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学科团队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护理干预在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2021-01-05陈玲
陈玲
(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普外二科,河南 平顶山 467000)
超低位直肠癌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解剖组织结构相对复杂。临床以彻底切除肿瘤为治疗原则。内括约肌切除术为临床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主要术式,可有效清除肿瘤,提高远期生存率[1-2]。临床实践发现,术后配合科学、合理、优质化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确保手术治疗效果,为促进患者术后康复的重要举措。基于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与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RAS)理念的护理干预,是在多学科协助基础上制定的一系列医疗护理措施,以加快患者康复进程[3-4]。本研究探讨基于MDT与ERAS理念的护理干预在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9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依照建档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38~72岁,平均(54.89±5.26)岁;肿瘤下缘至肛缘距离24~40 mm,平均(33.15±2.98)mm。观察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37~71岁,平均(55.12±5.03)岁;肿瘤下缘至肛缘距离22~41 mm,平均(32.69±3.09)mm。两组性别、年龄、肿瘤下缘至肛缘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①经手术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超低位直肠癌;②接受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2)排除标准:①血液系统疾病;②伴有其他恶性肿瘤;③既往精神疾病史;④存在认知功能障碍;⑤语言、肢体沟通障碍;⑥存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
1.3 护理方法
1.3.1对照组 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常规入院宣教,讲解手术相关注意事项,术前指导患者常规禁饮8 h、禁食12 h,术后待胃肠功能恢复后指导患者进食,做好管道护理、肠道护理等。
1.3.2观察组 在上述基础上实施基于MDT与ERAS理念的护理干预。组建护理小组,由胃肠外科医生、麻醉师、胃肠外科护士、手术室护士、心理科医生、营养科医生等组成合作团队,共同制定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1)术前宣教:由胃肠外科护士协助患者完善术前检查,指导患者术前2 h禁水、6 h禁食,于术前发放健康宣教手册,讲解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处理措施等,并向患者展示以往成功治疗案例。(2)术前访视:由手术室护士入病室进行术前访视,利用视频、图画等向患者展示手术室环境、术中体位摆放方式,告知患者手术治疗方法、目的等,对患者疑虑进行解答。(3)心理护理:由心理科医生于术前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针对患者手术应激所产生的紧张、不安、恐惧等不良情绪,给予正念放松、音乐疗法等进行疏导。(4)营养干预:术后由营养医生深入病房,指导患者嚼口香糖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于术后第1天进行洼田饮水试验,开具营养处方,指导患者进食流质食物,少食甜食、高纤维食物、豆类及乳类食物,以减少肠道产气。(5)康复干预:①由康复科医生于术后根据患者情况指导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并制定相应的锻炼计划;②指导患者排便后温水清洗,以保持肛周清洁干燥,穿着宽大的全棉内裤,进行提肛训练,肛门肌肉舒张运动、收缩运动交替,每次5 min,每日2次。(6)并发症护理:①由胃肠外科护士观察患者术后切口情况,有无敷料渗透、滑脱,有无切口感染、红肿,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并协助处理;②观察患者尿道口有无红肿,记录尿液颜色、性状、量,遵医嘱持续膀胱冲洗,以避免感染发生。
1.4 观察指标
1.4.1康复相关指标 康复相关指标包括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
1.4.2血压 干预前、入手术室时血压,包括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
1.4.3并发症 并发症包括尿路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切口感染。
1.4.4护理满意度 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ewcastle nursing satisfaction scale,NSNS)评估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总分19~95分。<35分提示十分不满意,35~69分提示不满意,70~76分提示一般满意,77~85分提示满意,≥86分提示十分满意。将十分满意、满意、一般满意计入总满意度。
2 结果
2.1 康复相关指标观察组首次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康复相关指标比较
2.2 血压水平干预前两组SBP、D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手术室时,观察组SBP、DB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同时间点血压水平比较
2.3 并发症对照组发生尿路感染2例,下肢静脉血栓1例,切口感染2例;观察组发生尿路感染1例,切口感染1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76%(2/42)]与对照组[13.51%(5/3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39,P=0.333)。
2.4 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直肠癌患者保肛治疗势在必行。内括约肌切除术对超低位直肠癌的治疗效果已得到广泛认可,不仅可切除肿瘤,还可保留肛门,患者接受度较高[5-6]。不同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存在一定差异。为保障手术治疗效果,于围手术期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至关重要。
目前,国内对MDT的关注重点多在于患者诊疗方面的应用,却较少关注患者预后;ERAS理念多关注患者康复进程及预后,但受主管科室医护人员主观意识影响较大,缺少学科间交流[7-8]。由本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首次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这表明基于MDT与ERAS理念的护理干预可加快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康复进程。传统护理认为术前禁饮、禁食,可避免麻醉误吸,但过早禁饮、禁食影响患者机能状态,不利于术后康复。本研究于术前2 h禁水、术前6 h禁食,即可避免麻醉误吸,又可维持患者机能状态。由康复科医生于术后指导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由营养科医生指导患者早期合理进食,可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本研究结果显示,入手术室时观察组SBP、DBP水平低于对照组。这提示基于MDT与ERAS理念的护理干预可促进超低位直肠癌患者血压维持平稳状态。通过术前宣教、术前访视、心理护理可消除患者对手术的疑虑,提高手术治疗信心,加之正念放松、音乐疗法可缓解手术应激所造成的血压波动,确保患者以最佳身心状态接受治疗,保障患者手术安全。本研究对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比较,发现无显著差异,可能与本研究选例较少有关,临床可加大样本量进一步探讨。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可见基于MDT与ERAS理念的护理干预可提高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综上可知,将基于MDT与ERAS理念的护理干预应用于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有助于维持血压处于平稳状态,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