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彦运用心肝同治法治疗胸痹经验举隅

2021-01-06吕静娴王彦杨秉翰刘发亮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4期
关键词:心肝心脉同治

吕静娴,王彦,杨秉翰,刘发亮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1617;2.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天津 300120)

0 引言

胸痹[1]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隐痛,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从临床特点来看,主要与现在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关系密切。作为天津市名中医马连珍学术思想研究室的成员之一,王彦主任具有30多年的中医临床工作经验,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心血管疾病。笔者跟师学习多年,现将王彦主任运用心肝同治法治疗胸痹的经验介绍如下。

1 对心肝同治法的理论认识

《素问·脏气法时论》所言“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甲间痛,两臂内隐。”《薛氏医案·求病脏》又言“肝气通则心气和,肝气滞则心气乏。”王冰注《黄帝内经·素问》又云“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藏”。这说明了肝与心是相互联系且相互影响的,生理上,心主血脉,肝主藏血,两者共同作用之下维持人体血液的正常运行;病理上,心与肝其中一者出现问题时,往往又会引发另一者相继发病。当人处于运动或激动时,肝会将所藏之血,在心的推动下,输布至全身各处供人体使用,因此肝血不足可以影响心,造成心肝血虚的病理变化;反之心气虚弱,无力运行血液,导致血液瘀阻,也会累及肝,久而久之则造成心肝瘀阻之证候。同时,心藏神,肝主疏泄,心主宰情志活动,肝调畅气机,维持情志的舒畅,两脏相互配合,共同维持人体正常的精神活动。五行学说作为中医学说的一种思维方法,阐释了人体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体表与内脏的有机联系,五行之中,心属火,肝属木,根据其母子关系,母病及子,则肝病及心,子盗母气,则心病及肝。另外肝与心通过经络又相互影响,就如《医宗金鉴》中所言“肝者,将军之官,位居膈下,其系上络心肺”。《医贯》中指出“凡脾、胃、肝、胆……各有一系,系于心包络之旁,以通于心。”这些都说明心肝之间通过经络相互联系,在病理上可通过经络相互传变,故而心痛发作时疼痛可放射至肝经循行部位。

2 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

胸痹的病因病机较多,吾师认为心肝同病多则由于思虑过度,七情内伤所致。情志活动不仅与心主神明的生理功能关系密切,还与肝的疏泄功能有关。《杂病源流犀烛·心病源流》中记载“心痛之不同如此,总之七情之由作心痛”,“七情除喜之气能散外,余皆足令心气郁结而为痛也”。《灵枢·厥病》篇载“厥心痛,色苍苍如死状,终日不得太息,肝心痛也”。《素问·血气形志篇》曰“形乐志苦,病生于脉。”张介宾注释说:“形乐者,身无劳也,志苦者,心多虑也。心主脉,深思过虑则脉病矣”,指出思虑过度则耗伤心气,气滞血瘀,病生于心脉,脉痹不痛,自然心痛[2]。肝主疏泄,可舒畅情志,心肝同病的患者往往会有情志不遂,以至肝气不舒,失于条达,就会肝气郁滞,气滞则血瘀,心脉瘀阻,痹阻于胸,则胸阳不振,故发胸痹。故而,心肝同病的总病机为肝郁气滞,心脉瘀阻,不通则痛。李志强等[3]研究表明,随着双心医学的发展,冠心病与抑郁间关系得到重视,而冠心病合并抑郁恰是由肝失疏泄,心脉不畅到心肝同病的演变过程,而其基本治法为心肝同治。临床常见的症状有:胸闷憋气,心前区刺痛,气短心悸,心烦易怒,夜寐不安,两胁胀痛,后背压迫沉重感,两目干涩、昏花,女性月经的涩少。

3 治则治法、方药分析及加减

心肝同病导致胸痹的患者,在治心时,易应注重疏肝,故而宣痹通阳,舒肝止痛是心肝同治的基本原则。吾师临床常用自拟方疏肝止痛通心汤加减治疗患者,其药物组成如下:丹参、川芎、赤芍、红花、延胡索、细辛、白芷、柴胡、香附、枳壳、郁金、白芍。方中丹参归心、肝经,入心肝血分,能活血祛瘀,通行血脉;川芎、赤芍、红花行血中气滞,诸药合用,可以加强丹参活血化瘀之效;延胡索、细辛、白芷辛散温通,活血行气,以达止痛之效;柴胡疏肝解郁,升举阳气,香附理气疏肝止痛,加之川芎更增加柴胡解肝经瘀滞之效;枳壳、郁金行气宽中除胀;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诸药合用,以达宣痹通阳,舒肝止痛之效。吾师临证常根据不同的兼证,灵活加减,如夜寐不安者可加用百合、合欢皮、酸枣仁、首乌藤等;大便不通者可加用火麻仁、大黄等;湿盛者加用薏苡仁、茯苓、猪苓等;纳呆腹胀者加用炒山楂、神曲、莱菔子等;更有血瘀甚者加入虫类药,如全蝎、僵蚕,加强化瘀通络之效。

4 病案举例

患者李某,男,55岁,主因“间断胸闷憋气伴后背疼痛3年,加重1周”来就诊。患者3年前因劳累而致胸闷、憋气并伴有心前区疼痛,疼痛放射至左肩背,曾就诊于我科入院治疗,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高血压3级”。1周前因家中亲人去世,过度伤心,既往病症数次频作,遂来就诊。时症见:胸闷憋气,心前区疼痛,伴有左肩部的放射痛,两胁胀痛,善太息,夜寐欠安,多梦,两目干涩,纳尚可,大便干结,舌暗红,舌边有瘀斑瘀点,脉弦。既往高血压病史20余年,平素血压控制尚可。查血压150/90mmHg,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非特异性ST段下移。中医诊断:胸痹,气滞血瘀证。西医诊断: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高血压3级(极高危)。处方:丹参24g、川芎 15g、赤芍 15g、红花 15g、柴胡 15g、香附 15g、延胡索15g、细辛 3g、白芷 10g、郁金 10g、白芍 10g、柏子仁 15g、火麻仁15g、茯神15g、远志15g。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温服。口服7剂后患者自觉胸闷憋气、两胁胀痛好转,大便干结减轻,但仍夜寐不安,初诊方药去茯神、远志,火麻仁加至20g以助通便,加用酸枣仁24g、合欢花15g、合欢皮15g以助眠,继服7剂后,心前区疼痛基本消失,余证亦好转。

5 结语

吾师认为,现代人们生活压力增大,易出现肝气不舒,肝气郁滞久则血瘀,其痹阻于胸,造成胸阳不振,故发胸痹,故应用心肝同治法治疗胸痹的病机为肝郁气滞,心脉瘀阻,不通则痛;宣痹通阳,舒肝止痛为其基本治则。临床运用此方灵活加减,协同增效,临床疗效显著。

猜你喜欢

心肝心脉同治
心脉隆注射液治疗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及经济学评价
企业分拆上市的动因及经济后果研究
——以心脉医疗为例
便秘、痔疮要“同治”
复方心脉佳对巨噬细胞炎症相关因子caspase-1和白细胞介素-1β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
毓庆宫在乾隆、嘉庆、同治三帝心中掀起的波澜
吕梁市岚县:“五水”同治,打造良好生态水环境
同谋
爱称
荒唐同治讲信义
了解社会底层心态为精准扶贫把“心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