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义务教育母语教材比较略论
2018-01-02张江元
摘 要: 中泰义务教育阶段母语教材比较研究是中外教育比较研究的薄弱环节,进行这项研究有利于兼容并蓄,正确吸收和借鉴世界母语教育经验。在编排体例上,中泰母语教材都采用单元综合编排方式,在阅读数量上汉语课本略多。在编印设计方面,泰语课本内容细致,并用心追求教材的色彩搭配效果。在内容选择和能力目標方面,都注重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技能训练,实施“生活化教育”而各有不同,重视综合素养而各有侧重。在文化特色方面,泰语教材表现为“生活化”的文化,并因力求民族文化色彩而表现出排他性;汉语教材表现为“精粹化”的文化,在兼容并包的同时又有民族文化内容单薄的不足。
关键词: 中泰 义务教育 母语教材
母语教育的重要性在于使受教育者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它作为一种文化传承活动,能丰富人的心灵,培养人的责任感,树立民族、国家等集体观念,对于价值观教育和精神道德发展引领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因此母语教育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母语教材无疑是母语教育的重要载体,它的编排体例、内容选择、文化样态及特点的背后隐含着影响深远的母语教育理念。我国201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体现了重视母语教育特色和儿童学习特质的先进性[1]。但母语教育面临的问题,并未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得到完全改观;母语文化的魅力并未随着语文新课程的实施得到进一步彰显。因此,应该抓住中国成为世界强国这一继承母语传统、创新母语文化的宝贵契机,努力实现对内彰显民族精神、对外影响世界的母语教育理想。
根据相关研究背景,可知“中泰义务教育阶段母语教材的比较研究”是薄弱环节。中外母语教材比较研究的侧重点可谓广泛多样,中泰两国的母语教育比较涉及课程设置、母语教育改革发展等方面较常见,但涉及两国母语教材比较研究的较少。展开这项研究,有利于我们站在与外界对话的平台上,在反思自我中求突破,在借鉴他人中求创新,为我国母语课程教材的革新完善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笔者利用长达一年的赴泰国中小学支教的机会,对泰国基础教育与母语教材有较为细致的调查研究,并在泰籍老师的协助之下,完成了对泰国母语教材主要内容的翻译、整理工作。
笔者尝试从三个方面比较我国人教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与泰国教育部2012年通行全国的《泰语》课本。
一、编排体例的异同
两国母语教材都为长方形开本、左侧装订、横向水平排版,但是开本大小不同。泰语课本为16开本,汉语课本为32开本,前者容易翻阅,纸张较厚有韧性,不易看透背面的内容和图画,页面光滑易书写。
相同阶段的课本数量不同,泰语课本是每年级1册,在义务教育阶段现代文阅读与古文(诗歌、戏剧、故事)阅读分册进行,小学每册16单元,还有专门的练习分册,初中现代文阅读每册14单元。在小学阶段,泰语和汉语课文数量总体相当,汉语课本每册8个单元,之外还安排了1个选读单元,课文数量稍多。
在小学阶段,汉语和泰语课本都是彩色印刷,都有较多的彩色插图和文字背景图案。泰语课本的彩色图案颜色较浅,和黑色文字形成较明显的衬托效果,但汉语课本却不尽然,有影响显示效果的深色背景。初中阶段,汉语课本的彩色印刷几乎消失殆尽,封面和封底也只用极具中国特色的水墨画和图案。泰语课本仍使用彩色封面、封底、插图,只是数量比小学明显减少。相较而言,初一泰语课本的过渡作用明显,图案较大而色彩较明艳。
泰语课本在目录部分比汉语课本要具体细致、更见匠心。其目录在标题下都有单元学习内容的简要提示,小学课本的单元序号、标题和页码都用相同的彩色字体显示,不同单元不同色彩。在每个目录的右边临近页码的位置都配有相应的彩色图画。小学汉语课本的目录是统一背景色彩,只列标题作为目录内容,用不同的颜色显示“第×单元”,以示区分。泰语初中课本取消了页码边的插图,竖行的单元序号、单元标题、页码各自统一为一种颜色。初中汉语课文目录是简单单调的白纸黑字。
泰语课本内页,小学由于彩色插图、背景图案较多,因此单元序号都统一为白色,标题颜色与整幅背景色相同,再衬以与背景色相区别的小幅背景图案,比较醒目。单元内不同板块的标题颜色全书统一为黄色,在多变中求得统一。初中课本,由于没有背景图案,每个单元序号用不同的颜色,再配以醒目的方框加以衬托。单元标题则用两到三种颜色印刷,格外醒目。单元内不同板块的标题都统一为一种彩色。几乎每页的上下或左(右)位置都有彩色图案衬托白色内页上的整版文字。初中汉语课本则缺少色彩设计,只有黑白背景或插图,显得单调呆板,没有关注初中儿童对色彩方面的心理需求。从这方面而言,泰语课本的变化衔接较好,比汉语课本更具吸引力。
中泰义务教育母语教材单元都采用统一的综合编排方式,在一个单元之内将不同的知识内容和能力培养尽可能有机融合。只是泰语教材是以1篇主体文章为中心组成一个综合单元,而汉语教材是以几篇文章共同组成一个综合听说读写的单元。两者的单元结构以五年级部分内容为例比较如下:
两种母语课本都有导读提示,小学泰语教材都以诗歌为单元导语,充分体现母语的韵律美,也符合小学生的欣赏趣味。初中导语形式更加多样,有诗歌、文章片断甚至歌曲多种形式,每册教材最后都有参考书目提示,便于师生进一步研读。汉语课本从小学到中学都统一用两段文字提示重要学习内容。
泰语课本的单元主题醒目明确,有的阅读课文(故事)甚至没有标题,这种情况小学教材居多,其文章作者如有一律标在课文最后。初中的泰语课本为了便于学生自学,在文章结束后都专门提示主要内容或者主题。汉语课本突出的是课文题目,小学教材的作者,古诗和名人的直接在课题下出现,其他作者的名字出现在课文首页的页脚注释里。初中课文的作者名字都在标题下注明,这方面汉语教材要比泰语教材更重视。单元主题则需要从导语中去总结,有的课文前还有预习提示。
泰语课本每个单元的补充阅读和语言运用的学习内容都在目录中有提示。每单元的阅读内容汉语教材有4篇之多,每册最后还有一定数量的选读课文。小学泰语阅读课文数量少而篇幅往往较长,对五年级学生的阅读注意力提出了挑战。其练习设计(活动)是针对整个单元,既有阅读理解,又有分组实践活动。汉语教材既有针对教读课文的练习设计,又有针对单元的练习设计。泰语教材通过“语言运用”将母语知识和技能落到实处,汉语教材则通过导语提示,在“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进行相应的语文技能训练和语文积累。endprint
二、内容选择和能力目标的异同
在内容选择和能力目标方面,两国的母语教材各有特点和侧重。两者都注重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技能训练,以五年级内容为主进行比较分析,汉语教材上册共有8单元,对应五年级泰语课本的前8个单元,大致内容和母语技能训练对比如下:
1.实施“生活化教育”而各有不同
两国的母语教学单元主题丰富多样,都有关于伟人的故事。两者都比较注重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国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加强两方面的联系是重要的改革方向,口语交际训练的正式出现,使语文教材的生活化特征显著。但是相比较而言,汉语课本的单元主题更倾向于“自我”的精神与心灵层面,如我爱读书、我爱家乡、感受父母之爱、铭记历史,容易停留在主观精神层面。与现实关系较为密切的只有“生活启示”、“父母之爱”,“事理世界”的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去较远。精神提升固然需要,但倚重于此不一定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现实需求,反而容易导致主体参与度缺乏,母语教育的“假、大、空、远、高”[2]在某种程度上与选文有关。汉语课本过于强调心灵指引,就会忽略母语自然习得的“鲜活的语感和亲历的人文背景”[3],容易陷入某种灌输和说教,而不将母语习得的“实用需求”落实于教学实践中。泰语课本在关注口语交际的同时,单元主题涉及现实及与他人、群体关系的有2—6五个单元之多,其教育更关注个人品德养成带给社会的影响,它直接引导学生怎么做,即如何落实到行动上,如节约、互助、团结、行使民主权利、避免某种危害等,比较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之所以如此,是泰国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双重职能影响下注重实用的教育理念使然[4]。
汉语课本虽然缩短了母语教育与生活的距离,但两者之间的密切度不及泰语课本。有论者提出“语文教材要重视应用文的相关内容”以突出教材的生活化特点[5]。泰语教材对应用文学习的关注度较高,初二有《讨论并写报告》,初三有《对广告的看法》、《实用文写作》单元,五年级有学习书信写法和填写银行单据的练习等。
2.重视综合素养而各有侧重
两国母语教育都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养成。母语综合素养包括母语知识与多种与之相关的能力综合。泰国200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强调要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幸福感,强调要学会合作学习和积极探究,以不断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6]。我国从“新课标”实施以来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两国母语教材都重视分小组合作学习。在这方面,泰国母语教材几乎每个单元都要求学生分小组完成合作探究学习,有的单元会多次要求分组完成练习,针对的问题较具体。“合作、探究”学习是现代社会所要求的“生活化”学习方式[7],它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增强有关母语学习的实践体验,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汉语课本的“综合性学习”不强调学习方式,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机会,但合作机会大幅度减少。
两国母语教材都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此汉语课本涉及的内容全面,而泰语课本指导的步骤更具体明确。汉语课本不涉及语法知识,只涉及方法类实用知识,欲将“知识”内化于方法实践之中。泰语课本涉及较多语法知识。对母语词语的学习,泰国课本处理简单机械,每一单元都用较多篇幅解释词义,汉语课本注重词语的日常积累,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泰语课本既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又强调母语教育的实践体验,但在某些基础内容教学上缺乏恰当的方法指引。
三、文化特色的异同
教材内容的选择是一种文化选择的必然结果,每个国家的母语教材都理所当然具有自身的民族文化特色,都以立足民族文化为前提而观察世界、与时俱进。泰国母语教材以“国家—宗教-国王”三位一体为核心的价值观念无处不在。这种浓厚色彩致使教材选文视野不够开阔。从小学到初中,只见两三篇课文来自印度。我国母语教材在弘扬自身民族传统文化和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同时,能做到放眼世界、兼容并包,仅五年级上册外国选文至少有4篇,初中教材中其他国家的选文就更常见了。
两国母语教材除了各具民族化特色又有所不同之外,其民族文化样态又有所不同。泰国母语教材展现的是“生活化”的文化,我国母语教材展现的是“精粹化”的文化。传统的节日、传统的乐曲、传统的舞蹈、传统的习俗在生活中本色生香,同时也在教材中活色生香。如《佛很灵验》、《泰国花卉》、《泰國生活》、《节庆歌舞》、《历史上有名的歌曲的来历》、《泰国风俗》、《施斋》等单元(故事)比较常见。我国的民族文化往往存在于不同时期诗词歌赋里,被“经典化”了。只有极少涉及民间风俗的选文。据统计,人教版新课标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关传统节日题材选文只有《端午的鸭蛋》、《春酒》、《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3篇,占总篇目的1.4%[8]。以泰国为参照,我国教材这方面的不足更明显,一方面致使民族文化内容单薄,另一方面对“生活化教育”的关注不足。如能有所改观,一方面突出了母语教育的民族特色,另一方面增强了生活中节庆习俗的历史渊源感和诗意魅力,让学生在母语学习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鲜活,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1]曾晓洁.基于母语 基于儿童:论《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的先进性与历史性[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3):21-25.
[2]王和平.论母语教育及其文化的价值与建设[J].教育学报,2007(3):46-52.
[3]刘长久.语文教育要植根于母语教育的现实[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1(4):74-77.
[4]张江元.泰国华校基础教育特色及其启示[J].文教资料,2013(30):108-110.
[5][7]杨定胜.隐性课程视角下的生活化语文教育[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6:33-37.
[6][泰]何丽英.泰国2001年基础教育改革述评[J].西南大学学报,2010(2):67-71.
[8]李清瑛.义务教育阶段可选入语文教材的传统节日题材力作[J].贺州学院学报,2010(1):97-101.
本文系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课题“中泰义务教育阶段母语教材比较研究”(编号15SKG180)的阶段研究成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