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乡村振兴扎实推进

2021-01-06史士斌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21年4期
关键词:集体经济全省农业

□ 史士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近年来,安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社会经济实现全面发展,乡村振兴取得积极成效。

|安徽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一)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

从交通看,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2019 年,全省15827个村(本文指村委会和涉农居委会)通公共交通的村占68.7%,比2018年提高6.1 个百分点;进村主要道路、村内主要道路路面是柏油或水泥的村分别占99.8%、98.8%,分别提高0.1、1.2 个百分点;通公路和主要道路有路灯的村民小组分别占96.4%、53%,分别提高2.7、9.4 个百分点。从生活配套看,不断加强农村信息化和物流建设,全省通宽带互联网和安装了有线电视的村民小组分别占96.4%、84.8%,分别提高2.3 和3.9 个百分点;有综合服务站和电子商务配送站点的村分别占85.9%、67.9%,分别提高2.9、3.2 个百分点。从农田水利看,持续加强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和高标准农田建设,2019 年,全省下达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任务243.5 千公顷,新增高标准农田253.9 千公顷。

(二)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从规模经营看,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发展规模高效养殖业,2019 年,全省耕地流转面积3946 万亩、增长4.3%,流转率48.9%、提高2 个百分点,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78%、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从经营主体看,大力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0.5 万家、增长4.4%、高于全国2.9 个百分点,占全国4.8%、居全国第5 位、比2018 年提高3 位;家庭农场11.5 万个、增长19.6%、占全国14.6%、居全国第1 位。从产业化看,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创建,实施农村电商全覆盖巩固提升行动,村和涉农居委会开展网上销售农产品的户数增长 41%,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的村和户数分别增长10.2%、20.5%。

(三)民生保障水平逐步提高

从居民收入看,通过提高种养效益、实施特色产业扶贫、释放制度改革红利等多种途径带动农民增收。2019 年,全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16 元,增长10.1%,增速居全国第6 位、中部第1 位。从居民支出看,全省农村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32.7%,比上年降低0.3个百分点;衣着、教育、文化和娱乐支出占比15.9%,提高0.9 个百分点;医疗保健支出占比9.1%,提高1 个百分点。从社会保障看,全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9%以上。从居民生活条件看,村常住户数中使用自来水和卫生厕所的户数占比分别为85.5%、60.9%,提高5.6、8.5 个百分点。

(四)文教卫事业全面发展

从文化体育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2019 年,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村占78.9%、提高7.5 个百分点,县级以上文明村占23.1%、提高4.8 个百分点,村体育健身场所个数增长12%,村农民业余文化组织个数增长1%。从教育看,切实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断提升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有小学校和幼儿园、托儿所的村占56.9%和48%。从卫生看,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待遇统一,全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9%以上,加强村医队伍建设,努力消除村卫生室“空白点”,没有卫生室的村占比下降0.7 个百分点。

(五)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稳步推进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和“五清一改”为重点的绿色江淮美好家园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2019 年,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68.2%,比上年提高2.2 个百分点;生活垃圾全部或部分集中处理的村占99%,提高1 个百分点;生活污水全部或部分集中处理的村48.1%,提高7.3 个百分点;当年完成自然村常住农户改厕户数92 万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4.4%,提高4.3 个百分点,其中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57.6%,提高4.5个百分点。

(六)治理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提升乡村德治水平,2019 年,有村规民约的村占到98.7%,提高1.7 个百分点。健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行“一村一法律顾问”,基本实现公共法律服务站(窗口)行政村全覆盖。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的村占到59.7%,比上年上升0.5 个百分点。党支部书记学历大专以上的村占56.8%、提高3.1 个百分点。加强村庄规划,村庄规划管理覆盖率87.5%,比上年上升3.9 个百分点。全省共有5 个乡镇、50 个村获评全国首批乡村治理示范村镇,6 个县(市)列入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示范县创建试点。

(七)村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为增强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释放发展动能,全省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深化“三变”改革,大力实施“百村倍强、千村扶优、万村提升”工程,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有力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增长。2019年,村均经营性收入增长20%,50万元以上的村个数增长51%,有集体分红的村个数增长14.8%。

|进一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建议

安徽乡村社会经济虽然全面较快发展,乡村振兴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农业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尚需增强,产业发展水平有待提升,集体经济实力亟需壮大,为持续推进农村社会经济健康发展,早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建议:

(一)毫不放松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突出抓好乡村建设,加快提升农村规划建设水平,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强交通网络建设,持续推进公路建设和改造,加强农村供水保障,推动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农田水利、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站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舒适度,环境优美度,出行便捷度。

(二)全力以赴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抓实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强村卫生室和村医队伍建设,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优抚安置制度。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支持多层次农村养老事业发展。

(三)多措并举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立足农业多功能性,以要素保障为突破口,健全投入保障机制,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一产看,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农牧渔结合的现代农业,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从二产看,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工程,切实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延长产业链条,提升附加值。从三产看,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产品和乡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

(四)综合施策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三变”改革,盘活农村集体存量资产,对闲置资产和资金,通过承包、转租、投资、入股等多种灵活方式,提高闲置资产利用率和资金的周转率,释放集体经济发展动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利用现代农业园区、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等载体,吸引社会力量加入,发展高效农业、休闲旅游农业等,通过发展乡村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

猜你喜欢

集体经济全省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发挥“她”力量,打赢这“疫”战——致全省妇联执委的倡议书
全省侨务干部培训班在宁举办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伊川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探索
破解空壳村,党建如何引领——以汉滨区壮大集体经济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