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脑功能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2021-01-05耿蕾孙舒辉张嫚嫚陈啸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根治术功能障碍麻醉

耿蕾,孙舒辉,张嫚嫚,陈啸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开封医疗区,河南 开封 475000)

腹腔镜手术是临床一种常见术式,因具有创伤小、易恢复、出血量少且对患者机体影响较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老年患者[1]。但腹腔镜手术是一种侵入性有创治疗方式,患者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且麻醉会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性造成影响,患者身体受到的损伤进一步增加。老年患者由于年龄不断增长,机体分泌代谢、呼吸循环、大脑调节以及免疫应答等功能逐渐降低,导致机体对手术的耐受性降低,机体难以耐受手术造成的影响,所以老年患者常在术后发生脑神经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并发症[2],导致患者出现神经错乱、记忆力减退、定向力障碍、学习能力降低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手术麻醉管理中麻醉深度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手术期间机体受到不同麻醉深度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性。本文旨在探索,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采用不同麻醉深度对其脑功能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124例,按照麻醉深度不同分为浅度麻醉组62例和深度麻醉组62例。浅度麻醉组男35例,女27例;年龄61~82岁,平均(71.36±6.25)岁;手术时间 1.23~3.26 h,平均(2.17±0.63)h;手术类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13例,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30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19例。深度麻醉组男34例,女28例;年龄60~83岁,平均(72.18±6.37)岁;手术时间1.36~3.57 h,平均(2.19±0.66)h;手术类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15例,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29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18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患者具有认知能力,无精神疾病;患者符合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3]Ⅰ~Ⅲ级;患者无麻醉相关禁忌症。排除标准:患者近期服用镇静药物或抗抑郁药物;患者合并肝、肾等脏器功能异常;患者术前合并认知功能障碍。

1.2 方法 患者术前常规禁饮禁食,进入手术室后及时建立外周静脉通道,并应用飞利浦IntelliVue MP5SC生命体征监护仪(荷兰皇家飞利浦公司)常规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术中麻醉深度采用脑电检测系统(西安召德仪器设备有限公司)监测BIS进行控制。麻醉诱导:静脉推注丙泊酚乳状注射液(广东嘉博 制 药 有 限 公 司 ,50 ml∶500 mg,国 药 准 字H20133360)2 mg/kg、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国药集团工业有限公司廊坊分公司,2 mg,国药准字H20123421)1 μg/kg、注射用维库溴铵(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4 mg,国药准字H20063411)0.1 mg/kg,麻醉诱导完成后,行可视喉镜下气管导管插管。浅度麻醉组设置BIS目标值范围在50~59,深度麻醉组设置BIS目标值范围在40~49。麻醉维持:持续静脉泵入丙泊酚2.0~5.0 mg/(kg·h)、瑞芬太尼1.0~5.0 μg/(kg·h),间断静注维库溴铵5~10 mg/次,维持患者肌松状态。缝皮时停止输注麻醉药物。1.3观察指标(1)平均动脉压: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1)、麻醉诱导后(T2)、插管结束后(T3)以及手术1 h(T4)的平均动脉压。(2)脑功能:抽取两组患者T1、T2、T3以及T4外周静脉血3 ml,离心处理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两组患者血清S-100β蛋白水平,试剂盒来自上海极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认知功能: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4]测评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认知功能,MMSE总分为0~30分,评分越高则认知功能越好,术后评分比术前下降2分及2分以上,或评分小于24分及24分以下,则认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比较 见表1。

2.2 两组患者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比较 见表2。

2.3 两组患者MMSE评分比较 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比较(,mmHg)

表1 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比较(,mmHg)

images/BZ_15_362_2766_2196_2845.png深度麻醉组 62 95.27±12.63 88.53±11.86 90.59±11.52 93.73±13.72浅度麻醉组 62 95.68±11.29 90.67±10.59 92.26±12.71 94.73±13.18

表2 两组患者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比较((,ng/L)

表2 两组患者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比较((,ng/L)

images/BZ_16_354_391_2187_461.png深度麻醉组 62 115.65±15.36 152.75±16.34 195.53±18.62 136.18±17.85浅度麻醉组 62 116.16±16.24 172.33±16.49 213.72±18.75 152.46±17.47

表3 两组患者MMSE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MMSE评分比较(,分)

images/BZ_16_362_795_2196_866.png深度麻醉组 62 27.86±2.13 25.93±1.32 26.82±1.56 27.38±1.65浅度麻醉组 62 27.79±2.15 23.16±1.86 25.32±1.28 27.13±1.39

3 讨论

腹腔镜手术是临床近些年来不断推行的微创手术方式之一,与常规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对患者身体组织的损伤可显著降低,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这一特殊群体。随着腹腔镜技术的进步与设备的更新,腹腔镜手术因具有安全性与有效性较高的特点,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5]。但因老年患者各项机体功能在不断的衰退,多伴有各种基础疾病,且手术创伤、麻醉深度等因素均能刺激机体发生应激反应,应激反应过度损伤不仅影响患者心率、血压等,而且对患者脑功能造成影响,并可能导致其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6]。麻醉深度是手术麻醉管理中可调控因素之一,适当的麻醉深度能够对术后机体造成最小的损伤,从而降低脑功能及认知功能受到的影响。本文结果表明,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采用深度麻醉的方法,可减轻脑功能受到的损伤,降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麻醉诱导后,老年患者的代偿能力和循环功能受到抑制,从而导致患者平均动脉压下降。平均动脉压作为血流动力学指标之一,有助于反映血压的变化。本研究表明,深度麻醉组患者T2、T3、T4时间点平均动脉压水平低于浅度麻醉组(P>0.05)。说明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采用不同麻醉深度的方法,平均动脉压无明显变化,血流动力学基本稳定。

麻醉药物所产生的神经毒性会对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产生破坏,使S-100β释放入血液循环,显著增加细胞内外S-100β水平。S-100β炎症细胞因子可用于评估脑损伤程度。本研究表明,两组患者T2、T3、T4时间点血清S-100β蛋白水平高于T1时间点,且深度麻醉组患者T2、T3、T4时间点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大于浅度麻醉组。说明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采用深度麻醉的方法,可减轻脑功能受到的损伤。

患者接受麻醉手术可导致机体产生炎性介质,引起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导致患者认知功能的降低。MMSE是临床评价患者手术前后认知功能变化的指标。本研究表明,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MMSE评分与术前比较降低明显,且深度麻醉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MMSE评分大于浅度麻醉组。说明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采用深度麻醉的方法,可降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综上所述,深度麻醉可抑制炎性因子释放,减轻应激反应,保护患者脑功能,降低认知功能障碍。

猜你喜欢

根治术功能障碍麻醉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乳晕入路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与小切口甲状腺癌根治术的临床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