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运动食品的效能及市场趋势研究
——《运动营养学》评述

2021-01-06吴杰忠

食品与机械 2020年12期
关键词:营养食品营养学营养

体育运动食品又称特殊膳食用食品,是一种专门针对体育运动和健身人群的营养保健食品。体育运动食品萃取各类食材中的营养物质或功能因子,能够维持运动过程中的身体机能运转、减少运动中的损伤、帮助运动后的体能恢复。

大量研究表明,合理的膳食是保持健康的基础,在运动过程中摄取适量的营养能够促进运动能力的提升。但很多运动人士的营养学知识非常匮乏,对运动食品的功效与作用在认知上存在误区,容易不科学、不合理地选择运动食品,导致运动效能事倍功半。对此,需要提供专业的体育运动营养学书籍,为运动者普及运动食品营养学知识,从而更好地完成体育训练与健身活动。

由王广兰等编著的《运动营养学》紧密贴合体育专业培养的目标与方向,强调教材的整体优化以适应高校体育和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特点的总体要求,在内容上注重对知识的成熟度、稳定性、实用性等原则,以解决体育运动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因具有突出实用性、强化精品属性、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主动性、增加教材的可读性等特点,该书被列入高等院校体育类基础课“十三五”规划教材。

《运动营养学》是一本全面讲述了运动食品营养效用机能的参考书。全书设有4部分,分别讲述了运动营养学基础、运动员营养、大众健身营养以及常见慢性疾病患者的运动营养。《运动营养学》为体育运动专业人士、健身爱好者和特殊疾病人士提供权威、专业的运动营养学指导。

1 运动食品的效能

运动健身人员要科学、合理地摄取营养食品需要充分了解运动食品的效能,防止陷入购买和使用的误区。对此,《运动营养学》参考运动食品营养研究的前沿成果和临床测试结果,将目前流行的营养补充品分为:有潜在益处的营养补充剂、因缺乏足够证据而无法推荐的补充品以及不推荐的营养补充品3类,以防运动者误用和滥用营养食品。

书中详细讲解了多种有潜在益处的运动营养补充剂的功效。如维生素E、维生素C、β-胡萝卜素等在内的抗氧化剂,有利于对抗和降低运动时内源性自由基的生成和抑制脂质过氧化,从而延缓运动疲劳的发生,促进身体机能的恢复;咖啡饮料中存在的咖啡因能够刺激中枢神经,提高运动中的应变能力,延长耐力;碳酸氢钠(小苏打)在跑步等依赖糖酵解供给能量的运动中能够提高血液和肌肉的pH值,延缓疲劳的发生。

《运动营养学》建议运动者慎重食用因缺乏足够证据而无法推荐的补充品,如支链氨基酸、谷氨酰胺、β-氰基-β丁酸甲酯(HMB),这类营养补充品的临床效果需进一步验证。在不推荐的补充品中,有占市场较大份额的精氨酸、鸟氨酸、蜂花粉、丙酮酸、左旋肉碱等,这类补充品的效用有的在学界尚未有足够的研究支撑,有的已研究证实对运动员作用较小,甚至会产生毒副作用,因此呼吁运动者不予购买。

由于运动饮料在运动食品中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因此《运动营养学》专设一章详细讲解了运动饮料的生理作用,包括调节体温、维持循环系统血量、补充体内电解质、供应能量物质,分析了超长时间持续运动、长时间耐力型运动、长时间间歇性运动、短时间大强度运动和技巧性项目等不同运动项目中摄取运动饮品的合适剂量、适宜温度和具体饮品类型。

剂量适度是运动者摄取食品时需要考虑的重点。《运动营养学》特别强调不同人群摄入营养品的参考剂量。书中指出摄入剂量过多所产生的毒副作用,例如超量补充碱性盐类会引起肠道不适,恶心、呕吐,甚至会导致碱中毒,提示运动者考虑自身状况量力而行。书中还给出了提高营养剂效果的方法,如在口服肌酸的同时补糖、在服用肌酸期间补充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摄入量,以此达到“合成动力”的最佳效果。

为明确不同人群的身体营养状况,达到营养配比的最优化,《运动营养学》还提供了详细的营养状况评定方法。针对不同的健身人群,如增肌健身人群、减脂健身人群、少年儿童健身人群、中老年健身人群和不同的患者,如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症患者等具体分析其代谢特点,分别给出了营养膳食的科学建议。

2 中国运动食品的市场趋势

当前,运动食品产业在全球呈爆炸性增长势头。研究表明,预计到2025年全球运动营养市场将达到648亿美元。北美、欧洲市场依旧是运动食品的主场,亚太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呈现出巨大的潜力。中国产业信息网预计,中国运动营养食品市场规模在2021年预计会突破6.6亿美元。欧睿国际(Euromonitor)预计2023年中国运动营养食品市场规模可达8.59亿美元,在此之前市场将会保持30%的增速。

根据《运动营养学》的相关知识与当前运动食品市场表现来看,中国运动食品的市场份额在快速增长,呈蓬勃之姿,今后的运动食品市场预计呈以下发展态势。

2.1 消费群体完成专业人士向普通大众的最终拓展

据调查,目前中国人均体育消费额度仅为发达国家的1/10,可开发消费潜力巨大。随着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民众对运动营养食品的消费需求在日益强化,运动食品的消费群体正从“专业化”向“大众化”变革。产生此变革的原因为:① 健康理念的觉醒。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推出,民众“吃动平衡”的理念开始觉醒,对运动食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在不断升级,从而带动运动食品行业受众的暴涨。② 群体消费习惯的培养。随着运动营养食品市场营销的优化升级,除运动员、健美选手、健身人士、户外运动人士外,一些追求生活品质的消费者也被纳入到运动营养品的消费人群当中。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选购对身体健康有益的饮品、营养代餐以及低卡零食。因此,运动食品厂商应抓住“大众化”的市场机遇,广泛调查用户需求,加大研发创新,严控质量,做好运营推广,以配合不同群体对健康饮食的需求。

2.2 市场格局从单一集中走向多元细分

随着中国运动营养市场的繁荣,全球竞争者不断涌入,将会有更多的企业和机构跟进,推动运动食品行业的进步。这也给企业产品研发与创新、市场营销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目前,中国运动食品市场80%的市场份额集中于行业前十的厂家,如康比特、汤臣倍健等。运动营养企业需要不断挖掘发展垂直细分领域,促进产品分类的全面覆盖,以满足不同的运动状态、属性人群的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才能把握住中国未来广阔的市场。预计在未来发展中,具有便携性、智能化、个性化、服务性的运动营养品类将会受到消费者的广泛青睐;饮食健康+增肌、饮食健康+减重将是较受消费者关注的细分领域。

2.3 特殊群体将成为市场深度探索的目标之一

运动营养食品不仅是运动者和健身人士的重要补给,也适用于特殊群体——青少年、中老年和慢性病患者。《运动营养学》中提到,以往研究证明,多数慢性病与营养不合理和体力活动缺乏相关,运动营养在青少年强健体质、慢性病患者干预治疗、中老年衰老缓解上有明显作用。因而近年来运动食品研究者和从业者也在不断探索运动与大健康领域跨界合作的可能性。但市场方面,这类产品相对不全面、不完善,未来运动食品领域有待进一步与医疗领域合作深挖相关热门产品。

3 结语

《运动营养学》不仅是体育专业师生和健身爱好者的参考用书,同时也是中国居民学习膳食科学知识、平衡膳食宝塔的支持性工具书,全书系统全面、结构合理、内容专业,在培养高层次营养人才、促进运动食品营养学知识的传播、推动体育健身与膳食平衡、普及食品安全宣传资料等方面具有深远意义。中国运动营养食品产业在市场和相关机构的推动下,目前已形成了一个初步完整的产业链条和相对完善的管理体系,随着中国全民健身运动进一步繁荣发展,运动食品市场的前景将不可限量。

猜你喜欢

营养食品营养学营养
OBE理念在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烹饪营养学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
运动营养食品的选择策略探究
浅析运动营养食品的现状与发展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
营养Q&A
运动营养食品的现状和未来
春天最好的“营养菜”
探讨互动教学法在护理专业营养学教学的效果
聚唾液酸和唾液酸寡糖的生物合成及其在营养食品中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