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熙古彩花鸟装饰艺术及审美研究*

2021-01-05

陶瓷 2021年10期
关键词:五彩花鸟用笔

卢 钰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 景德镇 333000)

1 康熙古彩花鸟瓷的产生背景及发展历程

“饮流斋说瓷”中记载:“清代彩瓷变化繁迹,几乎不可方物,康熙硬彩、雍正软彩。”“硬彩、青花均以康熙为极轨。”这里所说的康熙硬彩就是康熙古彩,一方面因为相比较雍正时期流行的粉彩它的烤花温度更高,所以被称之为“硬彩”,另一方面它比雍正粉彩更加传统、古老,所以也被称为古彩。“康熙古彩”是现代人为了区分它与清康熙时期出现的粉彩和晚清时期出现的新彩这两种釉上彩装饰品种的一种叫法。康熙古彩属于康熙五彩中的釉上彩一类,另一类是青花五彩。这一时期的康熙古彩艺术成就要比青花五彩更高一些,青花五彩是在先在素坯上用青花料勾画出轮廓线条,待烧成瓷胎后,再将五彩颜色填入之前的青花线条轮廓中。古彩在用料上有所突破,人们在经过不断探索后,开始用生料(即珠明料)在瓷胎上画线,再罩五彩颜色,经高温窑烤花后的珠明料线条不会脱落,且呈现黑色。康熙时期的青花五彩是在明成化时期的青花五彩基础上有所继承、发展和提高的,但并没有创新性的改变,而康熙古彩的出现意味着釉上彩在釉下画线描历史的结束,开创了画线和填色一起在瓷胎上完成的新工艺。

康熙古彩除了在工艺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外,在装饰上题材上也创造了五彩艺术的新成就,“参古今之式,运以新意,备诸巧妙,于彩绘人物、山水、花鸟、尤各及其盛。”这一时期人物画题材占很大比例,花鸟画次之。花鸟题材一直以来都是瓷器装饰中运用最为广泛的题材,相比以前的瓷器装饰康熙古彩花鸟题材要更加丰富。比较多见的鸟虫类纹饰有喜鹊、鸳鸯、稚鸡、翠鸟、芦雁、蝴蝶、蟋蟀等。植物、花卉、瓜果类纹饰有梅花、兰花、菊花、松竹、牡丹、荷花、灵芝、石榴、桃子、枇杷、荔枝等常见的题材,除此之外还有绣球花、牵牛花、鸡冠花、百合花、桂花等,还有各种鱼类以及虾蟹等题材。

康熙古彩花鸟纹饰有一类主要以传统图案为主,主要表现缠枝莲、卷枝花、缠枝菊、冰梅纹、花篮纹等图案性纹饰。还有一类主要以折枝花卉为主,在表现形式上更加类似于中国工笔画,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康熙古彩之所以会有这一创新性也是受到了当时绘画风气的影响,一方面是来自明末清初的文人画家陈洪绶、朱耷等人,一方面是来自明清时期的新安木刻和杨柳青年画,其中花卉的画法与扬州画派的代表人物华秋岳相似。因此,这两类花鸟装饰画面在造型、用笔、用色、布局方面也都各具特色。

2 造型特点

以传统图案为主的康熙古彩花鸟纹饰多以横式二方连续、带状四方连续以及由圈组成铜钱锦、如意锦的形式出现,图案繁密,纹样排列有序,样式多且复杂,多以曲线造型。康熙古彩冰裂纹梅蝴蝶纹梅瓶的画面是比较有新意的,画面上绘有多只偏偏飞舞的蝴蝶和朵朵盛开的梅花。蝴蝶和梅花在造型上比较意象化,也比较程式化。每一组梅花图案都是由一朵较大的正面梅花与四朵较小的侧面梅花组成,图案灵活多变。不论是梅花还是蝴蝶造型都非常舒展,尽可能把最全面的、最完整的姿态呈现在画面上。还有比较常见的康熙古彩花篮纹盘,花篮的绘制非常细致,上面的牡丹、荷莲、如意、兰草等图案塑造的各具特色,图案也是以正面对称造型居多,画面虽小,内容丰富,但每一个对象都被很准确却很细致的刻画出来,造型严谨。

以中国工笔画形式为主的康熙古彩花鸟纹饰画面精巧,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康熙古彩花果栖禽纹盘、康熙古彩花鸟纹瓷砖、康熙五彩画眉月季棒槌瓶等。这些画面对花卉、树木、鸟虫的造型刻画上更加写实,也非常灵动,有区别于传统的花鸟图案,在细节把控上更加具体,还原了在自然状态下的动植物。鸟的形象生动丰满,神态自若,目光炯炯有神,羽毛蓬松有质感。花朵绽放饱满,花瓣层次分明;叶子翻转有变化,残缺和虫洞表现自然;枝干精神挺拔,结构清晰。

3 用笔特点

在康熙古彩花鸟装饰纹样中,线条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线条的运用使得画面更加明朗精神。在线条的运用上,古彩的线描技法融合贯通了中国画工笔白描的用线技法,同时又结合了图案的圈、点技法,形成了质朴典雅、刚劲雄健的艺术效果。中国画线描艺术讲究中锋用笔,在古彩技法中,中锋用笔也是根本大法。可以说,古彩线描的优劣由是否中锋用笔来决定的。画面中多以钉头鼠尾描、铁线描为主要表现手法。

古彩花鸟画中线的运用在刻画不同对象时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在表现花卉时使用的线条较为圆润,线条更纤细,如梅花和桃花的花瓣线条要尽量显得轻盈,因为花瓣是柔软有水分的。叶子的线条也分老叶和新叶,老叶的外轮廓线和主叶脉通常要更粗、更实一些;辅叶脉和背面的叶脉用笔更虚,线条更细、更虚一些。表现枝干时分老树枝和新树枝,老树枝用笔更加利落老辣,线条较粗,色浓,顿挫和转折感更强烈。新树枝线条较细,更加细嫩,顿挫和转折较平缓。鸟的羽毛用笔也分虚实,鸟翅和鸟尾部的羽毛坚挺,有锋利的感觉,用笔实,肯定;鸟的腹部以及其它地方的绒毛用笔虚,虚入虚出,有绒毛的蓬松感;鸟的爪子和鸟喙的线条硬朗,骨节分明。石头的用笔与老树的感觉相似,转折处棱角分明,外圆内方。

4 用色特点

相比起中国画的用色,康熙古彩花鸟装饰纹样的用色由于受到工艺技术的限制,要更加单纯,色彩种类较少。主要的常用配色以大红配大绿为主,整体给人的感觉是喜庆欢腾、吉祥如意的气息。这种强烈的对比效果与当时的木板年画以及剪纸艺术有很大联系,但同时也受到中国画“六法论”中“随类赋彩”认识的的影响,反映了民族传统色彩审美观念和装饰风格的民间艺术色彩体系。

在用色技巧上,古彩花鸟画的用色技巧与中国画工笔画的渲染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中“洗”和“填”是常用手法,古彩洗染技法类似于工笔画中的分染技法,多用于花头的处理上,也是为了让花瓣更加有层次和厚度感。花头通常用矾红上色,再用洗、拓、扫、拍的方式使花瓣色彩有渐变和浓淡的效果。填色技法也与工笔画填色技法相似,有平填、接填、罩填和勾填。平填主要运用在叶子上,如荷叶和牡丹花的叶子这种面积较大的,用大绿、苦绿、水绿等绿色,叶子正面一般填大绿,背面填苦绿,以此来区分正反。接填法在古彩中运用的较少,在松树杆、岩石以及枝干的结节上可以看到接填法的运用。康熙古彩花果栖禽纹盘中的银杏叶运用了多种颜色接填的方式,叶子根部先填大绿,再接填水绿,水绿颜色较淡,透明度高,产生一种由深到浅的渐变效果,最后在部分叶尖接填古黄点缀叶子,呈现出叶子枯黄的效果。古彩花鸟的用色虽然做不到工笔画那么精细的渲染,但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朴拙大气的艺术效果。

5 布局特色

康熙古彩的构图形式都是对画面进行分割、加工打碎后重构,形象就像棋子一样随着作者的主观意识灵活自由的调动,即“变象达意”。这种变象达意的构图主要有边饰、斗方、地皮、底心,这些可以说是康熙古彩构图中独具特色的构图形式,而且它们的结构和装饰都形成一定的规律。在古彩花鸟装饰纹样的布局中,无论是边式、斗方、地皮还是底心,都是起到丰富画面,切割画面,烘托主题,增加画面层次感的作用。除了这些装饰之外,很多画面的主要内容与中国花鸟画的构图形式也很相似,例如在边饰或斗方分割的小画面中的画面,除了传统的吉祥纹样,也流行折枝花鸟和全景式花鸟构图。其中小斗方还能烘托大斗方中的画面,大斗方中表现花鸟题材,小斗方中多表现春牡、夏荷、秋菊、冬梅等题材。这种结合器型同时又结合传统中国画的布局形式也独具特色。

6 艺术及审美品位以及对现今古彩创作的影响

康熙皇帝个人的艺术品位非常高,倡导返朴归纯。因此,康熙古彩瓷器同样追求质朴和纯粹的审美品位,康熙古彩甚至被不少外国学者称之为称为“中国美术”或“康熙美术”。康熙古彩花鸟装饰艺术将中国画的传统美融入陶瓷装饰艺术中,用古彩语言刻画出花鸟世界的千姿百态和生机勃勃,同时吉祥花鸟纹样还蕴含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福和期盼。现今的古彩艺术在时代的奔流中不断进步,在题材、技法、工艺、绘画等方面都有创新,在充分发挥传统古彩艺术特征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个性化和情感的表达。

7 结语

康熙古彩花鸟装饰艺术是对传统中国花鸟画艺术的拓展和延伸,大红大绿中却又不失古朴稳重的独特艺术品格确立了其无法替代的艺术地位。在社会的发展中古彩工艺成为一种被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却激起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其传承下去的热情,让这门工艺能够继续发挥其生命力。

猜你喜欢

五彩花鸟用笔
红胸啄花鸟
写意花鸟
五彩的秋
神奇的五彩混色瓶
不要用笔去玩电风扇
快编五彩绳
用心用笔 一起战“疫”
不可“烘染太过”——用笔过猛,反倒弄巧成拙
花鸟卷
五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