阖阳明、补中气之法治疗帕金森病经验
2021-01-05唐丽雯许山山宫凤英李爱武吕英成云水
唐丽雯 许山山 宫凤英 李爱武 吕英 成云水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老年人多见。帕金森病最主要的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dopamine, DA)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由此而引起纹状体DA含量显著性减少而致病。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同时患者可伴有抑郁、便秘和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
临床上关于帕金森病的研究多集中于该病的运动症状,但有研究显示,帕金森病患者常存在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认知功能下降、精神症状等非运动症状,有70%~89%帕金森病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症状以便秘、性功能障碍、尿失禁、吞咽困难、多汗等较多见,对患者日常生活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1]。
1 现代中医多以养血柔肝法治疗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属中医学“颤证”“振掉”“震颤”等范畴[2]。其病因病机复杂,历代医家各有见解,正如《内经》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暴强直,皆属于风”;明·王肯堂于《证治准绳》中:“肝主风,阳主动,此木气太过而克脾土,脾主四肢,四肢者,诸阳之末,木气鼓之故动。经谓风淫末疾者,此也。”清·高鼓峰《医宗己任编》云:“大抵气血俱虚,不能荣养筋骨,故为之振摇,而不能主持也”。近年来对该病的认识,多数学者认同其病机不外虚实两端,目前多认为以肝风内动、筋脉失养为基本病机,以肝肾亏损、脏腑功能失调为本,风、痰、瘀、毒互结,蕴塞脑窍为标[3],治疗多从养血柔肝、熄风止痉[4]入手。但笔者近几年临床观察发现,帕金森病患者多存在火热燥症,用养血柔肝法效果欠佳,考虑受年运变化影响,此火热症的源头在于阳明不降,故采用李可老中医阖降阳明、补中气之法治疗,效果确切。
2 治疗帕金森病当从阖降阳明入手
2.1 阳明之降乃人身最大降机
《素问·宝命全形论篇》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一大宇宙,人身一小宇宙,天人合一,天地一气升浮降沉,人身应之。《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曰:“五气之时,地面上盛满的阳热,经秋气之收敛,正当下降。中土之下,阳气充足。湿气已收,大宇光明。阳盛而明,故称阳明[5]。”由此可见,阳气潜藏非常重要,天地一气的气机先降后升,降入土下水阴中,降的越深,元气越充足。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云:“阳明何谓也?岐伯曰:两阳合明也。”《思考中医》认为两阳合明是指:“把阳气从一种生发的状态、释放的状态收拢聚合起来,使它转入蓄积收藏的状态”[6]。人身阳气的敛降、藏、蓄可反映阳根是否深固,生机是否旺盛。《素问·阴阳离合篇》云:“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大气之始降对应主气中五之气阳明燥金,西方阳明燥金之气顺降则人身一气周流,循环无端,生生不息,故李可老中医提出“阳明之降乃人身最大降机[7]”。
阳明的涵义丰富:在十二经脉中,包括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在五运六气中,阳明燥金包括庚金、辛金,对应的脏腑为大肠、肺,对应方位为西方,对应主气的五之气;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十二经气图中,同行右降道路的足阳明胃经戊土之气、手厥阴心包经相火之气、手少阴心经丁火之气、足少阳胆经甲木之气、足太阳膀胱经壬水之气、手太阴肺经辛金之气,这六个气均属阳明[8]。阳明降机不利,临床常见肺、胆、胃、大肠降机失常的表现,如气喘、咳嗽、呕吐、便秘、腹痛、胆绞痛等。
笔者临床观察发现,多数帕金森病患者均存在阳明失阖、阳明降机不利、火热燥在上在外的表现,典型症状为脂颜、口臭、多汗、失眠、顽固性便秘。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云:“燥淫所胜,民病面尘,身无膏泽。”《伤寒论》219条曰:“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阳明多气多血,阳明脉衰则面始焦,皮肤苍老无泽。阳明失阖、邪热内生,循阳明经上蒸熏灼,故见面垢、口秽。《素问·阴阳别论篇》曰:“阳加于阴谓之汗”,阳明降机不利,伏热迫使津液外泄而汗出。现代医学发现,帕金森病患者由于自主神经紊乱等原因导致皮脂腺、汗腺分泌亢进,面部油脂重,汗出偏多,常有异味。
失眠病机属阳不入阴、阳入阴浅。《灵枢·营卫生会》云:“日中而阳陇,日西而阳衰,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平旦阴尽而阳受气,如是无已,与天地同纪。”阳明失阖,阳气敛降不利,阳难藏、阴不生则致失眠。
2.2 液津血不足是阳明不降、内生伏热的源头
阳明为二阳合明,指阳气运行至盛极之状态,其实是阴阳二气一起运行的一种阳的显象,可对应南方离卦()之象。南方离卦显明状态能正常发挥的前提是离中之真阴的充足,即阳明本体液津血的充盛。
《灵枢·经脉》曰:“人始生,先成精……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胃是主血所生病”“大肠是主津所生病”“小肠是主液所生病”;《灵枢·本输》曰:“大肠属上,小肠属下,足阳明胃脉也。大肠小肠皆属于胃,是足阳明也。” 阳明多气多血,为五脏六腑之海,指的就是其本体液津血。
《灵枢·决气》曰:“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阳明戊土属阳土,喜润恶燥。依自然规律,滋润土的是水、雨、油、雨露等,如春雨润物细无声,春雨贵如油;对应人身之土,发挥滋润功能的物质为液、津、血。
《素问·太阴阳明论篇》曰“脾主为胃行其津液”《素问·六节藏象论篇》曰:“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太阴与阳明关系密切,此至阴土的液津血是阳明燥土发挥正常收敛作用的根本。
帕金森病中晚期病人经常出现面具脸、肌强直、肢体僵硬以及肌肉萎缩导致吞咽困难等症状,属于痿证的表现。《素问·痿论篇》曰:“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歧伯曰:阳明者,五藏六府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其病机与阳明伏热内耗其本体液津血有密切关系,液津血不足,经脉肌肉失于濡养,故肢体僵硬强直。
3 中气不足是阳明不降的根本原因
五脏对应三阴,六腑对应三阳。李可老中医曰:“伤寒六经,实是阴阳两经。三阳统于阳明,三阴统于太阴,脾胃—中气之升降而已。中气者人之本气也。万病皆本气自病。本气强者,邪从热化、实化,便是三阳病;本气弱者,邪从虚化、寒化,便是三阴病。医者治病,助人体之本气也。治之得法,阴症化阳,由里出表;治不得法,表邪内陷三阴,步入险境。故治病要密切观察,注意转机的出现,一见苗头,便要判断发展趋势,及早为计”[9]。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曰:“中气如轴,四维如轮,轴运轮转,轴停轮止”。中气不足则升降失常,临床常见脾不升清、寒湿内停与阳明不降、燥热偏盛同时存在的矛盾。
帕金森病为慢性退化性疾病,病程较长,多属三阴病的虚证,三阴统于太阴,故治疗当从健运中气入手。中气虚损,己土之气不足,湿气太盛故患者讲话缓慢、音量低、流涎。土气不足,土不载木,厥阴风木疏泄太过故见震颤、慌张步态;厥阴风木下陷,生机萎顿故见抑郁。
《素问·六微旨大论篇》:“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阳明不从标本,而从太阴中见之化。阳明恶燥而喜湿,燥得湿则相济为美;若湿太盛,或燥太盛,则不得其平而为病[10]。
《素问·太阴阳明论篇》曰:“脾脏者常着胃土之精也,能为胃行其津液。”不难看出,阳明戊土功能之发挥,以太阴己土精气昭著为前提,戊己土之间,存在主次依赖关系。因此可以明白,阳明不从标本,而从太阴中见之化。临证所见的阳明燥热多为标热,究其根本原因为太阴之气不足,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故李可老中医提出“阳明之燥热永不敌太阴之寒湿”。因此,治标宜中病则止,不可过剂。若为虚实夹杂之症,更须着眼太阴,在保护太阴己土之气的前提下阖降阳明。
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帕金森病患者大多受顽固性便秘的困扰,尤其是数日不排便亦无腹胀的便秘,服大黄、番泻叶等通腑中药不效,反而选用大剂量白术效果卓著。李可老中医在《经验专辑》中提出:“大剂量使用白术有滋液通便之功”。白术崇土治水,健脾益气,助脾发挥其“主为胃行其津液”的功能,将土中过多的湿邪转化为正常湿气,从而可发挥湿性正常濡润功能,使戊土 (足阳明)之太过或 (和)不及所表现的异常阳明燥热之象恢复,达到每个个体能与自身己土相济的正常戊土之燥气,故间接恢复了西方燥气的正常有序敛降。又因手足阳明一气贯通,最直接关联的手阳明大肠庚金之气亦因戊土的复常而复其常[11]。
4 病案举隅
患者,女,74岁。初诊:2020年5月9日因右侧肢体抖动1年半于香港明医堂诊所就诊。患者1年多来自觉动作慢,右侧肢体抖动,于2018年年底于香港伊丽莎白医院确诊帕金森病,服西药美多芭1年半,有效时间逐渐缩短。刻下症:右侧肢体不自主抖动,紧张时加重,伴有右侧肢体活动不灵活,双下肢乏力,小碎步步态,起床转身迈步费力。面具脸,脂颜,口干口苦,大便2~4日一解,干硬难解,需服通便药。腹胀、胃胀。焦虑症,疲倦,眠差,入睡困难,甚至彻夜难眠。怕冷、怕热,汗出多,易头汗出。易咬到颊肉。舌淡暗胖苔白厚腻燥,有齿痕,右脉细,左脉细略滑。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中风后遗症病史。西医诊断:帕金森病;中医诊断:颤证;辨证:阳明失阖,中气不足;方以自拟精津液方加味:乌梅15 g、甘草30 g、甘草(蜜炙)30 g、升麻10 g、桂枝10 g、赤芍60 g、知母5 g、熟地黄30 g、酒大黄10 g、麻黄10 g、茯苓30 g、泽泻10 g、猪苓10 g、白术120 g、白芍30 g、生地黄30 g、五味子3 g,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6月2日二诊,精神、睡眠好转;大便转日一解,质硬转成形;下肢较前有力,行走较前有信心,小碎步步态减轻,现每日可下楼散步1小时;讲话交流较前流利;汗出减少;舌苔转薄,多条浅裂纹,脉细略滑。守方加大熟地至45 g,生地60 g增强阳明本体液津血,截断阳明伏热源头。6月13日三诊,躯干活动较前灵活,纳眠可,二便调;精神略疲倦;舌淡暗胖苔薄白,脉细略滑。上方加重剂黄芪60 g以健运中气。
按 该病例为老年女性,有高血压、中风后遗症病史,伴有紧张、疲倦,双下肢乏力,躯体震颤,说明下元匮乏,肝肾不足,水不涵木,肝风内动;但初诊见口干口苦、便秘、腹胀说明存在内伏在里的阳明腑实热、湿热,故不能单纯滋补肝肾精血,而是应截断阳明火热燥症源头。另一方面,舌淡暗胖苔白厚腻燥,有齿痕说明存在阳明燥热的同时太阴寒湿亦盛,属中气不足、邪气内盛的典型表现,面具脸、右侧肢体僵硬说明阳明本体液津血的化生不足,不能濡养筋骨;这种火热燥症不能直接清之、折之,而要依据肺为水之上源、 土载木、水涵木、阳明之降乃人身最大降机之理,重在补益中气、阖降阳明,加强阳明本体液津血的化生,本体增强后,脉内的伏热就可减少,脉外卫气的功能就能增强,也就是阳气的功能自可增强。本治疗用吕英教授所创精津液方加味,方中用乌梅、生炙甘草厚土伏火,酸甘化阴,益土气并兼治土中内生的寒热二邪;升麻升散郁火;桂枝、赤芍比例1∶6,对治厥阴、中气、营卫、血脉中之寒热虚实夹杂,解决脉内血热鸱张,同时脉外卫气不用的矛盾;酒大黄、熟地黄为对药,针对肾水不足和阳明伏热的矛盾,配伍麻黄,犹如海陆空三军配合,抽通腠理,开六合;生熟地同用,既可益阳明胃喜润之土气,又可增强阳明本体液津血、凉血清热;重用白术120 g,李可老中医描述为“滋液润便”,亦脾主散精之意,可同时解决太阴寒湿与阳明燥热并存的矛盾;白芍配伍炙甘草为芍药甘草汤,可降甲胆,厚土载木,甲胆一降,相火下秘,阳根深固;甲胆一降,乙木自升,生化无穷;知母解决阳明所主的肌之在里之邪热;茯苓、泽泻、猪苓对治体内有形无形的水热气结;熟地、五味子滋水涵木、壮水镇阳。
5 小结
帕金森病属中医内科颤病,为本虚标实之病,临证难点在于辨虚实以及就诊时的主要矛盾。临证若见中气不足合并阳明火热燥盛,则说明虽然本为肝肾不足之证,但主要界面为中央戊己土。因此,不可单纯滋阴养血、柔肝熄风,当阖降阳明、补益中气,恢复中气斡旋功能,运中土以溉四旁,五脏得养,生生不息。虽然此法没有直接滋补肝肾,但通过增强中气的斡旋,达到“土生金、金生丽水”的作用,肝肾的精血可以自行化生而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