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化生态视角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传承保护

2021-01-06

陶瓷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制瓷景德镇手工

徐 冰

(景德镇学院,景德镇市,333000)

0 引言

艺术的兴起和发展离不开文化生态,民间艺术作为地域文化具象化的载体和媒介,展现了地域文化精神和生态体系。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在时代融合发展中民间艺术面临着赖以依存的传统文化生态环境的巨变,导致不少民间艺术畸变甚至消亡,亟待打破困境进行传承与保护。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于2006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发展诠释了景德镇地域文化生态的深远影响,具有独特的艺术技艺和文化内涵。但随着当今社会激变发展,以及与多样文化的碰撞,景德镇文化生态也发生很大变化,为更好的传承与保护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本文基于文化生态视角对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传承与保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对应策略。

1 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文化特性

景德镇位于赣、浙、皖三省交界处,有着“昌江通衢”之称,是我国唯一一座手工业历史文化城市,有着浓重的历史人文气息、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蕴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类。传统手工制瓷技艺作为景德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明珠,散布于景德镇传统陶瓷文化聚落。基于文化生态视角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具有以下特点:

1.1 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具有明显的景德镇地域文化特色

景德镇地处江西省东北部,位于山地丘陵地带,最初瓷器生产主要散布于城区和南河流域,河流密布有丰富的矿物原料和瓷土资源,为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的发展奠定独特的地理资源优势,随后窑业规模扩大,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形成独立的、地域性陶瓷文化体系,对传统手工制瓷技艺发展有深远影响。景德镇陶瓷文化是传统手工制瓷技艺的深厚底蕴,且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1.2 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具有品类繁多的特征

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最具代表性的景德镇名瓷有青花、颜色釉、玲珑、粉彩,是在全国各地名窑技艺基础上,自成体系且别具特色的,品类之细、之多是其他地区、其他手工业无法比拟的。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凝聚数代人的艺术创作智慧,从原料、器型、烧造、装饰、制作等环节呈现出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品类繁多、风格独特。

2 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传承失衡与危机

2.1 过度追寻工业文明导致传统手工制瓷技艺消极传承

20世纪以来,工业革命的发展使得人类过度追寻工业文明,陶瓷业工业化生产逐渐向标准化、机械化、规模化发展,追求效率优先,瓷业生存发展的文化氛围发生变化,导致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无用武之地,不少年轻人不再愿意传承传统手工制瓷技艺。走访中,发现传统手工制瓷技艺老一辈传承人、艺人认为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但年轻人因为文化氛围的改变,不愿意从事传统手工,传承和保护意识薄弱,传统手工的工作环境脏累差,还无法带来经济效益,传承明显不足。

2.2 工业化机械化导致传统手工制瓷技艺及器具消亡

工业文明的发展带来制瓷器具设备的兴起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传统手工制瓷技艺。与机械化相比,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耗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弊端显而易见,传统手工制瓷技艺发展受限,越来越多的厂商和业内人士选择工业化机械化,导致日益先进的机械化作业大力推广,给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带来很大的冲击,也使得陶瓷业生产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忽视传统手工制瓷技艺在原料择优、制瓷艺术创作等方面的传承和创新。

2.3 青年传承者缺少导致传统手工制瓷技艺传承无后

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的老一辈传承人、艺人年龄越来越大,逐渐在时代发展中流失,而青年传承者越来越少,导致传统手工制瓷技艺传承后继无人。传统手工制瓷技艺枯燥无味,以及近年来互联网科技的进步,国外元素的入侵,文化的多样性侵入年轻人的生活,许多年轻人不愿意深入探究传统手工制瓷技艺,甚至漠不关心,更关注如何更快速给自己带来经济效益,更愿意选择轻松、安逸、舒适的生活。

3 .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传承与保护发展路径

3.1 保护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传承文化生态环境

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是扎根于当地特定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一旦离开特定文化生态环境则很难完整的传承和保护。目前,江西省政府、景德镇政府已经采取不少措施加强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传承和保护,如2017年江西省政府颁布的《江西省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立足江西省实际情况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景德镇政府出台的《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景德镇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法》、《景德镇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评定暂行办法》、《景德镇市御窑厂遗址保护管理条例》等多个法规性文件,组织编写“非遗”系列丛书——《中国瓷都“非遗”传人》,并初步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人数据库,旨在保护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的文化生态环境。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传承与保护依赖孕育其发展的文化传统,需要在当地政府牵头主导下,加强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文化生态调查,增加经费投资,制定传承、保护规划,逐步完善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文化生态环境。

3.2 充分利用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保护政策

民间艺术项目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各地政府高度重视对民间艺术项目的传承与保护,完善工作责任制,落实传承与保护各项措施,使民间艺术项目得到很好地保护。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在2006年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江西省政府、景德镇政府相继颁布出台多项政策性文件。景德镇现有的御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古窑民俗博览区、博物馆等积极响应政府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技艺传承和保护的理念,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如景德镇陶瓷民俗博物馆创新推出的“瓷上华章,世代传承——景德镇陶瓷彩绘秀”活动,景德镇多彩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活动“文化与自然遗产日”等,是新时代对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传承的创新传播和保护,在全社会范围内推动形成对传统手法制瓷技艺的传承和保护的文化氛围。因此,当地各行业、有志之士应采用充分利用现有政策文化,积极有效开展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传承和保护活动,充分发挥社会经济效益和积极影响力,正确处理好传承保护和利用规划的关系,遵循非遗优先保护、整体性保护、本真性保护、科学性保护等原则,大力开展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传承和保护工作,实现“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双赢。

3.3 加强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传承人的保护

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传承模式有组织安排、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三种,传承人位于传承链条的最顶端。传承人掌握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的核心技艺,想要传承和保护传统手工制瓷技艺必须要保护好传承人。目前,景德镇有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0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4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55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因此,当地政府应依照相关保护政策,加大对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传承人和民间艺人的帮扶力度,加大对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传承项目经费投资,为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传承创设良好的展示、展演等传播条件,让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创造经济效益,解决传承人和艺人的生活所需,增强传承人和艺人的传承信心,促进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传承持续发展。

3.4 大力推进传统手工制瓷技艺进校园传承教育

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文化进校园教育,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不断总结经验、召开评选会议、培养名师工作坊等,目前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校园教育积极建设。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进校园,离不开校园文化生态的创设,需要校园、教师和学生多方主体构建生态系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校园,丰富校园教育内容。目前,景德镇各学校依托传统手工制瓷技艺非遗、景德镇制瓷行业协会等,在学校设立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传统手工制瓷技艺工作坊等,吸引广大学生关注,引进民间传统手工制瓷技艺传承人进校教育,采用现代学徒制模式,培养传统手工制瓷技艺复合型人才,创新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传承和保护路径,丰富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传承模式。因此,各学校应在总结经验基础上,积极推进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进校活动,积极建设手工制瓷师资队伍,开发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校本课程,实现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传承和保护进校教育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另外,鼓励各校以赛促学,明确“练为传”的教育思想,真正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促进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教育发展。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景德镇人智慧的结晶,在文化生态环境巨变的社会环境中,我们应尊重历史,正视现实,整合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非遗,让景德镇文化血脉传承不息。

猜你喜欢

制瓷景德镇手工
做手工
景德镇陶瓷夏令营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保护区
手工制瓷技艺展示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
我在景德镇遥望耀州瓷——两个“瓷都”相距千里
超萌的羊毛毡手工
《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成为省级地方标准
手工D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