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40年我国高校后勤发展阶段研究

2021-01-05周艳明陈倚冰

高校后勤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高校后勤后勤社会化

周艳明 陈倚冰

改革开放40年我国高校后勤发展阶段研究

周艳明 陈倚冰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后勤保障部]

高校后勤的发展与高等教育发展紧密相关。依据对改革开放40年来高等教育和高校后勤发展阶段不同划分的归纳总结,以及对相关重要政策和数据的分析,我国高校后勤改革发展可划分为后勤社会化改革萌芽(1978-1984年)、后勤社会化改革探索发展(1985-1998年)、后勤社会化改革全面推进(1999-2012年)和后勤全面深化改革(2013-2022年)四个阶段。今后(2023-2035年),高校后勤将迈向治理初步现代化阶段,不断推进后勤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高校后勤现代化。

高等教育; 高校后勤; 发展阶段; 后勤社会化

现有文献主要从后勤社会化的角度对高校后勤发展阶段进行研究和划分,没有与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结合在一起研究。对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和高校后勤发展的历程、阶段的归纳总结及分析,有助于从更宏观、更精准、更科学的视角认识高校后勤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在新的历史起点(-2035年)为继续深化高校后勤改革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一、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划分

从整个教育制度宏观层面,范国睿[1]将改革开放40年的教育制度变迁划分为五个发展阶段:1、拨乱反正,教育制度的恢复与重建(1978—1984年);2、改革教育体制,教育制度变革的部署与展开(1985—1991年);3、探索市场机制,以制度变革促进教育事业发展(1992—2002年);4、从效率走向公平,教育制度变革的调整与持续(2003—2009年);5、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基于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教育制度变革(2010年至今)。

而祁占勇等[2]依据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及国家重大高等教育政策颁布时间,将改革开放40年高等教育政策的变迁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1、以全面重建为中心的初步建设阶段(1978—1991年);2、以结构优化为抓手的规范发展阶段(1993—1998年);3、以规模扩张为动力的繁荣发展阶段(1999—2010年);4、以内涵建设为重点的深刻变革阶段(2011年以来)。

从高等教育规模的角度,高等教育发展可划分为精英化(1978—2001年,毛入学率低于15%)、大众化(2002—2018年,毛入学率低于50%)和普及化(2019年-,2019年毛入学率达到51.6%)三个阶段。

二、高校后勤发展阶段划分

从体制的角度,高校后勤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1、计划-行政体制阶段(20世纪80年代之前),2、指导-服务体制阶段(21世纪初期),3、监督-服务体制阶段(现在-)。

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40 年的发展历程来看,张柳华[3,4]将高校后勤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1、探索阶段(1979-1999年),2、改革阶段(1999-2003年),3、构建阶段(2003-2012 年),4、现代化阶段(2013年-)。

从后勤社会化改革文件、会议的角度,高校后勤社会化划分为四个阶段:1、起步阶段(1985-1992年),2、推进阶段(1993-1998年),3、加速阶段(1999-2007年),4、深化阶段(2008年后)。

从后勤社会化改革外延和内涵的角度,高校后勤社会化划分为三个阶段:1、外延社会化阶段(1985-1999年),2、外延社会化向内涵社会化转型阶段(1999-2015年),3、内涵社会化阶段(2015-2030年)。

三、相关政策和数据分析

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以来,与高等教育相关的重要时间节点、政策文件等信息见表1。

表1 1978年以来与高等教育相关的重要时间节点、政策文件等信息

1978年至2018年4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与本专科生招生规模的变化情况对比如图1所示。

图1 1978—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与本专科招生数变化情况

通过表1和图1可以看出,几个关键时间节点分别是1985年、1998年、2012年和2018年。从图1可以看出,本专科招生数一直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直至2018年GDP才略反超。按照目前公布的GDP增长率,从2019年开始,GDP会不断上扬,而本专科招生数则是缓慢上升,GDP曲线会越来越超过本专科招生数曲线。至1998年,本专科招生数曲线与GDP曲线基本保持平行关系,都有增长,但增幅不大。但从1999年开始,本专科招生数曲线急剧上扬,直至2018年,它与GDP曲线呈现“月牙”型,说明经济发展跟不上高等教育规模。也就是说,高等教育的条件保障很难通过政府或高校自身财政得到满足,必须借助社会力量。这种情况自2012年及以后每年教育经费都超过GDP的4%之后,情况才不断得到改善,随着GDP增长,“月牙”型的缺口越来越小。可以肯定的是,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开始,高等教育的条件保障可通过政府或高校自身财政得到满足。

四、高校后勤发展五阶段论

高校后勤发展整体落后于国家教育体制机制变革、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现代化等进程步伐。主要原因是后勤不是人才培养的主战场,加之后勤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常规服务保障的正常运转,安全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平安是后勤之第一要义,因此在观念上、政策上、体制机制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迟滞、单一、不深入、不系统。

本文提出的对高校后勤发展阶段的划分,首先是结合国家发展重要时间节点:1978年改革开放,1985年教育体制改革,1999年高校扩招,2012年党的十八大,2022年党的二十大,2035年中国教育现代化。另外,将国家经济发展及教育投入情况、招生规模情况,标志性教育政策文件与教育改革时间,党和国家建设、社会治理也作为发展阶段划分的重要依据。结合上述依据,本文将高校后勤的发展(1978-2035年)划分为如下五个阶段。

(一)后勤社会化改革萌芽阶段(1978-1984年)

改革开放后,上海同济大学等高校率先尝试食堂半企业化管理,后勤社会化出现萌芽。从单科、单项承包向多科多项、多形式、多层次扩展的全面经济承包,并出现1984年西安交通大学的个人承包试点,向总务后勤任务、经费、人员、管理四位一体大承包的转变。该阶段主要是从计划经济下的国家统包统揽到后勤社会化改革萌芽。

(二)后勤社会化改革探索发展阶段(1985-1998年)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指明高校后勤服务工作改革的方向是实行社会化。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其中《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指出,鼓励社会服务组织承揽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后勤服务、退休人员管理和其他事务性工作,打破了“大而全”、“小而全”的封闭式自我服务体系。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学校的后勤工作应通过改革逐步实现社会化,继续大力发展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逐步建立支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服务体系。1998年《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发布,教职工住房全面社会化,长期困扰高校后勤的突出矛盾彻底解决。1998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宣布:招生计划与后勤社会化挂钩。经济制度的变化及高等教育入学率的提升,推动了后勤社会化改革进一步发展。该阶段主要是后勤社会化改革艰难探索,改革社会化方向共识初步形成。

(三)后勤社会化改革全面推进阶段(1999-2012年)

1999年,高等教育扩招,高校后勤条件支撑与学生规模严重不匹配。2000年《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实现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国务院连续四次召开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工作会议,以学生公寓和相应后勤服务设施建设为突破口,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迅速在全国全面展开。高校后勤全面实行甲乙方的管理体制和后勤服务的独立核算与企业化管理。2004年,全国第一家由管理层和员工持股的后勤企业——苏州大学教育服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成立。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宣布: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校内后勤服务市场开放进一步扩大,服务项目外包逐渐增多,校内服务竞争机制逐步形成及完善,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模式更具多样性。该阶段主要是政府大力推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勤社会化改革全面推进,校办产业蓬勃发展,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巨大进展和成就,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支撑。

(四)后勤全面深化改革阶段(2013-2022年)

随着2010年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2年教育经费首次超过GDP的4%和党的十八大召开及八项规定颁布,进一步净化了政治环境,高校后勤系统的作风建设展现出新面貌。2017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要创建平安校园,巩固高等学校后勤改革成果,健全各级各类学校后勤保障机制。同年,党的十九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2018年《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开启全面深化改革,探索一流大学建设之路,建设一流大学需要一流的后勤服务保障做支撑。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确立了中国教育“新三步走”战略:关键期(2022年)、决胜期(2035年)、达成期(2050年),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央深改委第二次会议研究高校企业问题,给高校发出了新的信号:“集中精力办学,实现内涵式发展。”中国教育后勤协会一届五次理事会提出,教育后勤实现现代化,建设世界一流校园服务管理体系,办好广大师生满意的现代学校后勤成为全国高校后勤的奋斗目标。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高等教育从大众化迈向普及化。该阶段主要是后勤全面深化改革,规范调整,规范校办产业发展,后勤更加开放、规范、专业运行。

(五)后勤治理初步现代化阶段(2023-2035年)

党的二十大以后至2035年我国将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治理新格局,高校后勤将跨入治理初步现代化的第五个阶段。该阶段后勤将更专业化、智能化、法治化,不断推进后勤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未来高校后勤将实现内涵式发展,主动服务育人,融入人才培养。后勤传统静态的、自上而下的等级式治理将向现代动态的、多节点的扁平化、网络化智能治理转变。

[1]范国睿.教育制度变革的当下史:1978—2018——基于国家视野的教育政策与法律文本分析[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05):1-19, 165.

[2]祁占勇 李莹.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的演进逻辑与理性选择[J]. 高等教育研究,2018(04):16-22.

[3]张柳华.奋进四十载 改革再出发——改革开放 40 年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回顾与展望[J].高校后勤研究.2019(01):5-10.

[4]张柳华,卢彩晨,赵相华等. 走向开放的高校后勤—纪念改革开放40年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案例集[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8.

中国教育后勤协会2018年研究课题《构建新时代与本科人才培养相适宜的后勤运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YBKTB2018008)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张宝岭)

猜你喜欢

高校后勤后勤社会化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高校后勤管理内部关系研究
后勤服务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强力后勤”入职记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后勤服务
高校后勤餐饮业的财务管理探析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