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禅宗美学的宋代陶瓷茶器研究

2021-01-06忠,郭

陶瓷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茶器白瓷釉色

王 忠,郭 豪

(长沙理工大学 设计艺术学院,湖南 长沙,410114)

1 简析禅宗美学及宋代茶器

1.1 禅宗美学的兴起与发展

禅宗文化包括诗歌文化、禅茶文化,它是一种以佛教思想作为基础而逐步发展兴起的,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结合,伴随着禅宗的起源、发展、进化而来的。释教是由印度传入中国的,与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家学说思想相结合,在此之后产生了影响深远的中国传统禅宗文化。在唐宋时期,禅宗文化及美学思想崛起,禅宗美学是在佛教禅宗影响下产生和发展的美学思想,其特点是道家美学与禅宗哲学的结合。禅宗强调“自性”,心可包万物生万境,这是禅宗的审美心境。禅宗通过“空”来表达一种淡泊宁静的人生态度,禅宗美学思想认为人应如同空中的鸟、水中的鱼一样,自由自在,不被束缚,通过自悟的调节来达到主体自我与客体自然界的和谐统一,达到精神的超脱[1]。禅宗将自然和人生都带入了“空”的境界,因此产生了追求自然淡泊宁静的生活情趣与审美追求。禅宗文化把人为主体发挥到了极致,倡导把人带入一个更注重自然、灵性、生动的新意境。禅宗美学表现的是一种独一无二的灵性美,有一种无法用言语形容的自然韵味流露出来,即便看似平凡朴素,却会被其沉淀过后的淡然所升华。这种开拓及纯朴的精神也渗透到了陶瓷茶器中,使得禅宗在陶瓷艺术的发展长河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1.2 宋代陶瓷茶器的简述

中国的茶文化在魏晋南北朝期间最先显露,到了唐朝饮茶之风已经盛行,至宋代饮茶更是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就可以窥见一斑,当时生意兴隆的茶馆坐落于闹市之中。宋朝时经济和工商业都比较发达,社会和谐且文化繁荣,饮茶习俗慢慢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阶层,而上流社会达官贵人更是精通茶艺,以茶喻人嗜茶成风[2]。宋人对茶质的优劣、冲饮的方法及享饮的用具都十分讲究,文人雅士又热衷于“斗茶”,这对陶瓷茶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

宋朝的茶器极为考究,不但讲究茶器的使用功能、外观造型,更看重其陶瓷质地,注重仪式感及生活品味。茶器主要以青白瓷、黑釉瓷为代表,宋青白瓷外形秀丽,轻盈又娇巧,透露着清淡之风格而受文人雅士喜爱;黑釉瓷茶盏由于宜焕发茶汤色,便于观茶色、水痕为宜,最适合斗茶而盛行,宋代各窑址生产黑瓷者甚多,尤以建窑黑盏盛极一时。另一重要器具为茶瓶(唐代称注子)又名汤瓶,是点茶专用的煎水器和点茶器。还值得一提的有茶托,亦称盏托,茶器的碗、盏、杯等皆可用茶托,精美的盏托增添了茗饮的情趣和雅致之举,是茶人喜爱的茶器之物[3]。由此可见宋代茶器的造物活动在陶瓷茶器上的表现淋漓尽致且讲究至极。宋代茶器独辟蹊径,超脱于纯粹的物质形态,融合禅宗美学思想,从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工艺特点和形态特征,受到宋人的广泛推崇,之后逐步成为了茶器当中的上品。

2 禅宗美学在宋代陶瓷茶器中的应用

2.1 宋代陶瓷茶器纹饰的禅宗美学

宋陶瓷茶器在纹饰上的运用符合禅宗讲究空、灵的审美特性,禅宗自悟佛性,禅境的体现都是比较含蓄的。一般茶器的纹饰有青釉刻划装饰、黑釉剪纸漏花装饰等,线条简约纹饰柔和流畅,给人大方朴素自然之感,美得雅致而不造作。以宋代青白瓷茶器为例,大部分的表面上都采用暗花纹,而这一点符合禅宗美学的含蓄之意。给人一种雾里看花、流连忘返、颇有意味绵长之感,这也是应对了禅宗“清、净、空”的审美观。

茶器纹饰的含蓄内敛也符合宋代文人雅士的审美需求,宋代青白瓷表现出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禅宗审美意境。青白瓷的装饰手法主要是印花和刻花的方式,这种委婉的装饰方法与青白瓷淡雅的色泽相匹配,“简约含蓄”纹饰表现出禅宗美学中“于相而离相”的意境观,这类视觉感官让人们对禅宗美学产生了呼应关联[4],而这种境界恰恰也是与禅宗的悟道理念相一致的。茶器中的暗花纹若有若无、若隐若现,浑然一体,纹饰与器型釉色结合的自然融合,这种有似无、无似有的感觉特别符合参禅悟道的境界,将茶禅之意境中的灵动、美妙、空无表现得淋漓尽致,茶器纹饰的自然别致灵动之美感应对了禅意的追求。

2.2 宋代陶瓷茶器釉色的禅宗美学

禅宗文化中“空”的境界也注定宋代陶瓷茶器的釉色是有其独特美学的特质。宋之前的唐三彩陶瓷釉色是浓烈多姿、雍容华贵的,看上去热闹华丽。而宋代开始,由于儒释道思想的相互交融碰撞,禅宗文化的兴盛,对于崇尚简朴观的宋朝审美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宋瓷审美观与禅宗的审美不谋而合,表现在茶器也就遵循空灵的境界,更为偏爱清新雅致较单纯的釉色。陶瓷茶器的材质和釉色得以更好的匹配,凸显釉色之天然润泽之美感。

宋代青白瓷茶器釉色的特点是青中泛白,白中透青,隐约中透着一种淡泊超脱之境界,体现着对禅宗的诠释,显露出灵动优雅、空灵美的特色。青色系当中所包括的釉色种类繁多且变幻莫测,却又有一种和谐之美,《饮流斋说瓷》中就罗列了青色系中诸多色调:豆青、梨青、蟹甲青、桂包青、青花夹紫、翠羽、天青、卧青、子母绿、秋葵绿、种蓝、玻璃蓝等细腻丰富[5]。有学者分析宋人的“尚青、崇玉”,青色釉使人联想到蓝天、大海、山林之宁静悠远空灵感,白釉色似玉、云、雪之纯洁轻盈飘逸感,这正吻合禅宗倡导的心境,符合文人雅士们的喜好,使青白瓷在宋代非常流行。再有就是黑釉及窑变釉的天然变幻色易于观茶汤之色感,也极为吸引士大夫们的斗茶之风趣,黑釉呈现出兔毫纹、树叶纹、油滴釉、玳瑁釉等特殊纹肌理效果,最具代表的蓝黑色釉其色莹亮润泽、通透深邃,显现一种超脱顿悟。

2.3 宋代陶瓷茶器造型的禅宗美学

宋代茶器从传统单一的器用造物法则中脱离出来,与禅宗文化相结合,形成一种具有全新审美形态及器用标准的器物样式[6]。陶瓷茶器因受文学清丽风气的影响,在造型上也表现出一股清雅清瘦之风趣,使得该时期的茶器有了一种空灵雅致的境界。在宋代的审美观念中,茶器往往极力突出轻盈素雅的形态风格与该时期的禅宗美学相呼应。

由于饮茶品茶风气的盛行,使得有着极高审美要求的宋人对陶瓷茶器造型有着自己严苛的标准,宋代经济繁荣贸易往来频繁,随之相应的制作工艺也逐渐精细化。传统造物美学中讲究天圆地方的说法不仅运用在饮食器物造型中,在宋代的陶瓷茶器中最为典型的也是几何的形态。例如宋代陶瓷茶器把禅宗美学思想融入到其造型设计中,很多茶器的口、腹、足部注重线条的变化,造型多圆润,以及在茶器盖子和手把上也极尽体现自然弯曲的圆润之美感。造型中点、线、面基本元素的自由组合架构出各种几何形态,茶器整体的造型偏低矮,腹部与底部由光滑圆弧曲线过度构成,上线边缘结构也采用圆弧过度,高足的底座设计使得器型呈现出开合自如的特点。整体线条较圆润饱满,常常突出造型线的过度变化,多用柔和的曲线,如莲花、木瓜的造型体现出禅文化中自由、灵动的器型特点,带有浓郁的宋代审美思维趋向。受到禅宗美学的影响,最为宋人喜爱茶器的青白瓷造型多秀丽修长,轻灵且小巧,整个造型处处体现着清丽之风,从茶器的整个造型来看,多是围绕着某种仿生的形象展开的,如曲线形态使茶器有着凹凸有致的柔和层次感,这也多是受到了禅宗思想的影响[7]。黑釉茶盏的造型有束口、敛口、撇口及敞口多种类型,主要是从茶人斗茶吃茶的使用需求而设计制作的。综上来看,宋代茶器在造型上更为圆润光滑,运用的几何元素也是多以圆弧线来体现。这样的造型富于变化独具韵味,样式也更加多变而妙趣横生。

3 结论

从宋代陶瓷茶器的纹饰、釉色及造型上都可折射出一定意境美的禅意,看到宋人生活中禅宗美学潜移默化的影响。禅茶文化在宋代发展极为鼎盛,是茶器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宋代陶瓷茶器中不仅蕴含了中国传统禅宗文化的思想,还包括了当时的人文精神与艺术风貌。在茶器的发展过程中,器物造型即是应物象形的过程,也是一种精神物化的过程。源于禅宗美学中的精神与气韵始终流连其中,社会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美学思想带来了活泼的生机,同时亦体现出茶器实用主义之外的空灵清丽的审美情趣。

禅宗美学思想是宋代陶瓷茶器设计美学特征中最为重要的品质,其对宋代的陶瓷茶器设计思维产生了引领作用。折射出宋代茶器实用性之外的高古雅致、朴素自然的浑然天成之美,以及禅宗尚悟明心的审美意境。我们需要把茶文化、器文化与禅宗文化的和谐之美融会贯通,更好的运用在创新创造上以及成就美好的未来生活。

猜你喜欢

茶器白瓷釉色
如意
漆工艺在茶器上的应用与研究
陶艺茶器设计风格及思想文化体现
疫情下 茶器行业将发生哪些变化
邢窑白瓷传统烧制方法研究
基于我国茶文化谈陶瓷茶器与信阳茶传承开发的关联性研究
寿州窑瓷器釉色之流变
吴昌硕篆刻实践研究
龙泉窑三问
先有青瓷还是先有白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