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紫芝和黑芝仿野生短段木高产栽培技术

2021-01-06覃培升杨显清王贵田

食药用菌 2021年3期
关键词:覆土灵芝菌种

覃培升 杨显清 王贵田 刘 斌

紫芝和黑芝仿野生短段木高产栽培技术

覃培升1杨显清2王贵田3刘 斌1

(1. 广西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5;2. 广西融水县林业局,广西 融水 545300;3. 融水县杆洞乡贵田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广西 融水 545300)

介绍广西海拔400~1 200 m山区短段木仿野生栽培紫芝和黑芝技术,内容包括栽培季节安排,栽培品种选择,段木的选择加工,灭菌出锅冷却,接种,菌袋培养,场地选择与覆土出芝,病虫害防治,采收烘干和年间管理。采用该技术栽培出的灵芝菌盖肥厚、柄长、色泽鲜艳,可采收3~5年,总生物转化率达80%。

紫芝;黑芝;仿野生;短段木;栽培技术

灵芝()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已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 年版)与《美国草药药典与治疗概要》收录,是一种在民间及医学临床应用广泛且具有极高药用价值的名贵药用真菌[1],其现代研究、开发与应用受到国内外诸多学者的重视,市场反应较好。

灵芝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的营养和环境条件是综合性的,各种因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和制约的关系。广西大部分为山区,海拔在400~2 000 m,环境条件适宜,利用山林优势,用阔叶树短段木作为栽培原料,对于仿野生栽培灵芝极为有利[2],是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新路。为进一步规范灵芝生产种植技术,保障灵芝质量安全,结合多年传统种植经验,总结形成灵芝仿野生短段木栽培技术规范,具体内容如下。

1 栽培季节

依据当地的气温条件选择栽培季节是关键,灵芝菌丝生长的最佳温度为20~28 ℃,子实体形成的最适温度范围为25~28 ℃,恒温出芝,属高温型真菌。温度长期低于20 ℃,灵芝菌丝生长缓慢,子实体生长发育不良或不能分化,温度高于33 ℃,则易腐烂死亡[3]。广西各地气温条件不同,一般选择在15~20 ℃时制作菌木,较利于发菌,可减少杂菌感染,防止烧菌。栽培季节安排:一般桂北桂西为9月下旬到翌年3月上旬,桂东桂南为11月到翌年2月。菌木接种后培养40~50天进入生理成熟阶段,入畦覆土后30天左右出幼芝,菌木制作时间延后,会影响当年出芝。

2 栽培品种

以紫芝()和黑芝()为主栽品种,引进的菌种需要有适应驯化过程;当地山林基础条件好的,可收集推广本地野生资源,培育丰产性能好、抗杂菌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生育周期短的优良品种。

3 段木选择加工

适宜树种对紫芝和黑芝的生产至关重要,以树皮较厚、材质较硬、心材少的壳斗科、金缕梅科、桦木科等树种为好,栽培效果以壳斗科的枫树、青冈、板栗等树种为佳,区内多以枫木做菌木。

木段采伐宜在冬季或早春,此时的树木营养储存较丰富。提前15天左右砍伐,去掉枝叶,枝干直径在3 cm以上都可留用,截段长2~3 m,自然阴干,当段木截面中心有轻开裂,用菜刀角砍木无树液浸出,但砍入处有水湿印时,树木含水量为45%~50%,即可利用。装袋前1天将木材切割成35~40 cm长的短段木,小直径的枝桠可截段捆扎,大直径的树干可破开,以带树皮为佳。截段时应保持段木切面平整,最好打磨光滑,以免刺破塑料筒袋。整块的段木要在圆木表面开2~3条沟缝,深度约2 cm,以利吸水、透气、杀菌和接种后菌丝生长。截好的段木置于pH 12左右的石灰水中浸泡6~8 h,使之充分吸水并杀菌除虫,装袋前1天捞出,晾干表面的明水。

3 m3木头可装500~600袋菌木,菌袋多选用3种规格的聚乙烯塑料筒膜,分别是25×50×0.0065(cm)、40×50×0.0065(cm)或60×50×0.0065(cm),以便适合不同口径的短段木栽培使用。选择使用大于段木直径2~3 cm的塑料筒装袋,将短段木套入塑料筒内,两端撮合弯折,折头系上小绳,打活结扎紧。

4 灭菌出锅冷却

灭菌效果关系菌木成品率的高低,掌握好灭菌温度和灭菌时间是关键。

段木筒袋多采用常压灭菌,常压灭菌灶制作简便,装料多,且可根据栽培规模灵活进行。装锅时,段木筒袋沿底部立起、层层堆叠,筒袋间留有空隙,以利于蒸汽流通、快速升温。火力掌握,开始时猛火升温,在短时间内让内部温度升到100 ℃;待料筒堆内温度稳定在100 ℃后,保持10~12 h。灭菌过程中排放冷气不可过大,避免涨袋和破袋。灭菌过程中锅内如需补水,必须加注100 ℃的同温热水,灭菌时间要足够,宜长不宜短,灭菌结束后让其自然冷却、出锅。

因场地所限及便于操作,通常冷却、接种和培养在同一场地进行。场地须干燥洁净,四周密封,方便清洁和消毒。根据各自的条件,可利用旧房间或荫棚,自行搭建塑料薄膜帐,地面铺盖塑料布或彩条布。在菌木灭菌的同时,做好冷却接种间的清洁,关闭门窗12~24 h,用烟雾消毒剂消毒,同时把接种器材和操作人员的衣服鞋帽等一并消毒。常压灭菌筒袋出锅后迅速运往经消毒处理的冷却接种间内冷却。出锅时尽量保持场地环境和工具的洁净,并防止搬运过程中菌袋破裂。

5 接 种

高质量菌种和接种时无菌操作是保证接种成功的关键。接种前段木筒袋应冷却到30 ℃以下,把经消毒的菌种、接种工具搬入接种室,用气雾消毒盒熏蒸消毒半小时后进行接种。接种间应设置缓冲区,以减少人员走动及空气流动造成的污染。菌种为适龄木屑棉籽壳菌种,无杂色霉菌污染、无虫口危害。采用两头接种法,接种时二人配合,一人将塑料扎口绳解开,另一人在离酒精灯火焰口3~5 cm处用长镊子挖取菌种接入,接种量为段木筒袋重量的5%~10%,封住菌木面,并扎紧封口,另一端用同样的方法接种。接种过程尽可能缩短开袋时间,菌种要封盖菌木面,以形成菌种优势,使菌丝沿段木的沟线迅速蔓延生长。

6 菌袋培养

培养期间,棚室调控温度在20~28 ℃,空气相对湿度在40%~65%。菌袋呈“品”字形或“井”字形摆放,四周及中间要留有空间,以便空气流通散热。培养期间,结合日间温度,每天通风2~3次,每次30 min,在黑暗条件下培养。15~20天后进行翻堆检查,查看灵芝菌丝生长情况,翻堆时适当松开扎口通气增氧,如发现菌丝变黄、停止生长,为堆温过高导致烧菌,应立即散堆、开门窗降温,并交换变动菌袋位置[4]。菌丝生长中后期若发现袋内有大量水珠,也要加强通风降温,并适当松开扎口,以减少积水,促进菌丝向段木深层生长。紫芝和黑芝培养40~50天,接种口或表面菌丝转为褐色时,达生理成熟,可入畦埋地。

7 场地选择与覆土出芝

紫芝和黑芝仿野生栽培,选择出芝场地很重要。海拔在400~1 200 m,有一定坡度,排水顺畅,林间遮光率大于70%,昼夜有温差,空间湿度大,通风向阳,土壤主要为土质疏松偏酸性的砂壤土,这样的山区林地极为适宜。

排场前先用石灰粉(水)对栽培槽和覆土土壤进行消毒灭虫,而后将成熟段木脱袋后横卧于栽培槽中,每袋段木间距5 cm。如果想获取大朵灵芝,可将段木紧挨在一起排放,或将多袋段木绑在一起排放。排场后进行覆土,覆土厚约3 cm,以盖住菌棒表面为准,土壤须充分湿润并与段木紧密接触,土壤下陷处须及时填平。

覆土至出芝期间,多有雨水,注意场地的排水,顺着山坡水流向在排场周围挖排水沟,防止菌木浸水,被雨水冲刷露出土面的菌木须及时覆盖。当年出芝的,应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进行菌木排场覆土,清明后排场覆土的第二年才会出芝。

4月中下旬外界气温明显回升,土温达到20 ℃时幼芝陆续破土而出。山区林间的自然温度、湿度、光线和通风条件对灵芝子实体的生长发育极为有益,昼夜的温差及较长的子实体生长发育利于营养成分的积累,使菌盖生长增厚。但第一年出芝芝柄较短,在伞盖延伸生长期间,用杂草盖好地面,避免水溅泥沙,污染菌盖底面,影响灵芝品质和商品价值。

8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以预防为主,生产各环节严格按照技术规程操作,必要时采用化学防治。紫芝和黑芝常见的病害有木霉、疣孢霉、链孢霉和黏菌等[5],灭菌时应掌握好温度和时间,保证灭菌效果;在菌丝培养期,加强通风透气,降温排湿;出芝期间注意覆盖菌木,使不露土;灵芝生长期阴雨天要除去四周杂物和覆盖物,利于通风透光[6]。

常见虫害有甲虫类、谷蛾、夜蛾、跳虫、螨类、蛞蝓和白蚁等。白蚁对菌木危害最严重,可采取多次诱杀方式,杀灭周围的白蚁群:在芝场四周每隔数米挖坑,坑深0.5 m、宽0.5 m、长0.6 m,将林间枯枝叶埋于坑中,加白蚁诱杀药剂,然后覆薄土,投药后5~15天可见死亡白蚁。出芝期的主要害虫是蛾类,其幼虫蛀入菌盖,排出大量粪便,严重影响灵芝的商品性,可采用太阳能防虫灯诱杀夜间活动的成虫,或挂粘虫黄板等。以预防和物理防治为主,少用化学药物。

9 采收与烘干

当紫芝和黑芝菌盖白边消失,不再增大,盖缘多层增厚,表面呈现出漆样光泽,柄盖色泽一致,伞盖底面白色有2/3转为紫褐色时,采收最佳。此时芝体营养含量和鲜重达到最高值。采收时,不可用手直接握住菌盖摘取,而应握住菌柄基部旋动,将整个子实体从菌棒上摘下。

采收后的灵芝子实体剪除带泥沙及过长的菌柄,入蒸锅100 ℃蒸3~5 min杀菌杀虫,单个排列晒干。宜先晒后烘,烘干相比自然风干,更具有灵芝特有香味,菌盖形状及芝体色泽更好,可提高销售等级,也利于长期保存。在40~60 ℃下烘烤至含水量12%以下,菌盖间碰撞有声,即可用塑料袋密封贮藏待售。

10 年间管理

丰产的菌木一般可采收紫芝和黑芝3~5年,第二、第三年为丰产期,总生物转化率可达80%。年间管理须注意:采收后林间菌木增补泥土覆盖,以保湿养菌;翌年出芝前锄草,用杂草遮盖外露泥土,避免泥沙溅到伞盖底面;加强菌场疏沟排水,防水浸泡;做好菌场林间白蚁防治;做好菌场围护,防止人畜踩踏,于显眼位置设置警示标志。

在山区,利用山林优势和资源,采用灵芝仿野生短段木栽培技术,规范种植紫芝和黑芝,有效、稳定地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可助推紫芝和黑芝栽培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拓宽山区人民脱贫致富之路,助力乡村振兴!

[1] 戴玉成, 周丽伟, 杨祝良, 等. 中国食用菌名录[J]. 菌物学报, 2010, 29(1): 1-21.

[2] 莫天砚, 刘斌, 龙达坤. 食用药用菌栽培技术[M]. 南宁: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134.

[3] 黄毅. 食用菌栽培3版[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7: 291.

[4] 边银丙. 食用菌栽培学3版[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7: 206.

[5] 覃培升, 刘斌, 黎金锋, 等. 平菇培养料青、绿霉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J]. 广东农业科学, 2013(4): 57-60.

[6] 覃培升, 黎金锋, 黄福常. 双孢蘑菇生产种常见问题及生产改进[J]. 中国食用菌, 2007, 26(3): 27-28.

High 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 in imitating wild condition ofandby short wood log

Qin Peisheng1Yang Xianqing2Wang Guitian3Liu Bin1

(1.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530005, China; 2. Guangxi Rongshui County Forestry Bureau, Rongshui, Guangxi 545300, China; 3. Guitian edible fungus planting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Guandong Township Rongshui County, Rongshui, Guangxi 545300, China)

Technology of cultivation ofandin the field conditions was introduced with short wood log in the mountainous area at an altitude of 400~1 200 m in Guangxi, which including cultivation season, cultivars, selection and processing of wood logd, sterilization, cooling, inoculation, bag culture, fruiting by covering soil and its site selection, disease and pest control, harvesting and drying, and management cross year. Fruitbody cultivated by this technology has thick cap, long stalk, bright color, and can be harvested for 3~5 years, with a total biological efficiencyof 80%.

;; imitating wild condition; short wood log; cultivation techniques

S646.2

B

2095-0934(2021)03-258-04

贫困地区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转化集成示范广西科技基地和人才专项(桂科AD18281074);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创新团队食用菌产业首席专家团队建设专项基金2016—2020

覃培升(1973—),男,汉,硕士研究生,实验师,从事农业微生物和食用菌科研应用推广工作。E-mail:19940068@gxu.edu.cn。

猜你喜欢

覆土灵芝菌种
春天来了
蚂蚁琥珀中发现新蘑菇菌种
半干旱区全膜覆土穴播对小麦土壤氮素矿化、无机氮及产量的影响
旱地绞龙式精准覆土装置的设计
苗盘输送、取苗、投苗、栽植、覆土、压实、苗盘回收全过程自动化——全自动蔬菜移栽机 破解种植难题
不同温度和覆土厚度对粳稻出苗的影响
灵芝,冠县的富民之苗
小体格,大能量!鑫中渔用9年玩转超浓缩菌种
食用菌菌种退化的原因与相应对策
一株“灵芝”——一位贫困妇女的脱贫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