊崇心理和审美思想。总的纹饰风格体现出的是具有贵生贵命,追求长生不老的道教思想。养生是道教实现长生不老的手段之一。所以,这一时期的青花纹饰常以灵芝、仙桃来表达人们对于长寿的期盼,明代帝王的这些故事对后世的青花瓷器纹饰“天人合一”文化审美理念影响深远。明代青花瓷纹饰艺术审美常见的八仙人物、八卦、八吉祥、灵芝、云鹤、松竹梅和用花枝、树枝组成的福、寿字以及道教神话中的八仙所持的八种宝器称为“暗八仙”,也是明代青花瓷“天人合一”思想中常用的题材纹饰(见图11)。庄子逍遥游中用“鲲鹏”来象征审美自由,而嘉靖却借此来表达自己的执政理念。明代嘉靖、万历两朝帝王尤其信奉道教,因此道教中的八仙就成为青花瓷器的要纹饰之一,通常绘有“八仙过海”“八仙祝寿”等题材。由于嘉靖皇帝对道教的热爱,使得道家文化思想得以繁荣发展,从而促进了具有道教思想意蕴的青花瓷纹饰艺术审美发展。因此,“天人合一”“天地合德”与自然相互适应、相互谐调的审美情趣和哲学理念成为青花瓷纹饰文化审美艺术表现最重要的命题。

图10 明嘉靖 青花魁星点斗图盘Fig.10 Blue and white Kuixing dot chart plate,during Jiajing,Ming dynasty

2.2 致虚守静、无为而治是青花瓷纹饰艺术审美的精神本质

图11 明万历 青花仙道人物图盖罐Fig.11 Blue and white capped jar with figure pattern,during Wanli,Ming dynasty

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到道家修养以“致虚极,守静笃”为主旨,他认为世界的本质都是虚空而平静的,自然万物的生命都是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最后复归回根源。虚和静是自然生命的本质,是身心和谐的生命精神的体现。顺应自然本源,守住本真之美,是道家修身养性的哲学审美境界。致虚守静就是顺应自然的变化而更新以辅助为自然,从而使自己的心性静笃到与自然同等虚极之美的哲学精神境界。道家的超越精神是青花瓷纹饰文化审美艺术的根源。这为后来的青花瓷纹饰艺术审美创作切入艺术体验的哲学精神境界找到了理论渊源,也对青花瓷纹饰艺术审美的境界创造产生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青花瓷纹饰艺术的表现内容起点就是从此开始源起的。正是受到中国传统哲学审美态度的影响,青花瓷纹饰艺术严格遵守了老子道法自然、致虚守静的审美标准,在表现青花瓷纹饰艺术时往往以自然山水为艺术灵感,从而形成一种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氛围。在自然中寻找生活的乐趣和寄托自己的情怀,始终保持着一种致虚守静的心境和自由自在的精神。明代正统、景泰、天顺时期的人物题材纹饰“携琴访友图”“老子讲道图”“高士观景图”“高士出行图”等青花瓷作品大多表现了高士迎风而行,冠带、衣带随风飘起,体现出高士清逸悠闲,生命与自然沟通,生命超越精神的心境(见图12)。道家老庄的虚静思想,作为一种原始的传统哲学思想被引入到艺术审美的视野范围,进一步参与到青花瓷纹饰艺术的实践创作中,成为青花瓷纹饰艺术审美前期创作的必备心理状态,并且在青花瓷艺术创作的多个环节中都渗透着“虚、静”的思想。

图12 明天顺 青花山水鹤鹿八仙图罐Fig.12 Blue and white gourd-shaped jug with eight immortals,during Tianshun,Yuan dynasty

随着道家老庄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虚、静”成为青花瓷艺术的审美范畴。如明万历时期青花云鹤凤凰纹六方盖罐,盖钮、壁均绘花卉纹,腹部六方每边中心为如意形开光,内分别绘云鹤和云凤纹,鹤、凤均作展翅飞翔状姿态各异。开光周围以花卉填空,胎质厚重坚硬,釉色白中泛青,细润光洁。青花色料为回青料,浓重艳丽,以致有的纹饰不甚清晰,纹饰布局新颖疏朗,造型别具风韵。此件青花瓷器纹饰以身心和谐和超越生命的意境表达道家致虚守静的命题,演绎道家的文化思想,践行道家文化的理念,弘扬道家思想文化精神。

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无为”。“无为”就是不违背事物各自的发展规律,“无为而治”是不能随意妄为。元代青花瓷纹饰中以自然题材居多,主要植物纹饰有牡丹纹、菊纹、莲纹、莲池纹、瓜果藤蔓等。除此之外,动物纹饰还有鱼纹、麒麟芭蕉纹、山石瑞兽纹、山石锦鸡纹、兔纹、芦雁纹、鱼藻纹(见图13)、云龙纹、云凤纹、穿花凤纹、莲池仙鹤纹、莲池鸳鸯纹等等,皆是无为而治哲学思想的体现。

图13 元代 青花鱼藻纹盘Fig.13 Blue and white fish pattern plate,Yuan dynasty

中国明清时期老庄哲学思想的青花瓷题材非常丰富,几乎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青花的审美特征无不渗透着道家“无为而治”的哲学精神影响。老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青花瓷纹饰艺术创作中,给青花瓷纹饰艺术的创作带来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营养。几千年前的道家无为而治的审美思想已经为后世青花瓷纹饰艺术审美指明了发展方向(见图14、图15)。

图14 明万历 青花八卦纹三足炉Fig.14 Blue and white three-footed stove with eight immortals,during Wanli,Ming dynasty

图15 清康熙 青花八仙图海棠式花盆Fig.15 Blue and white pot with begonia blossoms and Eight Chinese Immortals,Kangxi period

3 佛家文化思想对青花瓷纹饰艺术的影响

3.1 禅宗独盛、佛本行赞是青花瓷纹饰艺术的审美境界

佛教的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自东汉时期正式传入中国之后,受当时政治、经济、文化条件及世俗信仰的影响;隋唐以后佛教逐渐向着本土化发展,由于禅宗哲学思想的盛行;元明清时期青花瓷纹饰常以佛教故事中的一个场景情节作为青花瓷纹饰,其中著名的禅宗故事青花瓷纹饰有玄奘夜渡玉门关、达摩渡江、达摩面壁、目莲救母等。

元代时期青花瓷大量出现,佛教禅宗对青花瓷纹饰艺术的审美观念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莲花作为佛门圣花,在佛教文化艺术中有着特殊地位,通常以圣洁的莲花代表佛国净土。元代青花瓷器中的莲花纹花瓣由两道外粗内细的线构成,莲瓣之间留有空隙。例如青花鸳鸯莲花纹盘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作,其纹饰整体构图饱满,绘画细腻精致,以青花双圈线隔成多层带状,各层花纹之间主次分明,从中可以体会出这一时期人们对莲花的理解,看到了禅宗思想在青花纹饰艺术中的影响(见图16)。佛教禅宗中的宝相花与八宝也成为了青花瓷纹饰哲学文化审美表现的重要题材。纵观青花瓷纹饰文化审美的发展历程,佛教禅宗哲学文化思想对青花瓷纹饰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见图17、图18、图19)。

图16 元代 青花鸳鸯卧莲纹盘Fig.16 Blue and white mandarin patterned duck with love birds and lotus,Yuan dynasty

在禅宗独盛之时,佛教典籍翻译的春天也同时到来。佛教经典典籍内容非常丰富,包含了佛教以及有关文化——政治思想、道德伦理、文学艺术、哲学、习俗等方面的广泛论述。自隋唐时期开始,佛经翻译才真正成熟。佛经的翻译为中国佛教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佛家典籍中的绘画往往成为青花纹饰艺术中的重要题材,如唐代刻印的《金刚经》中所绘卧于佛前的两头狮子,在瓷器中狮子的形象无处不在。从元青花狮舞绣球的形象,到明永乐的双狮纹压手杯及成化后众多带有梵文的“狮纹”,都有狮子的形象。狮子作为文殊菩萨的“座骑”,逐渐演变成被广泛接受的青花瓷纹饰形象,俨然成为佛菩萨的化身。

图17 元代 青花云龙缠枝莲纹盖罐Fig.17 Blue and white capped jar patterned with cloud and dragon,tangled branches and lotus,covered pot,Yuan dynasty

图18 明宣德 青花蓝查体梵文出戟法轮盖罐Fig.18 Blue and white Sanskrit halberd,Falun and jar,Xuande period

图19 清康熙 青花缠枝莲托八宝纹碗Fig.19 Blue and white bowl with eight pattern,Kangxi period

佛经翻译使青花瓷纹饰艺术的审美情趣发生了改变。清代雍正时期青花梵文碗,口沿绘一周缠枝石榴纹,腹部一圈梵文,底心为花瓣组成的圆形图案,间以平行弦纹相隔,纹饰具有明嘉靖、万历时期的装饰风格。又如清代雍正时期的青花梵文出戟盖罐,腹部纹饰为一周蓝查体梵文种子字,肩与胫部各写有八个梵文,扳手上绘折枝花卉,罐底绘莲瓣纹。盖面亦饰蓝查体梵文,其间用云纹相隔,盖沿饰海涛纹。器物制作精湛,造型别致奇特,釉色青白莹润,青花色泽浓艳明快。罐内底心横书“大德吉祥场”篆字,文字内容为咒语,盖内环写同样文字呈对铭,是珍稀的传世佛家用具。罐上三层梵文图案纹饰被密宗信奉者称为“法曼荼罗”,认为这一种子字代表的佛菩萨,接触写有这种字的器物就会消灾解难,吉祥如意。类似受到佛经典籍翻译时代哲学文化影响的青花瓷纹饰作品在元明清时期随处可见,十分盛行。

3.2 佛教造像、佛教言孝是青花瓷纹饰艺术审美的文化价值

汉魏以来受佛教文化的影响,中国哲学精神与文化艺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佛教造像采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把佛、菩萨的艺术形象加以神秘化,使人们对佛教文化产生无比庄严的美感(见图20)。佛教造像盛传我国后,对元、明、清青花瓷纹饰艺术的审美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佛教造像极大地丰富了元、明、清青花瓷纹饰艺术的表现内容。青花瓷佛像题材作品,成为青花瓷纹饰文化宗教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图20 明万历 青花观音菩萨图碗Fig.20 Blue and white bowl with Guanyin--the Goddess of Mercy,Wanli period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为了宣传佛教以及募集布施,佛教造像成为重要媒介。佛像艺术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逐渐成为了中国造像艺术的一部分。佛像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深受佛教造像影响的佛教文化成为了青花瓷中常见的装饰题材,无形中影响到了青花瓷造型和纹饰题材的发展。青花瓷器物上与佛教有关的纹饰大致可以分两大类:小型瓷器物上的简单纹饰载,如碗、盘、碟、钵、杯、盒、瓶、壶等,绘有与佛教文化相关的荷花莲波纹、缠枝宝相花纹、十字宝杵纹、海螺纹等,这类纹饰以清新纯朴取胜,具有典型的节奏美感。大型瓷器多装饰有复杂纹饰,器物上所绘内容画面复杂,人物数多达十几人甚至更多。其背景中有山河湖海、亭台楼阁、日月云雾、动植物等,整体构图气势磅礴,佛教造像传递给元、明、清青花纹饰一种特殊的文化艺术魅力(见图21、图22)。

图21 明永乐 青花缠枝宝相花纹碗Fig.21 Blue and white bowl with tangled twigs and leaves,Yongle period

图22 清康熙 青花缠枝宝相花纹碗Fig.22 Blue and white Baoxiang flower bowl,Kangxi period

佛教传入中国后融入儒家思想中的伦理道德,扩展和改善了人们对孝道的理解。两者的完美结合构成了中国佛教孝道思想体系,佛教言孝成为了青花瓷纹饰的重要表现题材。父母恩是佛教强调“报四恩”之一。《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认为父母养育子女的恩情广大无边,子女如果不孝顺赡养父母,死后就会堕入地狱,孝顺父母就会得到佛菩萨的护持。北宋时期著名高僧契嵩在前朝佛教孝道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对孝道进行了讨论和总结,所著《孝论》十二章整篇都在讲解孝道义理。《孝论》最大的特色是其戒孝合一论,被尊称为中国佛教的孝经。

佛教言孝思想对于青花瓷纹饰艺术审美产生了深刻影响,使得明清两代青花纹饰上常出现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孝”审美题材的纹饰,如万历、崇祯时期最为多见的青花筒瓶。这些青花作品,造型端庄大气,胎骨厚重坚致,釉色莹润明亮,颈部的变形蕉叶纹,肩、足处的暗刻纹饰,具有崇祯时期瓷器的典型装饰特征。主题纹饰描绘的是“二十四孝”中“鹿乳奉亲”的故事(见图23),画面表现的正是郯子向猎人叙述取乳缘由的情景,只不过原来故事中的猎人己变成刀甲鲜明的军士。除此之外,二十四孝故事中的“弃官寻母”“扼虎救父”等,都是明清时期青花瓷纹饰审美中关于孝道的重要题材。佛教言孝与儒家论孝有所不同,儒家的孝道讲究要继承先人的遗志,完成先人的事业。佛教言孝不仅侍奉供养双亲,继承他们的志向和事业,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止恶行善,进而能够了脱生死,远离疼苦。总的说来,佛教之孝在儒佛之间找到了完美的契合点。元明清时期的青花瓷纹饰文化作品中体现佛教言孝的故事很多,如“母必亲供”“居丧不食”“泣血哀毁”“凿井报父”“礼塔救母”“悟道报父”“念佛度母”等。

图23 明崇祯 青花鹿乳奉亲筒瓶Fig.23 Blue and white cylinder vase featuring character Yanzi--filial man,during Chongzhen,Ming dynasty

4 结 语

青花瓷纹饰艺术历经元、明、清三代至今不衰,在辉煌灿烂的陶瓷艺术史上独树一帜,具有很高的地位和影响力。青花瓷纹饰艺术是民族文化的象征和文化艺术珍品。中国哲学精神影响着中国传统的青花瓷纹饰艺术审美,使青花瓷纹饰艺术成为儒释道文化传播的一种载体并包含着多重文化意蕴。青花瓷纹饰艺术延续着传统哲学的文脉格局,并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融合精神。“道法自然”为青花瓷纹饰艺术提供了形象化的基础。佛家追寻自我的逻辑思维为青花瓷纹饰艺术提供了抽象化的可能性。青花瓷纹饰艺术依靠儒家的“中庸”哲学思想在佛、道之间取得平衡,从而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平衡点,在“师法自然”的同时又提炼出抽象化的自然之美,保持了丰富多样的自然美,从而获得了简练的诗情画意。青花瓷纹饰艺术在儒、释、道的共同影响下,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在中国陶瓷艺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猜你喜欢

青花瓷青花道家
寻迹青花,邂逅古瓷窑
青花瓷,拍卖界的传奇
一朵青花,绽放在时光中
青花
纯净的青花瓷
漫画道家思想
《庄子说》(二十五)
漫画道家思想
青花瓷
道家思想に学ぶ現代的ガバナン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