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秋季蛋鸡的饲养管理关键点分析

2021-01-06

河南畜牧兽医 2021年18期
关键词:换羽产蛋鸡产蛋

丁 涵

(河南省家禽业协会,河南 郑州 450008)

刚耐受过夏季高温的蛋鸡群,由于热应激等环境因素,其体质有所下降。进入秋季后,气候适宜,天气凉爽,蛋鸡群的采食量逐渐增加,此阶段加强饲养管理,将有利于帮助蛋鸡群恢复体质,提高蛋鸡的生长性能和生产性能,进而提升养殖经济效益。但是,秋季也是蛋鸡呼吸道疾病和肠道疾病高发的季节,因此,广大蛋鸡饲养场(户)应提高对饲养管理的重视度,掌握蛋鸡饲养管理的关键点,以科学的饲养管理措施为蛋鸡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为提高蛋鸡体质,保障产蛋高峰期的高产、稳产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蛋鸡养殖场(户)养殖经济效益的提升。

1 选优去劣,及时调整鸡群

秋季是调整鸡群的最佳季节,此时老鸡换羽、新鸡开产,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对鸡群进行调整、鉴定等。为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应根据鸡的生理变化,将低产鸡及时淘汰,留养高产鸡。对蛋鸡选优去劣应关注的几项指标及注意事项如下。

1.1 冠、肉髯的颜色

正常产蛋鸡的鸡冠和肉髯颜色鲜红,血液循环良好。停产鸡的鸡冠和肉髯逐渐萎缩,颜色苍白,干燥,触之发凉。

1.2 腹部柔软度及皮肤质地

腹部的柔软度及皮肤质地也可作为判断依据之一。正常产蛋鸡的腹部柔软且具有弹性,而停产鸡腹部触之较硬且皮肤粗糙。

1.3 耻骨与龙骨的间距

耻骨与龙骨的间距可表示腹腔的大小。正常产蛋鸡耻骨与龙骨的间距较远,约4~5指,若二者间距仅为2~3指,则说明此鸡接近停产边缘,应将其淘汰。

1.4 色素变化

鸡体内的色素改变会表现在其体征上,而色素变化情况也可作为判断产蛋鸡和停产鸡的指标之一。若蛋鸡嘴部及腿部呈淡黄色或白色,说明其体内黄色素用于卵黄形成,可判断其仍处于产蛋期内;若蛋鸡嘴部与腿部呈黄色,说明其体内黄色素利用率不高,属于停产鸡。

1.5 采食量

正常产蛋鸡的食欲旺盛,进食速度快,若蛋鸡不喜进食或拒绝采食,在排除疾病因素的情况下可将之判定为停产鸡。

1.6 换羽情况

一般情况下,老龄蛋鸡于秋季时换羽,因此换羽也是停产的表现之一。高产蛋鸡通常羽毛残破凌乱且无光泽,较为干燥且存在污渍,若蛋鸡羽毛光泽齐整,则说明其属于低产鸡。

根据上面的鉴别方法将停产鸡、低产鸡、弱鸡、有严重恶癖的鸡、体质量过大或过小的鸡、无治疗价值的病鸡及时进行淘汰,选留下生产性能好、体质健壮、产蛋正常的鸡。

2 提升饲料营养水平,供给清洁、充足的饮水

全面均衡的饲料营养对于提高蛋鸡的产蛋率至关重要。在入秋之后,要适当多添加动物性蛋白质饲料,促进蛋鸡体质的恢复。同时,应注意给蛋鸡补充维生素,尤其是补充B族维生素,也可适量添加硫、钙等微量元素,以免因摄入不充分而影响产蛋的质量。在添加高营养水平饲料时,应慢慢添加,逐渐过渡,否则极易造成应激而换羽停产。随着蛋鸡采食量的增加,应注意调整饲喂方式,采取少喂勤添的方式,每次添料不超过食槽的1/3,尽量让鸡把料槽内的饲料采食完。

为蛋鸡供给清洁、充足的饮水对蛋鸡的健康生长非常重要。在蛋鸡饲养过程中,应保证为蛋鸡提供清洁、无污染的水源,遵循“常换水,不断水”的原则,确保每只蛋鸡的每日饮水量不低于180ml。另外,为了控制水中病原微生物的繁殖,还可在鸡群的平时饮用水中添加少许含氯泡腾片,按照每升饮水4mg的剂量添加。

3 合理控制蛋鸡的采食量

蛋鸡体质量过大或过小,均会对产蛋性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蛋鸡饲养员应定期检测蛋鸡体质量,合理控制蛋鸡的采食量。在日常管理中,应格外关注体质量过小的蛋鸡,并将此类型蛋鸡单独饲养,提高饲养水平,使整体鸡群的体质量达到要求标准。如蛋鸡体质量过大,就要限制每日采食量,确保鸡群整体生长水平的一致性。

4 加强光照管理,补充人工光照

蛋鸡产蛋期内,产蛋室内的光照要确保充足,并加强对光照时长和强度的控制与调节。光照时长直接影响蛋鸡的产蛋效率。入秋后随着自然光照时长逐渐缩短,养殖户要合理调整开灯时间,既要满足蛋鸡光照的时长,还要确保光照强度的恒定性,从最大程度上降低环境对蛋鸡产蛋的影响。应注意的是,人工补充光照要循序渐进,并持之以恒。通常情况下,可在蛋鸡产蛋前保持每天光照9h,这可使蛋鸡产蛋率增加5%左右;直到产蛋后期,就要保持光照的稳定性,光照时长约为每天16h;当蛋鸡到40周龄时,就要适当增加光照时长,每天增加光照时长不宜超过30min,光照时长不高于16.5h。

5 调控温度,减少应激

入秋之后,外界环境昼夜温差大,而产蛋鸡舍内温度以保持在18~23℃为宜,因此,要控制好舍内的温差。控制舍内温差,可以采用安装温控仪的方法,以保证鸡舍温度的稳定。操作温控仪时应注意,温控仪的设置温度应随着外界气温的变化而相应调整,在保证最低通风量的基础上,确定夜晚最低温度,然后逐步提高每个风机开启的设定温度,使夜里温度不致太低;白天气温高时能自动增加风机开启数量,减少昼夜温差。同时,由于秋季气温变化快,不稳定,应及时关注天气预报,注意做好夜间鸡舍的保暖工作,避免鸡群因温差应激和着凉而引发呼吸道疾病。

6 合理通风,稳定环境

适宜蛋鸡生长的环境湿度为50%~70%,过高或过低的湿度都会降低蛋鸡的产蛋率。在早秋季节,天气依然比较闷热,再加上雨水比较多,鸡舍内比较潮湿,容易引发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为此必须加强通风换气。白天可以勤开门窗,增加通风量,晚上适当通风,以降低温度和湿度,利于鸡体散热和降低鸡舍内有害气体的含量。

进入深秋后,外界气温逐渐降低,应逐渐减少鸡舍内风机开启的数量。在通风过程中,鸡舍内温度会有效降低,为保障鸡舍前后温差,就需合理调整风口面积,将所有小窗打开,可缓和风速,但是要避免开窗角度直吹小鸡。

7 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

合理的饲养密度对蛋鸡后期生长发育有着积极的作用,如养殖密度过大,就会严重影响鸡舍空气质量,进而抑制蛋鸡的生长发育,最终导致体质量发育偏差大、健康指数下降等问题的发生;如养殖密度过小,既不利于资源的节约,还会增加养殖成本。因此,蛋鸡饲养员应根据蛋鸡日龄、饲养方式等因素,综合调整鸡舍的饲养密度,一般来讲,秋季饲养密度与春冬时节相比,可适当增大。

8 加强鸡舍消毒,做好疫病控制工作

消毒是蛋鸡日常饲养管理中的重点。秋季由于气温降低,鸡舍密闭较严,一方面,通风量减少,鸡舍粉尘含量增加;另一方面,鸡舍内排泄物发酵产生的有害气体不能及时排出,易诱发各种细菌性疾病。秋季是各种疾病的高发期,因此,一定要制定科学的卫生管理制度,定期对鸡舍内外环境进行消毒。带鸡消毒一般选择在气温较高的中午和下午进行,消毒时要保证雾滴均匀洒落在笼具、鸡舍墙壁、地面和鸡群上。消毒药应交替使用,防止产生耐药性。

生产区的卫生防疫工作以尽可能减少和杀灭鸡舍周围病原为目标。为减少流动环节的交叉感染,非生产人员及车辆不准进入生产区,必须进入生产区的车辆应进行高压喷雾消毒;人员必须更换已消过毒的工作服、鞋、帽等并经过消毒池后方可进入生产区;生产区内不允许有闲杂人员出入。饲养员不能随意出入生产区,生产区内的工作人员必须管好自己所辖区域的卫生和消毒工作。正常情况下,外界环境每周消毒1次;生产区净道为送料、人行专道,应每周消毒1次;污道为运送病死鸡、清粪专道,应每周消毒2次;对鸡场的各种饲养用具和设施等也应进行清洁和消毒。设备和物品的使用及运转过程要防止交叉污染。

在秋季蛋鸡的饲养管理中,还应注意结合当地疫情,科学制定免疫程序,对鸡群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对要实行强制换羽的鸡提前1周注射新城疫、禽霍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疫苗。同时,可用盐酸左旋咪唑对蛋鸡驱除蛔虫。通过严格的免疫及消毒,强化疫病防控效果。

9 加强日常观察,确保鸡群健康

在秋季蛋鸡的日常管理中,每天要认真观察鸡群,查看并记录采食和饮水情况是否正常,并及时查找原因。如果看到部分鸡群出现拉稀症状,很可能是有贼风,应及时调整进风口,控制鸡舍内适宜的温度。随着产蛋率的提升,应准备足够的产蛋箱,防止窝外产蛋。

10 小结

综上所述,秋季是蛋鸡饲养管理的重要时节,饲养员要掌握该阶段饲养管理的关键点,除了及时调整鸡群、提升饲料营养水平、加强环境控制之外,还需要加强消毒、做好疫病防控工作,促使蛋鸡尽快恢复身体机能,提高蛋鸡的生产性能,进而提升蛋鸡养殖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换羽产蛋鸡产蛋
傲娇“天鹅”换羽归来
产蛋鸡猝死防治分析
产蛋鸡猝死症防治分析
蛋鸡人工强制换羽方法
产蛋目标
种业创新提升国产蛋鸡竞争力
动物产蛋王
换羽新生当高参
笔·枪·魂——讲述“军事记者摇篮” 满载荣光 换羽高飞
影响蛋鸭产蛋的因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