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研究进展

2021-01-06邓宇莎胡雅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15期
关键词:肺源肺心病西医

邓宇莎,胡雅林

(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00;2.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00)

0 引言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简称为慢性肺心病,是指由于肺组织、胸廓或肺动脉系统病变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心室肥厚和(或)扩大,最终可导致右心衰竭的一类疾病[1]。是多种胸肺疾病,特别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后期常见并发症。在我国是常见病、多发病。平均患病率为0.48%。病死率在15%左右[2]。

本病病程进展缓慢,可分为代偿与失代偿两个阶段。(1)功能代偿期:患者多有慢性咳嗽、咳痰或哮喘史,随病程进展可出现乏力、呼吸困难。体格检查可有桶状胸,肺部叩诊呈过清音,肝浊音上界下降,心浊音界缩小甚至消失,肺部听诊呼吸音低,可有干湿啰音,心音轻等体征;(2)功能失代偿期:肺组织损害严重引起缺氧、二氧化碳瀦留,可导致呼吸和(或)心力衰竭。

慢性肺心病西医治疗现多以对症治疗为主,长期治疗效果较差,患者常因呼吸衰竭合并心功能衰竭病情加重甚至死亡。古代中医并无“肺心病”病名,然而现代中医认为“肺胀”的发生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结果,根据症状、证候的分析,与现代医学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及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均颇为相似,故而《中医内科学》将肺心病大体归属于“肺胀”,亦认为其与“喘证”、“支饮”及“水肿”关系密切。近年来,临床上使用中医药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使本病的住院病死率有所下降。现笔者收集近五年的中医中药治疗肺心病的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慢性肺心病可由外感内伤等多种病因导致,病机错综复杂,其病性本虚标实,痰饮、淤血等病理产物兼杂。患者病变多首在肺,继而及脾、肾,后期病及心。肺为气之主,肺宣降失司,上逆则咳,升降失常则喘;肺病及脾,子耗母气,脾失健运,则导致肺脾两虚;肺虚及肾,肺不主气,肾不纳气,则气喘日益加重,呼多吸少,短促难续。久病肺脾肾虚,复感外邪,致本病反复发作;最终导致心气虚,继而心阳虚衰,气虚则无力推动血液,阳虚则血行迟缓。肺脏气机失调,气滞则血瘀,气滞则推动无力,津聚为痰,致痰、饮、瘀等病理产物,互结为病。

2 治疗方法

2.1 辩证论证

肺心病的证候分为实证类:寒饮停肺证、痰热瘀肺证、痰湿阻肺证、阳虚水犯证、痰蒙神窍证;虚证类:心肺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肾气阴两虚证;兼证类:血瘀证。血瘀既是慢性肺心病的主要病机环节,也是常见兼证,常兼于其他证候中。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以实证为主常兼见虚证,缓解期以虚证为主常兼见血瘀、痰湿。治则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急则以清热、涤痰、活血、化饮利水、宣肺降气、开窍立法以兼顾正气;缓则以补肺、养心、益肾为主,气虚则兼益气,阳虚则兼温阳[3]。

2.2 中医汤药治疗

2.2.1 葶苈大枣泻肺汤

本方出自《金匮要略》,治肺痈,胸中胀满,痰涎壅塞,喘咳不得卧,甚则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流涕,不闻香臭酸辛;亦治支饮不得息者。方中葶苈子可泻肺平喘、利水消肿,大枣益气健脾和中,且佐葶苈子猛峻之力,两药一攻一补,相互协调;加减茯苓、白术等药味,燥湿健脾;共奏理气化糖,宽胸散结之效。刘彦廷[4]使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对80 例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5.0%,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2 真武汤

本方出自《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主治脾肾阳虚、水湿泛溢之证。方中附子为君药,温肾阳、利水强心;臣以茯苓健脾渗湿、化痰利水;白术渗水燥湿;佐以生姜之温散,既助附子温阳散寒,又合苓、术宣散水湿。白芍亦为佐药。上述药物配伍,可收温阳利水、强心利尿、健脾化痰之功。现代药理学研究中,制附子具有强心、增强免疫力的作用。白宇望[5]运用真武汤对80 例肺心病患者治疗后,观察组心率、呼吸频率、PaCO2、血浆黏度及红细胞比容显著小于对照组,而pH 值、动脉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3 千金苇茎汤

本方出自《备急千金要方》。方中的苇茎、桃仁、冬瓜仁以及薏苡仁可清肺化痰、祛瘀排痈;加味桃仁活血祛瘀,黄芩清热解毒;陈超[6]认为千金苇茎汤明显改善患者气道黏液纤毛的清除功能,改善排痰,降低气道阻力,改善通气功能,运用加味千金苇茎汤治疗60 例患者,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显效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存在差异,P<0.05。

2.2.4 苓桂术甘汤

本方出自《金匮要略》,原文“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等病症。方中茯苓健脾养心,桂枝温阳化水、降逆平冲,白术、甘草补脾益中、培土强源,四药合用,随症加减。彭吉星[7]使用本方加减治疗82 名患者研究发现,采用中西药联合治疗疾病后,实验组与治疗前相比,患者心肺功能指标进一步增强,本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7.6%、死亡率2.4%,较对照组优势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丁静等[8]将98 例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 例)和对照组(40 例),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上加用苓桂术甘汤加减,对照组使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中医证候、NT-proBNP、血气分析、肺动脉压力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临床观察中可见,治疗组患者的心肺功能、生活质量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2.2.5 射干麻黄汤

本方出自《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其功效为温肺化痰、止咳平喘,主治寒饮郁肺、肺气上逆之咳喘证。麻黄辛温,散风寒,为宣肺平喘之要药,细辛辛散,有升浮之性,可助麻黄解风寒之邪,射干苦寒泄降,能清肺泄热,降气平喘,紫菀苦温润肺,款冬花开郁润肺,化痰止咳。麻黄、细辛、半夏降逆消痰,五味子酸收,生姜和胃降逆,大枣健脾安中。现代药理研究[9]也显示,射干麻黄汤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气道炎症反应。

2.3 中药针剂

2.3.1 丹红注射液

丹红注射液主要由丹参酮、丹参酸、红花红色素等成分构成,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从而降低肺血管阻力,改善肺动脉高压。梁君等[10]对43 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加丹红注射液,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说明丹红注射液在肺心病治疗中的效果显著。

2.3.2 参附注射液

参附注射液由附片、红参提取而成。附片回阳救逆,也能增加脾肾阳气;红参补元气,补肺健脾。静滴此药可直达病所,温阳益气,可调节患者脏腑机能,提高免疫力。唐阿梅等[11]对60 例慢性肺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 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参附注射液,结果观察组肺功能、血气分析指标明显改善(P<0.05);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纯应用常规西医治疗的对照组(P<0.05)。

2.3.3 川芎嗪注射液

川芎嗪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制剂,杜识博等[12]使用川芎嗪注射液对 78 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检测对照组及实验组治疗前后超敏C 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肌钙蛋白I、脑钠肽水平,观察2 组肺功能及右心舒张功能变化情况。结论川芎嗪注射液能显著减轻炎症反应及心肌细胞损伤,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及右心功能(P<0.05)。

3 结语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临床上的一个急危重症,严重可引起肺性脑病而导致死亡,住院率高,病死率高,单纯中医或者西医治疗效果均不理想,诸多临床研究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较单纯西医治疗疗效显著提高。慢性肺心病患者多为老年人,病程长,基础疾病多,体质较虚弱,采用中医药调理,益气祛邪扶正,“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故慢性肺心病的预防除了控制感染等西医措施之外;平素应该重视体质的调理。慢性肺心病病程中病性均为本虚标实,只是缓解期侧重本虚,急性发作期侧重标实;因此慢性肺心病的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标本兼治,再根据兼症的不同加减治疗。

猜你喜欢

肺源肺心病西医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作期66例临床观察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中医综合治疗对肺心病缓解期近期生存质量的临床观察
葶苈大枣泻肺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肺心病的可行性研究
120例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小青龙汤在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的临床应用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
从中西医结合角度探讨肺心病中医病名的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