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健康信息行为研究综述*

2021-01-06刘婉华牟小波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1年8期
关键词:群体用户影响

徐 芳 刘婉华 牟小波

(1.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江苏苏州 215123)

(2.苏州大学文正学院 江苏苏州 215104)

(3.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四川成都 610065)

2017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健康中国”战略[1]。2016年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坚持政府的主导地位,加强国民健康教育,进而提升国民健康水平,完善健康服务体系。卫生部2012年发布了《“健康中国”战略研究报告》[2]。健康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人们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和公众健康意识不断增强使得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他们关注的不单单是某些疾病的治疗预防,还包括养生保健以及心理上的健康。近年来,互联网与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率飞速提高,使得移动健康信息管理应用(APPs)、网络健康信息社区以及健康信息行为等成为了图书情报学的研究热点。因此,全面梳理国内外健康信息行为的研究成果,了解健康信息行为的特征与规律,可以为公共图书馆、社区中心等机构制定和优化市民健康信息素养培训计划与项目、完善健康信息服务体系提供参考。

检索CNKI、万方、维普、Elsevier、Emerald、Web of Science等国内外数据库可知,目前关于用户健康信息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图书情报学、医学、传播学、社会学等学科。有一些关于健康信息行为的综述性文献,但是大多数综述仅仅是以健康信息需求、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等为主题[3-6],鲜见对健康信息行为整个过程进行较为完整的综述文献。国内现有的综述文献已经对健康信息行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但是在综述涉及的主题、文献范围等方面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健康信息需求、健康信息搜寻与获取以及健康信息利用与评价等国内外健康信息行为研究的现状进行系统而完整的综述。

1 健康信息行为的基本概念

1.1 健康信息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定义健康为人们身体不患疾病、心理状态积极完好,且有识别、满足身体需求以及适应社会环境的改变的能力[7]。美国医学图书馆协会(Medical Library Association,MLA)指出健康信息是能够帮助人们判断自己以及他人是否健康并且做出相关决策的信息,包括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保健等[8]。学者的代表性观点有:Elliott等人认为健康信息指与医疗相关的所有医学知识、以及与预防保健有关的健康知识等所有可以为人们健康服务的信息[9]。可见,健康信息不仅指与疾病相关的信息,比如疾病症状、治疗方法、医药信息等,还包括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信息,例如健身、养生、美容等,以及心理健康相关信息。

1.2 健康信息行为

Wilson提出信息行为是人们因某种需求而产生的积极主动或被动查询、选择利用信息的行为[10]。健康信息行为是在信息行为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概念,代表性的观点有:Manafo和Wong认为健康信息行为是指在某一事件或情境中人们搜寻、甄别及选择健康信息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行为[11]。健康信息行为分为意识和行动两个层面,而行动是在意识层面的基础上产生的,包括健康信息的搜寻、选择、利用、传播等行为[12]。以上关于健康信息行为的概念所蕴含的内容基本一致,即健康信息行为主要包括健康信息需求、健康信息的搜寻与获取和健康信息的评价利用。

2 健康信息行为的研究主题

国内外现有关于健康信息行为的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于健康信息需求、健康信息的搜寻与获取、健康信息的利用和评价三个方面。

2.1 健康信息需求

2.1.1 健康信息需求的动机

国内外现有研究并没有对健康信息需求的动机进行专门的研究,但在相关研究中对其进行了分析。例如:Powell等人对英国国民健康服务网站的用户健康信息行为进行研究,发现寻求安慰是人们搜寻健康信息的动机之一[13]。健康信息需求是在多因素协调作用下产生的,包括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客观因素指外界因素,如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的飞速发展将会促进用户的健康信息需求[14];主观因素是从用户自身角度进行思考,如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和青年群体繁重的工作压力也导致了该群体健康信息需求的产生[15]。

2.1.2 健康信息需求的内容

国内外学者多从患者角度研究健康信息需求内容,研究对象涉及大学生群体,少数关注老年人群体。丁连芳等人的研究发现99%不孕症患者最想得到关于疾病基本知识的信息[16]。Xie的研究将老年人的在线健康信息需求概括为基本需求、高级需求、互补需求以及与提供健康服务者相关的需求[17]。Valero-Aguilera等人发现泌尿肿瘤和乳腺瘤患者有了解疾病对生活的影响方面的信息需求[18]。Gray等人的研究发现,青少年搜寻健康信息的动机更加多样性,包括自身健康状况、营养知识的需要、健身减肥的需要、求医就诊等[19]。

2.1.3 健康信息需求的影响因素

国内外学者针对不同的群体对健康信息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不同视角的探索,识别了众多的影响健康信息需求的因素。代表性的研究有:研究发现影响一般信息需求的样本特征,如:年龄、学历、性别、健康水平、社会环境等,同样对健康信息需求有显著影响[20-21]。闫慧等人的研究发现健康信息需求也受医疗水平、地域、经济水平以及观念等因素的影响[22]。

2.2 健康信息搜寻与获取

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即个体为了满足其特定的健康信息需求,利用已有技能和工具获取特定健康信息的过程。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具有一般信息搜寻行为的特点[23]。魏萌萌等人将在线健康信息搜索行为定义为个体在对健康信息的意识和需求驱动下,利用互联网和移动设备搜索、获取和使用健康信息的行为[24]。这方面的研究多集中于其内容、影响因素、获取途径及其模型等方面。

2.2.1 健康信息搜寻与获取的内容

国内外关于健康信息搜寻内容的研究结果比较相似,多为特定疾病诊断治疗、预防保健、减肥美容等方面的健康信息。金碧漪等人发现糖尿病患者搜寻获取的健康信息主要是关于疾病的诊断治疗等相关内容[25]。周晓英等人发现大学生主要搜寻某一疾病、养生保健、减肥美容、心理和生理等方面的健康信息[26]。Obasola等人的研究发现,艾滋病、运动健身、饮食、心理健康、生殖健康是尼日利亚大学生搜寻最多的健康信息[27]。Yoon等人的研究发现,韩国留学生搜寻最多的是疾病相关知识,如癌症、糖尿病等常见疾病问题[28]。

2.2.2 健康信息搜寻与获取的影响因素

现有研究发现,健康信息搜寻与获取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实际健康状况、信息素养、健康信息的质量(包括可信度、准确度、时效性等)、个体倾向、个人对实际环境控制的主观感受、社会影响等。例如:有研究发现曾患癌症的存活者的健康信息搜寻行为与其病史有关[29];Yilma的研究发现大学生健康信息行为与他们的实际健康状况有关[30];有研究发现在线健康信息素养高的用户会在搜寻健康信息时更自信,效率更高[31];张敏等人的研究发现,与电子健康素养低的用户相比,电子健康素养高的用户健康信息检索能力更高,也更有信心更积极主动地去搜寻获取健康信息[32];Cao等人的研究发现健康信息的可信度和可及性会影响人们通过网络搜寻健康信息的自信心[33];Deng等人的研究发现,信息质量、感知健康信息价值、用户信任度对消费者搜寻移动终端健康信息的意图产生影响[34]。

同时,也有研究发现用户健康信息搜寻行为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感知风险、信息量和社会网络等因素的影响。例如:有研究发现焦虑会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搜寻行为[35];Mckinley等人的研究指出,大学生的健康饮食行为受到健康信息搜索行为的影响[36];应该注意的是,影响健康信息搜索行为的因素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在线健康信息搜索和获取行为受个人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和内容因素共同影响[37]。

此外,个体社会地位、收入水平、年龄、性别等人口统计学因素对用户在线健康信息行为有着显著的影响。例如:Le等人的研究发现,性别、受教育程度、职业等都影响医生对健康信息的搜寻[38];Lagoe等人的研究发现,与男性相比,女性更能察觉到健康风险,也表现得更加焦虑,因而健康信息搜寻行为也更容易发生[39];有研究发现受教育水平和家庭收入对健康信息搜寻与获取具有正向的影响[40-41];Myrick等人[42]的研究发现学历高的人群更容易通过使用网络来搜寻健康信息;Chang等人的研究发现离婚或分居的父母不太可能搜索在线健康信息[43]。

2.2.3 健康信息源

信息源(Information Source)是人们为了完成某个任务或者解决某个问题,获取信息的路线或者来源[44]。信息源主要有商店、工作场所、教堂、社会关系网络(Social Networks)等[45-46]。有研究发现,医学专业的大学生较多通过网络和书籍满足自身的健康信息需求,非医学专业的大学生主要通过网络渠道搜寻健康信息[47]。2016年的一项调查研究发现:超过75%的用户认为互联网是查找健康信息的好的信息源,60%的用户表示他们曾经使用过互联网来查找健康信息[48]。Navya等人的研究发现社交媒体是任何职业的人们寻求健康信息时的重要信息源[49]。有研究发现接近二分之一的老年人都会利用便利的电视节目获取健康信息,其次是报纸,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共享也是比较普遍的传播方式[50]。此外,健康专题或医学咨询类网站也是人们经常使用的网络渠道[51]。

2.2.4 健康信息搜寻与获取模型

健康信息搜寻与获取模型方面的研究主要有Freimuth等人于1989年提出的健康信息获取模型(Health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Model,简称HIAM)[52]。1995年,Johnson提出了信息搜寻综合模型(Comprehensive Model of Information Seeking, CMIS)。该模型认为背景因素(如:人口统计学特征和经验)、个人因素(如:健康信念和知觉显著性)和获取(健康)信息渠道的感知程度共同影响了(健康)信息搜寻行为[53]。激励信息管理理论(Theory of Motivated Information Management,TMIM)解释了社会心理变量作用于信息搜寻行为的相关机制。Chang等人[54]和Afifi等人[55]应用TMIM模型,发现新加坡大学生搜寻与获取性健康相关的信息时受到了效能和感知风险的共同影响。Kahlor于2010年在风险信息搜寻和处理模型(Risk Information Seeking and Processing Model,RISPM)的基础上,提出计划风险信息搜寻模型(Planned Risk Information Seeking Model,PRISM),该模型阐述了社会心理学因素是如何影响健康信息搜寻获取行为的[56-57]。2016年,Willoughby和Myrick应用PRISM模型到大学生特定疾病信息搜寻情境中,发现大学生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受态度、情感和主观范式的影响[58]。

2.3 健康信息利用与评价

不同群体利用健康信息的目的不同,健康或亚健康群体将健康信息用于预防保健和身体管理[59],从而预防疾病和提高自身健康水平[60]。Blank等人以Google Groups和WebMD社区中癌症信息进行内容分析得出了用户使用网络健康信息的方式以及群体之间的差异[61]。Ajuwon等人的研究发现,感知易用性、感知收益、感知有用性、感知风险、系统质量和信息质量都会影响用户健康信息使用行为[62]。吴丹等人的研究发现,老年人认为网络健康信息的可理解性较高,但认为其可信度不高[63]。有研究发现糖尿病健康网站存在信息质量有待提高、网站的管理不够规范度等问题[64]。刘冰等人构建了包括健康信息质量、健康信息服务质量、健康信息系统质量三个层面的网络健康信息服务质量评价体系[65]。

3 健康信息行为研究现状述评

3.1 研究主题的分布不均匀

现有研究主题出现“扎堆化”的现象,出现了一些较为成熟的研究领域,如:健康信息搜寻与获取行为;但另外一些研究领域明显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如:健康信息需求、健康信息评价、健康信息系统、健康信息平台等。健康信息行为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过程,包括由日常健康问题引发的健康信息需求、健康信息搜寻与获取、健康信息利用与评价等环节,每个环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缺一不可的关系。用户健康信息行为会受到每个环节的影响,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将会影响用户使用健康信息的效率。因而后续非常有必要加强对健康信息行为的系统研究。

3.2 研究人员的学科分布不均衡

健康信息行为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目前国内外从事健康信息行为研究的学者主要分布在医学信息学领域,图书情报学、传播学等领域的学者比较少,研究人员的学科分布呈现出不均衡现象。在图书情报学领域,有一些针对老年人、大学生等群体的健康信息行为研究,但是这些群体的健康信息需求产生动机、健康信息源、新媒体在健康信息行为领域的应用以及公共图书馆、社区图书馆、社区中心等机构参与的健康信息服务模式等方面尚未得到学界的重视,缺乏应有的研究。图书情报学领域的后续研究可以围绕健康信息行为的这些问题开展。

3.3 研究对象较为单一

现有关于健康信息行为的研究对象多为某一方面疾病患者、老年人、大学生等细分群体,在研究对象的广度上稍显不足,缺乏大众群体健康信息行为方面的研究。此外,文献调查表明,人口统计学因素在健康信息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不同环境下不同群体的健康信息行为值得深入探索。我国不同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文化差异较大,城乡之间、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群体健康信息行为普遍存在较大差异,但现有研究尚缺乏深入的探索。未来健康信息行为研究既要关注细分群体研究对象,还要从群体差异化的角度,针对一些特殊群体,如:残疾人、孕妇、老年人、大学生等群体的健康信息行为进行研究。

3.4 研究方法的多元化程度不够

研究方法上,现有研究主要使用了文献综述、问卷调查、实验以及访谈,数据分析则主要使用了描述性统计,量化与质化相结合的研究比较鲜见。已有的量化研究虽清晰明了得出影响用户健康信息行为的影响因素,但是并没有揭示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同用户群体的健康信息行为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个体的健康信息行为也处于不断变化中,因此采用单一的研究方法难以准确描述用户健康信息行为的原因和规律。后续研究可以考虑使用访谈、观察等质化研究方法和问卷调查、实验等量化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来对健康信息行为开展综合性的研究。

3.5 健康信息行为研究的发展趋势:移动健康信息行为

根据《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数量已达9.40亿,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比例达到99.2%[66]。基于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的移动健康逐渐成为信息产业研究的一个新热点。大众医疗保健信息需求的不断增加,传统的健康信息管理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而移动健康信息管理APP的出现为建设更方便、快捷、有效的健康管理模式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例如:新的可穿戴智能设备(例如智能手环)可以实时测量常见的健康指标,及时检测用户身体健康的细微变化,为每个人形成唯一的健康数据库,随时检测身体体征并指导人们产生积极的健康信息行为[67]。未来,移动健康信息行为研究将会成为健康信息行为研究的新热点。

4 结语

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公众对健康的高度重视使得各类健康网站、健康APP的数量近几年呈指数增长,满足了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健康信息需求。健康信息行为正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本研究首先回顾了健康信息行为的相关概念;然后,从健康信息需求、健康信息搜寻与获取以及健康信息利用与评价三个方面对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最后,从研究主题的分布不均匀、研究人员的学科分布不均衡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述评。希望可以帮助国内学术界和实践领域的人们深入地理解健康信息行为领域的研究现状,推动健康信息行为领域的后续研究。需要注意的是,本研究对健康信息行为的需求、搜寻与获取、使用与评价等全过程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但分析的深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此外,由于我们的学识和能力有限,可能还存在对健康信息行为相关研究的理解不够透彻等问题。

猜你喜欢

群体用户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不容忽视的校园“小群体”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