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土郁夺之”辨治老年失眠症

2021-01-05袁源温美琪罗斌

环球中医药 2021年10期
关键词:营卫失眠症瘀血

袁源 温美琪 罗斌

老年失眠症是发生于老年人群中的以入睡困难或维持睡眠障碍(易醒、早醒和再入睡困难)为特征,导致睡眠时间减少或质量下降不能满足个体生理需要,明显影响日间社会活动或生活质量的疾病。中医学中无失眠之名,与之对应的病名是“不寐”“不得卧”“目不暝”等。中医认为失眠基本病机为阴阳不交、营卫失调,脾胃为脏腑气机运转之枢纽;阴阳、营卫失调之关键便是“脾郁”,《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指出“土郁夺之”,“土郁”即“脾郁”,从“土郁夺之”辨证论治老年失眠症不失为一种新的临床思路。现结合中医古籍及现代中医临床经验,从“土郁夺之”理论出发探析老年失眠症辨治,以期提高老年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1 土郁夺之的含义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曰:“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然调其气。”此处的土郁本为土运之气被胜气抑制到极点,到达一定时候便会发作[1]。郁,蕴结也,即戴元礼云:“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后世医家如孙一奎《医旨绪余·论五郁》指出:“土郁者,脾郁也。”凡脾胃出现壅塞、痞满、瘀积等情况均可视为“土郁”[2-3]。

“夺”本意为消夺,消除;吴谦《医宗金鉴·运气要诀》曰:“夺者,汗,吐,下利之义也……但使土气不致壅阻,皆治土郁之法也。”凡是能够针对脾郁而开其郁结、祛其郁滞、攻劫其邪的治法,皆可称之为“夺”[3]。陈士铎在《辨证录》补充道:“故开郁必须补脾胃之气,补脾胃而后用夺之之法,则土郁易解耳。”脾郁常致脾虚,因此夺法与补气健脾法结合而疗效更佳。

2 从“土郁夺之”辨治老年失眠症的理论基础

2.1 脾胃畅达则寤寐有常

《黄帝内经》认为睡眠的产生、维持基于阴阳交会、气血充盛及脉道通利。脾胃为孤脏以灌四旁,黄元御《四圣心源·劳伤解》曰:“脾为己土,以太阴而主升,胃为戊土,以阳明而主降,升降之权,则在阴阳之交,是为中气……中气者,和济水火之机,升降金木之轴……非媒不得,其义精矣。”脾胃独居中央,作为气机枢纽,以脾升胃降为动力斡旋全身气机运转。《医学求是》云:“夫人气血调和,乃为无病……道路通塞,全在中气……脾胃调和乃为无病。”路志正也强调,调脾胃升降为燮阴阳之根本,因升降为气机枢机,升降调则出入自成,因此脾胃气机调畅则阴阳相交,人可安卧[4]。《灵枢·营卫生会》言:“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荣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暝。”脾胃气机运转带动水谷精微之运化,生成营卫气血,保证营卫运行有力,又可濡养神志,则神意安定,寤寐自生。此外,营卫通行需要脉道宽畅无阻,脾胃之气调养脉道,保证气血畅行,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所言:“谷气通于脾……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五脏皆得胃气,乃能通利。”因此,脾胃畅达,枢转气机,生化气血,滋养神志,通调脉道,保证卫阳出入有常,为睡眠之生理基础。

2.2 脾胃郁结则夜卧难安

脾胃运化如常保证睡眠正常产生、维持,若脾胃郁结,导致阴阳营卫失交,气血生化无源,脉道滞涩,神志失养不安,则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甚则彻夜难眠,发为失眠症,因此脾胃郁结为失眠之病机关键[5],如《素问·逆调论篇》[1]318云:“阳明者,胃脉也……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脾郁引起失眠的病机可概括为:脾胃不和、肝郁犯脾、邪阻脾胃及脾胃虚损。

2.2.1 脾胃不和,枢纽不利 董建华认为,脾气以升为健,胃气以降为和,二者运纳协调,升降相因,为全身气机之枢纽[6]。若外感寒热,或饮食失度,或误下伤中,寒热留恋脾胃,寒热互结,脾胃阴阳不调,如刘渡舟所说:“阴不得阳则生寒,脾寒不升则作泻;阳不得阴则生热,胃热不降则上逆。”[7]脾胃气机升降失常,升降无序则阻碍卫气出入,卫气不得入阴则阳气满,“阳气尽,阴气盛,则目暝”,今阳气满,阴气虚则目不瞑,故卧而难眠。老年人机体调节能力下降,更易出现脾胃不和,故老年人此类失眠以入睡困难,睡眠表浅为特点,其他兼症可见:脾胃之气郁结胸脘则心下痞满,但满不痛,胃气不降则呕吐,脾气不升则肠鸣、下利。

2.2.2 肝郁犯脾,魂意不守 肝与脾胃共同调节气机升降出入,亦可调畅情绪神志,唐启盛[8]指出,五脏藏五神,其中肝藏魂,脾舍意,均与睡眠息息相关,因抑郁、恼怒伤肝,肝气失于疏泄,干犯脾胃致其郁结,或思虑、忧愁而伤脾,脾胃虚损则为肝所乘,此二者不仅导致肝脾气机郁结,亦可使魂不内守,意难入舍。郑毓玲等[9]发现相对于年轻人而言,老年人心理和精神更加脆弱、无助,身体的虚弱导致心理的敏感,随即出现易怒、易郁、易忧等心理特点,故此类老年失眠症特点为入寐延迟,寐前思绪繁杂,回忆频现,多梦早醒[10],此外,兼症可有:肝郁不舒则急躁易怒,或忧思多虑,胁肋胀痛,嗳气叹息,脉弦;脾胃气郁则腹胀纳呆,大便不畅。

2.2.3 邪阻脾胃,郁热扰神 若外感暑湿、或寒邪直中,或暴饮暴食,食滞胃脘,则脾胃气机不畅而郁结,如《诸病源候论·食伤饱候》[11]所言:“夫食过于饱,则脾不能磨消,令气急烦闷,睡卧不安。”邪阻脾胃亦可导致水饮布散失常,聚而成痰,阻滞气机;气不行血,久则化瘀,瘀血又可阻滞脾胃气机。王彦刚[12]提出食积、痰湿、瘀血三者互为因果,彼此胶结阻滞,导致脾胃郁结。路志正强调,脾胃升降失常化生痰湿,郁久化热,扰动心神,蒸迫汗液,导致不寐、汗出[13]。老年人正气不足,外感、内伤之邪均易阻塞脾胃,化生痰瘀,且长期身兼数病,痰瘀易久郁生热,故而此类老年失眠症特征为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烦汗多。此外,若食积为患则嗳腐吞酸、脘腹胀满、大便臭秽,痰湿作祟则胸脘痞闷、呕吐痰涎、大便稀溏,瘀血内结则舌黯有瘀点、瘀斑。瘀血之脉本涩,但痰瘀互结之脉以痰湿脉象为主,故常见滑脉。

2.2.4 脾胃虚损,营卫乏源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损,气血不足亦可导致不寐,如《景岳全书·不寐》所说:“无邪而不寐者,必营血之不足也,营主血,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魂不守舍。”脾胃生血之源不足,心则难以奉赤化成血液、濡养血脉。故脾胃气血虚弱常累及心气、心血,发为心脾两虚,刘渡舟补充道,气血不足与心、肝、脾密切相关,老年人年高体弱,脾胃素来虚弱,易出现气血两虚;若心脾不足,营卫运行滞涩,阴阳不能相交,心神失养而发为不寐[14]。因此白昼困倦嗜睡,夜晚多梦难眠是此类老年失眠症的特点,脾胃虚弱则腹胀便溏、肢倦乏力,血虚不得养心则心悸健忘、面色少华等皆为常见兼症。

3 从“土郁夺之”探析老年失眠症的辨证论治

脾胃不和、肝郁犯脾、邪阻脾胃及脾胃虚损为脾郁导致失眠之病机关键,故临床以“夺”立法,开郁结、去郁邪、养气血,分别治以疏肝运脾、活血化痰、益气养血,辅以健脾安神,各治法随证加减,则“其卧立至”。

3.1 疏肝运脾、和胃安魂

用于肝脾郁结、脾胃不和证,施今墨指出,肝失调达则肝不藏魂,魂不守舍故见惊骇多梦,夜卧不安,多梦呓语,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入睡困难、多梦呓语、心胸烦热、急躁易怒、胁腹痞满、不思饮食,或见恶心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脉弦细。此法重在开解土郁,调理气机,方用半夏泻心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减[15]。多梦、烦热甚加栀子、龙胆、知母,下利甚加苍术、薏苡仁、五味子。

3.2 活血化痰、清热宁心

用于痰瘀互结、郁热扰心证。朱良春[16]认为痰气相搏而生热,生热则神不入舍,发为不寐,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入睡困难、多梦易醒、胸脘痞闷、心悸怔忡、心烦多汗、口干口苦、舌质黯红有瘀点,苔黄腻,脉滑数。此法关键在去郁攻邪而夺土郁,方用黄连温胆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心烦易怒加合欢皮、灯心草、贯叶金丝桃,眩晕痰多加胆南星、石菖蒲、郁金。

3.3 健脾养心、通络守意

用于心脾两虚、络脉瘀阻证,张星平等[17]强调五神、五脏与睡眠密切相关,心脾之气血不足则神、意失养,不入于舍,可见迟寐多梦、心悸怔忡,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入睡困难,多梦早醒,醒后困乏不减,神疲肢倦,自汗出,口干欲饮,胃纳不佳,心悸健忘,腹胀便溏,舌质淡黯有瘀点,苔薄白,脉细缓。此法要点为:重用补法,先补后通则土郁立除,方用归脾汤加川芎、赤芍、怀牛膝、茯神。汗出口渴甚加玉竹、黄精、乌梅,心悸不安加煅龙骨、煅牡蛎。

4 验案举隅

患者,女,55岁,2019年7月16日初诊。主诉:入睡困难伴自汗盗汗1年,加重2周。现病史: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入睡困难,卧床后约1小时方可入睡,伴自汗盗汗,未予重视及诊治,2周前无明显诱因入睡困难、自汗盗汗加重,来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罗斌主任医师门诊就诊,刻下症见:入睡困难,卧床后约2小时方可入睡,多梦易醒,醒后可再入睡,伴自汗盗汗,晨起后汗液浸湿枕巾、衣物,口干口苦,时有心烦,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自觉双下肢沉重,胃纳可,二便可,舌黯红,苔黄厚腻,脉细数,尺部沉。西医诊断:失眠;中医诊断:不寐,辨证为痰瘀互结、郁热扰心,以疏肝健脾、活血化痰、清热安神为法,拟黄连温胆汤合逍遥散加减,具体处方:北柴胡10 g、生白术15 g、茯苓20 g、炒栀子10 g、黄芩10 g、黄连10 g、陈皮15 g、石菖蒲15 g、牛膝15 g、生黄芪30 g、法半夏9 g、胆南星6 g、合欢皮10 g、灯心草10 g、广藿香10 g、浙贝母10 g、生甘草3 g、贯叶金丝桃10 g。共14剂,每日1剂,分早晚温服。

2019年7月30日二诊。患者入睡困难、自汗盗汗、神疲乏力较前好转,心烦较前加重,急躁易怒,舌黯红,苔黄厚腻,脉弦数,余症如前。去黄连、灯心草、黄芪、甘草、浙贝、贯叶金丝桃,加龙胆10 g,赤芍、茵陈、制远志、罗布麻叶各15 g,麸炒苍术30 g。再进7剂。随访患者2周,入睡困难明显好转,卧床半小时即寐,余症悉减,基本告愈。

按 患者处于围绝经期,肝、肾、脾胃较壮年时不足,脾胃不足,失于运化,痰湿聚集,阻遏气机,久病生瘀,痰湿与瘀血结聚于脾胃之经络,导致脾胃气机郁结,“土郁”由此而生。王琦认为痰饮与瘀血互相作用,日久可郁而化热,热扰心神则失眠多梦、心悸怔忡[18]。本案患者痰瘀郁滞化热,致脾意不守,心神难安,故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心烦;脾气虚则卫表不固,加之郁热迫汗外出,故自汗盗汗、神疲乏力;汗出伤津,故口干口苦;痰瘀阻滞津液向下濡润腰膝,故腰膝酸软、自觉双下肢沉重。舌红、苔黄厚腻、脉数则知有痰热,舌质黯为瘀血表现,脉细为气血不足。故疏肝健脾以畅脾胃之通路,活血化痰以除中焦之积滞,清热安神以抚心脾之神意。方中柴胡、贯叶金丝桃疏肝而清郁热,生白术、茯苓、法半夏健脾而祛痰湿,合欢皮安神解郁兼活血化瘀,辅以胆南星、浙贝母清热化痰,陈皮理气和中,灯心草清心除烦,广藿香芳香化湿,石菖蒲化湿安神,配合黄芩、黄连、栀子清热燥湿,则痰去瘀化,气畅热除,以生甘草补中益气、调和诸药,牛膝化瘀血、补肝肾,引药下行,诸药补泻同施、寒热并用,则脾胃气足而郁除,神安而意守,正符合“土郁夺之”之义。

5 小结

老年失眠症是影响老年人睡眠质量、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脾胃作为人体枢纽,其气调畅方可调节气机升降出入、生化气血、通调脉道、濡养神志,人即能昼精而夜暝。若脾胃不和、肝郁犯脾、邪阻脾胃及脾胃虚损则致脾胃郁结,阴阳不交,神志难安,引起老年失眠症。根据内经所载“土郁夺之”,以疏肝运脾、活血化痰、益气养血,辅以健脾安神之“夺”法治之,则脾郁去而阴阳交,营卫和而寤寐生。此外,现代医学发现消化系统功能障碍与失眠发病密切相关,脑—肠轴学说阐释其内在机制[19],目前发现甘丙肽、神经肽Y、瘦素等脑肠肽分布于消化和神经系统中,对消化功能和睡眠起重要调节作用[20],为从脾郁治疗失眠提供有力证据。总之治疗老年失眠症,临床当把握肝郁、脾郁、邪阻、脾虚等病机主要方面,从老年失眠症的主症和兼症之不同辨别病位之所在,病性之虚实,还当注意老年人常身兼数病,患病多年,正气不足,体内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与各种内外病因关系错综复杂,且其社会生活状态、心理精神异常等因素也常成为失眠症发病的重要因素,因此治疗上当疏导、攻邪、通补三“夺”法灵活运用,观察病证变化,随证治之,还需要了解老年人社会、心理情况,适当进行心理辅导、生活方式指导,综合治疗,方可取得满意疗效。

猜你喜欢

营卫失眠症瘀血
《黄帝内经》对周围神经病的认识及启发❋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失眠症的发病机制与中西医治疗手段的研究进展
针刺对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过度觉醒状态的影响分析
调督安神针刺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效果及对过度觉醒状态的影响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瘀血被清除掉,身体会有什么变化?
历史各时期关于营卫理论的研究概况
失眠症状≠失眠症及早治疗是关键
基于《黄帝内经》浅论气郁生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