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吹泡泡工具探究遭遇“冷场”

2021-01-05本刊编辑部卜小倩

教育家 2021年50期
关键词:冷场吹泡泡工具

本刊编辑部 卜小倩

在孩子们即将进入中班之际,我们开展了一次吹泡泡活动。活动设计的初衷是希望孩子们通过实验探究,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出吹泡泡的工具,从而体会成功吹出泡泡的自豪感以及科学探究的乐趣。

活动开始后,我出示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吹泡泡玩具,引导孩子观察泡泡,鼓励孩子们在教室里寻找可以吹出泡泡的工具。在此环节,孩子们非常活跃,从各个区角取来物品,验证自己的猜想。通过实验验证与交流讨论,孩子们发现可以吹出泡泡的工具有共同的特点:都有洞洞。下一步,在让孩子们利用教室里的材料创意制作吹泡泡工具时,活动开始脱离我预设的轨迹。孩子们对于制作材料的选择有些犹豫不决,甚至有的孩子并没有尝试自己制作新的工具,而是拿起了之前探究时选择的吸管、插塑玩具,蘸着泡泡液吹了起来。显然,在有现成可用的工具时,孩子们自己制作新工具的兴趣并不高。不过,还是有小朋友坚持自己制作。泽泽找到了扭扭棒,经过弯折,他制作出了一个圈,成功吹出了泡泡。我请泽泽在全班进行展示,孩子们这时才找到了方向,纷纷拿起扭扭棒进行制作。可是直到活动结束,孩子们也没有发现制作其他工具的方法。实际上,活动开展前,我对教室里的材料进行了考察,已经思考出几种制作方案,并推测孩子们在我介入前至少能够较轻松地想出一种方案。可是,在动手制作吹泡泡工具时,孩子们可以选取的材料遍布整个教室,范围广、种类多,选择的目标过于宽泛,导致他们迟迟想不出制作工具的方案,索性直接拿起了现成的工具,失去了自己动手制作的兴趣。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我让孩子们主动探索,不给孩子们太多限制,让他们自己选材、操作、尝试,可是活动中自由的度该如何把控?我期望孩子们打破对常见材料固定玩法的认识、开拓思维、尝试动手制作吹泡泡工具,可是面对种类繁多的材料,多数孩子陷入迷茫,以致迟迟未找到解决方案而气馁,此时我应采取何种措施来提示孩子?我的本意是尽可能多地给予孩子自由选择的空间,提高孩子的创造力,可是因为选择空间过大,反而阻碍了孩子的思考,我该如何维持平衡?(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阳光幼儿园 卜小倩)

◎巧设问题情境,引导幼儿主动探究

北京市大兴区第二幼儿园      阚培培

在幼儿追逐奔跑、自主玩耍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随机教育的契机,把对幼儿的发展期待与教育目标转换为幼儿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案例中我们可以辨别到幼儿愿意吹泡泡,但是教师设置了一个吹泡泡工具不足的困境,以此激发幼儿主动寻找或者制作吹泡泡工具的内驱力。教师精准提出问题,才能引发幼儿主动探究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可以提问:“我们都想玩吹泡泡游戏,但是没有那么多工具,怎么办呢?”通过观察教师收集的吹泡泡工具的特征,可以鼓励幼儿在班级找一找,如“班级里的哪些材料和吹泡泡器相似呢”。通过展现想玩游戏和游戏工具不足的矛盾,可以很好地激发幼儿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观察总结吹泡泡工具的特点,更容易帮助幼儿有目的地找到替代的工具。幼儿在尝试并有所获得的情境中,可以看到自己的力量。

用现成的工具吹泡泡时,幼儿肯定会有很多新奇的发现和表达,如:有的容易吹出来,有的就很费劲;有的能吹得大,有的就吹得很小;有的能吹出一串,有的只能吹出一个;有的甚至能吹出和工具一样的形状……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收集幼儿的问题,梳理幼儿的兴趣生发点和探究方向,引导幼儿进行新的挑战和尝试。制作吹泡泡工具不应是本次科学探究的唯一或终极方向和目标,随着幼儿对吹泡泡活动的深入探索和体验,看得见、摸得着、感兴趣的设想——制作超级无敌吹泡泡工具,一定会存在于幼儿的心里,在恰当的问题情境中,自然而然地打开。正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的那样,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發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我们应该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巧设问题情景,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真正做到让幼儿在操作中自发学习,主动探索,成为学习的主人。

◎积累前期经验,给予必要等待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机关幼儿园      魏晓璇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重要的是让幼儿形成勇于探索的精神、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在活动中给予了幼儿主动探索的机会,但由于范围太广、材料种类多且杂、幼儿对需要制作的工具前期经验并不丰富,导致幼儿在动手创作的环节兴致不高。在本次活动之前,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认识多种不同形状的材料,引导幼儿积累前期经验,激发幼儿制作的兴趣。除了必要的经验准备,教师作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在活动中可以与幼儿共同尝试、探索、研究。尝试多种不同的可能性,一起试错,一起成功,才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应尊重个体差异,给予必要的等待。在探索活动中,幼儿主动地探索发现并获得知识和了解事物,使他的认知结构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需要一个过程,不能急于求成。此外,幼儿具有个别差异,反应的快慢不同,能力的强弱也不同,探索与发现的过程必然存在差异,不能强求一致,应该给予幼儿充分思考和探索的时间,不应该过分急躁。

◎关注需求,提供科学指引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中心幼儿园      周方莹

首先,在探索开展前拓宽幼儿的思路。教师给幼儿提供了一个宽松、自由的探索环境,而幼儿更多选择了探索前已使用过的吸管。班级空间过大,且材料分布在班级的各个位置,幼儿难以思考出其中的解决方法,进而产生气馁的心理。基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先提供部分材料,引导幼儿探讨所提供的材料如何才能变成吹泡泡工具。在拓宽幼儿的思路后,再提供条件让幼儿自主探索“哪些可以变成吹泡泡的工具”。此时,幼儿便能找到方向且充满期待地投入探索活动。

其次,在活动的过程中鼓励幼儿勇敢尝试。幼儿面对制作材料的选择时是犹豫不决的,在得知泽泽制作出新工具的方法后才积极地尝试。这进一步揭示出班级幼儿缺乏“尝试”的心理。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科学引导班级幼儿使用制作出的新工具去吹泡泡,甚至可以开设“试验桌”,以激发幼儿勇于尝试的心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与幼儿一同完善未能成功吹出泡泡的工具,并寻求失败的原因,以此鼓励幼儿勇敢尝试新工具,激发幼儿的思维活力。

科学探索活动是一个“试误”的过程。教师应当敏锐地发现幼儿言行所表达的信息,关注幼儿的需求,提供恰当的引导,助推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活动。

◎从幼儿视角出发,充分准备每一次活动

河北省直机关第三幼儿园      薛洁

要想实现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教师需要努力做到从幼儿的视角出发,充分准备每次活动,具体分析如下——

准备科学探究活动一定要“备幼儿”。幼儿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了解幼儿的相关情况,包括幼儿的关注点、兴趣点、现有的知识经验,对班级环境材料的了解程度,特别是幼儿的思维方式特点,因为幼儿的思维水平直接决定着幼儿的探究水平。正如案例中幼儿在见到教师出示的吹泡泡玩具后在教室里寻找相关物品,主动验证自己的猜想,并讨论吹泡泡工具的共同点。

灵活设定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教师要结合幼儿已有的经验水平和探究能力分析本次科学活动中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明确幼儿能通过何种方式和途径来实现自身的发展,还要注意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发展区存在差异,充分考虑幼儿的独特性,切忌“一刀切”。案例中能力较强的泽泽通过弯折扭扭棒成功制作出一个圈来吹泡泡,其他幼儿在探究过程中遇到困难时直接模仿同伴成功的操作,却无意于深入探究,这是比较合理的反应和表现。教师应提前考虑到这一点,在材料的准备和呈现上运用技巧,引导其他幼儿自主发现更多材料,帮助更多幼儿提升活动成就感。

适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教师角色的抽离和缺失,教师不能被既定的活动设计牵着走,把单纯实现活动目标当成唯一目的,而忽略了幼儿传递出的重要信息。学前教育的对象是鲜活生动、充满智慧的独立个体,很多活动中呈现的情况难以预设,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中处处留意、时时分析幼儿即时生成的信息。案例中当幼儿想不出制作方案、失去兴趣的时候,教师要及时鼓励引导,甚至亲身示范,灵活运用科学的支持策略给予幼儿回应和帮助。

◎把握“自由度”,做有温度的教育

吉林省省直机关第一幼儿园     白丽萍  杜洁琼

科学活动中的自由是幼儿思考、表达、探究行为、材料使用上的不受限,最重要的是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和经验。小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的“自由度”可以尝试在以下范围内把控。

第一,要明确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科学家,而是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探索的欲望和能力。即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探究得出的结果。案例中的幼儿在活动初期,寻找教室内可以用来吹泡泡的物品,并验证猜想,总结出“吹泡泡工具都有洞洞”的共性特點。幼儿在这个环节中积极思考、表达,一定程度上已经实现了科学教育的目标。在这个流程后,可以添加记录单,由幼儿用自己能理解的符号记录哪些工具可以成功吹出泡泡。经此过程,小班幼儿的注意力已经经过一次高峰,工具制作环节也可以作为下一次活动内容。

第二,适当缩小小班幼儿的探索范围。案例中教师为了体现“自由度”,提供的材料遍布教室,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小班幼儿思维特点及能力迁移范围。小班幼儿偏爱熟悉的事物,生活经验有限,教师可以在相对小的范围内设置材料,方便幼儿发现、取放,有助于激发幼儿寻找、探索的欲望。

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从意识、行为、结果再到反思的连续发展过程。教师要让幼儿在科学活动中敢想、敢说、敢做,调动幼儿科学学习的内驱力,使科学探究活动有温度。

猜你喜欢

冷场吹泡泡工具
吹泡泡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吹泡泡
准备工具:步骤:
“巧用”工具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冷”变“热”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的“冷场”
教你如何发起谈话
“冷场”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