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重视革命战争时期中医药事业
2021-01-06张义超
张义超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
发展中医药事业是革命战争时期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正视中医药的科学价值,制定了发展中医药的方针政策,支持中医药的传承与人才培养,注意向群众学习中医药治疗经验,动员民间中医加入革命卫生队伍。中国共产党重视中西医结合,团结中西医人员,继承中医精华,科学改造中医,探索中西医合作的新途径,推进中医药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运用中医药疗法服务人民群众,保障人民健康,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为克服缺乏医药物资的困难,中医药应用于救治伤员,防治疫病,提高革命军队的战斗力,保障军民健康,这是党领导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开端。
一 实事求是,正确认识中医中药
1929年,国民党政府通过了废止中医的提案,将消灭中医的政策推上巅峰。与此形成鲜明对比,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中医药的价值,对中医学在人民保健中的作用予以充分肯定,制定了科学的中医政策。毛泽东同志提出“用中西两法治疗”,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各革命根据地先后建立了多所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吸纳中医人士参与革命卫生工作,为军民诊疗做出了优秀的成绩与贡献。1931年,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在江西瑞金成立。学校提倡运用中草药代替西药,对当时常见的疟疾等疾病进行治疗,并发动学生自采草药制作成药。1933年,四川省工农民主政府内务部设立了中医医院并开设了中医师训练班,学习《内经》《伤寒论》等中医经典著作,同时开展师带徒实践培训。
1938-1945年间,毛泽东同志多次论证如何正确对待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对于中国传统医学的继承与发扬也做出了重要指示。1941年,毛泽东同志提出“加强对中医中药的研究,使中医中药的优良部分逐渐科学化”;1944年,毛泽东同志在边区文教工作大会上发表演说,进一步号召团结中西医,要为改善人民健康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这一时期,党内多次召开会议研究中医工作问题,正式提出了“中医科学化、西医中国化”的要求。1945年,边区中西医药研究总会在延安成立,多次举办中医培训班、召开中西医药学术经验座谈会,在开展中医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共产党对待中医中药采取的是取精去粗的政策,既不全盘否定,也不一概接受,以批判继承的方式正确继承与发扬,在数十年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科学的中医政策。
二 开班讲学,培养中医药人才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夺取革命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注重学习医药科学知识,团结各类医药人才,将中医药的人才和力量广泛纳入革命统一战线中。
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对医生的优待条例和招揽通告,延揽和聘请民间中医加入革命队伍。闽西苏维埃政府发布通告,要求各级政府为医院招请专门医治枪伤的中医,经验丰富的民间中医师和草药师可以加入到红军的医疗工作中。民间中医阎文仲、杨成元加入红四方面军医院,积极为红军救治伤员。党制定政策对医生在津贴、伙食、外出行医交通等方面予以特别照顾。鄂豫皖苏维埃政府颁布优待医生条例,给予发放生活补贴,还对医生在居住房屋、土地分配、子女教育等方面有相应的优待政策。
红军注重培养卫生人才,及时充实卫生医疗队伍。各地红军和医院都开设医学人员训练班,培养出大批的军医、护士和卫生员。1931年,闽西医院设立中医训练班,有教师2人、学员17人。红四方面军指示医院办卫生学校,各军开办了卫生学校和卫生人员训练班,同时学习西医和中医。总医院开设了医务训练班,每期学员60余人,结业后分配到总医院和分院,主要担任司药、调剂和护士。在红军中医院内开办中医班,招收学员40名,由医院内中医任教,学习《伤寒论浅注》《寒温条辨》等中医课程。中国共产党初步探索出培养医药人才的道路,充实了革命卫生队伍。
中国共产党领导组织医药工作者学习民间中医药治疗经验,向农民和郎中学习民间良方来治疗红军伤病员。根据地组织医务工作者学习中药知识,识用中药植物,采集中草药材。红军总医院戴济民表示,在药物来源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作为革命医生应想尽一切办法寻找草药,在向当地中医请教后组织卫生队员采集中草药。他还向民间中医请教治疗痢疾、疟疾的偏方。在小井红军医院也有草药医生指导采药队采集中药材。
三 制定政策,团结中医西医合作
中医药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护佑红军指战员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探索,大井和小井的红军医院根据伤病按照内外科分别采用中医或西医治疗。1933年,毛泽东向中央红色医院院长傅连暲强调中西医合作,要研究民间土方,“中西医合作,洋医生要和土医生合作”。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中西医团结合作的方针向科学化的方向改造发展中医,即中医科学化。毛泽东提出中西医合作,指示中西医这两种医生要合作并建立统一战线,对中医不能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应加以批判地吸收。野战卫生部提出团结中西医药人员,要克服轻视中医的思想,中西医在部队中应具有同等地位。1940年,欧阳竞在陕甘宁边区国医代表大会提出,对中医的主张应是继承祖先的遗产,扬弃它,改进它,有组织地研究中医,使其朝着进步的科学化方向前进。1941年,陕甘宁边区人民政府关于卫生工作的决议提出要加强对中医药的研究,使中医中药的优良部分逐渐科学化。为落实促进中西医团结,李鼎铭、邵达共同开办中西医门诊,探索中西医合作临床经验。1944年,延安举办了卫生展览会,“中西医合作”作为重要内容进行展示,中西医共同研究疑难疾病,交换技术,实现了药品中西医两用。1944年11月,陕甘宁边区政府通过了《关于开展群众卫生医药工作的决议》,提倡西医应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中医,帮助中医科学化,中医应努力学习科学与学习西医。1944年10月,陕甘宁边区文教工作者会议确定了中西医合作建立统一战线的思想,李富春在会议中讲话提到:“中西医合作团结与改造中医以共同进行卫生建设的方针,不仅适用于边区与现在,而且适用于全国与将来。”
中国共产党通过团结中西医合作和中医科学化政策,改变了中西医之间的关系和思想态度,初步探索出中西医合作的途径,逐步实现全国医药卫生工作的科学化。
四 服务人民,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革命战争时期就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作为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作为医疗工作的使命,在医疗卫生工作中努力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医院贯彻党的医疗政策,为人民群众免费治疗疾病,为群众看病与救治红军伤病员同等对待。红四方面军总医院在窑湾里开设中药房,医生经常为群众治病、送药,成为属于人民群众的药房。中国共产党同根据地群众一起开展防疫卫生运动,向群众宣传普及卫生防疫知识。中央内务部卫生管理局和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发布卫生常识,介绍了对疟疾等传染病的多种中药防治法,运用中药常山、小柴胡汤预防疟疾。红军医务人员号召群众重视公共卫生,扫除垃圾和秽物,注重排水和保护饮用水源,注重对个人卫生的清洁和饮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红军医生遵守党的纪律,心系人民生命健康,开展服务群众的医疗活动,人民群众也以实际行动积极支持革命事业。红军药店人员到各地为红军采购药品,解决药品短缺的困难。群众积极上山采集中草药,照顾和慰问伤病员,帮忙处理医院杂务,承担后勤保障工作。中国共产党发展中医药,服务人民,团结群众,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为革命事业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五 救治伤员,保障革命军队身体健康
南昌起义后中国共产党创建了人民军队,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土地革命战争。中国共产党根据发展医疗卫生工作的要求和革命环境的客观实际,运用中医药救治革命将士,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红军时期,频繁的革命战争致使军队病伤员增多。毛泽东指出,士兵“营养不足,病的甚多,医院伤兵、其苦更甚”,并提出建设较好的红军医院来巩固根据地。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实行严密的封锁,根据地“因为被封锁,医用器材用光而得不到补充”。为缓解根据地医药短缺的困难,中医药得到充分运用,发展中医药成为医疗卫生工作的必然选择。1927年,秋收起义南下的红军在茅坪建立了第一所红军医院,医院采用中草药和土方治疗红军伤病员。1929年1月建成小井红光医院,院部有中医和西医,分内外科,内科由中医负责治疗。中央红色医院和黄岗医院也有西医和中医分别治疗伤员,采用中医药治疗的还有蛟洋红军医院、闽西红军医院。红军建设才溪中医院,红二、六军团皖西北后方医院中建立了两个中医分院。1933年,红四方面军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军总医院设立了中医部和中药房。
中医药在治疗伤病员方面效果良好。1931年闽西苏维埃政府第8号通知设闽西医院中医部,需用中药的病员直接送至大洋坝闽西医院中医部。海南石泉县红军医院运用上山虎、下山虎、接骨草等中草药使骨折伤员康复。黄岗医院的医护人员“用采集到的草药,加工配制成膏、丹、丸、散,以满足治疗上的需要”,医院有专职中药师负责采集和使用药材。1932年10月,总卫生部在瑞金开办小型药厂“卫生材料厂”,生产樟脑、薄荷、急救药水。湘鄂赣红二医院和闽西苏区都建立了红色制药厂,将中草药按照特点和治疗需要加工成不同剂型,送往前线和医院。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和后方医院继续建立制药厂,采集草药、制备各种中药制剂。中药防治疟疾、伤寒等传染病同样在革命根据地的卫生事业中受到重视,根据地的卫生文件介绍了运用中药防治传染病的方法,卫生防疫同样重视发挥中药的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并率先发展中医药事业,重视发挥中医药的治疗作用,制备各种中药,克服了医药物资的困难,防治了传染疾病,减少了部队的伤亡,有效保障了革命将士的生命健康和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