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消费为引领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路径探索

2021-01-06张钧苗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21年1期
关键词:居民消费经济

□ 张钧苗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新发展格局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将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充分发挥国内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以满足消费需求为立足点,把扩大内需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把供给与需求结合起来,做大做强国内市场,畅通国内大循环,使国内经济进一步繁荣,并且带动并推进国际大循环,从而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马克思的社会生产理论指出,“生产生产着消费”,也即生产创造和决定消费;“消费生产着生产”,也即消费对生产有巨大的反作用,消费可以创造出新的生产需求。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指出,消费是所有生产的唯一终点和目的,只有在促进消费者利益时,生产者的利益才应当受到关注。经典理论告诉我们,社会生产的发展成就消费水平的提高,反过来消费水平的提高又会促进和拉动社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是经济发展的目的,消费需求的增加或减少对经济的发展将直接产生影响。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经济循环中,消费是终点和新的起点,处于枢纽地位,是畅通经济循环的关键环节,发挥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消费旺、循环畅、经济兴,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引擎。2019 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0 年的3.8 万亿元增至40.8 万亿元,年均增速达13.2%。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57.8%,最终消费率为55.4%,最终消费率连续9 年处于50%以上。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2013 年的13220 元增至2019 年的21559 元。

新形势下,释放内需潜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保障和改善民生都需要由消费牵引。经济的增长,动能的转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消费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消费将越来越显现出其“压舱石”作用。因此,应当将扩大消费作为加快释放内需潜力、增强经济持续健康增长动力、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的主要着力点和重要抓手。以问题为导向,着力打通制约经济增长的消费堵点,以消费升级引领供给创新、以供给提升创造消费新增长点,使社会再生产的循环动力持续增强,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促进我国经济良性循环。

|目前居民消费存在的问题

消费是消费者、产品和服务、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各种外在条件的结合,是连接人、货、市场的各种因素。从目前实际看,还存在诸多抑制消费的问题。

(一)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所占比重仍偏低

与高收入人群相比,作为消费主力军的中等收入人群的边际消费倾向会更高,而且具有更强的整体消费扩张作用。近年来,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成长较快,至2019 年,我国中等收入人群数量已经超过4亿,占总人口的比重已从2018 年的23.6%上升到37.4%,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所占比重仍偏低,且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大部分是刚迈过中等收入下限的群体,层次相对偏低。

(二)分配不均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较大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持续增长,2015 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为7.4%,2016 年为6.3%,2017 年 为7.3%,2018 年 为6.5%,2019 年为5.8%,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个人之间以及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仍较大。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9 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59元,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16021 元,城乡之比为2.64;地区之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国最高的北京达73849 元,而最低的黑龙江仅为30945 元,二者之比为2.3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国最高的上海达33195 元,而最低的甘肃仅为9629 元,前者为后者的3.45倍;行业之间,收入最高的行业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61352 元,位于榜首,而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的仅为39340 元,前者为后者的4.1 倍。社会居民较大的收入差距,导致消费断层,制约了消费增长。

(三)高房贷挤压了消费空间

近年来,购房支出不断上升,居民背负的房贷压力增加,为满足购房和还贷需求,居民不得不更多地考虑储蓄,减少当前消费开支。而且对房贷的还本付息,短期内流动性收紧,居民的消费支出不得不削减。随着房贷的增加,居民获得其他消费信贷的机会会越来越少,居民的其他消费支出也将受到限制。这样,加重了对消费的挤出效应,对消费的抑制作用愈发明显。从近年来的情况看,居民消费率提升幅度较小,2019 年为38.8%,仍不高。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相当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已从2013 年的72.2%降至2019 年的65.25%。

(四)消费的有效供给不足

目前,消费市场有效供给不足,供需有错位现象。购买力的彻底释放及完整实现还比较困难。服务业方面,传统服务业占比较大,而新兴服务业虽发展较快,但占比仍相对较低,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消费新需求。服务性消费如教育、医疗、养老、公共租赁住房等供给数量不足,使得“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等问题持续存在。尽管政府一直在加大投入,但所提供的公共产品仍显不足,加上公共服务不够到位,居民只能用自身的收入去支付相关费用,使得居民的其他消费空间受到了挤压。为了应付相应支出不得不作预防性储蓄,导致居民的消费比较保守,消费更加谨慎,降低了居民消费倾向。

(五)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正处在转型阶段,社保体制改革推进缓慢,覆盖面还有待提升,风险的分散作用不够高,功能不强,制度不够完善。住房、养老、教育、医疗、失业救济等领域居民个人负担费用比较重。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老百姓生活有后顾之忧,导致老百姓消费观念保守,捂住钱包不敢消费,直接影响居民消费力。

(六)消费环境还需优化

消费环境是涉及诚信体系、消费业态、网点布局、消费外部条件、通胀与通缩等多方面的一个综合概念。目前我国的宏观消费环境并不理想,诚信体系也不完善。食品安全问题、混乱的旅游市场问题、鱼目混珠的医疗健康服务和药品药材问题还存在;以次充好、假冒伪劣、虚假销售等有关产品质量问题长时间困扰着国内市场,良好的商品交易环境遭到破坏,对消费需求的提升起到严重阻碍作用。

(七)金融市场信贷消费发展缓慢而且还不够完善

信贷消费即借钱消费,能够大力促进消费。但目前我国的担保制度欠发达、消费信贷规模较小而且消费信贷结构较单一。由于没有信贷消费的配合很难让预期消费变成即期消费、有效消费。

|扩大居民消费的路径

(一)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让老百姓有钱可化

居民收入的水平,特别是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最直接的因素。因此,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就必须增加城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尤其要改善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一是要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处理好政府、企业、居民三者的分配关系,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切实增加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要特别重视提高广大农民的可支配收入,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升我国国民的整体消费水平。二是要稳定就业。只有稳定的就业才能带来稳定的收入,“稳就业”作为“六稳”之首,可见其意义重大。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要稳定就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配套支持政策,如鼓励零工经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大规模的减税降费等。同时,更加注重电商等新经济新业态的发展,更多地鼓励创业创新,加大对创业创新的支持力度,为居民增收创造条件。三是要深化金融制度改革,促进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为居民解决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金融产品的多样性,提供丰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为拓宽居民的收入来源渠道创造条件。四是要加快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进一步拓展和完善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项目,优化个人所得税税率结构,切实降低中低收入人群的税收负担,让更多的人有钱消费。如此,既可以提升最有消费需求群体的消费能力,切实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有效释放消费市场的潜力,形成经济稳定增长的持久动力,又有利于更充分调动广大一线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二)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让老百姓有底气消费

社会保障是居民消费的坚实后盾。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必然会增强居民的消费信心,解决老百姓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有底气消费。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为使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国家要进一步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将更多的居民纳入社会保障的范畴,减轻城镇居民有钱但不敢花的心理压力。要不断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增加最低收入人群的生活保障金支出,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要加强对弱势群体的转移支付力度,建立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现金救助、实物救助和救助服务相结合的社会救助方式,按照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标准核定救助标准。要加快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做好顶层设计,立足经济发展阶段和人民群众实际需求,加大教育、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财政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康养体系建设,助力实施“医学高峰”计划,鼓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社会事业,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积极引导群众的消费预期,解决群众花钱、消费的后顾之忧。

(三)改善市场环境,让老百姓有地方消费

诚信、安全、公平的消费环境能够提振居民消费信心,激发消费潜力;良好的交易环境以及市场秩序,能够保障商品自由流通,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可以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以提升。所以要积极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建设;加快消费环境建设,改善市场环境;倡导诚实守信的商业信仰,加快构建消费所涉相关领域的信用体系,营造良好的消费氛围;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增加有效供给,加快消费结构升级步伐;进一步完善市场的法律法规,加强市场的监管,规范企业或者商家的行为,让老百姓在安全的地方吃得放心、穿得称心、用得舒心,以此来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四)出台消费引导政策,扩大消费信贷,让老百姓可预期超前消费

梳理废止现行不利于消费的限制性政策,根据国内消费市场的变化,引导企业扩大智能产品、医疗保健、绿色食品、文化娱乐等产品和服务供给,加大力度稳定汽车、家电等传统大宗消费,培育拓展线上消费,适时出台产销对路的促消费政策,促进消费提质升级。积极宣传先进的消费理念,引导居民形成健康的合理的消费观,引导他们从必需性消费转向多元化消费,鼓励城镇居民融入消费经济新格局。同时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发展消费信贷,通过提升消费信贷参与水平拓展消费领域,不断推动消费结构内部升级,提倡适当的品质消费和超前消费,实现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五)构建多层次平台,使老百姓更便捷消费

国家要支持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同时建设城市集群,实施繁荣商圈提能级行动。深化国省两级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创建一批历史有根、文化有脉、商业有魂、经营有道、品牌有名的高品质步行街。积极推动社区商业创新发展,优化城乡商业网点布局,完善社区便民消费设施供给,加快规划建设“5 分钟便利店+10 分钟农贸市场+15 分钟超市”便民生活服务圈和城市社区邻里中心。建立“便利化、智慧化、人性化、特色化、规范化”为一体的商品交易市场服务体系。补齐农村消费设施短板,推动乡村商贸振兴,开展现代商贸特色镇和商贸发展示范村建设,使得居民可以更加便捷地消费。

猜你喜欢

居民消费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石器时代的居民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40年消费流变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新消费ABC
高台居民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