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圆架河大桥动载试验分析

2021-01-06曹文婷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0年11期
关键词:振型测点模态

曹文婷

(贵州省质安交通工程监控检测中心有限责任公司,贵州 贵阳 550000)

1 桥梁概况

圆架河大桥桥跨布置:全桥共五联5×25 m+5×25 m+(55+90+55)m+4×30 m+(24+4×25)m;第三联主桥(55+90+55)m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其余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后张)小箱梁,先简支后连续;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墩台采用桩基础。平面位于R=4 100 m的右偏圆曲线上,桥面横坡为双向2%,纵断面位于R=5 000 m的竖曲线上;墩台径向布置。采用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80 km/h,桥宽38.5 m,公路-I级。为评定该桥是否满足荷载承载能力要求,需对其进行动静荷载试验。

2 动载试验

通过测定桥梁试验跨在试验动荷载作用下桥跨结构的动力响应,了解结构动力特性以及控制截面在试验荷载下的动力性能,评定桥梁的动力性能。

2.1 试验内容及测点布置

试验内容:桥跨结构自振特性测定;全桥J1、J3截面行车动力响应测定。

测点布置:通过建立Midas civil有限元模型分析受力情况,确定荷载试验控制截面,边跨最大拉应力为J1截面,由模型得知J1截面距离10#墩18.5 m;中跨跨中最大正弯矩为J3截面,由模型得知J3截面距离10#墩100 m。

2.2 试验过程

采集桥跨结构自由振动状态下代表性部位振动加速度、特征截面动应变时域信号,通过频谱分析等方法得到桥跨结构自振特性参数。

自振特性测定试验采用的激励方式:(1)脉动试验:在桥面无任何交通荷载的情况下,利用环境随机激励,进行长时间脉动响应信号采集;(2)行车余振激励:加载车辆以不同的速度通过桥梁,采集车辆出桥后桥跨结构的自由振动信号;(3)刹车余振激励;(4)模态测试。

2.3 试验结果

(1)结构自振特性理论计算结果

采用有限元模型计算桥跨结构自振特性,其结果见图1。

图1 一阶竖向计算振型(f1=1.329 Hz)

(2)结构自振特性试验结果

通过脉动、行车余振桥梁振动,拾取结构自振信号,并分析计算得到结构的自振频率。

表1 自振特性试验结果汇总表

试验桥跨结构实测竖向一阶频率均值为1.500 Hz。根据《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JTG/TJ21-2011)中第5.9条的相关规定,实测自振频率fmi与理论自振频率fdi的比值为1.129,因此确定该桥自振频率评定标度均为1。

(3)行车动力响应检测结果

实测动应变和应变增大系数见表2所示。

应变增大系数随车速的变化曲线见图2。

表2 动应变测试分析结果

(4)模态试验结果

竖向振型拟选取边跨在6等分点处布置测点,主跨在8等分点处布置测点, 参考点选在主跨的3/8跨处,即为共15个测试截面,每个测试截面只在中央侧布置测点,共计15个测点。用1台仪器同时测量(参考点位置仪器不动),其余5台仪器可移动测量,分3批次进行采集。

图2 实测应变增大系数随车速的变化曲线

模态测试实测振型图与理论振型图见图3~图5,测试结果见表3。

图3 模态测试1阶振型图(f1=1.514 Hz)

图4 模态测试2阶振型图(f2=2.813 Hz)

图5 模态测试3阶振型图(f3=3.516 Hz)

表3 竖向模态测试结果

3 结 语

实测该桥一阶竖向频率为1.514 Hz,大于相应的理论计算值1.329 Hz,实测应变增大系数在1.021~1.191之间。该桥动力特性和动力响应正常。通过模态测试,可见本次动载试验J1截面、J3截面与Midas civil有限元模型分析所选J1截面、J3截面一致,自振频率与Midas civil有限元模型分析基本一致。

猜你喜欢

振型测点模态
基于BERT-VGG16的多模态情感分析模型
基础隔震框架结构的分布参数动力模型及地震响应规律的研究*
纵向激励下大跨钢桁拱桥高阶振型效应分析
多模态超声监测DBD移植肾的临床应用
基于MEEMD与相关分析的行星齿轮箱测点优化*
跨模态通信理论及关键技术初探
基于CATIA的汽车测点批量开发的研究与应用
基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深孔泄洪洞进水塔动力分析
考虑空间三维模态及振型修正的高耸结构风振响应分析
动量轮诊断测点配置与资源占用度成本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