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宗元教授从“阴阳平衡”论治原发性癫痫经验
2021-01-05李鸿涛张宝林龚燕冰
李鸿涛 张宝林 龚燕冰
癫痫是一种由于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造成的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疾病,特征为发作性精神恍惚,甚则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口中怪叫,移时苏醒,醒后如常,为中医内科疑难病[1]。原发性癫痫属于癫痫的一个类别,又称特发性癫痫,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有关,常在特殊年龄段发病[2]。癫痫最早可见于《五十二病方·婴儿病方》中“婴儿病痫”的记载。《素问·奇病论篇》言:“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巅疾。”明代周慎斋在《慎斋医书》说:“羊癫风,系先天之元阴不足。”[3]古代医籍记载认为,先天因素是重要的病因,此外七情失调、脑部外伤、饮食不节、劳累过度或患他病之后,造成脏腑失调、气机逆乱、风阳扰动均可导致发病。
朱宗元教授是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授,为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60余年,临证主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擅长应用小剂量方药治疗各种内伤杂病、疑难病,临证中理法别出心裁,疗效突出。朱宗元教授认为,癫痫属于脑髓功能失常的顽疾,治疗应突破既往平肝熄风、化痰开窍等认识的局限,回归到治本上来。具体而言,即立法处方应该以补益脑髓为主,因肝肾精血互化,故选用药物当以滋补肝肾作为重点。若徒恃化痰熄风,必将耗损正气,导致疾病缠绵难愈。现将朱宗元教授运用滋肾填精、开窍化痰法治疗原发性癫痫经验总结如下。
1 肝肾精血亏虚为本,气逆痰升为标
朱宗元教授认为,癫痫的发作以肢体抽搐和失神为主症,现代医学认为病位虽然在脑,但中医从五神脏角度辨析,关键在于心肝二脏受邪。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少儿婴孺方·惊痫》说:“少儿所以有痫病及怪病者皆由脏气不平故也。”[4]明代朱橚的《普济方·婴儿一切痫门·风痫》中记载:“阴阳相病,故发为癫痫也。”[5]明代喻昌在《寓意草》曰:“小儿初生,惟阴不足阳有余,故身易至于生热,热必生痰生风生惊。”[6]阴阳失衡,阴不制阳则阴虚阳亢,肝阳化风妄动而生风,故发作时肢体抽掣。清代陈梦雷在《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小儿惊痫门》中说得更明确:“癫疾者,逆气之所生也,故因气上逆而发为癫疾。”[7]肝气妄动而乘土,脾不运湿,化为痰涎,痰涎既成,随肝风蹿逆,蒙蔽心窍,故见神志昏蒙。综上所述,朱宗元教授认为,癫痫发病中的所谓痰邪、风邪都是标证,其病机关键在于阴虚,具体而言即肝肾精血亏虚。阴精亏损,导致身中阳气变动,即叶天士所谓“阳化内风”,风阳鼓动,盘旋而上行。肝肾精血亏虚,髓海不充,脑窍空虚,易受风邪内袭。因此,原发性癫痫的病机为先天不足,肝肾精血亏虚,水不涵木,肝阳偏亢,脾土受制,酿生痰浊,肝气夹痰上扰,心神被蒙而致。
2 益肾平肝治其本,透热化痰熄风治其标
朱宗元教授认为,癫痫应责之于阴阳失调,即《素问》言:“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阴气不足导致阳气失守,妄动而化风,此观点与诸多学者对于阴阳调和改善癫痫发作的观点不谋而合[8]。因此治疗基本原则应重在调和阴阳,具体治法应按其标本侧重不同,重点治疗几个方面。
2.1 治本以益肾荣脑、平肝潜阳
癫痫病位在脑,中医学认为肾主骨生髓通于脑,常见每于发病前后伴有脑转眩晕、意识模糊等表现,皆说明髓海不足、孔窍不实继而生风,久病反复更损精气,因此补肾益髓当为辨证之本。同时本病具有风性主动、善行而数变的特点,大发作后往往伴有手足抽搐、肢体痉挛,为身中阳气变动所引发的疾患,阴阳制约,阴虚者阳易亢,故综合考虑,应该兼以平肝潜阳,令肝司其位、阳气乃复归正化。
2.2 治标以透热解郁、开窍化痰、熄风止痉
肝郁则化火、火升则阳亢、阳亢则动风,故在治法上选用凉肝透热、辛凉轻清之品以防阳亢化风。同时,重视疏肝解郁,又可以缓解肝木对于脾土的克制,以防脾运失常而生痰涎,可收一举两得之效。熄风止痉主要针对癫痫的痉挛抽搐的症状,虽为治标之法,但是也很重要,熄风止痉可以减轻全身性发作时肌阵挛,减少反复发作时对于患者阴精和阳气的损耗,具有保护正气的作用。癫痫的失神发作系因痰邪迷蒙心窍所致,为肝阳肝气妄动,化为风邪,挟痰闭阻脑窍,所以治宜兼以祛风痰、开窍醒神。
3 处方思路与用药经验
3.1 拟方思路及经验方
朱宗元教授认为,原发性癫痫的治疗应该遵循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模式[9]。癫痫发作虽有种种错综复杂的证候,但是综合中西医学认识,该病病位在脑,其本为髓海肾精亏虚;五脏涉及肝脾心肾,其标为气机失调、气逆痰蒙。因此依据滋补肝肾、填精生髓,佐以熄风镇惊、开窍化痰的基本治法,拟定治疗癫痫的经验方——荣脑制痫汤(组成:熟地4 g、龟甲先煎4 g、生白芍4 g、亚麻子4 g、天麻先煎3 g、钩藤5 g、蝉蜕5 g、蛇蜕5 g、僵蚕3 g、石决明先煎7 g、珍珠母先煎7 g、胆星3 g、天竺黄3 g)。此方是在大补阴丸、天麻钩藤饮基础上,仿大定风珠意加减而成,方中熟地、龟甲补益肝肾、填髓生精、滋水涵木,佐以生白芍、亚麻子养血柔肝,增强柔肝缓急解痉之力;天麻、钩藤润燥祛风、清火化痰、熄风止痉;蝉蜕、蛇蜕、僵蚕凉肝疏风,透热除烦,疏肝解郁,条达肝气,不使平肝潜镇之品过度抑扼肝气;石决明、珍珠母佐助龟甲,镇逆凉肝、平肝潜阳、定惊安神;胆南星、天竺黄祛风痰、开窍定惊、熄风止痫,且配合滋肾柔肝药,令补而不滞腻碍胃。全方以滋阴填精、扶助正气为大法,佐以柔肝熄风、潜阳镇惊、开窍化痰,令肝木条达、风熄火降,抽动自止。
3.2 药物加减经验
荣脑制痫汤可作为治疗癫痫的基础方,若兼有睡眠不实、健忘者,可合入孔圣枕中丹(菖蒲3 g、远志3 g、生龙骨7 g、生牡蛎7 g);心情烦躁,精神恍惚,甚或癫狂忧郁者,可加白矾0.5 g、郁金3 g、栀子5 g、莲子心3 g;头闷头重,精神不振,嗜睡眠差,胆怯易惊,脘胀呕恶,舌苔白腻者,可合入温胆汤(陈皮3 g、半夏3 g、茯苓3 g、枳实3 g、竹茹3 g、甘草2 g)或涤痰汤(温胆汤加石菖蒲3 g、党参3 g、胆南星3 g);发作频繁,抽搐发作较重者,可加全蝎2 g、蜈蚣2 g;耳鸣口苦,急躁易怒者,加龙胆草5 g、柴胡5 g、灵磁石先煎7 g、五味子4 g;头痛明显者,加葛根5 g、川芎3 g、土鳖虫2 g;纳少便溏、精神倦怠、脘腹易胀者,可加神曲3 g、木香3 g、白蔻后下3 g。
朱宗元教授指出,癫痫病位在脑,病机复杂,脏腑气机失调与邪气病理产物主客交浑,病程较长,应该坚持长期治疗,因此选方用药应尽量使用小剂量[10],待汤药取效后应制成丸药长期服用,待症状控制1年以上不再发生方可停药观察,并注意生活调摄情志刺激和厚味肥甘助热生痰食物应该禁忌。
4 验案举隅
患者,女,59岁,2008年5月18日初诊。主诉:癫痫反复发作40余年,近1个月发作频繁。现病史:患者16岁发病,始则每年发作一两次,逐年加重,发作时突然昏倒,昏不识人,手足抽搐,双目上视,口角流涎,持续3~5分钟。刻下症状:头痛,头晕目眩,心悸,健忘,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失眠多梦,心烦易怒,大便干结,舌苔白腻,脉细滑涩。中医诊断:癫痫。辨证:肝肾阴亏,风痰上蒙。治法:滋补肝肾,熄风化痰,开窍醒神。处方:荣脑制痫汤加减,熟地黄8 g、制龟甲先煎5 g、白芍4 g、亚麻子4 g、天麻先煎5 g、钩藤后下5 g、僵蚕4 g、蝉蜕7 g、蛇蜕7 g、珍珠母先煎10 g、石决明先煎10 g、土鳖虫胶囊4粒(每粒胶囊生药粉净含量约2 g,下同)、蜈蚣胶囊4粒、全蝎胶囊4粒、甘草2 g,14剂,水煎服。
2008年6月2日二诊:患者服药后头晕心悸、神疲酸软症状改善,大便好转。继服用上方21剂以巩固疗效。
2008年7月12日三诊:患者持续服药后感觉精神体力渐好,头晕头痛未作,睡眠好转,1个月余癫痫未见发作,改做水丸,长期服用,以养肝肾,通神醒脑,处方:熟地黄8 g、炙龟甲5 g、白芍4 g、亚麻子4 g、五味子 4 g、磁石5 g、天麻 5 g、钩藤7 g、蝉蜕7 g、蛇蜕7 g、胆南星4 g、天竺黄4 g、珍珠母7 g、石决明7 g、土鳖虫7 g、蜈蚣3条、全蝎5 g,上药10剂,研面冲服,每次2 g,每日2次。
随访至2010年8月,上药尽剂后,又先后以原方做水丸两料,患者一般情况较好,癫痫未再发作。
按 本案患者癫痫反复发作,日久不愈,耗损肝肾精血,久病伤阴,因此同时伴见健忘、心悸、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脉象细弱无力等阴精亏虚证候,是为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精血愈加匮乏之象。肝肾精血亏虚,阳气不潜而妄动,化火生风,挟痰上扰,因此癫痫频作难止。综合分析,患者精血亏虚为本,阳亢化风、痰湿上蒙为标,选用荣脑制痫汤加减填补下焦精血,滋补肝肾,壮水治火,全方滋补肝肾、熄风化痰开窍以制癫痫发作之机,收效较好,且方中药物均剂量较小,通过长期服用以图缓缓收功,未见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