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的民族观论析

2021-01-06周宇清

天中学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经济社会贫困地区攻坚

周宇清

习近平的民族观论析

周宇清

(内江师范学院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四川 内江 641112)

习近平的民族观符合中国历史发展实际,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根底,与人类文明进程中的进步思想相通。习近平强调培植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力量,在改造经济社会面貌的同时,改造贫困地区民众的精神面貌,这将为民族地区以至中华民族的持续发展提供永久动力和智力支持,具有恒久价值;习近平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实际,在民族地区的社会实践中经受锻炼和考验,让民族地区民众感受到党的温暖,这是一种寓思想于实践的党的建设理论,对于增强基层组织建设和领导能力无疑具有指导意义;习近平要求民族地区转变发展观念,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机遇,同时深入发掘各地区优势,把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走出一条适合当地特色的发展路子,这是一种转变观念、开放进取的思维方式和发展观。

习近平;民族观;民族地区;经济社会

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不少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而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繁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应有之义。习近平的民族观是做好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纲,为民族地区的发展和进步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学习、研究、贯彻习近平的民族观可以更好地促进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可以增强民族地区民众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国家的热情,也有利于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一、“多元一体”的民族地区发展理论

“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伟大民族”[1],各民族大散居、小聚居,形成了不可分离的“多元一体格局”[2]。习近平高度评价各民族在开发祖国疆域、创造灿烂文化、铸造伟大民族精神、反抗外来侵略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在习近平的视域里,各民族是团结统一和平等的。他引证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和民族平等思想:“数千年来,中国历朝历代都十分注重维护多民族的大一统,并把它看作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先秦人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并说道:“这种维系统一、各族一家的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不断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成为各民族的精神共识。”[3]2

然而,由于多种原因,中国社会发展态势极不平衡,习近平深谙中国发展现状,心系民族地区和困难群众,有着极深的扶危济困情结。多年来,他一直深记中国古人的一句话“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4],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早在做地方领导的时候,习近平就要求“各级党政领导要经常过问民族工作”,要“切实帮助少数民族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5],帮助他们改变生活状态。40多年来,他曾在多地工作,帮助困难群众改变生活境遇始终是其工作的重要内容,花了很多时间精力。习近平下定决心“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确保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6]。他反复强调,“在祖国大家庭里,56个民族是亲兄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7],“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落下”[8],“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9],“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1]。

习近平关于大一统、民族平等、共同发展进步的理论与人类文明进程中的进步思想相通,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根底,符合中国历史发展实际,又高屋建瓴。

二、培植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力量

习近平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减贫的巨大困难,他告诫人们“要清醒认识和把握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任务的艰巨性,清醒认识把握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紧迫性”,“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挑战认识得更到位一些,做好应对和战胜各种困难挑战的准备”[10]。习近平认为脱贫攻坚既要重视物质力量,也要重视精神力量,注重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脱贫致富贵在立志,只要有志气、有信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11]。他批评一些地方群众安于现状、脱贫内生动力严重不足的现象,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1],并且指出要“营造勤劳致富、光荣脱贫氛围”[10]4–16,加强典型示范引领,总结推广脱贫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示范带动暂时还贫困的群众走上富裕之路。

由于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许多深度贫困地区长期封闭,“社会发育滞后,社会文明程度低”[12],严重制约了社会发展进步。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考察时,一位彝族村民告诉他:“以前她生病了,以为是有鬼附身,后来村干部告诉她,‘鬼’就是那些不讲卫生滋生的病菌,只要改变生活习惯,把家里和个人的卫生搞好,就会少生病。”[9]可见,在科学繁荣的今天,仍有一些地区和群众同科学及现代文明相隔离,普及科学知识、改变观念、倡导文明风气在今天仍是重要任务。为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现代文明,习近平指出,“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营造昂扬向上的社会氛围,引导各族群众追求现代文明生活。要为群众提供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生活”,还要“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序扩大少数民族群众到内地接受教育、就业、居住的规模,开展多种形式的共建工作[13],促进各族群众在共同生产生活中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对于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习近平还有更长远的思考,“扶贫必扶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明确要大力发展民族地区教育,增加教育投入,使得民族地区的孩子也能得到良好教育,向着美好生活奋力奔跑。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解决贫困的代际传递问题。

三、脱贫攻坚中的思想意识和工作作风建设

习近平指出,“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在人的观念、能力、干劲”[10]4–16。习近平从党的初心使命论证扶贫的重大价值,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把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14]。注重基层党组织建设,在脱贫攻坚实践中锻炼培养人才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他指出,脱贫攻坚“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15]。“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16],“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基层是基础”[17]。

贫困地区最缺的就是人才,所以要吸引各类人才参与脱贫攻坚和农村发展,鼓励人才向民族边疆地区流动。习近平意识到,脱贫攻坚仅仅依靠帮扶人员是不够的,近年来,国家虽向贫困地区选派了大批干部和人才,但从长远看,这项工作的作用还是有限的。为此,就要“大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优秀的要放到重要领导岗位上来”[2],要把深度贫困地区作为锻炼干部、选拔干部的重要场域。

习近平重视党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指出要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党组织“成为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心骨、领路人”[14]4–13,让人民群众时时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要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实实在在推进脱贫攻坚进程,“决不能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12]3–9,“做到脱真贫、真脱贫”[18]。经过几年努力,全国派出大批工作队和干部到贫困村从事农村工作。这些干部通过开展贫困识别、精准帮扶,了解了基层,学会了做群众工作,在实践锻炼中快速成长,增强了本领,也加强了贫困地区基层组织建设,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贫困地区基层干部展现出较强的战斗力,许多驻村工作队拉起来就是防“疫”队、战“疫”队,这同他们经受的这几年脱贫工作历练分不开[15]6–10。

习近平对扶贫干部既严格要求,也悉心关照。他多次肯定扶贫干部的辛劳和业绩,指出“贫困地区基层干部长期风里来雨里去,对他们要给予更多关爱和支持”[11],“在脱贫攻坚一线工作的基层干部非常辛苦”,地方党委和政府要“关心、关爱、关注他们”[12]3–9。在新疆考察时,习近平强调,“对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把宝贵年华奉献给新疆的各族干部要给予特别关心。要大力选拔对党忠诚、关键时刻敢于发声亮剑、有较强群众工作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驾驭复杂局面能力的干部”[13]。

四、大格局下,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的扶贫发展理念

对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习近平有着清晰的思路和一整套的政策措施,指出要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营造有利的发展环境,更重要的是坚持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相结合,抓住共建“一带一路”重大机遇,培育开放型经济主体,“以更高水平开放促进更高质量发展”[1]。将民族地区的区域性发展与国家发展大战略联系起来。习近平注重区域合作在扶贫攻坚中的作用,要求东西部立足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化区域合作,推进东部产业向西部梯度转移,要求东部经济较发达县结对帮扶西部贫困县,要求中央企业开展贫困革命老区“百县万村”帮扶行动,民营企业开展“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这些帮扶既有力推动了民族地区贫困村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又弘扬了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10]4–16。

帮扶之外,习近平特别强调民族地区自身的发展,注重发挥民族地区的创造性和独特优势,要求民族地区贯彻新发展理念,抓住机遇,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奋力前进,努力实现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8]。习近平不仅把民族地区当作需要救助的对象,而且要发掘其潜能,赋予其崭新的使命,“在推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进程中,以民族地区为主的西部地区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最大回旋余地”,“民族地区在国家发展改革全局中地位越来越重要,发挥其优势、挖掘其潜力,民族地区完全也应该为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3]2。

习近平强调创新在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18]3–21。创新在当今世界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欠发达地区更加需要创新驱动。欠发达地区可以通过对口支援和东西部联动等机制增加科技创新实力,“以创新的思维和坚定的信心探索创新驱动发展新路”,习近平指出,“好日子是通过辛勤劳动得到的。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8],要求民族地区增强创新能力,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释放发展潜力。习近平强调,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种什么、养什么”,心中要有数[11]。要认清现实基础,理清思路,因地制宜,找准突破口,发挥比较优势,把“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2],民族地区完全可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自身独特作用。

综合分析,我们认为,习近平的民族观具有高远的境界和宏大的视野。习近平关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论述不是单一的经济开发理论,其关于发展的论述是一种整体发展观,即经济、社会、生态、教育、科技、文化和人才等多方面共同进步的发展,是要从整体上改变民族地区面貌的发展。这种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期待与整个国家的发展是一致的,将民族地区纳入了整个国家发展进程之中。

民族地区脱贫致富需要人的创造,需要发挥当地民众的智慧和主观能动性。习近平要求扶贫要与扶志和扶智结合起来,将对经济社会的治理与对人的改造相结合,在改造经济社会面貌的同时,改造贫困地区普通民众的精神面貌,增强其脱贫致富的自信心和科学文化素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人的发展。这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体现了对人的关怀和对人的价值的重视,将为民族地区以及中华民族的持续发展提供永久动力和智力支持,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

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离不开党的领导。习近平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实际,俯下身去,踏踏实实为民族地区的发展贡献出智慧和力量;同时,在实现民族地区的发展进步中锻炼党员干部,让那些德才兼备的党员干部在民族地区的社会实践中释放出智慧、能力和热情,让民族地区民众感受到党的温暖,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是一种寓思想于实践的党的建设理论,对于增强基层组织建设和领导能力无疑具有指导意义。

习近平充分认识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现实困难,但也指出了民族地区发展的优势,要求民族地区转变发展观念,主动抓住国家发展战略机遇,深入发掘地区优势,把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走出一条适合当地特色的发展路子。这是一种转变观念、开放进取的思维方式和发展观,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必将极大地调动民族地区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才能,也为民族地区乃至全国其他地区的发展与进步指明方向和思路,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大动能。

[1]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N].人民日报,2020-06-11(1).

[2]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4-09-30(2).

[3] 习近平.统一多民族是我国的重要财富和优势[J].民族论坛,2015(10).

[4] 习近平.携手消除贫困促进共同发展: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J].老区建设,2015(19):8–11.

[5] 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94.

[6] 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9(29):7–10.

[7] 振兴东北,习近平要求黑龙江干好这些事[N].人民日报,2016-05-26(1).

[8] 习近平在宁夏考察时强调: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奋力前进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N].人民日报,2016-07-21(1).

[9]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N].中国民族报,2018-02-13(1).

[10] 习近平.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0(9):4–16.

[11] 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时强调: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创新驱动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N].人民日报,2013-11-06(1).

[12] 习近平.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J].求是,2017(17):3–9.

[13] 习近平.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团结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疆[N].人民日报,2014-05-30(1).

[14] 习近平.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J].求是,2021(4):4–13.

[15] 习近平.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0(9):6–10.

[16] 习近平谈扶贫[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09-01(7).

[17] 习近平.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N].人民日报,2015-06-20(1).

[18]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求是,2017(21):3–21.

D61

A

1006–5261(2021)06–0023–05

2021-04-24

四川省内江师范学院课题项目(2020YB06)

周宇清(1974―),男,安徽肥西人,副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 叶厚隽〕

猜你喜欢

经济社会贫困地区攻坚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加快大数据创新应用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贵州省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图表
“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当前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