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直径≤3cm原发性肝细胞小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2021-01-06河南省许昌龙耀医院461700刘玉华
河南省许昌龙耀医院(461700)刘玉华
原发性肝细胞小肝癌为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属早期肝癌,指直径≤3cm原发性细胞癌,起病原因临床尚未明确,多认为与肝硬化、病毒性肝炎等有一定关联性,具有发病隐匿、进展迅速等特点,早期无显著临床症状,随着进一步发展,患者可出现发热、消瘦、腹胀腹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1][2]。腹腔镜肝切除术(Laparoscopic hepatectomy,LH)为临床针对原发性肝细胞小肝癌患者常用治疗术式,可有效切除病灶,缓解病情,但对部分患者肝功能改善效果欠佳。故临床应积极寻找新的治疗术式,以改善患者肝功能。基于此,本研究前瞻性选取我院106例直径≤3cm原发性肝细胞小肝癌患者,旨在从肝功能等层面探究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PRFA)应用价值。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前瞻性选取我院106例直径≤3cm原发性肝细胞小肝癌患者(2017年1月~2021年1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PRFA组(n=53)、LH组(n=53)。纳入患者均确诊为原发性肝细胞癌;知情并签署同意书。其中PRFA组男性34例,女性19例,年龄31~78岁,平均(54.58±7.44)岁;体质量指数:18.6~28.1kg/m2,平均(23.35±1.44)kg/m2;LH组男性36例,女性17例,年龄30~77岁,平均(52.27±7.53)岁;体质量指数:18.9~27.6kg/m2,平均BMI(23.11±1.47)k g/m2。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LH组接受LH治疗,作切口于脐下部位,建立气腹,行腹部打孔操作,探查腹腔(腹腔镜下实施),操作孔及辅助孔依照病灶位置建立,并置入腹腔镜器械,明确病灶情况(位置、大小等),离断肝脏周围韧带(超声刀),血流阻断方法依照肝硬化程度、病灶位置而定;离断肝实质,止血(双极电凝),复查切缘,确保病灶切除完整,术后常规行抗炎、保肝、止痛等处理。PRFA组接受PRFA治疗,明确病灶情况,选择适宜皮肤穿刺点,超声引导下以射频消融针穿刺于病灶,待到达合适部位后,打开集束电极针,同时进行锁定,而后对病灶实施射频消融处理,要求范围超过病灶边缘5mm,并依照病灶具体情况行重叠消融处理,若超声监测见病灶回声增高,直至被高密度影充分覆盖,病灶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周围血管及胆管无损伤,则行退针操作。术后常规予以对症支持,包括抗炎、止痛等。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围术期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②两组术前、术后7d肝功能指标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③两组术前、术后7d肿瘤标志物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测定。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2.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围术期指标 PRFA组术中出血量(41.81±5.62)ml较LH组的(96.37±10.66)ml少,手术时间(57.82±4.56)min、住院时间(2.32±0.39)d均较LH组的(106.54±12.15)min、(4.15±0.63)d短(P<0.05)。
2.2 肝功能指标 术后7d PRFA组ALT、AST水平(43.78±4.18)U/L、(42.53±4.51)U/L均较LH组的(31.44±3.45)U/L、(33.54±3.64)U/L高(P<0.05)。
2.3 肿瘤标志物 术后7 d P R F A 组C E A、A F P 水平(6.5 8±1.2 6)μ g/L、(54.08±6.27)μg/L均较LH组的(8.29±1.13)μg/L、(67.19±9.48)μg/L低(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生存环境恶化、饮食结构改变,致使原发性肝细胞小肝癌发病率呈逐年攀升趋势,且向年轻化趋势发展,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3][4]。故临床应采取有效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临床针对原发性肝细胞小肝癌患者多以手术治疗为主,常见术式如LH等,该术式具有术野清晰、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但对机体产生创伤相对较高,因将较多正常肝组织切除,从而影响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5]。PRFA属物理消融技术产物,主要是在超声引导下,通过热效应促使肿瘤发生变性,从而引起肿瘤细胞坏死,达到治疗目的。本研究将PRFA应用于53例直径≤3cm原发性肝细胞小肝癌患者,并与同期行LH治疗的LH组患者实施对照研究,数据显示,PRFA组术中出血量较LH组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LH组短(P<0.05),由此可见,与LH治疗直径≤3cm原发性肝细胞小肝癌患者相比,应用PRFA治疗于优化围术期指标方面更具优势。原因分析为超声引导下,可对肿瘤实际形态、大小、位置等准确确认,同时可对肿瘤浸润范围准确界定,进而为射频消融术的实施提供可靠参考依据,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且该术式单次毁灭范围可达3cm左右,操作相对简单,进而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术后7d PRFA组ALT、AST水平较LH组高(P<0.05),笔者对上述数据分析认为,这与两种术式操作不同有关,LH通过病症切除达到治疗目的,因将较多正常肝组织切除,从而影响正常肝组织ALT、AST分泌,致使术后ALT、AST水平大幅度降低;而PRFA是通过热效应引起肿瘤细胞坏死,可避免对正常肝组织造成较大损伤,从而对ALT、AST分泌影响较小,进而有效维持肝功能。
此外,本研究数据还显示,术后7d PRFA组CEA、AFP水平较LH组低(P<0.05),血清AFP、CEA均属临床常用肿瘤标志物指标,其中血清CEA为具备人类胚胎抗原特征酸性糖蛋白,主要分布于机体内胚层细胞分化癌症细胞表面,于肝癌患者机体中,其水平成过度表达状态;而血清AFP与肝癌进展关系密切,于正常成年人机体中,其含量极低,于肝癌患者机体内,多呈高表达状态,通过检测其水平可反映肝脏受损后细胞修复及再生情况[6]。由此客观证实,PRFA治疗直径≤3cm原发性肝细胞小肝癌患者可有效调节血清CEA、AFP水平,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综上所述,PRFA治疗直径≤3cm原发性肝细胞小肝癌患者可有效优化围术期指标,维持肝功能,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