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民营经济跨区域协同发展的政策指引、现实基础和制度创新①
2021-01-06郭占恒
□ 郭占恒
自2018 年11 月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这块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从此承载起非同寻常的国家使命。今天,台州市、温州市、杨浦区、常州市、芜湖市携手推进“长三角民营经济跨区域协同发展”,就是落实国家这一战略的具体举措和实际行动。
|长三角民营经济跨区域协同发展的政策指引
民营经济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应有之义,是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必然要求。总之,民营经济本身就是生产要素流动和跨区域协同发展起来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市场主体。
推动长三角民营经济跨区域协同发展,从最近的政策指向看,应认真学习贯彻好以下重要精神。
学习贯彻习近平《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2018 年11 月1 日,在民营经济发展饱受争议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民营企业座谈会,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重申了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一贯政策,充分肯定我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正确认识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其中强调,要打破各种各样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军民融合等方面,为民营企业打造公平竞争环境,给民营企业发展创造充足市场空间。落实这一要求,长三角各省市应以大力推动民营经济跨区域协同发展为着力点,率先破题,做出示范,引领全国。
学习贯彻《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精神。2019 年12 月1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建立各类市场主体协同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进一步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鼓励民营经济跨区域并购重组和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持浙江温州、台州开展跨区域发展政策协同试验,为民营经济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探索路径。鼓励行业组织、商会、产学研联盟等开展多领域跨区域合作,形成协同推进一体化发展合力。这为长三角地区的民营经济开展跨区域协同发展指明了方向和提供了政策依据,尤其是温州、台州应率先试验,探索一些可学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学习贯彻习近平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2020 年8 月2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让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有利于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实现更合理分工,凝聚更强大的合力,促进高质量发展。落实这些重要要求,就是要更好推动民营经济跨区域协同发展,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民间往来跨区域交流。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2020 年10 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完善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法律环境和政策体系。这为进一步推进民营经济跨区域协同发展指明了方向和政策支持。
|长三角民营经济跨区域协同发展的历史沿革和现实基础
长三角民营经济跨区域协同发展是历史形成的。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以及江苏、安徽等民营经济的发展,就是依靠弘扬“四千精神”“三板精神”,进行跨区域甚至跨国流动发展起来的。在这一进程中,上海的工程师、技术工人等利用周末到浙江等地民营企业来指导,有的辞职到民营企业工作,还带来了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等。同时,浙江的民营企业到上海、江苏、安徽投资和开拓市场,由此自发形成了长三角民营经济跨区域协同发展。
2002 年10 月,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后,高度重视浙江与上海接轨,推动长三角地区合作与交流。并于2003 年3 月21 日至26 日,亲自带队到上海、江苏考察,推动“三省市”的协同发展。考察结束后的3月27 日,习近平立即主持召开省委工作会议进行推动,提出“虚心学习、主动接轨、真诚合作、互利共赢”的指导思想和工作部署。
2003 年7 月10 日,在 浙 江 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决策部署著名的“八八战略”中,习近平明确提出,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区位优势,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2007 年7 月23 日,习近平到上海工作不久,又率领上海市代表团考察浙江,提出上海要更好地为来上海发展的各地企业提供好服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长三角各省市考察,提出和多次强调“扎实推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要求。
长三角民营经济跨区域协同发展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何扎实推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就是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平台建设和环境打造在政府,发展主体在企业尤其是广大民营企业。这是由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从2018 年有关民营经济发展的数据资料看:
全国是56789:即民营经济贡献了中国经济50%的税收、60%的GDP、70%的技术创新成果、80%的城镇劳动就业,还有90%的企业数量。
上海是4378:即上海民营经济占全市1/4 的经济体量,贡献了1/3以上的税收,新增就业人数占比超过70%,企业数量占比超过80%。2019 年上海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已达到52%。
江苏是567789:即江苏民营经济增加值占比达55.6%,创造了6 成税收、7 成全社会投资、7 成科技创新投入、8 成新增就业岗位和9 成的高新技术产值。全省民营经济市场主体累计957.9 万户,占全省市场主体比重达95.6%,平均不到9 个人就有一个人创业当老板。
安徽是56789:即安徽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50%以上的生产总值、60%以上的税收、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浙江是79799: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民营经济创造全省70%以上的税收、65%的生产总值、77%的外贸出口、95.9%的市场主体、90%以上的新增就业。
温州是99999:温州是民营经济的发源地。全市民营经济占比是“99999”,堪比纯金,即民营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的99.5%,民营经济对GDP 的贡献率超过90%,工业增加值占91.5%,从业人员占92.9%,税收收入占90%。
台州是99988:台州也是民营经济的发源地。全市民营经济占比是“99988”,即民营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的95%以上;民营经济对GDP的贡献率超过95%;从业人员占90%以上,出口占全市出口总额的82%以上,税收占全部税收的80%左右。
还有一个大家可能没想到的,杭州是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高地和“大本营”。在全国工商联公布的“2019中国民营企业500 强”中,杭州有36 家,连续17 次蝉联全国城市第一、全省第一。在这座城市,平均每天都有602 个市场主体“破土而出”,并有109 个有效发明专利和大家见面。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在10 年左右时间里,汇聚了42 万创新创业者,平均年龄仅为32 岁。
以上这些数据比重,充分说明民营经济已成为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成为长三角跨区域发展的主体力量,成为长三角地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格局。据粗略统计,在上海的浙商,由1986年的84 家注册企业、数千人,发展到目前的6 万多家、60 余万人、注册资本总额超过2500 亿元,在上海的浙江商会有直属会员1000 多家,会员企业遍布现代服务业、制造业、零售和商业贸易、医药、教育、地产、高科技、互联网、金融与投资等多个行业和领域。浙商在江苏有87 万人,分布在江苏省13 个省辖市,兴办企业13 万多家,投资超万亿元。浙商在安徽有40 多万人,企业超过1500 家,投资数千亿元。同时,上海、江苏、安徽的民营企业在浙江也有大量投资。
|长三角民营经济跨区域协同发展的制度创新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深化跨区域合作,形成一体化发展市场体系,率先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科创产业深度融合、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公共服务普惠共享,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从项目协同走向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为全国其他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示范。
这里的关键是如何“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从项目协同走向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从有利于长三角民营经济跨区域协同发展来说,应着力在四个制度创新下功夫。
创新建立破除“三门三山”的体制机制体系。制度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多年来,民营企业反映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归结起来就是“三门三山”:即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和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目前,虽说从国家到省市都出台了许多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但尚缺乏支持民营经济跨区域发展的政策协调。这方面,长三角应率先进行探索。比如说,沪苏浙皖应增强政策的透明度和相互衔接,而不能制定本地企业投资与销售优先的“土政策”或“隐性”政策。同时,帮助民营企业加快融化市场的冰山,削平融资的高山,跨过转型的火山。鼓励民营经济跨区域并购重组和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破除民间投资壁垒,稳定投资预期,调动投资积极性,加快推进负面清单制度。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让“只跑一次”成为硬邦邦的现实。政府部门真心实意地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打造公正、公开、公平、高效、可预期的政策环境。
创新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这里有三个关键词:一是统一的而不是沪苏浙皖各自独立的市场;二是开放的而不是长三角地区内部封闭的市场;三是成体系而不是单一的商品市场或劳务市场。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应包括产品、劳务、资本、技术、人才、土地、信息、数据、智力、运输、房地产以及教育、医疗、娱乐等各类市场要素。也就是说,既包括有形市场,也包括无形市场;既包括传统要素市场,也包括新兴要素市场。而要构建这样的市场体系,就必须打破形形色色的行政壁垒,实行与国际接轨的通行规则,使资源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制度性交易成本明显降低,营商环境显著改善,协同开放达到更高水平。
创新建立统一开放的标准体系。标准体系是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有机整体。从一定意义上说,工业化、现代化就是标准化。没有标准,寸步难行。推动长三角民营经济跨区域协同发展,必须建立相应的标准体系。比如说,设置统一的招商引资标准,设置统一的行业准入标准,设置统一的产业空间布局标准,设置统一的土地投入产出标准(亩均论英雄),设置统一的环保环评标准,设置统一的节能降耗标准等。这样,民营经济跨区域协同发展时,可依相关标准选择投资地和投资领域,防止过度竞争。
创新建立统一开放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知识产权是保护和激励创新的基石,没有知识产权保护就不会有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到重要战略地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等。推动长三角民营经济跨区域协同发展,无疑需要率先创新建立统一开放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也就是说,对民营企业的专利、商标、品牌等保护,要制定统一的裁决标准,使假冒伪劣、侵权行为等在长三角区域内没有立足之地,没有藏身之处。
总之,加快推动长三角民营经济跨区域协同发展的制度创新,有利于长三角地区畅通区域经济循环,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模式,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做出探索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