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外销瓷器“宾扎龙”中的中泰文化交融

2021-01-06陈益帆

陶瓷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中泰扎龙瓷器

陈益帆

(成都大学,成都市,610100)

唐中期以前,中国对外交流贸易主要是通过陆上丝绸之路,贸易货物以丝绸与茶叶为主,此时瓷器还并没有大量外销,这是由于陶瓷笨重易碎,不适于路途颠簸等特性决定的。唐中期以后,安史之乱致使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又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等原因,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交流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和发展为瓷器的运输提供了安全条件,因此中国向全世界各地大量销售瓷器。长期以来,远销至欧洲的瓷器由于数量庞大且制造精美而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进而忽略了临近中国的东南亚地区外销瓷。

中国与东南亚之间的瓷器贸易历史悠久,在东南亚各地区均出土了唐、五代时期的瓷器标本。宋元时期的海上交通较唐、五代时期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商贾们多采用船只运送货物进行海外贸易,明代大量华人下南洋经商,从而促进了瓷器在东南亚地区的传播与发展。晚明之际,欧洲国家对东南亚多地进行了殖民统治,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东南亚成为了中国瓷器外销至欧洲国家的中转站。至清代,东南亚市场为中国瓷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瓷器在销往东南亚时,为适应当地审美习惯而做出了一些改变,从此时期的器物可看见明显的中国文化与当地文化交融的特点。

1 中国瓷器在泰国的传播情况

中泰两国不论是贸易还是文化方面的交流都历史悠久,泰国的泰族与中国云南的傣族有着共同的祖先,千百年来长期友好,交往甚为密切。中国瓷器最早传入泰国的时间在《汉书》里有所记载,瓷器在当时仅作为外交礼物被天子赠予泰国,数量稀少。至唐代时,瓷器则作为商品由海上丝绸之路大量远销海外,在泰国境内出土了大量三彩器、青瓷、白瓷、长沙窑瓷器等陶瓷标本。直至清代,泰国王室还专门向中国发起定件,中泰两国的瓷器贸易千百年来从未中断。中国瓷器不仅影响了泰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并且在瓷器传

播的过程中,中国文化也随之深入到了泰国腹地,比如饮食文化、茶文化等等。泰国本土的制瓷业也在中国的影响下逐步发展了起来,在受到中国龙泉窑的启发后,泰国在素可泰地区建立瓷窑,烧制出了一批制作精良、风格独特的宋卡洛瓷器。近代以来,泰国本土的瓷器制造工艺水平已经大幅提高,泰国瓷器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造型在国际上颇受欢迎。

2 中泰两国文化内涵在“宾扎龙”瓷器中的体现

2.1 “宾扎龙”瓷器的发展历程

瓷器因为其光滑的材质、美丽的花纹、五彩缤纷的色彩而受到偏爱,17世纪时,泰国皇室专门从中国订制了一种特殊的瓷器类型——“宾扎龙”。

“宾扎龙”为“Bencharong”一词的音译,该词源自梵语,意思是“五种颜色”,与中文的“五彩”相同。顾名思义,它是一种五彩瓷器。“宾扎龙”是17世纪至19世纪间的一种独特的中国出口外销的瓷器类型,由泰国皇室从中国景德镇及广东地区定制,专供皇室成员和统治精英使用,有着中泰两国的审美特征。五彩瓷在泰国的传播早有渊源,自阿瑜陀耶时代,中国的帝王便在暹罗国朝贡后赏赐其使者许多珍贵物品以展现巍巍圣意,这其中之一就是五彩瓷器,泰国人也对五彩瓷器格外的偏爱。“宾扎龙”以独特的造型、多样的图案、绚丽的色彩、千变万化的构图令人眼花缭乱,这种瓷器在泰国以外很少见到,也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目前最早的“宾扎龙”瓷器出现在17世纪阿瑜陀耶王朝时期,此时正是清朝初年,后因东南反清战争的持续,清廷实行海禁制度,瓷器贸易一度终止。直至18世纪的吞武里王朝时期,此时的泰国统治者为中国广东籍华人郑信,由于血缘相亲和政治上的考虑,郑信无数次向中国表达了重修旧好的意愿,在他的努力下,大清乾隆皇帝于1777年承认了其建立的吞武里王朝并准许暹罗使节到清廷朝贡,泰国也向中国定制了一批“宾扎龙”瓷器,其风格延续了阿瑜陀耶时期的文化艺术和风俗习惯。

1782年,拉达那哥欣王朝的拉玛一世正式掌权,其在位期间曾下令从中国进口瓷器成品和白瓷,在经泰国工匠绘制完成后又运反至景德镇复烧,最终再将成品运回。以大城府时期的风格为标准,在形状、装饰、颜色等方面都致力追求一致。与此同时,出现了一种宾扎龙瓷器的变体,名为“黎南通(Lai Nam Thong)”。相比“宾扎龙”来讲,“黎南通”使用了金色颜料作为点缀,使瓷器看起来更为富丽堂皇,质量和装饰工艺总体上都比“宾扎龙”更好。因此“黎南通”瓷器在此之后成为皇室的专用。

到拉玛二世国王时期,统治者仍非常热衷于这种外销瓷品种,拉玛二世的王后命人向中国订制了大量“黎南通”瓷器供皇室内部日常生活使用,而“宾扎龙”瓷器则是政府各级官吏均可订制或在市场上购买到的。由于王室的青睐,“宾扎龙”与“黎南通”瓷器在拉玛二世时到达了鼎盛时期,现存最为精美的瓷器也出现在这一时期。发展至拉玛四世时,泰国开始向中国进口青花瓷器,“宾扎龙”不再像前朝那样流行。

2.2 “宾扎龙”瓷器的器型及装饰特点

“宾扎龙”瓷器制造早期主要由五种颜色构成,分别是红色,黄色,黑色,白色和绿色,后期又增加了粉红色,绿色,紫色,蓝色和红黄色。最初泰国王室直接从中国进口成品,但由于其器型与花纹都是中国式的,不符合泰国的审美及宗教信仰,便向中国提供了自己民族的特色纹样,中国瓷工以此为模版制造出具有泰式风格的器型、花纹及色彩的瓷器。中期则改为进口白瓷胎体由泰国画师绘制图案后,反至景德镇或在本地窑口烧造。有学者研究发现,泰国曾送工匠到中国区管理制作过程,才使得“宾扎龙”瓷器有着纯正的泰国特色。后期则是从中国进口白瓷自行绘制后在本地烧造。可见,该瓷器品类是中泰两国文化融合的产物。

“宾扎龙”曾被用作泰国皇室的餐桌上盛放食物的容器,所以定制器多以碗、盘、罐为主。又由于中国文化的输入,饮茶之风在泰国盛行,由此出现了大量的盖碗、茶壶和杯子。此外,还有专供皇室存放槟榔的小坛子和贵族妇女放置化妆品的小盒子。至拉玛一世起,器型中多出现以佛塔为原型而设计的塔型盖碗。碗身呈中式而碗盖呈泰式,独具特色。

17世纪阿瑜陀耶王朝时期的“宾扎龙”瓷器在图案上存在着明显的中泰两国文化融合的特征。在现存的主要器物中发现大多数器物纹饰分为五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绿地上绘红色花卉纹、红地上绘白色莲花纹、黑地上绘中国传统火焰纹、红地上绘白色莲花纹、绿地上绘红色花卉纹,具有浓烈的中国传统瓷器的纹饰特征。但瓷器中部黑地之上还出现了Norasingh(双手合掌的神仙)、Theppanom(人头鹿身或人头狮身,居住在森林中的仙人)、Garuda(迦楼罗鸟)、Hanuman(猴王)、Singh(带翼的狮子)。这些主题灵感来源于佛教、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泰国文学作品《伊瑙》、《帕阿拍玛尼》、《乌纳鲁特》、《叻沙那旺》中的人物和动物形象。

1768年,郑信建立了吞武里王朝,此时的泰国才经历了一场动乱,只能通过将尚存的“宾扎龙”瓷器送往中国进行复制烧造,以保存大城府时期的图案纹样以及器物造型,仅仅只改变了以往在器物内部使用绿釉的传统,转而使用白釉。

拉玛二世时期的器皿是目前公认最为精美的,大多数精品“黎南通”瓷器都出自这一统治时期。最常见的器型是盖碗,图案纹饰与早期不同,多以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的花卉纹为主,最常见的有莲花纹、蔷薇花纹、茉莉花纹、牡丹纹等。除此之外,还有菱形框架型的设计,是将泰国本地的热带藤蔓植物以菱格样式缠绕重复。常见的植物纹样有:棉叶、火焰状叶、甘蔗、扭曲的茎脉等。

1880年,拉玛五世在位期间建立了一座用于制造“黎南通”瓷器的瓷窑,其造型和图案更具泰国特色。如今“宾扎龙”瓷器的器型和制作工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已有超过30种颜色,不仅是被泰国人所喜爱,许多外国人也将之用于家居装饰中或婚礼等特殊场合的礼品。

2.3 “宾扎龙”对泰国社会的影响

“宾扎龙”的产生离不开多种文化的相互交融,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向外传播的过程当中不断的与所到之地的本土文化相互碰撞、相互吸收,逐渐适应当地的社会发展状况而重新焕发出新的光彩。崭新的文化被渐渐的吸收和采纳,融合到当地文化中,发展成为当地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宾扎龙”瓷器正是两种文化融合的物质载体。瓷器本身是中国传统艺术成果,当它在传播过程中不断与泰国文化相交融,其在风格和美学上呈现出独特的泰式韵味。

2.3.1 饮食文化

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中国的饮食文化便完美的体现在了饮食器具中。泰国与中国毗邻,瓷器的传入也大程度的改变了其本土的饮食方式。泰国乃热带雨林国家,常年气候湿润,自古以来就以农业和渔业经济为主,因此其饮食结构与中国相似,但在18世纪以前,泰国人吃饭基本不用碗筷,而是直接以手取食。直至拉达那哥欣王朝统治时期,泰国王室在受到中国瓷器的影响下才逐步开始使用筷、匙进食。如今,泰国人民已经擅用筷、匙,基本摒弃了用手取食的习俗。又由于瓷器的材质光滑、便于清洁、光洁得釉面不易与食物产生化学反应等特性,因此受到当时泰国王室的推崇。瓷器的普遍使用还促使了餐桌礼仪的发展,从座次、餐具摆放位置、上菜的次序等都与中国无异。

2.3.2 茶文化

中国的茶叶自古以来便作为商品流通于世界各国,虽东南亚多国均有茶叶出产,但并没有形成系统的饮茶文化,而中国对饮茶已有了上千年的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道。茶具正是茶文化的外化,泰国在学习茶文化的同时,也借鉴了中国茶具的造型。因此在泰国王室隆重的社交场合上,饮茶变成了重要的招待方式。此外,饮茶的习惯也渗透到了泰国的平民阶层,在民间开设了许多茶店,至今还能看见泰国老人们成天呆在茶店里休息。在目前存世的“宾扎龙”与“黎南通”瓷器中可发现,茶碗的造型与中国盖碗的造型相仿,但却加入了本民族的审美习惯,发展至后期的“宾扎龙”盖碗器的盖子部分变为佛塔的样式,符合民众的佛教信仰。

3 结语

“宾扎龙”是一个十分小众且格调高雅的外销瓷品种,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及拍卖场上都能看见它的身影,相对于青花瓷器与其他外销瓷器品种来讲,它数量十分稀少且整体历史较短。因此,国内外研究学者对它的关注度还较少。至今,“宾扎龙”瓷器还流行于泰国民间,成为了泰国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生活物品。

它的出现见证了中泰两国的友好往来历史,其中凝结着中泰两国优秀文化的精神内涵,对当下的中泰友好邦交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它也为中泰两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中泰扎龙瓷器
带春回扎龙
瓷器中的文人雅趣
鹤之灵
中泰义务教育母语教材比较略论
初秋游扎龙湿地有感
中泰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现状与途径研究
七绝·游扎龙湿地(外一首)
2008年至2016年4月罐类瓷器成交TOP20
“洪州窑”瓷器赏与鉴
中国省份双边贸易研究及其对泰中贸易发展的政策含义:引力模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