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燕赵医学的学术地位与研究价值

2021-01-05吴以岭李红蓉

河北中医 2021年1期
关键词:燕赵医家中医学

吴以岭 李红蓉

(络病研究与创新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京津冀燕赵医学研究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35)

燕赵既是地理概念,更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京津冀地区古代是燕国和赵国的属地,故称燕赵大地,也是中医学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燕赵大地人杰地灵,名医辈出,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学术流派精彩纷呈,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燕赵医学在整个中医学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今天,在中医药加快实现现代化的今天,燕赵医学研究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中医学术流派是中医学术发展的载体。源远流长、师承传授、绵延不绝的中医学术流派促进了中医学术的传承与发展。许多中医重大理论的提出和突破与学术流派的创立和发展息息相关,不同流派的学术争鸣形成了中医学术理论和临床诊治经验的突出特色,综合不同流派的学术特色形成了百花齐放、灿烂繁盛的中医学术体系。因此,对中医学术流派的系统整理研究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重要内容,吸取不同学术流派的理论精华和临床经验也是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著名中医学家任应秋先生所著《中医各家学说》中将中医主要学术流派分为医经学派、经方学派、河间学派、易水学派、伤寒学派、温热学派及中西汇通学派,其中医经学派、河间学派、易水学派和中西汇通学派皆源于燕赵大地。医经学派的代表性人物——先秦时期医家扁鹊即为燕赵医家,被称为中医学的开山鼻祖,其所著《难经》是医经学派代表性著作之一。河间学派是以金元四大家刘完素(今河北河间人)的“火热论”为中心思想的学术流派,强调火热为病的广泛性和六气皆能化火,同为金元四大家的张从正、朱丹溪均受刘完素学术思想的影响。易水学派由金代易水(今河北易县)医家张元素创立,是以脏腑虚损病机为核心的学术流派,金元四大家李杲(今河北正定人)师承张元素,为易水学派的中坚人物,易水学派跨越金、元、明、清,温补脾肾理论由该学派传承弘扬而名贯古今。中西汇通学派开创了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先河,代表医家张锡纯(今河北盐山县人)提出的“衷中参西”对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价值。清代医家王清任出生在河北玉田,在京津一带行医,其所著的《医林改错》发展了气血理论,推动了中医解剖学的发展。

近现代的北京四大名医(施今墨、萧龙友、孔伯华、汪逢春)、郭可明、蒲辅周、岳美中等医技精湛,在传染病、胃肠病等临床重大疾病防治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行医经历,恰是中医百年兴衰史的缩影,对中医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当代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医大师中亦不乏燕赵医家,为中医学的传承创新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燕赵医学是中医学宝库中不可或缺的瑰宝,弘扬燕赵医学是燕赵中医人的历史使命,更是发展所需,民意所向,传承所盼。传承燕赵医学在中医药发展中地位举足轻重,但在学术传承方面尚没有形成完整的学术思想,学术体系仍不完善,流派传承交流缺乏机制,临床应用特点不突出,更缺少一整套体现燕赵学术特点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书籍。所以,整合当前燕赵中医药文化研究零散、无序的局面,统筹区域内的人才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互补,加强文化交流合作,从更高的层次、更宽的视野、更新的角度深入挖掘燕赵中医药文化内涵并加以开发应用,把燕赵中医药文化研究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推动燕赵中医药事业立足区域内、走出中国、走向世界,是所有燕赵中医人的殷切期望。为了更好地传承燕赵医学精华,整合京津冀三地的医学资源,推动燕赵医学的可持续发展,在20余位院士和国医大师共同倡议,京津冀三地中医药管理部门指导帮助及社会各界同仁的热心关怀下,于2020年成立了京津冀燕赵医学研究中心。研究中心成立的宗旨是传承发扬燕赵医学,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燕赵医学研究应重点加强燕赵医学文化历史、学术流派、名医学术思想的总结、研究、应用及推广。研究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系统总结整理燕赵医学流派的学术思想,出版系列专著;总结整理著名燕赵医家的学术思想,辑录成书以广行于世;整理校对注释燕赵名医著作;开展燕赵医学学术思想交流研讨;培养优秀的燕赵中医传承人才;推动医疗机构临床应用和特色专科建设;开发燕赵名医经验处方特色制剂,全面促进理论学术的传承发展和临床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燕赵学派和名医学术思想的研究不能只流于表面,而是应该通过学术思想的整理,围绕某一治法或某一疾病取得专题性突破。纵观两千多年的中医发展史,以学术发展为主线,中医学有3个高峰:秦汉时期,《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伤寒杂病论》奠定了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扁鹊奠定了诊断方法的基础;金元时期,学术流派纷呈,河间学派刘完素提出火热论,易水学派李杲提出脾胃论,朱丹溪、张从正师从刘完素,分别提出滋阴论和攻邪论;明清时期,温病学崛起。此后中医学的发展进入了低谷期,王清任、张锡纯便是在低谷期出现的著名医家。由此也可以看出,燕赵医学在中医学发展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更重要的是反映出中医学的发展一定要有适合当时疾病现状的理论突破。

陈可冀院士的活血化瘀学派便是传承历代医家关于血瘀的论述,尤其是王清任血瘀证的论述,创新发展应用于现代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并取得了重要成果,获得了200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络病学派也是传承《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关于络病的散在论述及叶天士“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的病机认识,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创新发展形成的重大理论创新。在络病理论指导下,血管系统疾病、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及药物研发取得了重大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4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这些成功的事例切实表明,围绕一个专题、一个治法、一个疾病进行突破性研究是当代中医学发展的重要途径。燕赵医家进行专题突破性研究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只要大家在不同领域、不同角度的突破越来越多,一定会促进第四个中医药发展高峰的到来。

中医学的发展主要是理论的发展,理论的发展最终体现在临床疗效的提高,而临床疗效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处方的运用,中医理论亦是依托于处方体现其科学价值。张元素谓“古方今病,不相能也”。现代的疾病谱与以前大有不同,所以,总结整理燕赵历代医家的学术经验,结合当前临床疾病特点进行组方配伍,形成有效治疗方剂并加以开发成院内制剂或中成药,或将燕赵历代医家的经验处方进行加减而开发成院内制剂或中成药正是燕赵医学研究的现实意义所在。

京津冀人文相亲,地缘相接,燕赵医学发展对于加强三地融合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在各种文化思潮相互激荡的今天,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燕赵医学研究对于提升燕赵中医文化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将中医药工作历史性地上升为国家战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和关心中医药工作,作出了一系列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为我们在新时代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中医药事业迎来了跨越发展的春天。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也为燕赵医学创造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机遇。燕赵医学在燕赵中医人的不懈努力下必将开创出更加灿烂繁盛的未来。

猜你喜欢

燕赵医家中医学
基于数据挖掘的现代湖湘男科流派医家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用药规律研究
决胜脱贫攻坚的燕赵答卷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明清小说中的医家形象研究
乡村医学专业中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慷慨悲歌话燕赵
水黑燕赵
燕赵英杰
中医学中的“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