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菌物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路径探讨

2021-01-06付永平袁晓辉韩雪榕肖世俊

食药用菌 2021年5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人才农业

付永平 袁晓辉 韩雪榕 肖世俊 李 玉

(吉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长春 130118)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是首要任务。乡村振兴战略是在充分吸收前代中国共产党人农村发展思想的基础上,融入“共同富裕”理念而形成的战略新思想[1]。“共同富裕”的实现离不开农业产业的兴旺。我国现阶段需要将有利于脱贫攻坚的农业产业平稳地过渡到乡村振兴中。

要推动乡村振兴,人力资本开发应放在首要位置。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既是地方农业院校本质属性使然,也是自身办学特色和优势、学科布局的必然。面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所需的人才支撑,有学者以产教融合角度,从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职业岗位需求、知识与能力结构、课程设置与实践安排等方面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进行了阐述[2]。当前农业院校涉农学科专业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鲜有关于本科专业对接乡村振兴战略的课程体系建设的系统研究。

食药用菌产业在全国脱贫攻坚中起重要作用,其延续升级必将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高效的产业优势。在众多高校中,吉林农业大学的“应用生物科学(菌物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全国一流本科专业,以食药用菌研究为基础,持续高水平的专业建设将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以下就如何加强该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改革,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讨论其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路径。

1 菌物科学与工程专业

吉林农业大学的菌物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我国菌物学科的开拓者和引领者,在顺应时代发展和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有着艰辛且曲折的发展历史:1997年成立食用菌研究所,2002年开设食用菌专科专业;2007年,申报并开设食药用菌本科专业,未获批准;2009年听从专家组意见申报应用生物科学(食药用菌方向)专业,同年获教育部批准招生;2019年将应用生物科学专业更名为菌物科学与工程专业;2020年应用生物科学(菌物科学与工程)专业被评为国家一流专业。迄今,我校在国内率先建成了包含本科、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的较完整的菌物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体系。

2 菌物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的联系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所有贫困县中以食药用菌作为产业扶贫抓手并成功实现脱贫的县占比高达70%。食药用菌产业在脱贫攻坚中起到重要作用,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不与其他行业争资源等其他产业无法取代的优势[3];产业从业人员高达2 500万人[4],已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循环模式,必将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有力的作用。随着食药用菌产业的迅速发展,菌物学专业人才,包括菌种选育、菌种栽培、后续深加工等相关专业人才,供不应求,亟需通过系统化的培养,为生产实践输送菌物学专业人才,改善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

2.1 食药用菌产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食药用菌产量、产值快速增加。截至2020年,全国食药用菌总产量达4 081.2万吨、总产值达3 291.1亿元[5],其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和循环农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已发展成为我国新兴的特色农业[6]。目前,全国有500多个县的食药用菌年产值达千万元,有100多个县的年产值在亿元以上,形成了一大批全国知名的食药用菌主产基地[3]。由于食药用菌种植的经济效益是大田作物的10倍以上,在较短时间内,通过种植食药用菌可明显改变当地的贫困面貌。如吉林农业大学食药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团队选育的“玉木耳”这个新品种,累计推广1亿余袋,带动贫困户实现户均增收4 112.5元。

2.2 乡村振兴战略下对农业人才的需求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以产品安全为基础,以资源节约为目标,以高效为追求[7-8],新型农业人才可以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提供战略支撑,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1)应用技术型人才。农业现代化需要提升设施装备水平,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而提高农业供给质量、效率及农产品优质化率。随着其进程的加快,应用型农业技术人才的短缺问题日益凸显。专业型农民的总量不足,更缺少年轻的后备力量,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基层农业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术的现状没有改变。因此,有必要培养一批在新农村和新农业中起主导作用的应用技术人才队伍。

(2)复合型人才。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必须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业经济发展目标由单一的追求产量目标转变为质量、数量和综合效益的协同多目标,并向“互联网+”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变。只有“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复合型农业人才,才能为农村的三产融合发展提供高新技术保障,推动农业产业的高效发展。因此,培养具备全产业链的经营与管理能力,以及交叉学科知识和职业能力的农业复合型农业人才是当务之急。

(3)创新型人才。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是高产高效,前提是绿色安全,农业体系需要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实现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研发新品种、新技术,同时推动家庭农场、大型农户、农民合作社等的农业生产与现代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相结合,创新型农业人才是发展的基础。因此,创新型农业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

3 菌物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自应用生物科学专业获批招生以来,源源不断为社会输送了一批菌物学专业型人才。截至2018年底,每年招生60人左右,毕业生多数分布在全国食药用菌相关领域,包括相关政府管理部门、事业单位和上市企业等,食药用菌行业排名前五的企业均以该专业毕业生为主要骨干力量。该专业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的问题有:一是专业未申请更名前,由于专业名称指向不明确,导致招生时家长与考生不清楚具体学习内容和毕业后可从事的职业;毕业证书无法体现与食药用菌的相关性,报名公务员岗位等考试时无法通过资格审查。目前这一问题已得到解决。二是各高校培养方案不统一。该专业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没有统一的专业名称,在不同高校所属的上级部门不一致,培养方案更未统一,学生从业水平参差不齐,给学生的就业和继续深造带来不便。

4 菌物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构建全新的菌物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是重中之重。围绕社会需求及国家发展战略调整,瞄准培养国家紧缺菌物科学方面人才的现状,以食药用菌为特色,培养学生掌握生物学、微生物学和菌物学的基本理论,培育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例如开设菌物资源的分析和研究、食药用菌的栽培和育种,以及食药用菌产品加工等专业课程。

4.1 一流师资队伍和高水平专业建设

菌物学科自开设以来,在二级学科的菌物学和菌类作物的带动下,致力于构建“五位一体”教师综合能力提升体系,组成了以中国工程院李玉院士为核心,以教授、副教授和讲师等中青年博士为中坚力量的产、学、研一体的一流教学团队。为建设高水平专业团队,依托“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及重点学科建设等项目,制定了相关规划。一是开设“名师讲堂”和“企业讲堂”,每年聘请10位国际一流专家,邀请2~3位全国百名优秀企业家进讲堂。二是引进高水平人才,并支持青年教师出国培训与进修。截至2020年底,团队引进高水平青年教师6人,高级职称占58.3%,45岁以下占68.8%,出国率达到50%以上。目前教学团队学历、学缘、年龄及职称结构合理,形成了以国家教学名师、院士等国家级和省级人才为代表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获得国家级、省级科技科研和教学奖20余项。

4.2 多层次课程体系构建

瞄准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制定培养方案,形成多层次的课程体系。

一是创建“学科+思政教育”模式,打造思政育人新体系。培养硕、博学生知农、爱农、服务三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思政铸魂”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形成更为强大的育人合力。

二是创建“理论+产业一体化”模式,打造实践育人新格局。开设以生物基本规律及理论为基础课程的生物学导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菌物生物学和菌物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以菌物资源及功能为主体课程的蕈菌分类学、菌物资源学、菌类作物栽培学、菌类作物菌种与育种学和菌类作物病虫害防治学等课程;以菌物加工与产品开发为拓展课程的菌物化学、菌物产品加工学、菌类食品加工工厂设计、菌物生物信息学和食药用菌保鲜与加工技术等20余门课程。从宏观到微观、从基础到应用、从资源挖掘到产品加工,菌物科学与工程专业形成了基础课程、主体课程和拓展课程“三位一体”的多层次、螺旋式上升的课程体系。

三是创建“高校课程+社会实践”模式教学,打造与时俱进的育人新形式。最大程度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专业课程体系建立的核心要求,遵循课程内容学习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每年邀请业内优秀企业家给学生作报告,了解最新的人才需求,与时俱进。以主体课程为中心,设立相关的教研室,以教授为主要负责人。每一门课程的内容设置都由教研室所有教师共同参与完成,并邀请其他学校有经验的教师和企业负责人共同商讨。

5 菌物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资源库优化建设

食药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高质量创新型人才,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菌物科学与工程专业相关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创新,优化教学资源库,提高创新型人才的质量,从而充分发挥创新型人才的作用,不断提高人均产出和人才的投入产出效益。

建立新的教学资源库是现今学科发展的首要目标。互联网可颠覆传统教学和学习模式,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并实现5A模式(Anytime,Anywhere,Anybody,Anything,Anyway),使学生无论在“任何地方” “任何时间”,以“任何方式”,就“任何事情”都可以向“任何人”学习。创新教学模式,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师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9]。通过在线开放课程、微课、慕课等途径,线上线下交互答疑,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借助网络化教学手段打造全新的互联网背景下的食药用菌课程教学资源库,为服务和支撑乡村振兴战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人才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人才云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