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病的研究进展

2021-01-06天津市南开区三潭医院300193谢玉玥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16期
关键词:补阳血瘀中风

天津市南开区三潭医院(300193)谢玉玥

中风疾病的临床表现为言语能力丧失,口齿不清,嘴眼歪斜,半身不遂,肢体不调整等,分析其致病因是由于人体正气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弱,加之受到不良生活习惯以及不良情绪的影响,危及肝脏健康所引发的一系列疾病表现。

该类疾病具备发病快,病情发展迅速,且反复发作的特性,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极大的影响。同时,由于其治病周期较长,会对患者心理和身体带来极大的威胁。尤其是在面临疾病困扰时,患者心理相对脆弱,这也不利于中风疾病的治疗。西医在治疗中风疾病时,存在见效快的优势,但并不能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中风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我国在历史上就有利用针灸疗法治疗中风的先例,并且在长期治疗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治疗经验,特别是当前中医药研究的逐渐深入,也为中风疾病的治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 中医药治疗中风的研究现状

1.1 中医治疗中风的研究现状 在《黄帝内经》中曾指出,“虚邪偏客于身半”其主要是说,由于外界因素影响人体正气,导致人体正气虚弱,致使邪气侵入脏腑,邪气侵入得越深越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1]。如果人体正气由于邪气侵入而加速衰弱,则会降低人体正气的祛邪能力,致使病邪长期驻留人体。因此,才会导致患者出现半身不遂和肢体麻木等症状。相关学者根据这一机理提出了正气虚的疾病理论。在此之后,张仲景围绕正气虚这一理论做出了研究,他认为当人体正气衰弱时,会导致血液流动速度减缓,从而出现气虚血瘀的状况。此时,受到邪气入侵影响的几率就会增大。因体内正气无法与邪气进行博弈,则会导致邪气留于体内[2]。此外,也有学者提出,中风病的患者元气受到损伤,无法为血管提供运行推动之力。此时,人体血液循环便会减速,部分血液停滞产生淤血问题。针对这一理论的研究形成了气虚血瘀的理论。基于上述研究理论,中医学方面认为治疗中风病的重点为祛除体内邪气,增强患者体内正气,依靠患者的正气来推动血液循环,改善气虚血瘀的问题[3]。

1.2 中药治疗中风的研究现状 在采取中医疗法对中风患者进行治疗时,通常会根据其临床症状以及舌苔脉象进行中医辨证得出其中医证候,以此来对症下药。孔令多在针对中医药治疗中风疾病的研究中,采取大鼠模型研究的方式,结果显示,在中药的作用下,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现象得以有效改善,分析其治疗机制如下:①中药具备改良rCBF的作用,可以对下丘脑起到激活作用,从而缓解脑部存在的低灌注问题;②对于脑神经缺损现象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可使脑部神经可塑性得到有效激活;③对于改善患者的脑部循环功能也具有重要作用,使大脑细胞功能得以有效提升[4]。

有关学者在针对口服药剂治疗中风的研究中显示,与西药治疗相比,采取活血祛瘀的中药类口服药物更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流功能。因此,可以认为中药具备更好的中风治疗效果。相关学者采取分组实验的方式,对比单一西药疗效和西药与中药联合疗效,结果显示,采取单一西药治疗的一组总有效率仅为70%,而中西药联合治疗的一组总有效率则超出95%[5]。由此可见,中药在中风治疗中的治疗效果明显,且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现象,有助于增强患者的生活质量。

2 温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的机理

2.1 温针灸的治疗机理 所谓温针灸,实际上是指艾条与针刺的联合治疗方法。艾条的主要原料为艾叶,在中医的临床治疗方面,艾叶的应用范围较广,其主要治疗作用为活血化淤和散寒,最初仅被应用于内科疾病治疗中,而在临床研究不断深入的基础上,在其他疾病治疗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6]。温针灸的作用机理为,通过针刺的方式将艾条的治疗效应送入人体的病变部位。此种治疗方式较于熏艾具备更高的疗效,可以改善中医治疗见效缓慢的问题。当艾条的光辐射效应和温热效应直接作用于病患的病变组织时,肌腱局部的血管可得到有效扩张,肌肉痉挛现象也可得到缓解。在温针灸的作用下,患者的肢体供血量显著提升,肢体功能也可得到明显改善。

从已有的临床实践中发现,温针灸的作用不仅仅在于活血祛瘀,还可起到温通经络的作用,对于恢复肌肉神经和增强患者免疫力也具有积极作用。温针灸对于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可使脑部组织的供血量得到有效提升,从而促进脑微循环,改善患者病情。有关学者在针对针灸疗法的治疗效果研究中指出,采取温针灸治疗的患者,机体免疫力明显提升,且炎症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机体细胞功能得以修复[6]。经过系统研究后,可以将温针灸的作用机理总结如下:①温针灸在改善血液微循环和提升血液运动速度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血管堵塞严重和血液黏度较高的中风患者来说,通过温针灸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环境,增强脑部供血量;②对于因脑部缺血所引发的炎症现象也可起到控制作用,同时能够作用于脑血管,使其损伤现象得以有效修复,对于促进脑部微循环也具有积极作用;③对于中风引起的神经损伤问题可以进行有效修复,使患者的肢体功能在更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7]。

2.2 补阳还五汤的治疗机理 早在清代的《医林改错》中就有补阳还五汤的记载,其作者为王清任,他对气虚血瘀的研究较为深入,并且提出了因虚致瘀的中医观点,这与《黄帝内经》中所阐述的五脏之道观点存在相同之处。他认为,五脏作为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保障生命运行的根本,五脏有调理经脉和气血的作用,一旦五脏功能丧失,便会出现气血运行方面的问题,而受到气血不和的影响则会引发多种疾病[8]。在中医治疗中,补阳还五汤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无论是在传统医学中,还是在现代医学中均备受关注,对于治疗血瘀型中风病具有一定的疗效。尤其是针对因血液运行问题导致血液瘀阻所产生的中风问题具有极强的疗效。

补阳还五汤的中药组成为当归尾、生黄芪、赤芍、地龙、红花、桃仁和川芎。其中生黄芪是药用作用为调节血液运行,祛除瘀血。在医学研究中显示黄芪中所含有的氨基酸和皂苷可以改善缺血缺氧状况,对于灌注性损伤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通过舒张血管来调节血液运行状态,有助于促进脑血管微循环,使脑组织损伤得到有效修复;当归尾的药用作用以活血通络为主,通常被作为臣药。临床研究中发现,当归可使血小板凝聚率降低,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液粘度,促使生成新的血液,改善血管循环;地龙指的是蚯蚓,其药用价值为可以促进患者的全身经络运行,确保各类药物在人体经络中快速运行,且发挥作用,也有舒经通络的疗效,通常被作为佐药;赤芍、桃仁、红花和川芎均有活血祛瘀的作用,有助于增强当归尾的药用效果[9]。

有关学者在针对补阳还五汤的药用效果研究中提出,该药物可以有效促进脑部血液微循环,使患者的颅内压得到有效控制,同时能够保障神经功能的快速修复,从而延缓病情发展,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此外,也有学者提出,补阳还五汤不仅能够作用于中风疾病,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还可作用于脑心血管疾病,可以起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在补阳还五汤的治疗下,患者生活质量均可得到显著提升[10]。

3 温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的临床应用研究

3.1 温针灸在中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相关专家在针对温针灸的临床应用研究中指出,温针灸具备缓解肢体疼痛,改善肢体不适和消除肿胀的作用。对于中风恢复期的患者来说,其肢体功能还处于恢复期,常见肢体麻木和肿痛的症状,此时便可应用温针灸疗法,结合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状况,进行局部用药,将艾条的药用功能直达病灶,确保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这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中风疾病的治疗进程,对于改善患者心理压力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部分中风患者经治疗后会出现排尿障碍的临床症状,分析排尿障碍的成因来看,是由于中枢神经受损,致使膀胱排尿功能受限,而采取温针灸治疗的方式,则可通过修复中枢神经的损伤状况,刺激神经运动,抵制抑制信号,从而提升膀胱的排尿功能。下肢痉挛也属于中风疾病恢复期患者的常见表现,这也是机体功能受阻的重要体现,温针灸治疗方法的应用可以通过热量传导,刺激患者局部神经,使其恢复正常运行状态,从而改善患者血管内部环境,使肢体痉挛状况得到有效控制,经过为期一段时间的针灸治疗后,患者肢体功能基本可以恢复[11]。

少数的中风患者也会产生肩手综合征,虽然目前来讲,在中风临床治疗中还未针对肩手综合征的发生作统一的定论,但通过总结临床治疗经验可以了解到,由于患者长期卧床,机体功能减弱所引发的一种病症表现。而在中医方面则认为,患者出现肩手综合征是由于气虚血瘀所导致,相关学者的研究中指出,气虚血瘀也会使患者肩部气血运行状况发生改变,当血瘀严重时,很可能导致脉络阻塞,进而引发肩部肿胀、疼痛的感受。

大部分学者均认为肩手综合征是中风患者的后遗症。在中风疾病的恢复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肩部肿痛,肢体肿胀的状况,少部分患者伴随发生肩关节脱位和手部运动障碍等问题,上述症状被统称为肩手综合征。如不能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将会对患者的上肢功能带来极大影响,很可能导致患者形成残疾。例如,出现手指痉挛、肌肉萎缩或者肩部畸形等问题。上述症状表现均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同时,也会影响患者的预后质量。采取温针灸治疗的方式,可以通过穴位治疗来缓解患者的肩部疼痛症状,通过针灸实现疏通经脉、活血等目的,从根本上改善肩手综合征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3.2 补阳还五汤在中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中风病是由于气血亏虚,肾脏功能减弱,气血瘀阻所引发的一系列疾病表现。常见肢体障碍、口眼歪斜等临床症状。在采用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时,应结合中风疾病的疾病表现和致病因选择对应的治疗方法,以期能够分清主次,做到标本兼治。通过调节患者的血脉,去除血瘀来提升气行血行效果,使患者机体功能得到尽快恢复。遵循中医辨证治疗的原则,可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缓解,同时,减轻病症表现,对于减少疼痛感,提高临床治疗效率具有积极作用。此外,在补阳还五汤的作用下,患者的病灶组织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将得到显著提升,降低因缺血缺氧问题对脑组织的影响。也可通过降低血液黏度的方式来促进血液循环,达成活血化瘀、疏经活络的目的,使脑组织功能得到有效提升,具备较为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

中医学专家在对补阳还五汤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中还提出,其可以使人体内部的蛋白维持较高的水平,促使神经功能症状得到快速改善。其主要作用机理为,可以对神经元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增强神经元的缺血耐受性;可作用于自由基,使钙超载现象得以有效改善,对机体细胞形成良好的保护;通过作用于内皮细胞来达成血管新生的目的,对于缺血区域也可及时供应血液。此外,还具备增强心肌收缩能力的作用,使脑部供血量得到显著提升,以此来促进脑部微循环。

4 结论

温针灸中艾条的应用作用明显,可通过疏经通络来改善患者肌肉组织功能,实现血管微循环,对神经功能损伤现象加以修复。在针刺的作用下,也可尽快使药物到达病灶位置,保障药效的及时发挥。而补阳还五汤的药用机理为结合中医辨证结果对患者进行对症下药,通过与温针灸的联合应用可同时实现对患者的内治与外治,共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通过对大量资料的研究也可以发现,温针灸和补阳还五汤的联合应用效果明显,其疗效明显优于单一的针刺治疗和单一的补阳还五汤治疗。由此可见,在临床治疗中推广此种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意义。

猜你喜欢

补阳血瘀中风
补阳还五汤通过NLRP3/caspase–1调控大鼠髓核细胞退变的机制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话说血瘀证
Study on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of serum exos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PFNA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临床研究
观舌头辨血瘀程度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红黄绿”三色套餐查中风
血瘀与活血化瘀在斑秃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
补阳还五汤治疗老年性水肿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