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无本之木到自然“生成”

2021-01-05刘晓晔

教育家 2021年50期
关键词:小蛇句式形式

刘晓晔

对于幼儿来说,良好的语言水平是其表达能力发展的基础。许多幼儿教师充分重视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在开展阅读活动时将故事仿编和创编作为延展活动。但在实践中,以成人思维主导活动的情况却屡屡出现。仿编和创编活动中,教师容易陷入哪些不尊重幼儿的误区?为何出现如上情况?怎样调整自身的理念和方法,让活动真正助推幼儿表达能力发展?

仿编和创编是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重要形式和组成部分。很多老师在组织《小真的长头发》《我的连衣裙》这类语言具有重复性的图画书阅读活动时,多半会设计一个环节:请幼儿根据语言或情节,运用想象进行仿编和创编。于是在一个30分钟左右的活动中,孩子们听了故事、学了诗歌之后,需要迅速地进行加工、理解、联想、创作……最终在老师们不停地“启发”“引导”和对句式不断地重复下,孩子们在10分钟内编出了各种情节,组成了一个完美的新作品,老师们也终于松了口气。

可是,这种看似“完美”的仿编和创编,真的“完美”吗?是否每个孩子都能完成即兴的仿编和创编?它们是孩子们基于阅读理解后的主动创造,还是被逼上梁山时“搜肠刮肚”的拼凑?

所有伟大的创造都离不开模仿,而模仿的前提则是对所要模仿的事物有深刻的认识。孩子们只有理解了“蓝本”的内容和情感,“仿”或“创”才能成为自然而然的表达。比如《我的连衣裙》不仅是小女孩穿着裙子走到了各种各样的场景之中,还是孩子对自然世界中美好景象的憧憬。只有具备这样的基础,孩子们才能很自然地调动起自己的期望,想象哪些美好的图案会跃然裙上。所以,仿编和创编不是一个“必须完成”的环节,不是赶场子匆匆“赶”出来的结果。

理解了文学作品,孩子们就能仿编和创编了吗?当然不是。他们还需要素材,需要具有相应的生活经验,更需要教师在组织孩子们进行集体的仿编和创编前,有意识地激活孩子们自己的经验,而不是仅仅问“小女孩还能走到哪里去呢?她的连衣裙还可能变成什么图案”。教师可以试试问:“你的梦想是什么?”“你最想拥有什么?”“最想吃什么?”“想去个什么样的地方?”“如果天上掉下一块大白布,你想用它做什么?”在教师有意识的支持下,孩子想到的可能是宇宙飞船、玩具熊、汉堡、糖果、机器人岛、外太空,想要做的可能是短裤、窗帘或云朵……这样,他们的仿编和创编才是个性化的诠释,也不再是无本之木。

阅读理解和生活经验是幼儿故事仿编和创编的两翼,缺一不可。教师要让孩子们有充分的时间理解和吸收阅读内容,再有意识地激活孩子们的相关生活经验,才能让仿编和创编水到渠成。

仿编和创编必须在阅读活动中即时完成吗?

无论是传统的故事、图画书,还是充满童趣的诗歌,孩子们都喜欢反复听、反复看,原因就是他们需要通过重复阅读来加深认识和理解。对于幼儿园相关活动来说,切忌在一个活动中加入过多的目标和内容,不要让理解、复述、表演、亲社会或健康教育、画故事情节、仿编和创编一股脑地挤在一个活动里。

一方面,我们可以试着将其拆解为若干活动,给孩子们的仿编和创编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要意识到,仿编和创编就像“熟读唐诗三百首”一样,是长期累积后的效应和结果。孩子们感知作品的速度和能力存在差异,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阅读后即刻就进行仿编和创编。所以仿编和创编可以即时,更需要延时。

仿编和创编只能是内容的“仿”和“创”吗?

幼儿园语言活动中常见的仿编和创编都是围绕文学作品的主题和内容开展的,比如阅读了《勇气》后,创编“我的勇氣故事”。但是,孩子们在文学作品学习中所获得的经验并非只有文学内容和文学想象,还包括对文学形式的认识和理解。

一名幼儿去幼儿园的路上看到了一只小狗,他说“小狗走路真有意思,它踮着脚尖走路,哒哒哒……”。到了班里之后,他主动地在晨间分享环节说:“我想给大家讲个传说!”在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许可后,他开始了下面的描述:

很久、很久以前,狗的后脚跟很尖,就是那种很长的后脚跟,走起路来很疼。有一只小狗就对爸爸说:“爸爸,能把我的后脚跟磨掉吗?”爸爸就拿工具给它磨啊磨啊,结果磨没了,没有后脚跟了!后来,小狗就只能踮着脚尖走路了。

我们惊喜地发现,幼儿似乎已经感知并且理解了“传说”这一文学形式的特点。这名幼儿的经验来自哪里呢?原来,刚好快到中秋节,班级里经常会阅读关于中秋节的传说,老师也会给小朋友们讲一些类似的故事,潜移默化中,幼儿可能获得了一些文学形式经验。但大部分幼儿园活动中,我们更容易关注文学作品的主题、内容,忽视幼儿对于文学形式的“仿”和“创”。

幼儿仿编和创编的时候总是“不像”怎么办?

不断循环、重复的句式是儿童故事、诗歌中极为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所以,孩子们只要替换掉某些词汇,就可以创造出一个全新的作品。但这也容易使我们在仿编和创编中陷入机械套用句式的误区。

例如很多老师在《好饿的小蛇》的学习过程中,会让孩子们用“小蛇吃了××,变成了××的小蛇”来进行创编,有些老师甚至会让孩子在前面一个句式的基础上,模仿故事中的语言,说出“啊呜——咕嘟!啊——真好吃”,力求让孩子们“完整地表达”。但是,结果却似乎总有些事与愿违。孩子们大多能说出吃了的水果,也能说出小蛇变成了什么样子,但就是没办法完美地套用句式讲述出来。老师们很苦恼,需要一遍一遍地让孩子们重复;孩子们也很茫然,没明白自己哪里说得“不对”和“不好”,为什么还要按老师的要求重说一遍。其实幼儿仿编和创编时,创作出来的作品和原来的作品都“不太像”,于是我们会非常认真地要求幼儿套用某个句式再说一遍。

要避免这种机械套用句式的倾向,就要明确“仿编和创编”的核心特点。如果说阅读的重点在于通过对文学语言、内容、形式的感知,体会文学所传递的情感,那么仿编和创编的重点则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是孩子们自我经验和情感的表达与抒发。对于孩子来说,其重点显然在于主动地表达个人的想法和感受。所以孩子的仿编和创编不必求“像”,让孩子在文学作品的熏陶下,“想说、敢说、有机会说”才是核心,仿编和创编只要“意思”到了即可。严苛的句式要求只会让孩子们感受到过多的束缚和限制,不仅会降低他们的表达欲望,还会让原本应是充满创造力的过程变成了无生趣的 “鹦鹉学舌”。

仿编和创编是一种体现幼儿阅读理解能力,帮助幼儿积累文学语汇、文学想象、文学形式经验的重要活动形式,更是让幼儿的生活经验与文学经验相互连接起来的有效方式。我们通常所说的仿编和创编主要是口头方式,但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有些幼儿擅长口头表达,他们可以用口语方式进行表达;有些幼儿擅长绘画,他们可以用创编图画书的方式进行仿编和创编;有些幼儿擅长通过肢体动作表现自我,那么也可以在表演游戏中实现对作品的仿编和创编。仿编和创编的形式可以不拘一格,但它始终需要以阅读理解和生活经验作为支撑。

责任编辑:谷珵

猜你喜欢

小蛇句式形式
谁要一条小蛇
满文简单句式之陈述句
小议过去进行时
小蛇跳舞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例谈机械能守恒定律几种形式的应用
特殊句式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