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汝城古祠堂美术资源开发研究
2021-01-05向勇
摘 要:湖南汝城古祠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其整体环境因地制宜,充分体现出“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古祠堂布局形式都以美观实用为主,精美的艺术包罗万象。基于这一点且新一轮新课改建立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改善了过去集中的美术课程管理所带来的局限性,积极挖掘有价值的地域美术课程资源成为新的美术教育趋势,开发出汝城古祠堂的美术课程资源,弥补美术教育的差异性,促进学生的知识面及美术素养的全面发展,从而间接性地对汝城古祠堂进行传承与保护。
关键词:汝城古祠堂;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一、汝城古祠堂现状概述
汝城古祠堂建筑历史发展饱经沧桑,由于其地理位置偏僻,崎岖难行,即使在经历过历史文化运动之后也保存完整,又因其建造风格独特,工艺精美,因此它是完美反映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和手法以及氏系流变与家族家规的活化石;传统艺人与继承者减少,村民不够重视古祠堂的开发与保护,多数古祠堂年久失修,亟待修缮,墙体开裂变形濒临倒塌;受到当代多元文化的冲击,古祠堂改建、拆除现象较为突出,选取的建筑材料极大影响到古祠堂典雅古朴的风格,显得格格不入。
二、汝城古祠堂纳入美术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而汝城古祠堂传承人类文化的最重要手段之一便是美术,其所囊括的美术范围十分广泛,如雕刻,建筑,彩绘,漆画等等。其次,现代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來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而美术通过图像作为一种有效而生动的信息载体,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的频率大大提高,通过古祠堂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
三、可开发美术资源分析
1.遵循凸显美术学科特点与汝城古祠堂的特色的筛选原则
美术强调视觉性、审美性,这是美术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根本属性,在选取时着重从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完整的美术资源着手。其次,这些美术资源形成与发展都和汝城人民的生活环境、方式、地区的礼仪风俗密切相关,选择能够代表汝城古祠堂地区的文化艺术,使学生的美术素养提升的同时,也能够深入了解汝城古祠堂的文化。
2.美术资源
据2011 年教育部重新制定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阐明以学生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以及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原则,可开发的美术资源十分丰富,如汝城古祠堂整体的色彩,典型代表如范氏家庙、外沙太保第、绣衣坊、中丞公祠、绣衣坊等,其石基一般为青色,柱、房梁、门窗大多用红色,墙体多为白色或直接用青砖砌墙,琉璃瓦大多为黄绿、青或灰色,将古祠堂的整体色彩进行提炼,可为学生的美术创作色彩方面提供参考。木雕、石雕中的鸿门梁、雀替、神龛、户对、屏风、匾额、门楼雕花、八仙过海、西游记雕像、三顾茅庐、柱础、抱鼓石、石狮、香炉、神台,天井(鲤鱼跳龙门)等,整体雕刻而言工整精致,其立体,多层,色面,结构等表现别出心裁,人物神态活灵活现,题材丰富且寓意深厚,就手法而言聚集了浅浮、高浮、圆、透雕各种雕刻手法于一身,天真烂漫,绣衣坊抱鼓石的“象”画上牛的脚和尾巴,朱氏宗祠天井上的鲤鱼跳龙门,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对其开发可以提升学生的空间思维、观察、想象及动手实践能力。除此之外,雕刻类美术资源承载了许多中国经典的文学故事,在弥补学生的美术知识的同时,也扩展了学生的文学素养,间接性的发扬了汝城古祠堂文化。漆画,如范氏家庙文官门神、朱氏总祠武官门神,具有传神灵动,意趣盎然,极富形式美感的特点,它所展现出的形式美感,是中国漆画语言内在逻辑的真实印证,可为学生美术创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性。祠堂文化图案,主要包括人物、植物、动物图案,如叙伦堂的门槛蝙蝠,周氏宗祠菊花图案,每一种图案寓意深厚,如蝙蝠、麒麟代表吉祥,仙鹤代表寿命长久,喜鹊与桂圆代表中举,狮子代表驱邪和彰显权贵,莲代表纯洁,牡丹代表富贵长春等,古祠堂的文化图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表达其高情远致,强调精神的高洁与纯粹,对于现代社会而言,观念不停流转,传统文化可以作为我们中华民族(尤其是青年)赖以安放心灵的精神家园,让传统文化在这个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更体现其重要性。
3.适用美术资源的年龄分析
基于汝城古祠堂构成、艺术表现较为复杂,学习难度较大,此外结合教育知识与能力中中学生认知发展特点而言,相对更适合十一岁(中学生)以上的学生。中学生的感受和观察力发展迅速,甚至超过成人水平,对于美术的造型色彩而言,恰恰需要敏锐的感受与观察力;在空间知觉方面,中学生学会在抽象水平上理解各图形的形状、大小及空间位置的相互关系;中学生的记忆力日益增大,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对于直观形象材料的记忆要优于抽象材料的记忆,对图像的记忆优于对词语的记忆。综上所述,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汝城古祠堂所传达出来的人文知识及建筑艺术,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平衡的对接口。
四、意义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校本课程逐渐成为新课改的一个创新亮点,通过汝城古祠堂美术资源开发的手段提供了文化通过美术载体得到传承与发展的新途径,它以适合受教育者易接受的形式使其获得关于地域文化的系统知识,提供相关的理论基础,进一步丰富我国对于汝城古祠堂美术教育方面的研究,使其得到继承和再生,弥补区域间的文化差异性以及国家美术课程过于集中的局限性,间接性的保护与发展汝城古祠堂。
五、结语
汝城古祠堂独特的形式美感,各种美术元素彼此相互碰撞和融合,营造出了一种既符合儒学礼制,也符合当地氏族宗族的价值理念和审美观念的建筑群体,为我国建筑体系抒写了美丽篇章。以上是笔者通过考察对汝城古祠堂建筑的美术资源进行分析,介于学术研究水平有限,希望更多关注汝城古祠堂美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学者和同人的指正。
作者简介:
向勇,男,汉族,江苏淮安人,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学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