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枝麻黄各半汤在临床皮肤科中的运用

2021-01-06张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60期
关键词:腠理邪气麻黄

张琳

(广州市花都区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 广州 510800)

0 引言

皮肤瘙痒是皮肤科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也是很多疾病的伴发症状,常常因瘙痒引起烦躁、焦虑、不安、失眠等,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祖国医学从病机、辩证、治疗等方面都对瘙痒性皮肤病有很多论述,本文就《伤寒论》中桂枝麻黄各半汤用来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的情况进行综述。

1 桂枝麻黄各半汤的来源

根据张仲景的《伤寒论》第25条内容指出,“太阳病,好比疟状,发病六七日,发热畏寒,呕吐不止,大便稀溏,每日二三次多发,脉缓,则愈欲。脉微且畏寒者,即阴阳亏虚,无汗,且呕吐也。面色潮红者,来欲解,则避免小汗出,皮肤瘙痒,则需桂枝麻黄各半汤给予治疗。”在这一段路中,其实明确指出了太阳病变的三类情形,第一:太阳病,发病六七日,好比疟状,发热畏寒,呕吐不止,大便稀溏,每日二三次多发,脉缓,则愈欲。”这代表着该病表邪入侵浅,不过并未出现里证,脉虽缓,不过能够经过一些调理给予改善或愈合;第二,“脉微且畏寒,则阴阳亏虚,无汗,且呕吐也”此问题代表着不但具有阳气不足,并且也存在阴津损耗,存在往里恶化的发展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无法通过发汗法、呕吐法、排泄法等进行驱邪;第三,“肤色多有热色者,来欲解,则避免小汗出,皮肤瘙痒,则需桂枝麻黄各半汤给予治疗”这代表着尽管该病的发展进程有所减缓,邪气弱化,不过表邪并未完全化解,依旧存在阳气闭郁,内有蕴热,外入风邪,导致皮肤瘙痒,此时需要进行发汗排泄表里,由此能够达到驱寒的效果。对此,临床上是能够通过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由于微邪郁表引起的瘙痒性皮肤病。

2 表邪引起瘙痒的病因分析

对于表邪入侵后之所以能引起皮肤瘙痒,古代医家也从病机方面进行了论述:《诸病源候论》中云:“风邪侵袭腠理,和气血相冲,后蓄积在皮肤之间,邪气无法外冲,即出现痛感,不过皮肤瘙痒则明显。”可见邪气侵入机体,邪气的轻重程度不同引起机体的反应不同,微则为痒,邪气甚则为痛,痒与痛比较,不单邪气轻微,同时,邪位表浅。根据《金匮要略》的内容来看:“邪气中经,皮肤瘙痒也”;《灵枢刺节真邪篇》强调“虚邪侵入中人者,皮肤瘙痒且渗透腠理。其入深,与骨相博,乃骨痹...,虚则寒搏在皮肤腠理处。邪气外出,腠理开,毛发动,邪气穿行,乃瘙痒业。留且未去,则麻痹业。卫气受阻,乃“不仁”也。”属注重卫外不固,风邪能够趁虚入侵,一方面需要侵入肌表,正邪相冲,暴发在皮肤之间;由于风邪穿行,若袭在体表,则渗透在脉络相间,也会蕴藏在腠理之间,这些均会侵入肌肤,让气血受阻,乃至导致皮肤瘙痒。根据《诸病源候论》中“风瘙痒也,乃体虚受风,风侵腠理,和气血相冲,能够蕴藏在皮肤之间。邪气弱,无法相冲是痛,所以属于皮肤瘙痒。”

3 桂枝麻黄各半汤组方特征及治疗依据

中医认为桂枝麻黄各半汤是为辛温发汗轻剂,它的组方正是通过取桂枝汤、麻黄汤原剂量的三分之一,按 1∶ 1 比例合方,由桂枝、芍药、生姜、炙甘草、麻黄(去节)、大枣、苦杏仁制成桂枝麻黄各半汤,取桂枝汤调和营卫,温通血脉,麻黄汤发汗解表,方中麻黄、杏仁宣降肺气,麻黄、桂枝性温,但用量小,生姜之辛甘发散,芍药、甘草、大枣之酸甘化阴以和营,刚柔并济,全方意在助正祛邪,调和营卫,以小汗祛邪,又免过汗邪伤正。肺气宣降得当,腠理开,汗出则风寒之邪自解。而现代医学通过实验研究发现麻黄和麻黄碱作用与组胺受体有明显的抗过敏作用,郭玉成[1]等使用麻黄汤、桂枝汤及其相合方剂,对低分子右旋糖酐致小鼠皮肤瘙痒进行实验研究,发现过敏反应均受到抑制作用,通过实验结果,对桂枝汤和麻黄汤相比较,桂枝麻黄各半汤组对抗小鼠尾静脉注射低分子右旋糖酐致小鼠皮肤瘙痒效果较明显,两方相合后能增强其抗过敏作用,实验也充分说明了桂枝麻黄各半汤在抗过敏作用方面体现出方剂间的相须作用,为它治疗过敏性和瘙痒性皮肤病提供了有利证据支持。

4 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皮肤病的临床应用

经过临床治疗,利用辩证分析,通过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不错。整理相关内容包括。

4.1 用于治疗急慢性荨麻疹

韩耀军等[2]研究指出,通过桂枝麻黄各半汤水煎汤,餐后饮,对 72 例第一次发病并且未经过任何中西药物治疗的急性荨麻疹患者进行治疗,用药剂数是3-12剂,最后发现:临床表现消失者58例,好转者12例,无效者2例,临床总有效率是97%,疗效确切。郭业鹏[3]通过桂枝麻黄各半汤用来治疗40例寒冷性荨麻疹病患,其中参照组40人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溶液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92.5%,参照组有效率85.00%,在治疗效果上,治疗组组略高于对照组,但是两组在瘙痒风团、皮肤红斑、皮肤红肿等症状积分等方面作比较,治疗组积分显著降低,症状改善明显,(P<0.05)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价值,由此来看,该方剂的临床疗效确切。王宗新等学者[4]通过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减疗法对66例急性荨麻疹病患实施治疗,1周/疗程,通过1周的治疗痊愈者是18例,通过2周治疗痊愈者是16例,通过3周治疗浅语者是6例,改善者是18例,临床总有效率是93.15%。朱晓涛[5]通过桂枝麻黄各半汤对3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实施治疗,然后和参照组患者使用盐酸西替利嗪片30例相比,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是92.16%远远超过参照组的62.15%;经过治疗之后,所有患者的付发育不良反应情况相比,实验组只是6.54%远远小于参照组的35.12%,由此来看,该方剂对于慢性荨麻疹患者而言,在减轻临床表现,降低复发率方面等方面作用突出,临床疗效优于西药。潘学东[6]等利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减对荨麻疹患者56例实施治疗,通过2周后进行统计对比发现,其临床总有效率是75.46%,但是,参照组通过氯雷他定要求进行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是47.12%,两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高飞凌等[7]通过45例胆碱能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研究,以桂枝麻黄各半汤+黄芩、生石膏等进行混合煎煮,2周/疗程,最后发现其临床总有效率是84%。由此来看,该方剂对于胆碱能性荨麻疹患者而言,能够取得不错的疗效。张雪冰[8]通过玉屏风散+桂枝麻黄各半汤来综合治疗风寒型荨麻疹疾病,以34例相关患者为研究对象,参照组选择氯雷他定药物,经过对比,发现临床总有效率是90.26%,而参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是68.76%(P<0.05)。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4.2 用于治疗糖尿病兼瘙痒症

杨潇[9]将52例2型糖尿病兼瘙痒症患者筛选出来,然后按照治疗模式的差异性将其分析参照组与实验组,26例/组。所有患者首先接受常规化治疗,然后,实验组选择桂枝麻黄各半汤煎服,参照组对其实施血糖控制。最后能够发现:实验组痊愈者14例、显效9例、无效3例,临床总有效率是88.46%;对于参照组来说,痊愈者4例、显效者11例,无效者9例,临床总有效率是57.69% (P<0.01)。

4.3 用于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

蒋蔚[10]对100例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然后按照治疗模式的差异性将其分析参照组与实验组,50例/组。所有患者均选择一样的外用疗法,随后,实验组还需要联合桂枝麻黄各半汤进行治疗,而对照组则需要选择维生素E(0.1mg/次)和赛庚啶(2mg/次)进行治疗,每日三次治疗,6d 为一个疗程。经过12d 治疗,结果发现治疗组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48例,无效5例,临床总有效率是86.73% ;对照组的临床症状完全不见或显著好转者是26例,无效者是16例,临床总有效率是57.14% (P<0.01),通过对比,可以看到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

4.4 用于治疗肾功能衰竭兼皮肤瘙痒症

刘玉宁[11]通过桂枝麻黄各半汤对相关患者30例展开研究,同时还需要联合抗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方案进行治疗。针对尿毒症晚期患者来说,必须要联合透析术。最后发现,通过14d的治疗,瘙痒症状完全不见者是9例,缓解者是12例,无效者是4例,在选择中药给予治疗之后,瘙痒表现减轻时间在(2-11)d范围内,中间值是5.4d。为肾功能衰竭引起的尿毒症早期患者破皮肤瘙痒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4.5 用于治疗治疗常规型银屑病

王远红[12]等学者筛选出84例一般型银屑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差异性,将其分成参照组(40例)与实验组(44例),实验组选择桂枝麻黄各半汤进行治疗,参照组选择疗癣卡西甫丸每次10g,每日 2 次口服,4 周为 1 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组痊愈13人,显效19人,有效10人,无效2人,总有效率,95.45%;对照组痊愈5人,显效12人,有效14人,无效9人,总治愈率是77.50%;通过对比两组的以上结果能够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来看,该疗法对于一般型银屑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4.6 在皮肤科的其它应用

桂枝麻黄各半汤对于瘙痒症的临床治疗能够被广泛应用,岳仁宋[13]用于治疗过敏性皮炎,日本学者今田屋章报道曾用于治疗异位性皮炎[14],朱麟祥用于皮肤瘙痒症[15],周海虹[16]曾用于治疗神经性皮炎、徐永强[17]用于治疗颜面再发皮炎、玫瑰糠疹,皮肌炎,梁瑞明[18]等用于治疗月经后荨麻疹、过敏性紫癜、变应性血管炎[19]划痕症[20],等证属太阳经证所见的多种病症。

5 小结

桂枝麻黄各半汤的作用机制是太阳病没有采用理想的汗法解表、邪郁且病未解。所以患者会出现一些临床表现,例如:畏寒、发热、头疼、脉浮等。临床诊治皮肤病的过程中,运用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适当“ 发汗”,导邪外出,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根据现代药理学研究得出;该方剂在临床治疗方法,不但发挥着抗流感、抗炎、止喘等作用,而且还能够发挥免疫干预、降糖、抗过敏等功能。所以,在临床治疗方面,通常适用于感冒、发热、咳嗽等病症,还在治疗神经性皮炎、各种类型的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糖尿病、肾病等合并皮肤瘙痒症等属太阳表证的瘙痒性皮肤病方面显现出其独特的疗效。

猜你喜欢

腠理邪气麻黄
腠理玄解*
《神农本草经》对“邪气”的认识
腠理部位当属半表及腠理病的治疗探析
A Network Pharmacology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Influenza
Systematic Pharmacological Strategies to Explore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COVID-19
关注麻黄的配伍禁忌
黄帝内经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下)
腠理概念辨析及运用初探
黄帝内经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上)
别轻易拔罐刮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