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螺旋CT在评估主动脉夹层动脉弹性及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相关性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2021-01-06孔黎阳孙勇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0期
关键词:心电夹层主动脉

孔黎阳,孙勇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放射科,云南 昆明)

1 背景

主动脉夹层是由于主动脉内膜、中膜病变或外伤等原因导致的主动脉内膜破裂,血液经内膜撕裂口进入主动脉中层,造成主动脉中层沿长轴分离,形成真假两腔的一种病理状态[1-2]。动脉弹性是指动脉壁在单位压力作用下的功能学反映,如血管直径、体积、横截面积的变化等。有研究证实大动脉顺应性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素[3]。动脉壁硬度增加与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形成和破裂有关[4]。研究结果表明,主动脉弹性是左心功能及冠状动脉血流量的重要决定因素,是亚临床血管病变检测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指标,弹性下降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5],由于血管弹性功能在无临床症状的心血管疾病早期就已发生改变,因此评估主动脉夹层的动脉弹性及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进而指导临床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评估主动脉弹性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受到重视。目前可应用超声、CT血管成像(CTA)、MRI测量动脉血管弹性。国内外文献对于主动脉弹性的研究多局限于超声[6-7]。超声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查费用相对较低,但易受操作者技术水平的影响。MRI近年来逐渐用于测量动脉弹性,虽软组织分辨力高,但受扫描时间及空间分辨力的影响,且费用较高,在临床普及受限。多层螺旋CT具有较高的空间及时间分辨力,可以通过后处理技术清晰显示内膜片形态、腔内血栓、管壁钙化移位、真假腔大小、夹层累及范围及破裂口等[8],并可结合心电门控技术对心动周期中任意时间的图像进行重建,从而实现对主动脉夹层动脉弹性的一站式评估。

2 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据文献报道,在不增加扫描时间和放射线剂量的情况下,结合心电门控扫描后的多层螺旋CT可做到在体测量成人主动脉的弹性值,结果显示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瘤的患者其主动脉弹性值显著下降[9-10]。多位学者也对多层螺旋CT结合心电门控扫描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及评估主动脉弹性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研究。吕国士等[11]对48例急性胸痛而临床症状或心电图检查无法准确提示病因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心电门控下胸部血管成像(CTA)检查,对心电门控下多层螺旋CT在急性胸痛病因快速诊断中的价值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多层螺旋CT心电门控下胸部CTA在急性胸痛的病因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是一种无创、准确、快速的检查方法。王晓梅等[12]对1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多层螺旋CT增强主动脉全程扫描,研究结果表明,多层螺旋CT可以明确诊断主动脉夹层,结合心电门控扫描可以准确显示第一破口位置。李亮等[13]研究结果表明多层螺旋CT结合心电门控技术可以客观、无创地测量正常胸主动脉弹性,且随年龄的增加,升、降主动脉弹性值呈递减趋势。

龚中明等[14]等通过双源CT测量及评价升主动脉弹性指标,并结合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评价系统,定量分析主动脉弹性与冠脉狭窄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升主动弹性指标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良好的相关性,定期检测升主动脉血管弹性功能有助于亚临床状态患者的早期干预与治疗。陈阿梅等[15]、刘芳等[16]运用多层螺旋CT结合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一站式评价升主动脉弹性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提出升主动脉弹性可作为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子。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结合心电门控扫描可以更形象地观察主动脉的形态变化、主动脉夹层破口情况及血流动力学情况,且能评估动脉弹性,把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上升到动态评估水平。并且在无需额外增加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的情况下,“一站式”获得主动脉弹性指标值及冠状动脉狭窄与否及狭窄程度,能更便利地为临床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17]。虽然受设备及辐射剂量的限制,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技术目前没有广泛应用于临、床,且在评估主动脉夹层的动脉弹性及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面的研究和文献均较少。但随着CT扫描及诊断技术的发展,该技术在诊断主动脉夹层、测算主动脉夹层动脉弹性及评估主动脉弹性与其他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等方面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心电夹层主动脉
胸主动脉阻断联合主动脉旁路循环技术建立大鼠脊髓缺血损伤模型
整层充填流动树脂与夹层技术在深楔状缺损修复中的比较研究
浅谈夹层改造常用设计方法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压缩载荷下钢质Ⅰ型夹层梁极限承载能力分析
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心电医联体建设需求分析及意义
隔夹层参数对底水油藏注水效果影响数值模拟研究
——以渤海A 油藏为例
基于非接触式电极的心电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