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

2021-01-06贾正洋

河南建材 2021年6期
关键词:骨料建筑施工强度

贾正洋

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030000)

0 引言

混凝土施工其影响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其关系到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安全等级、使用寿命等,也影响到施工周期、施工成本等。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必须加强对混凝土施工管理的关注,加大投入,关注其核心技术,加强其质量监管,多管齐下及多措并举,以取得混凝土施工及质量管理的理想预期。通过提升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提高其质量管理水平,带动建筑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1 建筑工程商品混凝土的材料准备

1)水泥作为混凝土的重要材料,在制作混凝土时应结合施工浇筑要求的抗压强度来选择不同强度等级标号的水泥,以保证混凝土施工后的强度达到设计标准,对于施工建筑物的主要承重部位在选用混凝土前还需结合测试结果进行水泥抗压标号的选择。

2)选择的骨料强度、粗细度和吸水率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强度。作为混凝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根据施工强度间接选取适合的骨料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骨料的粗细度、颗粒径决定了骨料和水泥浆体的黏结强度。在选用粗骨料时,还要对骨料的质地、颗粒度、含泥量等指标进行科学检测;而选用细骨料时,由于骨料的颗粒度小,应重点检测骨料的细度模数、含泥量和有害物质含量。

3)添加剂可有效改变混凝土的物理与化学特性功效,根据建筑物的施工强度选择合适的添加剂可有效提升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施工质量;同时,减少水泥的使用量和施工成本,达到节能降耗的目标。同时,在混凝土浇筑前,还应对选用的添加剂进行性能试验检测,根据检测报告来严格控制添加剂的使用量配比、搅拌时间,来保证添加剂的均匀拌合。水是混凝土搅拌的介质,混凝土的搅拌所选用的水应严格对其酸碱度、抗腐蚀性进行检测,避免使用含酸度高的工业循环水,特别是自来水。

2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2.1 配合比技术

在混凝土施工中需要确保其原材料配合比合理,这涉及到配合比技术,按照规范和要求选择混凝土构成材料,并坚持科学配比[1]。在运用配合比进行混凝土成本分配比时既要考虑到常规的配合比要求,也要考虑到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综合其实际环境条件确定最理想的配合比。同时考虑施工现有条件和施工进度、成本等要素,使得混凝土配合合理且更经济。配合比技术管理中应考虑到混凝土集料实际含水量可能与理论值存在误差的问题,参考实际测量的含水量,合理调节混凝土的产水量,使得混凝土的材料性能优势最大限度发挥。

2.2 材料的控制技术

在大体积商品混凝土施工时,应严把材料质量关,科学配比搅拌,降低水泥的使用量,提高石子的用量,科学配比粉煤灰、添加剂,按照施工标准控制好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严格控制好混凝土的温度,特别是在进行碎石的浇水过程中,保证施工环境通风良好、温度适宜,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预防大体积混凝土的开裂。

2.3 搅拌技术

在混凝土原材料配合好之后进入到搅拌环节,此时涉及到搅拌技术。施工人员按照先后顺序投放材料,一般是先石子、水泥再砂、水,如果需要增加其他材料,应提前明确用量,与集料一起加入,充分搅拌。搅拌时间上有严格要求,持续1min以上才能确保各集料充分搅拌。在搅拌时为确保搅拌的最佳效果及确保混凝土符合施工标准,应配合抽样检查,确定各个指标合理后再运用到建筑施工中[2]。

2.4 浇筑技术

浇筑技术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不容小觑。浇筑中应重点关注几个方面。其一在浇筑作业之前仔细核对钢筋的型号、数量及绑扎情况,确保其与模板位置、尺寸等指标匹配。其二基于建筑结构不同构造结构特点,选择最合理的混凝土浇筑方式,既要确保混凝土强度达标,也要追求混凝土裂缝的最小化。其三在浇筑过程中应及时查看是否存在钢筋或者模板变形的问题,一旦出现这些问题及时处理。浇筑作业中,应确保作业的连续性,以此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完整性。

2.5 振捣技术

在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中,振捣技术的关注必不可少。振捣的目的是及时排出混凝土中多余的空气,也使得混凝土更好地填充到模板中[3],规避混凝土气泡或者局部缺失的风险。在振捣处理中也应有所侧重。其一在振捣的过程中应多观察模板、支架,确保其无变形问题,加强其数据偏差的调整。其二合理均匀地布设振捣点,确保混凝土结构各个部位都能振捣到。其三在振捣时应力求上下层混凝土的充分振捣融合,减少其裂缝风险。其四振捣时要科学控制振捣时间,振捣时间短会降低振捣效果,而振捣时间长则会引发混凝土的离析、翻浆等问题。一般来说,当混凝土下沉速度变慢及无明显气泡出现时,则意味着振捣较为理想。

2.6 养护技术

养护技术是混凝土施工管理的后续技术,也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养护的目的是提升混凝土的硬化度和强度。常规养护策略是洒水,对于浇筑后和振捣后的混凝土用塑料布覆盖,减少其水分流失,使得混凝土表面更湿润,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有效的养护可以提升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抗开裂能力。而在养护时也应根据施工的季节、施工水泥特性、混凝土浇筑方法的差异选择最佳的养护方式,确定最佳的养护时间。

3 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的有效保障

3.1 构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建筑施工来说也不例外。在混凝土质量管理中应着手构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4]。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做好各个施工环节施工标准的确定,建立详细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检查机制,让施工管理更精细。推行全过程的动态化施工质量管理,最大限度确保施工监管的全面化与高效化。在质量管理中配合有效的奖惩机制,引导作业人员规范作业,提高施工作业人员规范作业的积极性。各个环节都有对应的施工标准和监管要求,精准规范作业,符合作业标准,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5-6]。

3.2 加强对原材料的使用监管

在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中应加强对材料的选择关注,从源头上做好管理工作。按照既定的要求选择原材料并确保其科学配比。以混凝土掺拌比例为例,其对混凝土自身承重能力的影响较大。在一些道路桥梁混凝土中,其掺拌比例与高层建筑差异明显,甚至其原材料构成也有一定差异。原材料的监管是多方面,如搅拌混凝土的水必须是自来水,选择水泥或者骨料时必须选择资质好的生产企业。加强对原材料的使用监管才能最大限度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7-8]。

3.3 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

在建筑施工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中也应重视新技术的运用、传统建筑施工受施工模式的影响、固化管理思路的影响,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不明显。而关注技术的创新,借助“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9-10],使得建筑施工特别是混凝土质量管理更高效,且质量更有保障。如借助信息技术构建企业管理系统,各类建筑施工信息高效共享,各施工环节科学匹配与精准衔接,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管理实效更高且成本损耗更低。常见的如BIM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发挥切切实实的作用[11-12]。

4 结语

对于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作业来说,其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涉及多种技术和多方面的内容,且牵涉多主体的利益。随着建筑施工质量管控的严格化,混凝土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备受关注。在管理中抓源头,重过程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并将管理落实到具体的施工技术中,多管齐下才能取得理想的质量管理效果,才能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稳定。

猜你喜欢

骨料建筑施工强度
低品质再生骨料强化技术研究
建筑施工及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初探
低强度自密实混凝土在房建中的应用
砖混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应用技术指标系统化研究
Vortex Rossby Waves in Asymmetric Basic Flow of Typhoons
混凝土碱骨料反应及其控制技术探讨
地埋管绝热措施下的换热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