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源环境约束下江苏化工行业发展空间与路径

2021-01-06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21年4期
关键词:产业基地化工行业化工企业

□ 赵 翔

|江苏化工行业发展的基本脉络

(一)行业发展历程

江苏化工行业起步于石油化工,从始建于1958 年的金陵石化,到如今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全省年超4000 万吨的原油加工能力列全国前五;行业蓬勃发展于基础化工,上世纪80 年代苏南地区蓬勃发展起来近三千家乡镇化工企业,多以生产基本化工原料为主,占当时全省化工企业总数的85%以上;“十一五”末,江苏化工企业数量近五千家,占全国化工企业数量的16%;“十二五”初期,苏南地区曾一度对化工行业进行大力度整顿,淘汰超过千家化工企业,然而随着苏南环保整治,化工产业开始向苏北转移发展。

(二)地位举足轻重

江苏化工行业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地位都十分重要。从全国看,江苏化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居全国各省市第二位,烧碱、乙烯、初级形态塑料产量约占全国十分之一,纯碱产量约占全国六分之一,化学农药原药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化学纤维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是当之无愧的化工大省。从全省看,化工行业产值、增加值、利润等指标均占全省工业的十分之一,行业综合能耗约占全省规上工业的六分之一,行业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约为工业污染物排放量的十分之一。

(三)整治力度空前

近年来,尤其是“十三五”以来,江苏省委省政府出台各项政策,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以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的要求,下大力气整治、规范行业发展。2016 年至今,省委省政府和相关部门出台的针对化工行业发展的各项政策超过50 个,通过发展规划、布局方案、专项行动、治理工程等多种形式,明确了化工行业结构要调整、空间区域布局要优化、科技创新能力要突破、绿色安全水平要提升等主要目标。

(四)促进“内循环”作用高

化工行业的产业链较长,产业上下游触角广泛,与其他行业的关联度极高,对促进江苏全省工业经济“内循环”的作用较大。此外,江苏在精细化工领域优势明显,部分企业在细分市场份额较大、掌握一定话语权和定价权,在现有各项政策约束下,在现有环境承载能力下,在现阶段全省产业新一轮布局大背景下,探寻化工行业的安全、环保、绿色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也是促进“六保六稳”的具体实践。

|江苏化工行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十三五”以来,针对化工行业的各项约束性举措规范了行业发展,多元化的政策和多维度的标准也加快了化工行业提质增效的速度。

(一)化工行业发展呈现“减量优化”

1.行业规模明显压减。近年来,江苏加快推进化工行业结构调整,通过“四个一批”,实现化工企业数量大幅减少。2019 年,全省规上化工企业数较2016 年减少874 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的比重由8.0%降至6.5%。通过对“小化工”进行拉网式摸排整治,行业中规上小微企业数量较2016 年削减21.2%,占到全部减少企业数的81.4%。由于行业准入门槛提高、项目审批严格,四年间,累计新建投产规上化工企业仅56 家,240 家规上企业通过拆分兼并重组,实现整合优化。2019年,全省规上化工行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由2016 年的12.9%降至9.8%,增加值占比由12.0%降至10.1%,营业收入占比由12.8%降至9.7%。

2.低端落后产能有序退出。2018年,全省规上工业的低端化工产品产量较2016 年明显减少,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有所下降。其中,硫酸产量246.8 万吨,减少132.1 万吨,占全国比重由4.1%降至2.7%;烧碱产量320.6 万吨,减少87.5 万吨,占全国比重由12.7%降至9.4%;农用氮磷钾肥、化学农药原药产量分别减少1.8 万吨和25.3 万吨。

3.行业发展质效提升。2016 年,江苏化工行业营业成本占规上工业的12.8%,高于增加值占比,但随着零、散、差化工企业的逐渐出清,2019 年江苏化工行业增加值占比已明显超过其营业成本占比。2019 年,江苏规模以上化工企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数量占比达39.7%,比2017 年提高2.6 个百分点;化工行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32.0%,比2017 年提高6.6 个百分点;2017年至2019 年,化工行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高出规上工业平均水平0.1个、0.4 个和0.7 个百分点。

(二)区域布局呈现优化态势

近年来,江苏以“入园进区”为抓手,提升化工行业集聚发展能力,实施压减、转移、改造、提升计划,减少环境敏感区域化工生产企业数量,全省化工行业区域布局呈现优化态势。

1.园区发展水平有提升。2016年江苏化学工业发展规划中明确的全省化工园区数量为63 家,2019 年已降至53 家,根据最新江苏化工园区认定办法,已有10 家园区被取消化工定位,目前全省化工园区数量较2016 年减少20 家。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公布的国内化工园区排名,2019 年全国化工园区30 强,江苏省占据8 席,入围总数居全国各省份第一。

2.生态薄弱区压减有成效。沿江地区是全省环境敏感区域,随着“长江大保护”的推进,江苏重点实施压减、转移、改造、提升计划,沿江地区化工企业数量压减效果明显。2019 年,沿江八市规模以上化工行业企业数较2016 年减少473 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的比重由7.9%降至6.2%,占比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3 个百分点。

(三)资源依赖度和环境影响度有所降低

1.能源消费结构更趋优化。“十三五”以来,由于“减煤减化”政策在化工行业的叠加效果明显,行业能源消费结构呈现优化态势。能耗占比持续走低,能源消费的集中度更高。行业综合能耗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持续走低,已由2016 年的18.2%降至2019 年的16.7%,行业中重点耗能单位数量占比由2016年的7.6%提升至2019 年的8.5%,2019 年重点耗能单位的耗能量占行业总能耗的94.0%,比2016 年提升2.8 个百分点。煤炭消费量大幅削减,清洁能源替代效果明显。2016 年至2019 年,行业煤炭消费削减量占规模以上减煤量的27.0%,行业用煤企业仅存83 家,比2016 年减少731 家,用煤企业数占比由2016 年的21.3%降至2019 年的2.8%,呈现明显下降态势。2016 年,行业中仅10.6%的企业消费天然气,通过煤改气等清洁能源替代手段,2019 年这一比例达到20.7%。

2.常规污染物排放量明显减少。根据生态环境部门重点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列入重点调查的化工行业企业数有所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削减、占比明显下降。2018 年重点调查的行业企业数为1758 家,比2016 年减少449 家,占全部调查工业企业数量的比重由20.2%降至17.5%;行业工业废水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氨氮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比2016 年分别减少0.9 亿吨、1.3 亿吨、0.2 亿吨、4.1 亿吨、3.1 亿吨,上述污染物排放量占全部调查单位的比重依次为18.1%、17.2%、16.3%、12.7%、8.0%,占比分别比2016 年低2.5 个、4.9 个、17.5 个、2.1个和2.5 个百分点。

|当前江苏化工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江苏针对化工行业的各项约束性举措坚持问题导向,瞄准行业发展的结构性问题,但在化工行业提质增效的过程中,许多新的问题逐渐显现。

(一)区域发展差异尚存,布局仍有调整空间

江苏沿江地区尤其是苏南地区化工行业起步较早,发展基础好,虽经多轮整治,行业总量占全省比重依然较高。此外,由于苏北地区化工行业多为承载前期沿江地区转移项目,加之灌河口、响水321 等事件的影响,苏北地区化工行业在“十三五”以来的整治中冲击较大,致使沿江地区化工行业相关指标占全省的比重不降反升。

2019 年,沿江地区规模以上化工企业数量占全省的比重为76.9%,比2016 年提高5.2 个百分点;产值占比88.3%,提高16.4 个百分点;利润占比90.9%,提高13.8 个百分点。换言之,苏北地区占全省23.1%的化工企业,只贡献了11.8%的产值和9.2%的利润。2019 年江苏入围的8 个全国化工园区30 强均在沿江地区,苏北地区无一家入榜。因此,目前沿江地区的化工行业承载压力依然较大,苏北地区化工行业的整体水平仍有提升空间。

(二)部分化工产品依赖进口较多

江苏当前高端化工产品、先进化工材料所占比重仍然偏低,不少化工产品仍然依赖进口。根据南京海关公开数据,2019 年江苏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进口额2408.5 亿元人民币,出口额1917.3 亿元人民币,逆差491.2 亿元人民币,而同期江苏工业制品贸易顺差1.2 万亿元人民币,化工相关产品是为数不多的逆差行业。2016—2019 年,乙二醇、对苯二甲酸、初级形态塑料等产品的进口量增长较快,累计增速超过10%。

部分化工产品进口量的持续增加,表明当前化工市场对部分产品的需求敞口持续扩大,国内产能难以满足。同时,由于当前国际环境的不稳定,国际贸易的定价和议价空间有限,化工企业的经营成本也面临不确定。例如,对苯二甲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当前市场需求较大,2019 年江苏进口量比2016 年增长635.6%,但以人民币计较的进口额增长876.8%,通过年均汇率计算的美元计价进口额也增长840.6%,远高于进口量增速。再如,某在建石化项目需进口美国乙烯用于原材料,但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工期延后。

(三)入园进区有难点,后续配套有短板

2016 年江苏各类化工企业入园率仅30%左右,根据专项整治目标,2020 年全省化工生产企业入园进区率要提高到50%以上。为此,江苏各地均致力于大幅提高入园进区率,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目前化工项目的投资门槛为10 亿元,部分地区对涉化项目慎批乃至不批,因此削减园区外企业数量的操作难度要明显小于迁建入园,各地区逐渐提高的入园进区率与园区内企业数量并不成正比,一旦园区内有企业被关停淘汰,那么就要关闭一定数量的园区外企业才能保持当前的入园进区率。同时,根据江苏化工园区认定办法,越来越多的园区被取消化工定位,后续提高入园进区率的空间载体有限。

此外,园区的基础配套与企业的需求之间存在缺口,突出表现为,随着清洁能源替代和园区企业数量增长,某些成熟园区的热力保障能力时有不足。同时,部分化工园区处于城市远郊,通勤条件一般,园区缺乏相关生活配套和生产性服务业配套,间接增加了企业负担,也影响了企业用工的稳定性。

(四)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建设仍需提速

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是国家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近年来,基地各项基础设施加紧建设,但相当一部分产能预计在2022 年前后才能释放。反观国内其他石化产业基地,辽宁大连的恒力2000 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于2019 年投产,是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中首个建成投产的重大项目,2020 年又实现150 万吨乙烯项目的投产;浙江舟山的4000 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工程于2019 年底投产;除七大石化产业基地外,广东茂名湛江、辽宁盘锦、山东烟台等地也掀起了建设炼化项目的高潮。

总体看来,辽宁大连、浙江舟山等基地已形成炼油产能,其炼油项目从开工到投产仅用两年多时间,目前正在向“油头化尾”、“减油增化”的方向延伸产业链,国内其他地区也欲在新一轮石化产业布局中抢占市场,而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建设进度稍显滞后。

(五)对产业链和“隐形冠军”的维护有待强化

江苏各化工园区均规划或明确了化工主导产业链,但是“建链”居多,“强链”“壮链”“补链”手段较少,呈现的多为“一大带多小”散点式布局,产业链上的个别企业一旦出现经营问题,会影响整个产业链的稳定。目前,江苏相当一部分化工企业专注细分领域,在精细化工的细分市场中居于主导地位,部分地区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缺乏维护“隐形冠军”的举措。此外,部分经营者坦言,当前考虑更多的是生存问题而非盈利问题,面对上下游客户的变动、政策的约束,企业经营者希望后期政策能有较长时间的延续性,避免层层加码。

|后期化工行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当前,江苏化工行业压缩存量的空间有限,后期随着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的建成,化工行业的能源消费和污染物排放增量也将在短时间释放。因此,要继续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在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容量下,在各项约束性条件的规范下,实现化工行业的合理、有序、高质量发展。

(一)提升“本质安全”和“认知安全”,改变“谈化色变”

提升本质安全,就是要持续强化预防管理,充分借鉴国内外化工巨头的安全成效,吸收省内相关企业由危到治的经验,使危险隐患可防可控。提升认知安全,就是要让公众了解化工行业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地区规划展馆、园区沙盘、化工产品实物进行参观展示,探索企业公众开放日,让公众切身感受化工企业绿色安全的生产方式。

(二)继续执行并完善现有行业政策,后续应轻关闭、重提升

在严把化工项目准入关和持续推进“四个一批”的过程中,梳理现有约束性政策的落地效果,从维护行业发展的角度出发,支持优秀企业的技术改进,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鼓励类的产品和工艺,适度放宽审批,避免“一刀切”,促进化工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三)主攻区域布局调整,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加速形成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相关产能

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优化提升南京江北基地,推动传统产能转移和资源高效整合,加快环境修复治理,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完善化工园区的生产基础设施配套、生活配套和生产性服务业配套,提升服务能力,帮助化工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促进用工的稳定性;加速建成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尽快形成相关产能,打造江苏化工行业发展的“新高地”。

(四)坚持创新驱动,健全产业链条,实现行业“内循环”

鼓励企业“通用产品创王牌,专用产品创高端”,开拓细分市场,形成更多“隐形冠军”;加强产学研合作和银政企对接,集中优势力量加速一批自主技术的工业化成果转化;以“建链”为基础,聚焦“强链”“壮链”“补链”,做好化工产品的高端化与差异化,实现同等质量拼价格、同等价格拼质量的战略布局,全面提高化工企业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五)因地因企施策,探索差异管理和考核标准

完善对化工行业的分类指导、分区管理、分企施策,不再“一把尺子”到底。要着力于减轻县区和化工园区的基层治理压力,避免层层加码、逐级施压;对承接化工产业转移和承载化工重大项目的地区,创新考核方式,在全省总盘子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单列,对于承载国家产业布局的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要积极向上争取,将主体项目乃至相关配套项目打包单列。

猜你喜欢

产业基地化工行业化工企业
强化化工企业全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生产能力
气体灭火技术在化工企业消防中的应用
连长兴岛世界先进石化产业基地
大连长兴岛世界先进石化产业基地
大连长兴岛世界先进石化产业基地
大连长兴岛世界先进石化产业基地
基于双重预防机制创新化工企业管理模式
构建全局经营决策系统 打造化工行业精细化管理能力
某化工行业生产废水处理含氟污泥危险属性鉴别研究
化工类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