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网络学习空间环境下的高考备考实践与反思

2021-01-05刘随新,赵霞

求知导刊 2021年41期
关键词:二轮复习高中地理方法

刘随新 ,赵霞

摘 要:教师网络学习空间的普及与推广,能够变革教学模式,重塑评价方式,营造学习氛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文章以教师网络学习空间环境下的高中地理二轮复习为例,梳理了高中地理二轮复习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将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于高中地理二轮复习的具体方法,以期为网络学习空间在教学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师网络学习空间;高中地理;二轮复习;问题;方法

课题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基于‘互联网+’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及实践研究”(GS〔2020〕GHB259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55;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41-0067-03

作者简介:刘随新(1984.6—),男,甘肃西和人,甘肃省西和县第二中学,中学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地理教学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

赵霞,甘肃省西和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2016年6月,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提出要创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与应用模式,鼓励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备课授课、家校互动、网络研修、指导学生学习等活动[1]。2019 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以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与普及应用推动教育教学模式变革[2]。2020年,特殊时期的线上教学,使教育信息化2.0时代提前到来,使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大有可为,教师网络学习空间的全面普及与有效推广,能够优化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尤其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教师网络学习空间的内涵及优势

(一)教师网络学习空间的内涵

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的《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文件中指出,网络学习空间是由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认定的,融资源、服务、数据为一体,支持共享、交互、创新的实名制网络学习场所[3]。教师网络学习空间是指教师在网络学习环境下的一块专属领地,能整合推送优质教育资源,连接课堂内外,实现线上、線下教学,促进生生、师生、师师、家校互动交流。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能为学习者的多样化需求提供智慧化虚拟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在虚拟的学习环境中,实现智能化诊断、即时反馈、互动服务,既能满足教师的各项需求并提供相应的应用服务,又以学习者为中心,为学习者提供开放、联通且灵活的实名制虚拟学习场所,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

(二)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在教学中的优势

教师网络学习空间极大地便利了教学活动的开展,简单来说,教师网络学习空间有以下三点优势:第一,教师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可实现在线备课、集体备课,参考、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模式,优化资源供给;可以对教学活动、课程资源进行再设计、再开发,满足学习者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实现差异化教学;可以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促进师生信息素养的提升。第二,教师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可以组织与实施翻转课堂,进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可将课内外结合、家校结合,重构学习环境;可为教师、家长与学生、校长、管理者提供互动交流的场所。第三,教师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可以为学生在线布置、批改作业,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学生进行实时指导,达到师生、生生互动的目的;可以通过采集、整理、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成绩,甚至可以指导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高中地理二轮复习存在的问题

在高中地理二轮复习中,学生存在重复地复习知识、盲目地进行题海训练、答题模板化、死记硬背知识点等问题。这些问题使得学生不能构建知识框架,无法厘清知识之间的关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无法得到实质性提升,学生在做题时不会解读、获取和提炼信息,不会迁移运用知识,导致复习效率低下。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在高中地理二轮复习中可采用专题复习法、比较复习法、“梳理一拓展一应用”模式复习法三种方法,但这三种复习方法也各有优缺点。

专题复习法的优点是通过练习专题,学生可以厘清知识的横向、纵向关系,理顺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整合知识,建构知识框架;其缺点是缺乏知识迁移应用的指导,学生只学习知识,不学习案例,在传统的教学中,课堂易成为教师的“一言堂”不符合新高考情境化教学的要求。比如,在讲解雾的专题时,教师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了雾的定义、雾与霾的区别、雾的形成条件、雾的消散、雾的危害、雾的种类,很好地为学生构建了知识体系,但缺乏真实的情境与案例,学生记忆效果欠佳。比较复习法的优点是通过填写表格来比较地理事物的异同,能使学生加深对类似知识点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能力;其缺点是学生缺乏对知识的具象感知。“梳理一拓展一应用”模式复习法可以较好地让学生内化、理解、应用知识,但受课堂教学时间、课堂容量及从传统纸质媒体呈现的限制,不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存在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

三、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于高中地理二轮复习的方法

利用教师网络学习空间,教师可轻松实现应用、生成优质教育资源,推送优质、个性化教育资源。学生可以在线上讨论,消除线下教学发言机会少的弊端,也可以上交作业到空间,教师、家长都可以进行督促、检查,学生还可以与其他同学进行横向比较,也可以对自己的学业情况进行纵向比较。教师可以优化课程资源,实现差异化教学,较好地解决以往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完”的问题。具体而言,在高中地理二轮复习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一)引入时事新闻,设计复习课程的导入环节

教师可将时事新闻发布在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并设计、开发课程。例如,2020年夏秋季节,中国东部许多城市开启“城市看海”模式时,江西赣州福寿沟又一次被人们热议。早在2016年8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考察了赣州900多年前的地下排水系统——福寿沟,总理称赞福寿沟防洪排涝,造福百姓、延寿千秋。是什么原因使福寿沟能造福百姓近千年呢?教师在课堂上引入这样的新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福寿沟能造福百姓近千年的原理进行探析。教师还可以将“2020 年珠峰高程测量”的新闻引入二轮复习,从而导入山地的形成、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雪线、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旅游业、冰川地貌、板块运动等相关知识点的复习。教师通过新闻,将自然、人文地理的知识点串联了起来,探索了一种学生感兴趣且高效的高中地理二轮复习模式。

(二)引入影视资源创设情境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应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2018 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认为高质量的影视资源,形象生动、感染力强,高中地理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优秀的影视资源,对培养高中生的地理综合思维,提高高中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高质量的影视资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比如,学生通过观看纪录片《航拍中国》的片段,可以复习中国区域地理,提高地理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橡皮网”等组卷平台,发布相关地区的试题,做到讲练结合,提升学生的复习效果,进而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纪录片《鸟瞰中国》第二集:继往开来、《改变地球的一代人》向学生呈现了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等人文地理要素,可以加深学生对各地理要素相互关系的理解。另外,教师还可以将电影、短视频引入教学空间,以具体的情景来导入、设疑、激趣,训练学生综合思维,帮助学生理解人地关系。

(三)推送微课视频,打造翻转课堂

利用教师网络学习空间,教师可以推送微课,丰富课程资源,也可以将重难点制作成微课视频,做到一点一练,打造翻转课堂。利用教师网络学习空间,教师可以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在线下教学中解决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指导学生的个性问题,帮助学生打通知识关。另外,教师也可以将地理实验视频推送至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解决课时紧张的问题。例如,在讲解“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中的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时,教师可以借助“华师慕课”等的微课实验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密度流的底部是密度大的海水流向密度小的海水,上部是密度小的海水补偿密度大的海水,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探究为什么会这样流动,让学生根据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来证明,实现多学科融合学习。

(四)在线讨论,集思广益,绘制思维导图

利用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学生可以将手绘的思维导图作品照片,或在线利用MindMaster在线思维导图、百度脑图等平台绘制的思维导图图片,发送到网络学习空间。学生可以在线讨论,互相评价,以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网络。

(五)发挥技术优势,深挖教材案例

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二轮复习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深挖教材图片、案例背后蕴藏的地理知识。比如,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九页阅读“探索宇宙”板块,讲到贵州平塘大窝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中国天眼”,重在讲述其在探索宇宙方面的超强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师网络学习空间搜索大窝凼建设前的图片,在讲授喀斯特地貌时作为案例引入,让学生探究“中国天眼”选址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也可以通过整合图片和案例,设计相关题目来组织学生进行复习。当然,在深挖教材案例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利用学习空间推送“天眼之父”——南仁东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学习科学家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以实现育人功能。

(六)将知识融入案例,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

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二轮复习时,切忌重复讲解知识点,而是要“老瓶装新酒”,将知识融入案例中。案例一定要真实,可以来自视频,如纪录片;可以来自科学文献,如中国地理学会主管、主办的期刊;也可以来自地理科普类的期刊,如《中国国家地理》;还可以来自新闻。比如,在讲解“产业区位选择”时,教师可以精选乡村振兴、產业结构调整案例,推送至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分析影响产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条件,并类比案例,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七)大概念统整复习,构建知识逻辑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中,作者将大概念比作车辖,有了车辖,车轮等零部件才能组装起来,否则只能散落一地、毫无用处。大概念体现了地理知识背后的原理,教师可以地球表面的热力差异为大概念来梳理复习脉络,划分两个学习主题,让学生分析形成原因。一是以热力差异是地表差异的基础为学习主题,将地球五带的划分、自然带、纬度地带性等进行统整复习;二是以热力差异认识自然地理过程为学习主题,将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季风环流、热力环流进行统整复习。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来厘清知识线索,并将绘制的思维导图推送至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集思广益,另一方面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在理解知识时存在的逻辑偏差,以便教师更好地组织精准复习。

(八)真题重做,旧题新做

练习高考真题是进行高考复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可将地理高考真题进行变式处理,如将综合题改为选择题,将选择题改为材料分析题。教师可以将改编好的试题推送至教师网络学习空间,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提升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效率。

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在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可以变革教学模式,优化资源供给。教师引入时事新闻,可让学生学“接地气”的地理;引入影视资源,可让学生学有趣的地理;推送微课视频,打造翻转课堂,可实现有效教学、高效教学;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进行展示交流,实现了知识的共享与创生,学生可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同时,教师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为教师提供了交流、专业成长的平台,教师可以在线备课、集体备课,将个体知识社会化、群体化,减轻自身的负担。师生在共同使用教师网络学习空间的过程中,利用平台收集的数据,可以重塑师生评价方式,为教师的二次备课提供依据,可为学生的复习查漏补缺,提升复习效率,为学生的职业规划提供数据支撑,也可为教与学、教师的科研活动保留一手资料。师生在利用空间开展教与学活动的过程中,提升了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606/t20160622_269367.html,2018-06-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2018-04-1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发布《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5/t20180502_334758.html,2018-04-17.

猜你喜欢

二轮复习高中地理方法
多元比较有效开展二轮生物复习探究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概念图教学在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中的应用
高三生物课程第二轮复习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思维导图在高中政治二轮复习中的运用意义研究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