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粉彩艺术人物题材中传神写照的重要性

2021-01-06

陶瓷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顾恺之彩陶罗汉

罗 琴

(罗琴陶瓷艺术工作室,景德镇,333000)

1 史前彩陶抽象人物画的神韵

史前马家窑文化马场型出土的彩陶是出现人物画的最早见证。马家窑文化马场型典型造型:翁、盆、壶、罐、小口鼓腹双耳壶、单耳瓶、惟壶等,造型风格:造型完美,纹饰严谨,具有各类型的鲜明特色。纹样特点及风格:几何纹多流行弧边纹、圆圈纹、波浪纹、网格纹、菱形纹、米字纹等。象形纹多流行鸟纹、变形人文等,其中变形人物则是人物画的早期表现,为我国后期国画人物和陶瓷粉彩人物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马家窑文化马场型彩陶装饰面积较大,装饰手法多采用内彩,同时也有内外皆加彩的装饰方法。构图有着简洁与繁密两种风格,回旋纹多变,色调和谐热烈,格调庄重刚健,整体上有满、平、均的装饰特点。代表作品《舞蹈纹彩陶盆》。意义:这一类型彩陶代表着整个新石器时代彩陶艺术的最高水平,也为我国人陶瓷艺术上描绘人物画开创先河。

《舞蹈纹彩陶盆》:舞蹈纹彩陶盆马家窑出土,是马家窑文化彩陶的代表器物之一。其造型为平底盆,卷唇,深腹,是马家窑类型彩陶的典型造型,整体造型完美,纹饰严谨,具有鲜明特色。纹饰装饰以象形文中的变形人纹为主,纹饰线条全为黑色,粗细相等,排列均匀,装饰面积较大,绘制于盆的内壁及外壁,有满、平、均的装饰特点。盆内绘制四道平行的带纹,最上一道较粗,口沿处也有一圈带纹,上下两组纹饰间有着舞蹈纹三组,每组两边用弧线分隔,两组弧线间还有一条斜向柳叶形宽带,舞蹈纹每组五人,手拉手,面向一致,头上有辫发,外侧的两人的一臂均为两道线,似为表示舞蹈动作之意。这件彩陶盆表达了欢乐的主题,集中反映了五六千年前人们的智慧和生活情趣,是我们研究原始风俗人情的重要依据。

2 顾恺之人物画的眼睛描绘达到的传神寓意和对粉彩艺术人物的影响

我国人物画艺术的发展是在纸绢国画中率先发展的,成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之后才在瓷器上出现人物装饰,粉彩人物是在清雍正时期开始出现。魏晋南北朝人物画代表人物是顾恺之。顾恺之,是我国古代东晋时期最伟大的画家和绘画理论家,顾恺之主要在人物绘画中有卓越成就。他的创作生涯中,有众多优秀作品,比如:《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传仁智图》,最为出色的作品是在瓦宫寺创作的维摩诘壁画,这件作品与戴逵的五区佛像和狮子国进献的玉佛像,被称之为瓦宫寺三绝。在当时顾恺之的才华可谓轰动一时。顾恺之的绘画注重表达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非常重视眼神的描绘。他认为绘画人物时,形体结构的美丑是辅助,不是最为重要的。传神是最重要,而传神的关键是眼睛的描绘,他擅长于以艺术语言来刻画人物对象的心理特征和精神面貌。他画过大量东晋时期的人物,都能悉心体验每次创作,在眼神的描绘中衬托出人物的个性与风貌。

传神写照,正在阿睹。反应顾恺之对人物眼镜描绘传神表现的重要性,尤其重视人物眼神的描绘和所处对象环境的安排,以体现描绘对象的心里特征和精神面貌。写照,即描写作者关照的对象之形象。传神,即将对象所蕴含之神,通过其形象表达出来。照,是可视的,而神,是不可视的。“神”必须有“照“显。为了传神,写照的价值由所传之神来决定。

根据考古,虽说彩陶是我国艺术的基石,后分为陶瓷艺术和国画艺术两支系,在很长一段时间国画艺术诗中国艺术的主流,而陶瓷艺术一直是装饰性艺术,这是源于文人墨客主要在纸绢国画艺术中创作,导致陶瓷艺术没有成为主流。但在民国初年,珠山八友等文人率先在瓷面上画国画,从此开辟了陶瓷绘画的试卷气息,也让众多文人墨客和书画艺术家开始在陶瓷上创作。其中人物画在陶瓷上的描绘,基本吸纳国画的样式,将国画中人物形态,眼神,气质移至瓷面上。

3 粉彩艺术人物题材中传神写照的重要性

粉彩艺术起源于康熙晚期,而粉彩艺术中出现人物画是在雍正时期。粉彩人物画是景德镇粉彩艺人为粉彩多方面发展而智慧性创造。粉彩人物画由于有一定的装饰形象的效果,加上融合哲学思想、典故、文人诗画等因素造就了粉彩人物画的发展。粉彩人物中常常出现的题材有:文人、高士、罗汉等等。罗汉是佛教人物,在性质上罗汉是和人最接近的神灵。在精神层面上,罗汉又是民间百姓爱戴的对象,因为罗汉常常为民间人们排忧解难。罗汉因为有神圣特性,所以各种绘画的表现形式在对罗汉的处理上都是采用工笔描绘,而且以神为主,因为了有十八罗汉,各有特点,各有神情姿态,描绘出活灵活现的罗汉以期达到对罗汉的瞻仰、供奉的效果。描绘罗汉“以形写神”(认为神以形为依据,如果仅仅形似,而不能反映出绘画各个罗汉的特有神气,都不算成功。要强调罗汉表现他的精神和特有气质,但‘传神’必须要通过一定的形象来表现出来,以达到形神具备)、十八罗汉中,有伏虎罗汉、降龙罗汉、醉酒罗汉等,有的眼神愤怒、有的眼神坚定、有的眼神迷离。罗汉的不同神情都需要通过描绘眼神传达。“悟对神通”“迁想妙得”(在艺术创作中,作者必须通过联想、移情、想象等心理活动获得主客体之间的情感体验、神思交融,由此达到传神的境界。“迁想”比“联想”更广泛,更有目的性,粉彩画家的想象力处于“迁想”,也是粉彩画家“神思”的基础。

4 王大凡粉彩人物的特点

王大凡是景德镇珠山八友之一,珠山八友的各位陶瓷艺术家各有所长,比如汪野亭擅长山水,毕伯涛擅长鱼藻,而王大凡则以粉彩人物画见长,王大凡是将国画人物艺术中的诗、书、画、印运用到陶瓷粉彩艺术装饰的杰出代表,从王大凡流传的千于幅作品中可以看出其作品以诗入画,以画孕诗,诗画、人物结合的陶瓷粉彩艺术。王大凡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用笔用线非常遒劲,多是采用中锋用笔、圆润流畅、富有弹性。构图章法别致,富有诗意。这也是王大凡与王琦用笔画人物的最大区别。其人物作品最出彩的就是人物的脸部刻画,脸部刻画也是表现神情的关键,脸部中的眼睛刻画最为关键。王大凡刻画人物脸部时非常的细腻,首先讲究明暗变化,运用了欧美绘画中的素描关系和光影变化,晕染手法独特,加上素描关系表现到位,使得人物脸部立体感强。眼睛描绘上女性采用“丹凤眼”,则可体现女性柔媚的眼光和阴柔的气质。从“福寿无疆”中的人物中,描绘眼睛时,眉目清秀、眼神坚定有光泽,给人予人物精神饱满之感。

5 总结

无论是国画人物还是粉彩艺术中的人物,人物的眼神刻画都是极为重要,粉彩人物创作中需要把人物的精气神表现出来,精气神的表现关键则是眼神的刻画,眉宇间透着人物的情感色彩,瞳孔中蕴藏这人物的过去、现在、将来。这都需要粉彩人物创作者去刻画。

猜你喜欢

顾恺之彩陶罗汉
回顾与反思:界首彩陶的历史源流与传承现状
银河春韵
夜读春秋
“迁想”与“妙得”——顾恺之《洛神赋图》品鉴
顾绣罗汉朝观音图轴
少林功夫拳(四)
孔府名菜“八仙过海闹罗汉”
《洛神赋图》之三
李宏禹作品
顾恺之募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