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型肝炎患者应用血浆透析滤过治疗对细胞因子水平和预后情况的影响*

2021-01-06廖艳霞何德宁陈卫国

中国医学创新 2020年34期
关键词:肝炎毒素肝功能

廖艳霞 何德宁 陈卫国

重型肝炎(LF)又称为肝衰竭,在临床上属于一类临床症候群,其本质上是一种由多因素造成的肝脏合成、解毒、排泄、生物转化等功能障碍或失代偿的疾病,其临床上表现为凝血功能障碍和黄疸等[1]。临床上普遍利用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其主要包括血浆置换和血浆透析滤过(PDF)两种类型,血浆透析滤过治疗既可以基本清除机体内的白蛋白结合毒素、水溶性毒素,也尽量保障机体内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和血流动力学处于稳定状态,具有较好的预后效果[2]。其中机体内的细胞因子水平可以在免疫调节、抗肿瘤和抗感染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其对重型肝炎患者的机体具体情况进行有效反映。本文研究分析了重型肝炎患者应用血浆透析滤过治疗对细胞因子水平和预后情况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1 月-2019 年7 月本院收治的重型肝炎患者60 例作为重型肝炎组,依据2012 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和人工肝学组学术会议制定的《肝衰竭诊疗指南》中的相关肾衰竭标准分为早期衰竭组30 例和中期衰竭组30 例。(1)纳入标准:①符合临床上重型肝炎的诊断标准;②患者均为首次进行血浆透析滤过;③耐受性较高。(2)排除标准:①存在其他肝炎病毒感染或者因其他因素造成的肝衰竭;②存在不可逆的低氧血症、低血压或者高血压;③存在严重的心功能障碍;④存在不可控的感染情况;⑤处于肿瘤晚期或者机体处于极度衰竭者;⑥存在精神障碍患者;⑦沟通能力丧失的患者;⑧临床资料不完整者。选取同时期到本院进行健康体检30 名人员作为健康对照组,本组研究对象无肝、肾等重要器官障碍。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且自愿参加本研究。

1.2 方法

1.2.1 仪器与试剂 仪器:酶标仪(生产厂家:北京普析通用仪器公司),-70 ℃的低温冰箱(生产厂家:青岛海尔公司),37 ℃电热恒温水浴箱(生产厂家:天津泰新特仪器公司),所使用离心机(生产厂家:德国Heraeus 公司,型号:Labofuge400 台式)。上述操作中所使用的试剂盒均来源于德国IBL公司。

1.2.2 检测方法 采集重型肝炎患者在实施手术或放疗、化疗前空腹状态下的4 mL 肘静脉血,采集正常健康组在次日清晨空腹状态下4 mL 肘静脉血,将采集的血液放置于抗凝管中,利用3 500 r/min 的离心机进行20 min 离心操作,将血液中的血清分离出来后将其保存在-70 ℃的低温冰箱中保存,等待集中检测,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对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测定。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观察早期、中期衰竭患者以及正常健康者的细胞因子水平,其主要以IL-35 为代表,利用酶联免疫分析法实施检测。(2)观察重型肝炎治疗前后的肝功能变化情况,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TBIL、ALB 水平指标,在治疗前采集患者空腹状态下3 mL 静脉血,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型号:日立7080)对所采集的血液样本实施检测。(3)观察早期、中期肝衰竭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显效:在治疗后12 周内腹水症状基本消失,肝功能基本恢复;有效:腹水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肝功能指标水平临近正常范围;无效:机体的腹水症状、肝功能等无明显变化[3]。总有效=显效+有效。(4)观察早期、中期肝衰竭患者在治疗后12、24、48 周的生存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基线资料比较 早期衰竭组男17 例,女13 例;年龄24~65 岁,平均(44.5±1.6)岁;病程1~5 年,平均(3.1±1.4)年。中期衰竭组男12 例,女18 例;年龄25~65 岁,平均(45.0±1.6)岁;病程1~5 年,平均(3.0±1.5)年。健康组对照组男18 例,女12 例;年龄27~65 岁,平均(46.0±1.1)岁。三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三组治疗前后IL-35 水平变化情况 治疗前后中期衰竭组患者血清IL-35 水平低于早期衰竭、健康对照组患者机体内的IL-35 水平(P<0.05),且早期衰竭患者机体内的IL-35 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中期衰竭组、早期衰竭患者机体内的血清IL-35 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见表1。

表1 三组治疗前后IL-35水平变化情况[pg/mL,(±s)]

表1 三组治疗前后IL-35水平变化情况[pg/mL,(±s)]

2.3 重型肝炎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后的重型肝炎者机体内的ALT、AST、TBIL 肝功能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ALB 高于治疗前(P<0.05)。见表2。

2.4 早期衰竭组与中期衰竭组近期治疗效果比较 早期衰竭组的近期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中期肝衰竭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79,P=0.024),见表3。

表2 重型肝炎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变化情况比较(±s)

表2 重型肝炎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变化情况比较(±s)

表3 早期衰竭组与中期衰竭组近期治疗效果比较

2.5 早期衰竭组与中期衰竭组预后生存情况比较 早期衰竭组患者治疗后12、24、48 周生存率均明显高于中期衰竭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早期衰竭组与中期衰竭组预后生存率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重型肝炎属于临床普遍常见的一种危重疾病,其具有较高的死亡率[4]。其主要是因为大量肝细胞出现坏死,严重损伤机体内的肝脏解毒、分泌、合成、转化及免疫防御等功能,使得患者的血液中大量毒素和炎症因子出现积聚,从而持续加深肝细胞的损伤,最终形成凝血功能障碍和肝性脑病以及腹水等[5-6]。传统临床上普遍采用药物治疗,但其临床效果极差[7]。随着医学技术的持续发展,血浆透析滤过装置也随之产生,其能够将肝衰竭患者血液内中存在的胆红素、肌酐和尿素氮、炎症因子以及细菌等多种毒性物质进行彻底消除,从而进一步对内环境进行改善,促进机体内的肝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8-9]。

经临床研究表1 显示,治疗前后中期衰竭组患者机体内的IL-35 水平低于早期衰竭、健康组患者机体内的IL-35 水平,且早期衰竭患者机体内的IL-35 水平低于健康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期衰竭组、早期衰竭患者机体内的血清IL-35 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中期衰竭组、早期衰竭患者机体内的血清IL-35 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应用血浆透析滤过方式对重型肝炎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增加患者机体内IL-35 水平,同时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主要原因:(1)应用血浆透析滤过方式可以降低血浆用量和减少因大量使用血浆造成的过敏和感染等多种风险,提高机体内白介素-35 的抑制因子水平,增加血资源的利用率[10]。(2)血浆透析滤过方式具有比较理想的清除体内毒素的优势,降低因其他治疗发生失衡综合征和组织水肿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率[11]。同时有效调节机体内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对机体存在的障碍和治疗期间中丧失的凝血因子等多种有益物质进行补充[12]。

经研究结果表2、3 显示,治疗后的重型肝炎者机体内的ALT、AST、TBIL 肝功能指标水平均低于患者治疗前,ALB 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衰竭组的近期临床总有效率83.3%明显高于对照组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PDF 模式可以替代肝脏的部分解毒作用,清除肝脏中具有损伤性质的毒素和炎症因子,有效修复患者的肝脏部位,避免机体肝脏产生更严重的损伤,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主要是因为:(1)血浆透析滤过模式在目前重型肝炎的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其属于一种间断性和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之间的一种方式[13-14]。其本质上时利用大孔径中空纤维膜,一方面将机体内的白蛋白结合毒素、水溶性毒素基本清除,另外使得机体内的水溶性毒素,又能够降低白蛋白和凝血因子的丢失率,同时对机体内所丧失的生物活性进行补充,保障机体内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和血流动力学处于稳定状态,其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15-16]。(2)血浆透析滤过模式的治疗时间较长,能够将机体大量的血管内水溶性毒素和蛋白结合毒素进行持续性清除,短时间内发挥效用,促进机体内肝脏功能的修复,持续优化肾功能指标,尽可能保障患者的肾功能正常运行[17]。

研究结果表4 显示,治疗后早期肝衰竭组患者的12、24、48 周生存率依次为90.00%、80.00%、70.00 均明显高于中期肝衰竭患者的生存率53.33%、50.00%、3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早期、中期衰竭者实施血浆透析滤过能够改善种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从而进一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具有比较理想效果。主要是因为:(1)实施血浆透析过滤方式有效缓解胆红素等多种代谢产物在机体内的储量,延长肝细胞持续性坏死而发展到肝衰竭晚期的时间,有效降低患者的临床死亡数量[18]。(2)血浆透析过滤方式作为肝移植前具有过渡性的有效治疗方法,其有效提高了机体内参与免疫调节的细胞因子水平,较大程度上改善了机体的临床症状,延长患者争取肝源的时间,从而提高患者的预后生存率[19-20]。

综上所述,利用血浆透析滤过方式治疗重型肝炎患者后,机体内的IL-35 水平持续增加,进而机体的肝功能得到有效改善,提高患者在治疗后12、24、48 周的预后生存率,促使临床治疗效果趋于理想化,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肝炎毒素肝功能
《世界肝炎日》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复合免疫亲和柱净化-UPLC-MS/MS测定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和T-2毒素
What Makes You Tired
LC-MS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新冠患者合并肝功能损害较普遍
为什么许多艳丽的蘑菇会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