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结核术后患者肠外瘘的护理
2021-01-05张珊珊徐慧海齐海亮肖玉兰李亚斋
张珊珊 徐慧海 齐海亮 肖玉兰 李亚斋
(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2.河北省胸科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腹腔结核是指腹腔内脏器的结核感染,包括胃、肝、脾、肠、腹膜及肠系膜淋巴结结核,其中以肠结核、腹膜结核及肠系膜淋巴结结核常见,其多继发于肺结核。如腹腔结核出现肠梗阻、肠穿孔等症状,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需手术治疗,腹腔结核术后肠瘘发生率高。肠外瘘是腹部外科常见的并发症,是肠管与体腔外有异常通道,肠内容物循此至体外,这个过程中会引起感染、体液丧失、器官功能受损及营养不良等。20世纪70年代以前病死率高达50%~60%,至今仍在15%~21%[1]。河北省胸科医院自200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了36例腹腔结核术后肠外瘘的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收集河北省胸科医院普外科2008年1月-2020年1月诊治的腹腔结核患者资料,选择行手术治疗并发生肠外瘘的患者入组。符合标准的患者共36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0例,年龄15~69岁,平均(39.21±18.67)岁。主要诊断为肠结核伴肠穿孔20例,肠结核伴肠梗阻10例,结核性腹膜炎伴肠梗阻5例,肠系膜淋巴结结核伴肠梗阻1例。36例均为管状瘘,其中影像学诊断19例,临床诊断17例。主要症状:发热28例,腹痛21例,影像学检查腹腔积液明显增多15例,出血4例。根据瘘发生时间不同分为早期瘘和晚期瘘,其中发生时间≤术后7 d,为早期瘘,发生时间>术后7 d,为晚期瘘;本组患者中早期瘘11例,晚期瘘25例,发生时间3~11 d,平均(7.95±3.21)d。根据24 h肠瘘量不同分为高流量瘘和低流量瘘,其中瘘液量≥500 mL/d为高流量瘘,瘘液量均<500 mL/d为低流量瘘;本组患者低流量瘘24例,高流量瘘12例,瘘液量为50~630 mL,平均(488±255)mL。
1.2治疗方法 确诊肠瘘后,立即给予禁食水及胃肠减压,全肠外营养,及生长抑素治疗,继续给予患者静脉输注抗结核药物,根据原药敏结果或经验调整抗生素。并多次重复影像学检查查看腹腔积液变化情况。调整引流管位置、引流管给予负压吸引,或行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术。留取漏液、局部感染坏死物或血液送细菌培养。出现全身感染症状并持续加重时,立即手术治疗。
1.3结果 本组患者早期高流量瘘8例,均行确定性手术治疗,死亡1例,死因为感染性休克;早期低流量瘘5例,其中行确定性手术治疗1例,4例非手术治疗,无死亡。晚期高流量瘘6例,其中行确定性手术治疗2例,其余4例行非手术治疗,死亡1例,死因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晚期低流量瘘17例,均行非手术治疗,无死亡。本组11例手术患者,在术中探查发现,瘘口均位于小肠,7例行腹腔脓肿清除+肠切除+肠造瘘+引流术;4例行腹腔脓肿清除+双管负压引流术。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为5~21 d,平均(13.56±7.89)d。本组患者中,除了2例死亡外,其余患者的肠外瘘均治愈。所有患者院外继续进行抗结核治疗,直至疗程期满。每月随访一次,随访时间为6~24月,平均(11.4±10.65)个月。7例行肠造瘘术的患者,均在3~6月内行II期肠还纳吻合术。所有患者均无发热、腹痛等症状,肠外瘘均未复发,刀口及腹壁引流口愈合良好,无红肿及渗液,影像学检查均未发现腹腔内积液增多。
2 护理
2.1一般护理 根据肠瘘患者的自身特点,有以下几点特殊性:(1)患者发现肠内容物由肠瘘处溢出,焦虑、恐惧情绪可能加重,尤其是对于未成年患儿,避免让其看见危重患者的抢救场面,杜绝外界不良刺激,因此,充分的心理安慰、疏导十分必要,有助于患者配合治疗,提高治疗质量。(2)肠瘘发生后,患者随肠液丢失造成大量体液丢失、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2],此外还存在感激加重、体温升高,造成的不显性失水增多,所以将不显性失水计入24 h出量,对于指导治疗来说尤其重要。(3)腹腔结核患者多伴有肺结核,鼓励患者有效咳嗽,协助患者叩背、排痰,以免导致坠积性肺炎。(4)在肠瘘发生早期嘱患者半坐位,使腹腔渗液向盆腔引流,尽量经引流管处引出,使其更容易局限,减少毒素吸收,长期来说,可使其于引流管处形成窦道,引流肠内容物[3]。
2.2造瘘口护理 腹腔结核患者的结核病变多位于回盲部,切口多取右侧腹直肌切口,造瘘口亦多位于右下腹,使造瘘口和切口距离较短,造瘘口护理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术前和手术医师交流,告知其切口和造瘘口之间可能出现的影响,如造瘘口和切口过近,亦可能增加术后切口感染风险[4-5]。对于外漏口位于造瘘口或引流管口处的肠外瘘,采用一件式人工造口袋的方式一般可取得较好的效果。而对于切口处的肠外瘘,我们亦采用了一件式人工造口袋的方法来引流肠外漏液体。方法总结如下:(1)使用生理盐水清洗瘘口及周围皮肤,擦干后使用0.5%活力碘彻底消毒切口。在切口非瘘口部位可分段使用无菌水胶体敷料敷贴,保护切口免受肠道漏出液的污染,有利于缝线与针眼处破溃愈合。(2)将造瘘口护肤粉均匀涂抹于瘘口周围皮肤上,再涂皮肤保护膜2~3遍,从而起到保护皮肤,免受肠液刺激、促进皮肤康复的作用。(3)根据瘘口形状裁剪造口袋底板,取利于引流的方向和角度粘贴造瘘袋,粘贴造瘘袋底板后,用手按压3~5 min,使粘贴更为牢固。(4)采取半卧位及右侧卧位(切口位于右侧),促进肠瘘液排入造瘘袋,并及时倒出造瘘袋内的引流液,防止引流液对切口及周围皮肤造成腐蚀。(5)定期更换引流袋,引流袋一旦脱落,立即更换;或每隔2~3 d定期更换引流袋,并及时护理引流袋下方皮肤。(6)对于瘘口周围等缝合线,如无张力,可早期拆除,一方面通畅引流,一方面可更好的固定引流袋。肠外瘘的肠液常会造成瘘口周围皮肤的侵蚀,甚至引起造口皮肤黏膜分离,传统的护理方法是采用氧化锌软膏涂抹周围皮肤,起到保护周围皮肤的作用。
2.3合并肺结核患者的特殊护理 腹腔结核患者多合并有肺结核,36例患者中有23例合并肺结核,5例存在肺部钙化灶或纤维结节,考虑陈旧性肺结核,8例未见肺部明显病变;其中6例患者痰抗酸染色为阳性。对于考虑有传染性的患者,尽量将其放置于病区最末端的几间内,给予患者单人间。对于患者痰液的管理,包括:(1)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告知其结核病的传染途径,肺结核主要通过空气传播,而腹腔结核本身并无传染性,减轻无肺结核患者及家属的心理负担。(2)对于抗酸染色阳性及存在肺部病变的患者,病区为每个患者准备了一个带盖小桶,里面套上塑料袋和消毒液,嘱患者将痰吐在卫生纸内包好,放在小桶内,并盖好盖子,定时将其收集到大的痰桶内,统一焚烧管理。患者打喷嚏或咳嗽时用卫生纸遮挡口鼻,同法处理卫生纸。每个患者床头放置快速手消毒剂,若来不及取卫生纸时,用手遮挡口鼻,后用立即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患者可下床活动后,嘱患者活动时带好口罩,随身携带塑料袋及卫生纸,同上法处理痰液[6]。(3)发现痰液痕迹时,立即用1%过氧乙酸作用30~60 min进行消毒,或用含有效氯2 000 mg/L的消毒液均匀喷洒,作用60 min以上,然后用拖把擦净。(4)病室每天开窗通风2次,每次≥20 min;床头及床头桌每日用消毒液擦拭2次,一桌一巾,抹布用消毒液浸泡后清洗、晒干。湿式扫床每日1次,尽量选用一次性带有消毒液的扫床巾,用后放入黄色垃圾袋内,统一焚烧。病室内每天紫外线消毒两次,每次1 h,消毒时必须在无人条件下进行,消毒后通风。(5)患者出院或转科后,患者的枕套、被套、床单先经1 000 mg/L含氯制剂消毒后由专人专车送至专用洗衣房清洗烘干。床头柜等物体表面用2 000 mg/L含氯制剂浸泡过的抹布擦拭,床垫、枕芯、棉被用床单位消毒器消毒30 min。病室臭氧消毒器照射2 h后关闭,24 h再开窗通风30 min方可使用[7]。
3 小结
腹腔结核患者术后出现肠瘘发生率高,感染严重,但存在其自身特点。这种患者术前即存在腹腔内粘连,术后会迅速形成新的粘连,一旦发生肠瘘,早期尽量通畅引流,会很快形成局限性的包裹,并形成肠外瘘,通过对肠外瘘的积极治疗、护理,肠外瘘大多可逐渐愈合,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